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主题一爱心对对碰次主题一团团圆圆教学活动一:我和家人过大年活动目标:1、知道春节是我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2、了解一些过大年的风俗习惯及待人接物的礼仪。3、感受和家人过春节其乐融融的热闹气氛,并能用语言、绘画等方式创造性的表达。活动准备:1、春节前給幼儿布置小任务:搜集春联、年画、门贴、红包等春节用品及关于“年”的故事和传说。2、绘画纸、彩笔等。活动进程:1、引导幼儿交流欣赏收集的春节用品,回忆并讲述过年的情景。(1)请幼儿分组欣赏、介绍收集的春节用品。说说自己收集的春节用品叫什么名字,有什么作用等。(2)请每组选一名代表介绍自己组的春节用品。(3)教师组织回忆并交流过年的情景。提问:今年春节是几月几日?你和谁一起过的年?过年的时候你和家人都做了哪些事?你们的心情都是怎样的?拜年时你是怎样做的?怎么说的?2、引导幼儿讲述自己知道的关于“年”的故事,进一步了解“年”的来历及春节的风俗习惯。提问:你还知道哪些过年的风俗?这些习俗代表怎样的寓意?如“福”字倒贴,年夜饭上一定有鱼等。3、引导幼儿用绘画的方式表现自己过年的情景。教学活动二:喜洋洋活动目标1、学习演奏《喜洋洋》乐曲,进一步熟悉音乐ABA的结构,感受乐曲喜洋洋的情绪。2、在掌握身体动作的基础上,尝试随着音乐教学打击乐器演奏。3、能跟着指挥的演奏乐器,享受集体合作的快乐。活动准备1、音乐磁带或CD,录音机一台。2、幼儿座位排成马蹄形。3、老师带领值日生在课前摆放乐器在椅子下面。4、打击乐器幼儿人手一个,具体为:铃鼓、碰铃、圆舞板、双响筒。活动过程一、复习歌曲:杀鸡宰鸭教师带领幼儿随着音乐表演唱《杀鸡宰鸭》二、分段学习表演身体动作。1、师:快过节了,人们又是杀鸡宰鸭,又是唱歌跳舞,到处呈现出一派喜洋洋的景象。让我们伸出双手跟着老师唱谱的节奏,一起来拍拍头拍拍肩,拍拍我们的小手吧!2、教师唱A段乐曲,引导幼儿跟着音乐一拍一拍地做动作(如:拍腿、拍肩、拍头、拍手)3、教师唱B段乐曲,带领幼儿有节奏的做拍手合拢手腕颤抖动作。三、完整练习身体动作。1、教师带领幼儿随着音乐琴声,完整连贯做身体动作。2、幼儿独立听音乐,表演身体动作。四、幼儿分声部练习身体动作。1、组织幼儿讨论分组动作的方案,每组明确做一个身体动作。2、教师用身体动作指挥相应小组有节奏做相应动作。五、学习配器方法1、教师(出示四种乐器):这是什么?可以怎样演奏?2、引导幼儿练习正确的打击乐器的动作。六、幼儿空手练习分声部打击乐器教师用演奏乐器的动作,引导幼儿看指挥,分声部进行徒手演奏练习。七、幼儿看指挥进行打击乐器演奏。1、教师先引导幼儿看指挥拿乐器,再用击拍指挥的动作,引导幼儿看指挥击拍。2、引导幼儿看教师预令提示,有节奏打击乐器。教学活动三:福气糕活动目标:1、倾听故事,理解故事的含义以及红包的祝福意义,开心地讲述故事中祝福的语言。2、结合生活经验,表演并讲述各种有关新年祝福的语言。3、体验祝福带来的快乐。活动重难点:1、倾听故事,理解故事的含义以及红包的祝福意义,开心地讲述故事中祝福的语言,体验祝福带来的快乐。2、结合生活经验,表演并讲述各种有关新年祝福的语言。活动准备:1、玩偶招财猫。2、幼儿活动材料第一册第9一11页。3、活动课件。活动过程:(一)出示玩偶招财猫,引出故事。1、师:小朋友,看看这是谁?2、师:这是一只非同寻常的猫,它的名字叫“福气猫”。师引导幼儿和“福气猫”问好。3、师:“福气猫”会做些什么呢?我们一起来听一听故事《福气猫》。(二)结合课件完整欣赏故事。1、大年夜,福气猫去给人们送红包,他送的红包里面装着一句什么话?(恭喜恭喜,新年福气)2、福气猫把红包放在孩子的哪里?3、福气猫走到年糕师傅家的时候,已经快要天亮了,福气猫为什么觉得年糕师傅应该有最多的福气?(年糕师傅不停地为大家做年糕,一个晚上都没有休息)4、年糕师傅的年糕是怎么变成福气糕的?(红包送完了,福气猫给年糕师傅不停地鞠躬,一不小心,福气猫的脸贴在了年糕上。福气猫看见年糕师傅很喜欢,就在每一块年糕上都印上了自己的笑脸)5、买了福气糕的人为什么都给年糕师傅送红包?(年糕师傅是最辛苦的人,应该是最有福气的人)(三)学习“祝福”。1、出示操作材料,引导幼儿按顺序观看,并交流看见了什么?2、引导幼儿模仿福气猫的口吻,学说:“恭喜恭喜,新年福气。”3、你们在新年里有没有收到红包?红包里有什么?4、小结:红包是给我们孩子新年的祝福,大人们期盼孩子在新的一年里顺利、健康地成长。5、过年了,谁还在辛勤劳动?你想怎样祝福他们?(引导幼儿学讲祝福的话,尽量避免太俗气的祝福语。)6、鼓励幼儿配上动作互相讲祝福语。如右手握拳,左手抱在右拳外面;一边拱手,一边注视着对方,充满诚意地互道祝福语。教学活动四:舞龙活动目标1.学习舞龙的技巧与方法,练习听信号交替走、跑、发展动作的协调和灵活性。2.能够与同伴合作,根据信号球的方向变化创编简单的舞龙动作。3.体验传统舞龙游戏的乐趣,感受与同伴合作舞龙的快乐。活动准备1.幼儿在区域活动制作的龙若干(一般为四人舞一条龙)。2.花球若干,鼓一个。3.《金蛇狂舞》的录音带或其他锣鼓音乐。活动过程1.准备活动。听鼓声的快慢进行走跑游戏:鼓声快—小跑,鼓声慢—走。2.游戏:舞龙。(1)教师引导幼儿回忆并说一说自己见过的舞龙表演是怎样的。(2)引导幼儿四人一组,自由尝试合作协调走。(3)教师做舞龙人,请幼儿仔细观察教师手上的花球,随花球的位置高低来作出相应的动作。如:花球举得高,龙头就举得高;花球放低,小朋友就蹲下来舞龙。(4)教师指导幼儿进行舞龙游戏。引导幼儿根据花球方向的变化,看信号舞龙-----慢走,小跑,左倾,右斜等。(5)请幼儿做舞龙人,分组游戏,教师提示“舞龙人”举花球的动作。(6)幼儿交换角色进行游戏3.引导全班幼儿连成一条长龙,随音乐进行舞龙表演。活动延伸在户外活动中,引导幼儿进一步练习多人合作舞龙。教学活动五:看花灯活动目标1复习4、5的组成和加减。2学写数字4、5,学写正确的书写方法。二活动准备五个花灯的图片,纸,笔若干。三活动过程1师幼进行问答游戏。如:小朋友,我问你,5可以分成几和几?陈老师,告诉你,5可以分成3和2.。2以花灯为题,复吸、5的组成和加减。1)教师出示5个花灯的图片,引导幼儿观察,根据需要进行一下提问:有几个花灯?是一样的吗?什么地方不一样?引导幼儿将花灯分成两组,将分法记录在纸上。2)请幼儿交流自己的分法几理由,并根据分合适列出加减算式。3)引导幼儿操作幼儿用书,进一步巩固4、5的组成和加减。3教幼儿学写数字4、5.1)出示书写范例,教师示范数字4、5的书写步骤,提出书写要求。2)指导幼儿书写数字,注意纠正幼儿的不良坐姿和不正确的书写姿势。3)引导幼儿相互交流评价数字书写作品,体验写数字的乐趣。教学活动六:闹花灯活动目标:1、能用自然、欢快的声音唱歌,并用动作创造性地表现歌曲内容,感受节日的喜庆氛围。2、学习“闹”字的下滑音唱法,表现歌曲幽默、风趣的特点。3、尝试以对唱的形式演唱歌曲,体验合作歌唱的快乐。活动准备:1、有关灯会的录像或图片。2、幼儿用书第2册第12页。教学挂图(龙灯、风灯、狮子灯、孙猴闹天宫灯的图片)。活动过程:1、观看灯会录像或图片,组织幼儿谈话,引导幼儿回忆观灯的情景。提示:你在灯会上都看到些什么灯?关灯是你的心情是怎样的?2、引导幼儿学唱歌曲。(1)引导幼儿模仿灯会上敲锣打鼓的声音,讲难点前置,唱“隆咚——咚锵”和“咚隆咚——咚锵”。(2)教师出示挂图,引导幼儿“数花灯”,学唱“有花灯,有凤灯,龙灯凤灯狮子灯。”(3)教师示范唱,引导幼儿在“数花灯”部分或“敲锣打鼓”部分自然加入。(4)教师和幼儿共同分析“闹”字的唱法,引导幼儿尝试下滑音唱法,表现出歌曲幽默、风趣的感觉。(5)教师组织幼儿采用对唱的形式演唱歌曲,引导幼儿体验合作歌曲的乐趣。3、引导幼儿边演唱歌曲,重点启发幼儿在歌曲最后“嗨”处创造性地做出孙悟空的不同动作并停住不动,增强歌曲的趣味性。活动延伸:为幼儿提供相应的道具,引导幼儿进行音乐表演。次主题一甜甜蜜蜜教学活动一:游子吟活动目标:1、理解古诗的含义,了解母亲的辛苦和对孩子的慈爱之情。2、能够按照故事的韵律和节奏有感情地进行朗诵。3、增进浓厚的爱妈妈的情感。活动准备挂图、开展对“妈妈”的访问活动。活动过程1、引导幼儿欣赏图片并讨论画面内容,帮助幼儿理解故事的含义。(1)边欣赏边引导幼儿讨论画面内容,如:画面中的人是谁?她在做什么事情?这位母亲在给谁缝衣服?表情是怎样的?看完这幅画你有什么感觉?(2)教师简单介绍古诗的名称、作者及古诗的含义。2、教师示范朗诵古诗,帮助幼儿进一步分析古诗的含义,感受故事的韵律和节奏。3、引导幼儿尝试按古诗节奏和韵律有感情的进行朗诵。(1)引导幼儿尝试和教师一起朗诵。(2)引导幼儿运用表情、动作等大胆表现古诗所表达的感情,并再次尝试朗诵。(3)组织幼儿通过个别、小组、集体等朗诵形式进行朗诵表演,表达对母亲的爱。4、引导幼儿交流用书中对妈妈访问的内容,进一步表达对妈妈的爱。教学活动二:母与子活动目标:1、理解画面的内容,感受画面的纯朴、真实,感知作品中的生活情趣和温暖的亲情。2、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大胆表现对作品的感受。3、能用语言、绘画等方式创造地表达对妈妈浓浓的爱。活动准备1、搜集图片2、幼儿用书第1册第16-17页活动过程:1、组织幼儿相互讨论很小的婴儿包括自己小时候是吃什么长大的?是吃谁的奶?谁照顾你的最多,她是怎样照顾你的?2、出示课本《母与子》,引导幼儿观察,分析画面内容和蕴含的情感。(1)、鼓励幼儿说一说画面中都有谁?他们是什么关系?你是怎样看出来的?他们在干什么?画面中是一个什么地方?(2)、引导幼儿说说自己欣赏画面的感受,尝试将画面创编成故事,充分理解画面所表达的生活情趣及妈妈和孩子之间温暖的亲情。3、教师介绍作者、作品的名称及表达的意图。重点引导幼儿讨论:作品的名称为什么定为《母与子》?你联想到了什么?4、结合生活经验,鼓励幼儿讲述自己和妈妈之间的故事。教师提问:妈妈是怎样为你吃饭的?你心里是怎样想的?妈妈平时还为你做了哪些事情?(如:穿衣服、洗澡、梳头扎小辫、喂药等等。)他为什么要这样做?你认为画面中的这位妈妈是一个怎样的妈妈?你想对她说什么?你想对自己的妈妈说什么?做什么?教师和幼儿共同欣赏幼儿用书中的其它作品,进一步感受母子之爱,并请幼儿将自己与妈妈“爱的故事”用绘画的方式表现出来。活动还可以延伸到区域之中:(1)、绘画区——-教师指导幼儿大胆创画出自己妈妈的基本特征和妈妈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的动作。(2)、手工区-----启发幼儿设计不同的相框造型,并在上面进行自己喜欢的装饰。并将妈妈或自己的照片从相框后面贴上。(3)、建构区------指导幼儿创造性地设计妈妈新家的图纸。指导幼儿搭建时合理的分工与合作。教学活动三:护蛋行动教学目标:1、了解妈妈爱护宝宝的各种方法,感受妈妈对自己浓厚的爱。2、探索保护生鸡蛋的不同方法,并能创造性地运用辅助材料。【活动准备】音乐、图片、生鸡蛋若干、棉花、纸盒、皱纹纸、绳、布等辅助材料。【活动过程】一、组织教学小朋友,老师带来了好听的音乐《世上只有妈妈好》,大家一起来听一听,唱一唱。二、基本部分1、从这首歌中,你听到了什么?(有妈的孩子象块宝,投进妈妈的怀抱幸福享不了等等)肯定有妈妈的孩子是幸福的。2、老师这里有些图片,我们一起来看看图中的妈妈是怎样爱自己的孩子的?让幼儿分别说一说。结合现实提问幼儿:你小时候,妈妈是怎样爱护你的?妈妈为什么要这样做?3、每个妈妈都特别爱自己的宝宝,动物们的妈妈也是这样,比如鸡妈妈,它的孩子是谁啊?引导幼儿了解鸡妈妈的孩子是蛋宝宝。蛋宝宝特别脆弱,一不小心就会破碎,所以鸡妈妈特别的辛苦。今天我们也来当一次鸡妈妈,想想用什么办法来保护自己的蛋宝宝。4、老师这里有好多材料,组织幼儿利用辅助材料保护鸡蛋并想办法固定在自己的身上。如:用棉花包裹放在纸盒里,将纸盒四边穿上绳挂在脖子上,用布包好放在口袋里等。5、护蛋行动开始。利用有难度的小
本文标题:幼儿园大班下教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49352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