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资本运营 > 安全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简介(安全年会_西安科技大学)
安全科学与工程学科建设资料汇编国务院学位办函〔211〕26号国务院学位办通知〔2011〕27号0《一级学科简介》(征求意见稿)《博士硕士学位基本要求》(征求意见稿)《二级学科目录》(提交审核稿)安全科学与工程学科评议组秘书处2011年10月2征求意见说明根据国务院学位办要求,安全科学与工程学科评议组正在组织制订安全科学与工程学科《一级学科简介》、《博士硕士学位基本要求》和《二级学科目录》。现将征求意见稿印发各培养单位,请各培养单位将修订意见电子版于2010年10月23日前返回申世飞和主笔老师:《一级学科简介》征求意见稿(主笔:吴超)《博士硕士学位基本要求》征求意见稿(主笔:李树刚)《二级学科目录》提交审核稿(主笔:宋守信)联系办法:吴超:wuchao@mail.csu.edu.cn李树刚:lisg@xust.edu.cn宋守信:zhanglb@cup.edu.cn申世飞:shensf@tsinghua.edu.cn————————————————————————————安全科学与工程学科评议组召集人:范维澄清华大学成员:李树刚西安科技大学张来斌中国石油大学宋守信北京交通大学金龙哲北京科技大学秘书长:申世飞清华大学秘书处:清华大学公共安全研究院,邮编:100084电话/传真:010-627928573目录1.关于委托学科评议组编制《授予博士、硕士学位和培养研究生的二级学科目录》的函………………………………………………42.关于委托学科评议组编写一级学科简介和博士、硕士学位基本要求的通知……………………………………………………………73.《安全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简介》(征求意见稿)…………94.《安全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硕士学位基本要求》(征求意见稿)…………………………………………………………………175.《安全科学与工程二级学科目录》(提交审核稿)……………334关于委托学科评议组编制《授予博士、硕士学位和培养研究生的二级学科目录》的函学位办〔2011〕26号各学科评议组:根据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二十八次会议的有关决议,按照《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目录设置与管理办法》的规定,《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目录(2011年)》印发后,需要统计编制《授予博士、硕士学位和培养研究生的二级学科目录》(以下简称“二级学科目录”)。经研究,委托学科评议组承担二级学科目录的编制工作,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编制二级学科目录的目的二级学科是高等学校人才培养的基本口径,其自主设置是学科设置管理模式改革的重要内容,也是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有关优化学科结构、加快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重要举措。这一改革将进一步扩大高等学校办学自主权,发挥教授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有利于人才培养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有利于学科交叉,有利于创新人才培养,有利于学科特色的形成。统计编制二级学科目录的目的是:规范统计口径,为国家开展人才培养统计工作提供依据,为学位授予单位开展人才培养工作提供参考,引导学位授予单位做好二级学科自主设置工作,优化人才培养结构,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二、编制要求(一)编入目录的二级学科,必须符合《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5科目录设置与管理办法》(附件一)所规定的二级学科设置基本条件。(二)按照《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目录(2011年)》(附件二)的一级学科,在《授予博士、硕士学位和培养研究生的学科、专业目录(1997年颁布)》(附件三)和各学位授予单位根据《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关于做好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范围内自主设置学科、专业工作的几点意见》(学位〔2002〕47号)自主设置的二级学科(附件四)基础上,进行二级学科目录编制工作。(三)编入目录的二级学科,宜宽不宜窄,应已得到学术界的普遍认同,并有一定数量的学位授予单位设置了相关内涵的二级学科,且开展了博士生培养工作。(四)二级学科目录要体现国家、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应及时将社会需求不大的二级学科退出二级学科目录。(五)同一二级学科,一般不在不同一级学科下重复设置。(六)编制二级学科目录,要与《一级学科简介》编写工作统筹考虑。(七)要处理好二级学科目录的继承性、适应性和前瞻性,处理好传统学科与新兴学科的关系。各一级学科下设二级学科的数量,其增减数一般控制在原有二级学科数的40%以内。三、工作安排二级学科目录委托学科评议组编制论证,分工情况见《各学科评议组任务分工表》(附件八),汇总工作由学科目录修订工作小组负责。(一)2011年6月底之前,各学科评议组根据本学科的学科内涵、人才培养和需求情况,组织同行专家论证,提出本一级学科的二级学科目录初稿,并按照《二级学科简介编写提纲》(附件七)的要求,完成各二级学科简介的编写。6(二)2011年7月,学科目录修订工作小组对各学科评议组提交的二级学科目录初稿进行汇总,研究提出《授予博士、硕士学位和培养研究生的二级学科目录》(草案),反馈各学科评议组。(三)2011年8月,各学科评议组论证修改后,完成二级学科目录的编制工作。学科目录修订工作小组根据学科评议组的意见,研究提出《授予博士、硕士学位和培养研究生的二级学科目录》(送审稿),报教育部审批后印发。请各学科评议组高度重视二级学科目录编制工作,发挥同行专家的积极性,广泛听取本学科研究生培养单位和相关用人单位的意见,根据本一级学科的学科内涵、知识体系和人才需求情况,合理界定学科范围,科学确定二级学科名称。7关于委托学科评议组编写一级学科简介和博士、硕士学位基本要求的通知学位办〔2011〕27号各学科评议组:根据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二十八次会议的有关决议,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配合《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目录(2011年)》的实施,决定委托学科评议组编写《一级学科简介》和《博士、硕士学位基本要求》(以下简称《学位基本要求》)。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一、《一级学科简介》和《学位基本要求》按一级学科编写,适用于学术型和学术应用型人才培养。它们既相互关联,又各有侧重,在编写过程中要统筹考虑。《一级学科简介》是对一级学科的科学界定和客观描述,主要针对学科本身。它是教育管理部门进行学科管理,学位授予单位开展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的基本依据。《学位基本要求》是根据各学科特点,确定各学科博士、硕士两级学位授予的基本要求,主要针对学位授予者。它是教育主管部门开展质量检查和评估的重要依据,是学位授予单位制定各学科人才培养方案和学位授予标准的参考依据。二、《一级学科简介》请按《一级学科简介编写提纲》及其编写说明(见附件一)的要求编写,《学位基本要求》请按《博士、硕士8学位基本要求编写提纲》及其编写说明(见附件二)的要求编写。三、各学科评议组的编写工作由召集人负责,秘书负责协助召集人做好编写工作的组织实施。各学科评议组的具体编写分工见《一级学科简介和学位基本要求编写分工表》(附件三)。四、各学科评议组可根据本学科的实际情况,制订编写计划,采取符合本学科特点的方式,在充分讨论的基础上进行编写。编写时要广泛听取本学科研究生培养单位和相关用人单位意见。五、为保证编写工作的顺利完成,对各学科评议组的工作,我办将给予必要的经费支持。各学科评议组召集人所在单位,应大力支持学科评议组的工作,给予必要的经费保障。各学科评议组成员所在单位,应对学科评议组成员的工作给予支持。六、各学科评议组应于2011年8月底前,完成所承担学科的《一级学科简介》和《学位基本要求》初稿。9月底前,征求相关学位授予单位意见。11月底前,根据征求意见修改,完成编写工作。9《安全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简介》一级学科名称:安全科学与工程SafetyScienceandEngineering一、学科概况安全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要求,是国家稳定、社会发展、人民安康的基石。“安全科学与工程”学科的建立和完善,将为人类社会稳定与发展提供持续的安全科技支撑和人才保障。我国安全科学与工程学科是从新中国诞生之后的劳动保护等学科逐渐发展起来的。1981年开始了安全类硕士学位研究生教育,1986年以来实现了安全类本、硕、博三级学位教育。在1992年11月1日原国家技术监督局颁布的国家标准《学科分类与代码》中,“安全科学技术”被列为一级学科。1997年原国家人事部确立了安全工程师职称制度,2002年建立了注册安全工程师执业资格制度。2006年安全工程获批成为工程硕士培养的一个新领域。2006年《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明确公共安全为重点规划领域。2011年安全科学与工程获批增设为一级学科。安全科学与工程是公共安全的主要支撑学科,涉及自然灾害、灾难事故、公共卫生、社会安全等多个领域。截止2011年,我国开办安全工程本科专业的高校130多所,拥有安全类博士学位研究生教育的高校20多所、硕士生学位教育的高校50多所,拥有安全工程领域工程硕士教育的高校50多所。安全是人类永恒的主题。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对安全的要10求越来越高,安全科学与工程学科必将得到迅猛的发展。二、学科内涵1.研究对象“安全科学与工程”学科属于综合科学学科,其内容包括安全科学和安全工程以及两者之间的交融三个方面,其研究对象可以从安全科学与工程的内涵得以体现。“安全科学”是从人类免受外界危险、有害因素伤害的角度出发,并以在生产、生活、生存过程中创造保障人体安全的条件为着眼点,对整个客观世界及其规律总结的基础上,产生的安全知识体系。“安全科学”的研究,是为人们在生产和生活中,人身安全健康得到保障,设备、财产等免受危害,揭示安全的客观规律并提供安全学科理论、应用理论和专业理论。“安全工程”是指在具体的安全存在领域中,运用的种种安全技术、装备及其综合集成和教育、管理等手段,以保障人们安全健康的方法、手段和设施。安全工程的实践,为保证人们在生产和生活中,早期防范和应对突发公共安全事件、使人身安全健康得到保障,设备、财产不受到损害,提供直接和间接的保障。“安全科学与工程”是安全科学基础理论和安全工程技术与管理以及实践相结合的学科、专业和范畴的总称。安全科学与工程的应用领域涉及到社会文化、公共卫生、行政管理、检验检疫、消防、土木、矿业、交通、运输、航空、机电、食品、生物、农业、林业、能源等种种行业和事业乃至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并且与上述学科有所交叉。2.理论、知识基础和研究方法11本学科的理论、知识基础和方法论可从安全科学和安全工程两个层次简述如下:(1)安全科学通常是从揭示承灾体(人、物、系统等)免受外界和内在的危险有害因素伤害的客观规律进行研究,以反映客观事物本质、研究安全现象本质规律知识体系的基础理论为宗旨;安全科学的研究方法强调通过大量观察、系统实验及规律总结,在经验体系基础上的演绎和归纳;安全科学的思想基础是安全系统思想。核心理论、知识基础和方法论如安全科学原理、安全科学方法学、安全系统工程学、灾害学、安全社会科学等。(2)安全工程通常是从解决承灾体(人、物、系统等)免受外界和内在的危险有害因素的安全实践问题进行研究,以应用安全科学原理和方法,解决具体安全问题、提供安全保障的设施、系统和工程技术为宗旨;安全工程的研究方法包括:危险源的辨识和评价,灾害、事故、职业危害等的预测、预防、预警与应急等关键技术及其集成,预防和控制风险与减少事故损失的方法、设施及社会工程等;其思想基础是系统安全思想。核心理论、知识基础和方法论如安全人机工程学、安全与应急管理、安全卫生学、行业安全工程应用理论、消防工程、爆炸安全工程、安全设备工程、防尘防毒工程技术、噪声与振动控制、个体防护工程等。三、学科范围“安全科学与工程”设在工学门类中,授予工学学位。本学科范围重点针对自然灾害、人因灾难事故、职业安全健康、社会安全领域,主要交叉领域为:行业安全技术及工程、社会安全、食品安全、防灾减灾、核安全、检验检疫、环境与健康卫生等。12本学科可设“安全科学”、“安全技术”、“安全系统工程”、“安全与应急管理”、“职业安全健康”五个二级学科
本文标题:安全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简介(安全年会_西安科技大学)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49400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