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第七章中央银行教学目的与要求(1)探索中央银行制度演变的规律性;(2)把握现代中央银行的特征;(3)掌握中国中央银行制度产生发展的基本情况;(4)理解人民银行专门行使中央银行职能的必要性。第七章中央银行中央银行是专门负责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控制货币流通与信用活动、实行金融监督与管理并代表政府协调对外金融关系的金融机构。在现代金融机构体系中,中央银行处于核心地位。第一节中央银行概述一、中央银行的产生及发展1、中央银行的产生:中央银行是随着商品及货币信用经济的高度发展,在商业银行的基础上经过长期发展逐步形成的。中央银行并不是从来就有的,它的产生,有着特殊的历史背景和深刻的客观经济原因。历史背景①商品经济和社会生产力的迅猛发展②货币关系和信用关系的普遍化③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频繁出现《问题与思考》:中央银行产生的根本原因是什么?中央银行产生的客观经济原因①银行券的发行问题;银行券流通受到了限制;银行券兑现得不到保证。②票据交换和清算问题;要求建立一个全国统一的、有权威的、能够迅速清算银行间票据而使资金顺畅流通的机构。③最后贷款人问题;需要产生一个金融机构,能够在商业银行出现支付困难时,提供必要的资金支持,以保证商业银行的正常运行。④金融监管问题;随着银行业的竞争加剧和金融市场的发展迅速,这在客观上需要进行统一的监管。①统一发行银行券与流通的需要银行券是在商业票据流通的基础上产生的、用以代替商业票据的银行票据。分散的银行券发行逐步暴露出其严重的缺点:分散的、地区性银行券给银行之间、企业之间的交易与支付带来困难;因所发行银行券的准备不足、发行过多及经营不善引起兑现困难或信用危机。因此,银行券只能由具有经济实力、信誉卓著、在全国范围之内有信用活动的大银行发行。于是,国家以法律形式限制或取消一般银行的发行权,将发行权集中于中央银行。日本的货币黄金储备档案②统一国内票据交换与清算的需要银行业务量的激增需要统一的清算系统来处理银行间的票据交换与异地往来清算;有效地处理银行间的债权债务关系需要具有权威性、公正性及全国统一性地位的中央银行担任。伦敦证券交易所和阿姆斯特丹③信用体系稳定与金融管理的需要商业银行因资金调度不灵或支付能力不足而破产;一家银行的支付危机会波及到其他银行或金融业的稳定;客观上需要一个统一的金融机构提供资金支持,即充当“最后贷款人”;英国是历史上最早实行统一储备制度的国家。其银行业最先由独立的储备制度向统一的储备转化。信用体系稳定与金融管理的要求示意图④建立金融业统一管理的需要金融业受经济周期和竞争影响而破产、倒闭对经济发展危害巨大;客观上需要一个代表政府意志的专门机构从事金融业管理、监督和协调的工作。早期的英格兰银行、法兰西银行就是从这些商业银行体制中演变而来的。⑤建立政府与金融体系桥梁的需要政府财政赤字及经费的筹措需要强有力的资金支持;政府在货币发行、国际金融活动、金融监管与调控方面也须借助于特殊的机构来为其服务;客观上需要作为政府制订金融政策、实施金融监管的部门。2、中央银行的发展三阶段中央银行产生于17世纪后半期,而中央银行制度的形成则是在19世纪初期。如果从1656年最早设立的瑞典银行算起,到1913年美国联邦储备体系建立为止,中央银行初期的时期经历了大约257年的时间。大约有29家中央银行成立,大部分在欧洲国家。瑞典国家银行历史上最早形成的中央银行是瑞典国家银行(StateBankofSweden),成立于1668年,其前身是成立于1656年瑞典里克斯银行。瑞典银行发行的货币——《历史与现实资料》中国明朝和清朝发行的货币——《历史与现实资料》(一)英格兰银行的建立与演变英格兰银行始建于1694年,为私人合股创办的商业银行,当时正值英法战争时期,政府财政困难,赤字严重,英格兰人威廉·彼得森提案设立一股份制银行,股本120万英镑,营业期限12年,后此项提案获政府批准,英格兰银行由是成立,但作为成立条件,银行股东须将120万英镑全部贷给政府。英格兰银行资料英格兰银行成为中央银行英格兰银行1826年,英国政府核准英格兰银行在伦敦及伦敦周围65英里的范围内享有发行钞票的独占权,其发行限额为120万英镑;1833年,英国国会通过法案,规定英格兰银行发行的钞票为无限法偿货币,从而使其成为全国唯一的无限法偿货币的发行银行。1844年英国国会通过了银行法案,即《比尔条例》,规定英格兰银行为国家发行银行。(二)美国联邦储备系统的建立与演变美国中央银行体系——联邦储备系统的建立远落后于英国,且其形成经过长期探索,最终以立法推动其机构诞生,体现为植入式的发展模式。美国第一银行美国独立战争以后,各州自由设立银行,各自发行货币,联邦尚无中央银行,也无金融体系的管理权。为了加强联邦政府对货币信用的控制,并为国家财政筹措资金,美国由1791年根据财政部长亚历山大·哈密而顿的建议,华盛顿总统批准设立了第一家国家银行——美国第一银行。其总部设于费城,总股本为1000万美元,联邦政府持股20%,私人股份占80%,经营期限法定为20年。建立美国第一银行的人物美国第一银行主要职能1代理国库,控制联邦政府存款,并为政府在各地区之间调拨资金服务。2独立发行银行券,调节货币的流通。3调节州银行的货币信用,其办法是拒收过度发行钞票的州立银行的银行券,或用这些银行券要求发钞银行兑付黄金,以此来控制州银行的货币信用量。并对其他商业银行进行管理。美国第一银行存亡之争美国独立战争后,各州自由设立银行,竟相发行发行银行券,支付能力不足,经营管理中的弊端明显暴露。因此美国财政部长汉密尔顿于1790年12月14日向国会提出建立国家银行的计划,国务卿托马斯•杰斐逊立即表示反对,这一计划在国会引起了激烈的争论。赞成派认为:在美国产生资本和分配通货是最高需要,国家授权和的银行关系到公共利益,因此,政治和法律对银行市场的经营非常重要。反对派认为:财富聚集如同权利集中于中央政府都是一种专制。结果:尽管对设立国家银行存有争议,国会还是通过了汉密尔顿的计划。美元中的杰斐逊总统美国第一银行解散此外,它还办理一般商业银行的存、贷款及清算等业务。第一银行的控制遭到了各州银行及反对党的反对,其于经营期满后宣告解散。第一银行解散后,各州银行发展更为迅速,银行数量从1811年的88家猛增到1816年的246家,银行券的发行量也成倍增长,导致银行券兑现困难。货币贬值与银行的破产倒闭,造成严重的金融混乱,迫于此种现实,美国政府于1816年成立美国第二银行,并试图以此来控制国家的货币信用活动。詹姆斯•麦迪逊总统及夫人照片美国第二银行的双重职能1、管理货币流通:它通过发行银行券逐步将各州银行发行且无法偿付或贬值的银行券逐出流通领域,使自己的银行券成为流通中的主要货币,引导货币流通走向正常;2、监督各州银行的清算和偿付债务:它收到州银行的银行券后立即向发行银行收款,这样限制了州银行银行券的发行量,保证货币清算系统的正常运行。美国第二银行受到制约第二银行的总股本3500万美元,联邦政府拥有20%股权,其余由个人、公司及州政府认购,经营期限同样为20年。美国第二银行也是一个商业银行与中央银行的混合体。但作为联邦政府管理银行业的机构,其受到的制约因素十分复杂:1已无法集中货币发行权,各州立银行同时拥有银行券的发行权。2也无法行使代理国库的权力,因为在此前,联邦政府的存款已分散于100个州立银行之中,这些存款贷出以后,事实上是很难马上收回的,强制收回有可能导致州立银行的破产与金融动荡。美国第二银行停业的背景美国第二银行的做法显然触犯了州银行的利益,加上美国第二银行资金实力太大,管理比较严格,基本上不手政府的控制,从而受到政府部门、州银行、农场主和企业家的强烈反对。其理由:认为美国第二银行的做法违反宪法,联邦政府夺州政府的权利,搞经济和金融的中央集权。评价:实际上争取州政府的权利,对美联储后来的复合式中央银行制度有一定影响。美国第二银行停业直接原因1828年和1832年美国第二银行反对安德鲁•杰克逊当选美国总统,结果两次均告失败,从而引起杰克逊总统的不满,杰克逊先于1833年将联邦政府第二银行的存款转入州银行,然后于1836年在第二银行注册期满未允许延期,迫使第二银行停业。美元上的美国总统安德鲁•杰克逊美国第二银行停业及美国金融业自由发展时期第二银行无法真正拥有财政存款,而只是将吸收的存款供应财政,变成了财政的出纳。其经营期满后未获展期而停业了。从第二银行结束到20世纪初,美国的自由资本主义经济获得了飞速的发展,同时其金融业也经历了一个自由银行制度时期。商业银行数量,包括国民银行与州银行,从1834年的500家发展到1914年的26696家。但分散的银行券发行制度与分散的准备保管制度,使货币信用的供应缺少弹性,银行的不稳定性强、波动剧烈,缺少一个真正的“最后贷款人”,也无法建立高效的票据清算体系。从一定程度上说,这种不健全的银行制度使美国的金融体系不断地发生恐慌与危机。尤其是1907年的金融危机,对美国经济产生了较大的影响与震动,使公众日益感到货币体系的不稳定与建立中央银行的必要性。两银行两次失败的经验总结美国第一银行和第二银行是美国建立中央银行的两次尝试。在国际范围内没有形成关于中央银行理论和制度的背景下,这两次尝试均告失败,否则,这两家银行都有可能逐渐演变成美国的中央银行。这段历史告诉我们,中央银行的产生和演变也与经济基础和政治斗争(实质是利益之争)密切相关。美元美国联邦储备制度的建立1、建立前的背景:(1)货币金融秩序混乱:1834年至1914年美国实行自由银行制度,只要符合《银行法》规定就可以成立银行,由500家发展到26696家银行。出现问题:贷款风险增大,银行倒闭,假钞流行,金融秩序混乱。(2)立法与国民银行体系:1863年国会通过《货币法》,1864年又通过《国民银行法》。其宗旨:确立联邦政府对银行业的监督和干预权利。美国联邦储备制度的建立2、建立的动因和过程:(1)1873年、1893年及1907年相继爆发金融危机,对美国经济造成严重负面影响,人们发现美国银行体系存在三大问题:第一、缺少“最后贷款人”。一家银行倒闭引起一连串银行倒闭;第二、缺少一个有弹性的货币供应系统。金本位制时是自发调节,纸币流通后如无中央银行调节,货币供应量没有弹性,且容易造成银行券发行量失控。第三、缺少全国统一的银行清算系统。个银行间的“单线联系”式票据清算造成结算关系混乱、速度缓慢,若有中央银行统一办理全国票据清算,回提高结算效率、减少资金占压,监督银行经营行为。建立联邦储备系统1908年国会终于组建了货币委员会,用了3年时间调查各国的中央银行制度,并在1912年向国会提议建立类似于英格兰银行的中央银行制度。但建议未获批准,美国作为联邦制国家,各州都有独立的法律体系,对中央集权往往不赞成,再加上工商企业界担心金融集权会导致垄断,因而也不赞成建立高度集权的中央银行体制。最后,国会经过讨论与折衷,于1913年12月23日通过了卡姆·格拉斯法案,即联邦储备法案(TheFederalReserveAct)。1914年,联邦储备体系正式建立,这标志着美国中央银行制度的正式形成。《1913年联邦储备法》的内容1、建立联邦储备银行;2、提供一种有弹性的货币;3、为商业银行提供一种再贴现手段;4、在美国建立对银行更有效的监督。当时的美国总统WilliamHowardTaft联邦储备系统的基本目标建立一个灵活的有弹性的货币制度。统一银行券的发行,稳定货币的发行,使之与政府财政支出相脱钩。建立全国性的票据交换所,从事银行业票据的清算。代理国库,为政府建立财政收支代理机构,并为政府的金融活动提供各种便利。监督管理各类金融机构,维护金融业的健康稳定发展。《联邦储备系统法》的具体措施1、划分联邦储备区2、设立联邦储备委员会3、对联邦储备银行进行
本文标题:货币银行学7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4922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