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第一部分授课方式2013年货币银行真题第一章货币供求理论Ø1.货币的概念•货币的基本功能:交易媒介、价值尺度、价值储藏•两个阶段:p贵金属阶段——货币的信心源于其本身具有价值p信用货币(法币)阶段——货币的信心源于国家信用Ø1.1基础货币基础货币又称高能货币,是中央银行发行的债务凭证,表现为商业银行的准备金和公众持有的通货。公式表现:B=C+R。(B:基础货币;C:现金;R:商业银行在中央银行的存款准备)基础货币直接表现为中央银行的负债,是由中央银行资产业务创造的,它是信用货币创造的源头,并受商业银行经营状况与经济增长周期、财政收支状况、国际收支状况等因素影响。Ø1.2流动性偏好是指人们愿意用货币形式保持自己的收入或财富的一种心理因素。因为货币是流动性最大的资产,所以人们会对货币产生偏好。引起这种偏好的动机可以区分为交易动机、谨慎动机和投机动机。(凯恩斯)Ø2.货币的统计p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M0=流通于银行体系之外的现金•M1=M0+活期存款•M2=M1+储蓄存款+定期存款+政府存款(包括国库券)p中国:•M0=流通中现金•M1=M0+活期存款•M2=M1+定期存款+储蓄存款+其他存款(包括证券客户保证金)Ø2.1货币层次•指不同范围的货币概念。中央银行根据“流动性”的不同将货币分为不同的层次,即pM0:现金,或流通的货币;pM1:M0+活期存款;pM2:M1+准货币。M1:狭义货币。一般构成了现实的购买力,对当期的物价水平有直接影响;M2:广义货币。其中包含暂时不用的存款,它们是潜在的购买力,对于分析未来的总需求趋势较为重要。Ø3.货币创造•在现代信用货币体系中,中央银行提供基础货币,商业银行进行货币创造。•3.1中央银行发行基础货币•(1)中央银行为适应经济增长需要发行货币•(2)形成“对商业银行贷款”和“商业银行存款”•(3)商业银行获得原始存款中央银行的资产负债表资产负债对商业银行贷款现金对财政贷款商业银行存款外汇、黄金储备财政存款3.2商业银行信用货币创造银行存款贷款法定准备(RR)A1000900100B90081090C81072981D729656.972.9…………合计1000090001000中央银行拥有货币的垄断发行权,资产决定负债;而商业银行则是先有负债,后有资产运用。4.货币供应的完整模型•4.1货币的三种现实形态:I.现金(C)II.商业银行在中央银行的存款准备(R),包括法定准备金(RR)和商业银行自行决定的超额准备金(ER)III.存款货币(D)4.2货币乘数•C+R=基础货币(B)•C+D=货币供给(M)5.货币需求论5.1现金交易说与费雪方程:•MV=PY立足于货币的交易媒介职能。•M为货币需求,V是货币流通速度,P是价格水平,Y是实际GDP(以产出衡量),PY是名义GDP(以货币或收入衡量的)。•货币流通速度:指一年内,货币能满足多少次交易使用。5.2现金余额说与剑桥方程•M=kPY•立足于货币的储藏手段职能•其中PY是名义GDP,k取决于持有货币的机会成本,即取决于其他类型金融资产的预期收益率,两者呈反向关系。5.3费雪方程与剑桥方程的区别①强调的货币职能不同(交易媒介vs.贮藏手段)②费雪方程认为货币需求是收入的函数,剑桥方程则将货币需求当作资产选择的结果,等于承认利率对货币需求具有影响。5.4凯恩斯的流动性偏好理论p货币需求的三个心理动机•交易动机:由收入水平Y决定,是Y的增函数•谨慎动机(又称预防动机):由收入水平Y决定,是Y的增函数•投机动机:由利率r决定,是当前利率的减函数•凯恩斯的货币需求方程:•M=L1(Y)+L2(r)p理论进步:指出货币的投机需求受利率影响,交易需求只受收入影响。5.5弗里德曼的现代货币数量论p货币数量论主张货币中性,即货币量的变动反应于物价变动上,货币数量在长期中只影响宏观经济中的名义变量,不影响实际变量。p三个要点:①货币需求中利率的影响很小;②货币流通速度稳定;③永久收入是货币需求的决定因素。p单一规则:因为永久收入是稳定的,不受短期经济波动影响,因此货币需求也是稳定的,据此提出了著名的“货币供应规则”或称“单一规则”政策主张Ø6.货币主义“单一规则”的理论基础l货币需求函数:弗里德曼按照微观经济学需求函数分析方法,主要考虑收入与持有货币的各项机会成本,构建了一个描述性的货币需求函数,意指人们平均经常自愿在身边贮存的货币数量与决定它的为数不多的几个自变量(如人们的财富或收入、债券、股票等的预期收益率和预期的通货膨胀率等)之间,存在着一种稳定的并且可以借助统计方法加以估算的函数关系。l个人财富持有者的货币需求函数为:M/P=f(Y,w;rm,rb,re,dp/pdt,u)•M为个人财富持有者手中保存的货币量(名义货币量);P为一般物价水平;M/P为个人财富持有者手中的货币所能支配的实物量(即货币需求量);Y为永久收入,W为非人力财富在个人总财富中所占比重或得自财产收入在总收入中所占比率;rm货币的名义报酬率,其他资产的名义报酬率一般不为零,它们主要包括两部分:rb为预期的固定收益的报酬率,如债券利率,包括债券价格的预期变动;re为预期的非固定收益的报酬率,如股票的收益率,包括股票价格的预期变动。dp/pdt为预期的商品价格变动率,u为持币效用。l弗里德曼认为,货币需求函数是一个稳定函数,其动向可预测。理由:①影响货币供给和需求的因素相互独立。弗里德曼认为,影响货币供应的若干主要因素,并不影响货币需求。货币需求主要受制于函数式中的那些变量。②在函数式的变量中,有些自身就具备相对的稳定性(如U、W),有些只在很少情况下才影响货币需求(如1/pdp/dt),因而它们不会破坏货币需求函数的稳定性。货币需求函数的最主要影响因素是收入与利率。③货币需求函数的倒数——货币流通速度基本上是一个稳定的函数。弗里德曼认为:货币流通速度有一定的稳定性和规则性,往往与收入保持“正一致性”,即同方向变动关系。收入提高,流通速度加快;反之亦然。弗里德曼通过对美国货币史的长期研究,论证出货币流通速度在长期内是十分稳定的,至于在短期内,用永久收入的概念来考虑也是稳定的。货币流通速度函数V=收入Y/货币数量M只要Y是永久收入,Y对M的比率就会不变。所以货币流通速度无论在长期还是在短期内,都是一个稳定的函数。货币需求函数具有稳定性,说明货币对于总体经济的影响主要来自货币供应方面。Ø7.简述货币需求理论发展的内在逻辑Ø8.货币供给的外生性与内生性•所谓货币供给的内生性和外生性的争论,实际上是讨论中央银行能否“独立”控制货币供应量。p内生性指的是货币供应量是在一个经济体系内部由多种因素和主体共同决定的,中央银行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因此,中央银行并不能单独决定货币供应量。p外生性指的是货币供应量由中央银行在经济体系之外独立控制的。其基本理由是,从本质上看,现代货币制度是完全的信用货币制度,中央银行的资产运用决定负债规模,从而决定基础货币数量,只要中央银行在体制上具有足够的独立性,不受政治因素等的干扰,就能从源头上控制货币供应量。Ø9.现代经济中信用货币的供应与扩展过程•现代经济中的信用货币是中央银行体系供应的,中央银行是信用货币的源头,而商业银行是枢纽。①商业银行的信用货币创造扩张。商业银行体系通过其获得的原始存款发放贷款,通过原始存款在体系内的存贷,成倍创造派生存款。②中央银行是一国惟一的货币发行机构,因而经济活动中的新增货币供给量首先是由中央银行根据经济增长的需要发行出来的。•基本过程:当经济活动主体需要更多的货币时,会增加对信贷资金的需求,当商业银行的信贷不能满足这一需求时,商业银行就会向中央银行贷款,同时当财政出现赤字时,也会从中央银行透支,这样中央银行的各项资产就会增加,从而使商业银行的存款增加,商业银行可以据此增发贷款,同时增加其在中央银行交纳的准备金存款。最终,整个商业银行体系的存款准备金总和在数量上等于商业银行在中央银行的存款。Ø10.货币供给的产出效应及其扩张边界。社会资源的状况不同,货币供给的产出效应也不同:①只要经济体系中存在着现实可用做扩大再生产的资源,且其数量又比较充分,在一定时期内增加货币供给能够提高实际产出水平而不会推动价格总水平的上涨;②待潜在的资源利用持续一段时间而且货币供给仍继续增加后,经济中可能出现实际产出水平同价格水平都在提高的现象;③当潜在资源已被充分利用但货币供给仍在继续扩张,经济体系中会产生价格总水平上涨但实际产出水平不变的情况。第二章利率理论1.利率体系Ø1.1基准利率•指带动和影响其他利率的利率,也叫中心利率。基准利率的变动是货币政策的主要手段之一,是各国利率体系的核心。中央银行改变基准利率,直接影响商业银行的借款成本的高低,从而对信贷起着限制或鼓励的作用,并同时影响其他金融市场的利率水平。Ø1.2名义利率与实际利率•名义利率是借款契约和有价证券上载明的利息率,也就是金融市场上的市场利率。它包含了物价变动的预期和货币增贬值的影响。•实际利率则是指名义利率剔除了物价变动因素之后的利率,是债务人使用资金的真实成本。名义利率和实际利率的关系为:实际利率=名义利率-通货膨胀.Ø1.3短期利率和长期利率•短期利率是指时间在一年以内的利率,主要表现为货币市场利率;•长期利率一般是指时间在一年以上的利率,主要表现为资本市场的利率。短期利率和长期利率会同时升降。但短期利率一般都低于长期利率。2.利率理论两大流派p货币利息理论•属于短期利息理论,认为利息是借钱和出售证券的成本,同时是贷款和购买证券的收益,货币利息率决定于货币的供求。代表人物:凯恩斯p实际利息理论•属于长期利息理论,认为利息是实际节制的报酬和实际资本的收益,包括节欲论、时间偏好论、边际效用论和生产力论等。代表人物:费雪Ø3.试述西方三大利率理论。•3.1古典利率理论:•利率由投资需求和储蓄意愿的均衡决定。投资是对货币的需求,随利率上升而减少;储蓄是货币的供给,随利率的上升而增加。利率就是资本的供给和需求相等时的价格。由于古典利率理论强调实际因素,而不是货币因素决定利率,因此,这种利率理论也称为实际利率理论。3.2可贷资金利率理论:p利率是由可贷资金的供求来决定的,反映了凯恩斯政府干预的思想。p可贷资金供给包括:储蓄(S)和银行新创造的货币量(△M);可贷资金需求包括:总投资(I)和因投机动机而发生的休闲货币所储存金额的增加(△H);均衡利率取决于可贷资金供求的平衡,即I+△H=S+△M。p与古典利率理论的区别:可贷资金总量受到中央银行控制,因此政府的货币政策成为利率的决定因素之一。(△M包括了新发行的基础货币和新的货币创造,而这些都是政府可以控制的。)可贷资金利率理论3.3流动性偏好利率理论:p是由凯恩斯提出的一种偏重短期货币因素分析的货币利率理论。根据流动性偏好理论,货币需求包括交易性需求、预防性需求和投机性需求。货币需求Md可表示为收入和利率的函数,即Md=M(Y,i)。p货币供给是政策变量,取决于货币政策。货币供给MS表现为满足收入和利率函数的货币需求的供应量MS=KY+L(i),货币供求平衡时Md=MS。p利率不是由储蓄和投资所决定的,而是由货币数量和人们对货币的偏好所决定。在未达到充分就业时,增加货币供应量,利率会下降,但随着货币供应量的增加和利率的下降到某一临界点时,便会出现所谓的流动性陷阱,此时无论货币供应如何增加,利率也不会下降。流动性偏好利率理论4.IS-LM模型中的利率决定p封闭经济条件下的均衡是总供求均衡,它要求产品市场与代表产品进行交换的货币市场同时达到均衡。•IS方程:Y=C(Y)+I(i)+G+NX=•LM方程:L1(Y)+L2(i)=M=•可以通过宏观财政政策(表现为使IS曲线移动)和宏观货币政策(表现为使LM曲线移动)来调节均衡,从而达到充分就业产量Yf。均衡利率的决定因素I.资本边际产生率(提高将直接导致IS向右,间接导致LM向左,原因是Y增加导致L1增加。)II.货币供求(货币供给增加导致LM向右,需求增加导致LM向左)III.
本文标题:货币银行学XXXX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4923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