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幼儿教育 >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案例
幼儿园中班教案案例[数学]认识正方体目标:1、让幼儿初步感知正方体,知道其名称和最显著的形状特征。2、复习几何图形,并练习按特征分类。3、培养幼儿的尝试精神。内容:认识正方体准备:磁性教具:几何拼图——太空城堡。图形标记、数不清字、大小标记。正方体大纸卡一张,大正方体一个,积木拼图。(插正方体用)、胶带、绳子、小棒。过程:一、准备部分:复习几何图形。1、辨认几何图形。师:这座太空城堡由哪些图形组成?2、练习按图形特征进行分类。师:请小朋友把相同的图形归在一起。二、出尝试问题1、告诉幼儿今天来认识正方体。(出示正方体盒子)2、展开正方体盒子平面纸卡,要求幼儿看一看,(什么图形)数一数(有几个)、比一比(大小如何),感知其特征。师:小朋友都有这样一张卡片和记录纸,请你看一看,它是由什么图形组成的?然后数一数,有几个图形?再比一比,这些图形的大小怎么样?请你在记录纸上写上来?3、提示记录方法。三、幼儿操作活动,教师巡回了解活动情况四、幼儿表达活动情况师:(指折成的正方体)它有几个面?每个面是什么图形?你是怎么知道它们一样大的?五、教师讲解通过演示、讲解,让幼儿知道正方体的名称及最显著的形状特征。1、数一数:有六个图形。2、看一看:每个图形是正方形。3、比一比:每个正方形一样大。4、小结:正方体有六个面,每个面都是一样大的正方形。(1)幼儿讲述以上特征。(2)分辨一下正方形和正方体。六、幼儿操作活动建构正方体,幼儿进一步感知正方体的特征。用塑料学具,拼装成一个正方体。师:请小朋友每人做一个正方体的玩具,送给太空成的朋友。教师巡回指导幼儿做好后,提示他们检查一下,做的玩具是不是正方体的,有没有六个面,每个面是不是一样大的正方形。七、集体游戏“拼图”,辨认正方体大班数学活动量沙设计思路:沙是幼儿最喜欢的“玩具”之一,它的可塑性、流动性常常会使孩子激动不已:他们会用沙堆高山、做蛋糕等;会把沙当成米、糖等做游戏;会在沙里种上一棵小树或小草;会在沙坑里挖个洞做小动物的家。。。。。。他们喜欢用各种各样的工具来玩沙,相互比着各自沙的多与少,常常争执不下。(因为大班幼儿对于长度、高矮有一定的测量经验,但对于沙、米类的量的测量,幼儿缺乏经验。)针对他们在玩沙过程中碰到这样的实际问题,我设计了《量沙》这一活动。本次活动主要引导幼儿两两合作、实验、记录,集体统计、比较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掌握科学的量沙方法,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了幼儿操作记录中的数据作用。量沙活动始终结合在运沙游戏中,游戏性与探索性恰当地结合,使幼儿探究既有兴趣,又有目标。活动目标:1、激发幼儿的探究兴趣,让幼儿在探索活动中掌握运沙的科学方法。2、引导幼儿在活动中发现:用大小不同的工具来运同一堆沙,大工具运的次数少,小工具运的次数多。3、培养幼儿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活动准备:沙、大小不同的杯子、盆子、记录单、铅笔等活动过程:1、谈话引起幼儿兴趣。今天我们来玩一个运沙游戏,你想用什么工具来运沙?2、幼儿第一次运沙。(1)提出要求:两人一组轮流运沙,并记录运沙的总次数。(2)出示统计表格,记录每组幼儿运沙次数,并引导幼儿观察,发现问题。(每组两人使用一个工具运同一堆沙,为什么次数不一样)(3)引导幼儿用科学的方法运沙:每一次要运得一样多,通过讨论、示范明确运沙的具体操作规则(满杯后用工具刮平)3、幼儿第二次运沙,验证。(1)统计运沙次数(2)引导观察数据,得出结论:同一堆沙用同样的工具,都装满抹平了来运,运的次数是一样的。4、幼儿第三次用不同工具运沙。(1)幼儿预测大工具来运刚才的一堆沙,运的次数会怎么样?(2)幼儿操作(3)统计数据(4)幼儿通过观察数据得出:运的次数不一样;大杯子那一排的数据小,小杯子那一排的数据大……教师小结:用大小不同的工具运同一堆沙,大工具运的次数少,小工具运的次数多。5、延伸游戏请小朋友想想,如果用小碗来运沙,运的结果又会怎么样?下次我们再来试一下。数学教案-大班数学活动量沙大班数学活动:自然测量大班数学活动:自然测量实验幼儿园朱小燕活动目的:1、喜欢参与测量活动,乐意运用自然测量的知识来解决所碰到的问题。2、自主选择工具,测量物体的长短,初步认识测量工具与测量结果之间的关系,并且初步学习正确测量的方法。3、在动手动脑的活动中激发幼儿的探究精神,发展幼儿观察、比较和判断的能力。活动准备:1、长短不一的测量工具、粉笔2、故事图片3、记录纸、笔活动过程:(一)创设问题情景以故事的方式引入,提出问题:蓝猫和淘气的争论如何测量小汽车的车顶长度?幼儿讨论(二)幼儿尝试活动幼儿自选工具测量某一物体引导幼儿比较观察测量的结果,并与同伴对比,有什么发现?(三)讨论1、比较测量的结果引导幼儿寻找测量结果与工具的关系2、讨论测量的方法找准起点;沿边线测量,不要偏离边线;首尾相连3、小结:使用测量工具的长短不一样,那么得到的结果也不一样。(四)幼儿自主测量1、提出测量的要求:选择一种工具,量时找准起点,用笔画个记号,沿边线测量,首位相连。2、幼儿操作。3、讨论与总结:(1)你用什么工具测量的?结果是多少?(2)谁也是用这个工具的?结果一样吗?(3)你还测了什么?结果怎样?有人测的和他一样吗?你的结果呢?(五)延伸活动1、讨论:还有什么也可以当测量的工具?2、我们身体的那些部位也可以当测量工具?3、幼儿游戏:跳远大班测量物体的轻重(数学)测量物体的轻重(数学)一、活动目标1.学习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轻重。2.理解物体的轻重是相对的。3.知道物体的大小与轻重不一定成正比。二、重点与难点1.理解物体轻重的相对性。2.理解物体大小与轻重不一定成正比。三、材料与环境创设1.材料:分类盒、天平、积木、弹子、雪花片等物品。2.环境创设:在数学区中放置各种供测量的物品和天平。四、设计思路本内容有两个难点。对于理解物体轻重的相对性这难点,设计首先通过分类活动提示问题,使原来重的一类物体中产生轻的物体,轻的物体中产生重的物体。同时通过设问促使幼儿思考、解答。其次,安排排序活动让幼儿进一步感知、体验、帮助他们理解。第二个难点是理解物体大小与轻重的关系。幼儿对物体大小与轻重的关系总是认为在的物体是重的,小的物体是轻的。因此,设计通过游戏让幼儿在猜错的过程中纠正原先的想法,形成正确的观念即物体的大小与轻重不一定成正比。五、活动流程分类—>讨论—>分类—>游戏—>排序1.通过分类活动积累有关特体轻重的感性经验。(1)在数学区中提供天平和各种物品。物品放在盒子里,每个盒子里放两件物品。(2)要求幼儿将物品按轻重分类,即将每个盒子里的物品按轻重分别放入有轻重标记的盒子里。2.通过讨论确定区别轻重的方法。(1)出示两件物品,提问:用什么方法可以知道这两件东西哪个重哪个轻?(2)出示轻重差别很小的两样东西,讨论用手掂量和用天平哪种方法更好。3.通过分类活动理解物体轻重的相对性。(1)幼儿每人取两件物品,用天平称出轻重后放入相应的分类盒中。(2)从标有重或轻的盒子里取出两件物品,提问:这两样东西都是重的?然后放在天平上,让幼儿思考,解答其中的原因。4.通过游戏理解大的东西不一定是重的,小的东西不一定是轻的。出示大小不同的物体让幼儿猜哪个轻哪个重。然后用天平验证。如:大盒子里放棉花,小盒子里放铁块。5.通过排序活动进一步理解物体轻重的相对性。让幼儿在数学区中将三个以上的物体按轻重排序,并作好记录。中班说课梯形“”,各位领导,老师,你们好:我说课的活动是中班的数学《梯形》一、设计思路:梯形是只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是幼儿所要认识的平面图形中最难理解的一种,尤其是梯形的概念。因此,中班幼儿认识梯形,只要理解梯形的特征,能找出相应的图形即可,不必要求幼儿用语言描述梯形的特征。我把本活动的目标定为:1、初步理解梯形的特征,并能不受其他图形的干扰在各种图形中找出梯形。2、认识不同的梯形,发展幼儿的观察、比较、动手能力。3、诱发孩子们学习图形的兴趣。重点:初步了解梯形的特征。难点:认识不同的梯形。二:说准备为了更好的进行教学,我做出以下准备:环境创设:活动室内放一些包含梯形的图画。教师演示用具:正方形娃娃、长方形娃娃、梯形娃娃。幼儿学具:包含有梯形的的图画若干张(没涂色)。三.说教学教法新《纲要》指出“教师应该成为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活动中教师要心中有目标,眼中有幼儿,时时有教育,以互动的、开放的、研究的理念,让幼儿真正成为学习得主体。因此我采用了操作法,情景法,互动法,并设计游戏形式,让幼儿在游戏中学习,充分发挥幼儿学习的积极性。为了更好地突出幼儿的主体地位,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通过让幼儿听一听,说一说、做一做等多种形式,让幼儿积极动眼、动耳、动脑、动口,引导幼儿通过自己的学习体验来学习新知,积极开展本节课的教学活动。四,说程序设计课堂教学是幼儿数学知识的获得、技能技巧的形成、智力、能力的发展以及思想品德的养成的主要途径。为了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我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了系统地规划,遵循目标性、整体性、启发性、主体性等一系列原则进行教学设计。设计了四个主要的教学程序:复习整理基础上,渗透新知识点——新授活动——巩固活动——生活化延伸1、通过寻找、涂色活动让幼儿初步感知梯形的特征。让幼儿找出图中不是长方形、正方形的图形并涂上颜色。由于梯形的概念幼儿不容易理解,所以活动设计我就不从概念入手,而让幼儿通过操作活动,反复感受,逐步理解梯形的特征。2、观察了解梯形特征。(1)出示梯形,提问:这个图形有几条边?几个角?你们看,它上面的边短,下面的边长,上下两条边平平的,旁边两条边斜斜的。这个图形像什么?(2)小结:这个像滑梯的图形,名叫——梯形。(3)不过,梯形宝宝可调皮呢,它一会儿翻跟头,一会儿躺下睡觉,你们看这样还是梯形吗?(小结:原来梯形可以倒着放,睡着放,它们都是梯形。)(4)分别出示直角梯形、等腰梯形,让幼儿了解它们也是梯形。提问:这个一边可以当滑梯的图形,是不是梯形?这个两边有一样长滑梯的图形,是不是梯形?幼儿认识梯形的另外一个难点是梯形的多样性。幼儿认识的特点是先入为主,容易形成定势。所以活动开始时就要让幼儿接触各种梯形,每个环节中幼儿所看到的、制作的梯形都是各种各样的。3、通过再一次的操作活动让幼儿巩固了解梯形的基本特征。(1)来了一些小客人,他们说肚子饿了,想吃梯形饼干,小朋友能帮助他们吗?(2)先请小朋友们从各种形状的饼干中挑选出1块梯形饼干,举起来给老师检验。(3)再选择2块不同的梯形饼干,给同伴检验后喂小客人,并对小客人说:“请吃梯形饼干”。(教师在旁注意检验)此环节是我在教学中有意设置的一个难点,给小客人喂梯形饼干幼儿得选择2块不同的梯形饼干,给同伴检验后喂小客人,并对小客人说:“请吃梯形饼干”。这里必须选择不同的梯形饼干,对一部分幼儿来说,是需要思考一下的。只有让幼儿经过一定的努力跨越过去才能从中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从心底里得到满足。4、通过寻找生活中常见事物中的梯形,加深对梯形特征的认识。(1)让幼儿在活动室周围张贴的图片中,寻找梯形宝宝,先请一名幼儿找找、说说。(2)鼓励全体幼儿寻找梯形,跟同伴和客人老师说说梯形宝宝藏在哪里。在整个指导过程中哦注重“三最”:即最大的观察(努力观察每位幼儿,避免笼统评价);最小的干预(教师角色进行退位,不干预替代);最多的鼓励(鼓励幼儿的点滴进步)。另外,努力把握“玩数学”的度。不在游戏中刻意地“教”,让幼儿在游戏中充分发泄情感,感受愉悦。这节课,我通过四个环节的教学设计,既遵循了概念教学的规律,又符合幼儿的认知特点,指导幼儿观察、游戏,操作,获取新知;同时注重培养幼儿的思维和各项能力。在教学过程中让幼儿动口、动手、动眼、动脑为主的学习方法,使幼儿学有兴趣、学有所获。以上是我对这个教学活动的理解、分析与做法,如有不当之处请评委老师给与批评指正,谢谢各位领导!小小搬运工小小搬运工自从接触了长度的测量,孩子们对测量活动特别感兴趣。今天我们来当一回小小搬运工,进行体积、容量的测量。孩子们首先认识瓶子上所标记的容量有多少毫升,看他们特别激动
本文标题: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案例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49343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