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药学 > 宁陵县2015~2016年度小麦生产总结
1宁陵县2015~2016年度小麦生产总结今年我县小麦生产,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经过全县共同努力,克服了历史罕见的冬春连旱及低温冻害,有效控制了多种病虫害的发生与蔓延,再次获得夏粮生产好收成。一、小麦生产基本情况与突出特点今年我县小麦面积76.0万亩,主要种植品种有矮抗58、百农207、周麦27、众麦1号、漯4-168、周麦25等。全县小麦平均亩成穗数39.8万,穗粒数36.8粒,千粒重43.1克,平均亩产536.6公斤,总产40781.6万公斤。与去年相比,面积增加5.4万亩,单产增加1.2公斤,总产增加2928.36万公斤,增长7.9%。今年小麦生产呈现以下突出特点:(一)高产品种面积大,播种基础好。主导品种百农207、矮抗58、周麦27、周麦22、众麦1号、漯4-168、周麦25等推广面积达86.6%,构成了宁陵县优质高产品种群。其中以百农207、周麦27、周麦25为代表的新一代主导品种种植面积占52%,品种布局更科学,高产优势更突出,抗灾能力更强。播期墒情较好,精细整地、配方施肥、种子包衣、适期播种、机械匀播等关键措施得到落实,做到了适墒、适期、适量播种,提高了播种质量,实现了苗齐、苗匀、苗壮。2(二)气候异常,灾情重。主要表现在四方面:一是播后降温早,降温强度大,持续时间长,小麦于11月23日越冬,越冬期提前近1个月,为历史所罕见,导致越冬小麦叶少蘖小、头稀,部分品种和部分地块越冬期出现不同程度冻害。二是冬春干旱少雨,从12月上旬至翌年5月中旬,无有效降水,严重影响小麦正常生长,加大了管理成本,导致小麦株高降低、物候期提前、成穗数减少及后期早衰。三是光照严重不足,小麦生长期间累计光照时数1099.8小时,比常年偏少16.8%,致使多数小麦个体弱、抗性差。四是部分品种白粉病、全蚀病、纹枯病偏重发生,出现早衰死亡现象,灌浆不足,品质下降。(三)管理措施到位,减灾增收效果明显。针对越冬早、个体弱、群体小、旱情重、光照不足、病虫多发等不利因素,农业部门发挥优势积极作为,成立了专家技术指导组,抽派100名中高级职称人员包乡包村开展技术服务。并强化责任落实、强化技术宣传、强化培训指导、强化高产创建,确保关键技术措施落实到位。早春以促为主,早追肥、早浇水、早中耕、早防病、早化除,中后期狠抓病虫综合防控、抗旱浇水、一喷三防等应对措施,减灾增收效果十分明显。根据调查,县南部两合土、粘土地麦田,浇3水或浇2水但浇水适时的小麦亩产多为500~550公斤,或更高。全县4个小麦万亩高产创建示范片,实行“八统一”技术服务,平均亩3产618.3公斤,比去年的616.6公斤亩增1.7公斤。(四)小麦成产因素“两减一增”。同2015年相比,亩穗数减少5.4万,千粒重减少1.0克,穗粒数增加5.2粒。亩穗数减少的主要原因:一是小麦越冬早,冬前分蘖少,大蘖少;二是拔节期严重干旱,成穗率大大降低。千粒重减少的主要原因:一是灌浆期持续干旱;二是部分品种、部分地块病害重(白粉病、全蚀病、赤霉病),干旱加病害导致全县30%的小麦早衰,灌浆不足,降低了粒重。穗粒数增加的主要原因:一是群体偏稀,单株营养和结实性提高;二是小麦开花期光照充足,气温适宜,减少了小麦败育,提高了结实率;三是大穗型品种所占比例大。(五)产量差别大,增减不平衡。从实收产量调查看,不同乡镇、不同土质、不同管理间,同一农户不同地块间、相邻地块不同农户间及不同品种间,小麦产量差别很大,这种现象在全县普遍存在。从全县总体看,县中部好于县南部,县南部好于县北部。从不同土质看,砂土地与两合土、粘土地相比,平均每亩相差100~150公斤;两合土、粘土地之间小麦产量差别不明显。从浇水情况看,县中部阳一、城郊、乔楼、赵村、刘楼、石桥等乡镇的两合土麦田,浇2水的亩产350~400公斤,浇3水的450~500公斤;县南部的张弓、黄岗、华堡及县北部柳河、孔集大堤以北的粘土地麦田,浇2水的亩产400~450公斤,浇3水或只浇2水但浇水适时的4小麦亩产500~600公斤。从不同品种看,百农207、周麦27、存麦5号、徐麦31等表现抗旱、耐后期高温、病害轻,产量较高;矮抗58、淮麦22、浚2016、周麦26等表现病害重,后期早衰,产量较低。二、气候条件对小麦生长发育及产量要素的影响今年小麦生长期间,总的气候特点是:小麦前期气温异常偏低,小麦中后期气温正常偏高,冬春干旱少雨,光照严重不足。气候条件有利有弊,弊大于利。2015年10月上旬降水36.7mm,比常年偏多25.3mm,为小麦适时播种提供了充足墒情。11月上旬降水52.5mm,比常年偏多42.6mm,有利于促进小麦分蘖生长。11月下旬(23~25日)强降雪49.0mm,比常年偏多44.0mm,雪后降温幅度大,旬平均气温-0.1℃,比常年偏低5.7℃,小麦被迫提前越冬,越冬期比常年提前28~30天。导致小麦冬前分蘖少、大蘖少、群体小,越冬苗情是近10年最差的一年。2015年12月上旬至2016年5月中旬长达近6个月基本没有有效降水,持续干旱严重抑制了小麦正常生长,株高比常年平均降低6~8cm,亩成穗数较常年减少6~8万,部分未浇水、浇水次数少、或浇水不及时的,小麦于5月25日前后出现干枯死亡。2~4月份气温持续偏高,月平均气温分别为4.4℃、11.4℃和17.6℃,分别比常年偏高1.4℃、3.2℃和2.6℃,导致小麦春季生育进程加快,物候期提前,小麦起5身、拔节、抽穗、开花时间分别比常年提前1~2天、2~3天和3~4天。5月下旬降水32.1mm,比常年偏多11.7mm,缓解了旱情,加之5月气温正常略高、6月初正常偏低,适宜小麦灌浆和落黄成熟。2015年10月至2016年5月,光照时数累计1099.8小时,比常年偏少221.3小时,属光照严重不足年份。其中2015年10日至2016年1月日照时数比常年偏少203.3小时,2016年4~5月日照时数比常年偏少49.8小时。出苗至返青期日照时数过少,前期光合产物积累少,导致小麦营养不良、个体弱、苗质差。孕穗至灌浆期日照时数偏少,增加不孕小穗数,小麦灌浆不足,粒重降低,抗倒伏能力下降。而4月中间光照充足,气温适宜,有利于小麦开花结实,增加了穗粒数。三、主要生产技术措施(一)推广高产、稳产、多抗、广适型优良品种。推广矮抗58、百农207、周麦27、周麦25、徐麦31、丰德存麦1号等优良品种20个,半冬性品种占99.0%,优质高产良种覆盖率达98.8%。(二)推广科学播种技术。重点推广了足墒下种、适期播种、机械化精播匀播三项技术。播期适时集中,10月10~14日播种73.6万亩,占96.8%;机械播种面积74.5万亩,占98.0%;平均亩播量10.2公斤。(三)推广科学施肥技术。以平衡施肥为中心,全面提6高小麦用肥水平。据统计,全县玉米秸秆直接还田面积46.8万亩,平均亩施纯N20.8公斤,P2O58.8公斤;施钾肥面积32万亩,平均亩施K2O7.0公斤,施锌面积42万亩;实施氮肥后移面积38万亩,后期叶面补肥面积146万亩次。(四)推广重大病虫害科学防治技术。重点抓了三个环节的防治。一是播期防治,重点防治全蚀病、纹枯病及地下害虫等,种子包衣面积66万亩,药剂拌种76.0万亩。二是早春病虫防治,重点防治小麦纹枯病、白粉病及蚜虫、红蜘蛛等,防治面积达92%。三是小麦中后期病虫防治,重点防治白粉病、锈病、赤霉病、穗蚜等,累计开展一喷三防面积138万亩次。(五)推广以抗旱浇麦为中心的抗灾应变分类管理技术。重点做了三方面工作:一是针对今年春季特大旱情,采取一切措施抗旱浇麦,以浇麦带动麦管。二是针对今年越冬苗情较弱的特点,加强早春麦田管理技术指导,促进苗情转化升级。三是把后期适时浇水与叶面补肥、病虫防治紧密结合,延长叶片功能期,实施效果非常明显。(六)强化中后期一喷三防。把一喷三防作为小麦中后期管理的重要增产措施来抓,强化行政推动和督导检查,不留死角全覆盖实施。据统计,全县一喷三防共投入资金900多万元,累计实施面积91.2万亩。四、明年小麦生产计划与重点工作(一)稳定播种面积,提高单产,增加总产。全县小麦7面积稳定在76万亩左右,平均亩产540公斤,总产4.1亿公斤。(二)继续抓好小麦高产创建。重点实施好省部级高产创建项目,提升创建层次,扩大高产创建影响力。重中之重抓好“1+4”活动和高产攻关模式研究与示范。(三)抓好新品种推广工作。重点引进推广适宜我县种植的优质、高产、多抗、广适型小麦新品种3~5个,进一步强化主导品种推广,调整优化品种和品质结构,科学规划品种布局。同时,抓好新品种集中展示工作,适时组织观摩评比,促进优良品种推广应用。(四)抓好技术指导和技术服务。按照现代工业发展理念指导现代农业生产。重点抓好苗情、墒情、病虫测报,抓好测土配方施肥、科学播种、科学灌溉、病虫综合防控、抗灾应变管理、一喷三防等重大技术的集成配套推广,抓好成熟增收模式的推广应用,实现节本增效和可持续发展,提高夏粮生产科技含量。抓好关键季节与环节的技术指导和技术培训工作,突出抓好电视技术宣传和大田一线指导,继续实行“百名科技人员包百村行动”,强化责任落实,确保人员、技术、措施三到位。宁陵县农技站2016年6月24日
本文标题:宁陵县2015~2016年度小麦生产总结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49089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