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咨询培训 > 幼儿园教育基础知识讲义
幼儿园教育基础知识第一讲幼儿心理学概述一、心理学和幼儿心理学(一)心理学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的发生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另外,它的研究对象是心理现象,心理现象被划分为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两大部分。(二)幼儿心理学幼儿心理学是研究幼儿心理发展的特点和规律的科学。具体讲来,幼儿心理学就是研究幼儿的认识能力的发展特点、情绪情感的发展特点、行为活动的目的性及自我控制能力的发展,以及幼儿个性心理特征形成与发展的特点。研究幼儿的心理活动,掌握其特点,可以为教育工作者的教育实践提供科学的心理学依据。二、学习幼儿心理学的意义(简答)(一)现实意义1.了解幼儿心理特点,走进童心世界2.树立正确的儿童观3.有助于做好幼儿教育工作4.有助于为幼儿发展提供更适合的环境(二)理论意义1.为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提供科学依据2.有助于我们反思自己的心理活动3.有助于丰富和充实心理学的一般理论三、主要的心理学研究方法(一)观察法观察法是通过有目的、有计划地考察幼儿在日常生活、游戏、学习和劳动过程中的表现,包括其言语、表情和行为,并根据观察结果分析幼儿心理发展规律的和特征的方法。观察法是研究幼儿最基本的方法。观察法的优缺点(二)测验法测验法是根据一定的测验项目和量表来了解儿童心理发展水平的方法,既可以用来明确儿童心理发展的个别差异,也可以用于了解不同年龄心理发展的差异。幼儿心理测验一般通过个别测验逐个进行。测验法的优缺点(三)实验法实验法是根据研究目的,改变和控制幼儿的活动条件,以引起其心理活动有规律的变化,从而揭示特定条件与心理活动之间关系的方法。常用的实验法有两种:实验室实验法和自然实验法。实验法的优缺点(四)调查法调查法是通过家长、教师或其他熟悉被调查幼儿的人,以了解幼儿心理的方法。可以是当面访问,也可以是问卷。调查法的优缺点(五)谈话法和作品分析法谈话法是通过和幼儿交谈,以研究幼儿各种心理活动的方法。谈话的形式可以是自由的,但内容要围绕研究者的目的展开。谈话者应有充足的理论准备、明确的目的以及熟练的谈话技巧。作品分析法是通过分析幼儿的作品(如手工、图画等)了解幼儿心理的方法。对幼儿作品的分析最好是结合观察和实验进行。四、影响幼儿心理发展的因素影响幼儿心理发展的因素有:遗传、生理成熟、环境、教育以及幼儿自身的活动等方面的因素。1.遗传和生理成熟遗传是指祖先的生物特性传递给后代的生物现象。遗传素质是幼儿心理发展的物质前提。幼儿正是在这种物质前提下形成了自己的心理。生理成熟是指幼儿身体生长发育的程度或水平。幼儿的生理成熟或发展是有一定顺序的,生理成熟的顺序性为儿童心理活动的出现与发展的顺序性提供了基本前提。2.成熟势力说该学说的创始人是美国的心理学家格赛尔。该学说强调儿童心理的发展取决于个体生理,尤其是神经系统的成熟,外界环境只为正常生长提供必要的条件,不能改变发展本身的自然的成熟程序。3.环境和教育因素环境是指幼儿周围的客观世界,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环境的作用体现在:环境使遗传和生理成熟所提供的心理发展的可能性变成现实;社会生活条件和教育是制约儿童心理发展水平与方向的重要因素。4.幼儿自身的心理和幼儿活动幼儿的心理发展过程是一种主动积极的过程。在遗传、环境的作用影响过程中,幼儿本身也积极地参与并影响他自身的心理发展。影响幼儿心理发展的主观因素包括幼儿的全部心理活动,具体说有:幼儿的需要、幼儿的兴趣爱好、幼儿的能力、幼儿的性格及行为习惯、幼儿的自我意识等。其中最为活跃的是幼儿的需要。五、有关幼儿心理发展的重要概念1.儿童心理发展的转折期和危机期在儿童心理发展的两个阶段之间,有时会出现心理发展在短期内突然急剧变化的情况,称为心理发展的转折期。由于幼儿心理发展的转折期常出现对成人的反抗行为,或不符合社会行为准则的各种表现,所以有人把转折期称为危机期。2.幼儿心理发展的敏感期和最佳期所谓敏感期,是指幼儿学习某种知识、形成某种能力和行为比较容易、幼儿心理某个方面发展最为迅速的时期。3.最近发展区(维果斯基)最近发展区是指幼儿能独立表现出来的心理发展水平,和在成人指导下能表现出来的心理发展水平之间的差距。最近发展区是幼儿心理发展潜能的标志,也是可接受教育程度的标志,在幼儿心理发展的每一时刻都存在,同时,时刻都在变化,而变化又因人而异。4.关键期(劳伦茨)关键期是指幼儿在某个时期最容易学习某种知识技能或形成某种心理特征,但过了这个时期,发展的障碍就难以弥补的时期。这一时期对个体非常重要。幼儿心理发展的关键期主要表现在语言发展和感知觉方面。第二讲幼儿心理发展的特征一、幼儿心理发展的一般特征(一)幼儿心理随年龄增长而逐渐发展幼儿时期心理的发展显示出阶段性特征。但是要注意,我们只说年龄与幼儿的心理特征存在着一定的关系,而不是说年龄决定幼儿的心理发展。(二)幼儿的认识活动以具体形象性为主,开始向抽象逻辑性发展1.幼儿对事物的认识主要依赖于感知2.表象活跃表象是事物的具体形象在人脑中的映象。表象虽然不是实际的事物,但它是直观的,生动形象的。因而表象也有具体性的特点。幼儿头脑中充满了具体形象。3.抽象逻辑思维开始萌芽整个幼儿期,思维的主要特点是具体形象的,但是,5-6岁幼儿已明显地出现了抽象逻辑思维的萌芽。例如,5-6岁的幼儿能根据概念对事物进行分类。(三)幼儿的心理活动以无意性为主,开始向有意性发展1.认识过程以无意性为主认识过程的无意性是指没有目的、不需要作任何努力、自然而然地进行。无意性是由外界事物的特点引起的,而且很大程度上受情绪所支配2.情绪对活动的影响大,自我控制能力差幼儿心理活动的无意性还表现在幼儿的心理活动易受情绪的影响。幼儿在情绪愉快的状态下,一般能够接受任务,坚持活动的时间比较长,任务完成情况也比较好。反之,如果幼儿情绪很低,不愉快,或处于恐惧、痛苦状态,活动效果就比较差。幼儿在心理活动的无意性还表现为随心所欲,自我控制能力比较差。3.心理活动开始向有意性发展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和教育的影响,幼儿中期开始,已能初步按成人的要求做事,到了5-6岁时,幼儿已能初步控制自己的行为,有目的地进行活动,心理活动开始向有意性发展。(四)幼儿的情感由易变、外露开始向稳定和有意控制发展1.由情感易变化向逐步稳定方向发展2.由情感易外露、自我控制能力差向有意识地控制自己发展(五)幼儿的个性开始形成,向稳定倾向性发展幼儿期是人的个性开始的时期,表现出初步稳定的个性倾向性。幼儿初期,还没有对他周围的人和物形成稳定的态度和行为方式,随着幼儿与他人的交往以及活动的发展,幼儿开始出现一些带有倾向性的心理特征,如兴趣爱好、气质特点、性格特点的不同。二、幼儿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一)幼儿年龄阶段的划分1.婴儿期(0-1岁)2.先学前期(1-3岁)3.学前期(3-6岁)(二)婴儿期(0~1岁)儿童出生后第一年,心理发展非常迅速,具体表现在:1.适应新生活,认识周围世界,开始与人交往。新生儿会出现无条件反射,如觅食反射、吸吮反射、游泳反射等,帮助自己适应新的环境。2.动作不断发展①从整体混乱的动作到局部的、准确的和专门化的动作②从上部动作到下部动作:先学会抬头,然后俯撑、翻身、坐、爬、站、最后学会走③由粗大动作到精细动作④从无意动作到有意动作(三)先学前期(1~3岁)学会走路、学会说话的一个重要时期。1.动作逐渐发展完善孩子1岁以后,各种动作比起以前有了明显的发展,会走路就是一种表现。(1)学会自由行走(2)开始使用工具2.出现新的心理活动(1)会说话孩子最先理解的词是他经常接触的人和物的名称,说话喜欢用叠音,句子通常不完整。3岁左右是儿童掌握最基本的语音阶段,能说出一千多个词语和比较完整的句子(2)想象开始萌芽2岁左右的孩子,已经能够在操作物体的时候进行简单的想象活动。想象活动的萌芽使孩子的游戏活动初露头角。如拿着娃娃就学着成人的样子拍娃娃睡觉。(3)思维的出现由于表象的出现,幼儿前期的孩子已能根据已有的记忆表象对事物进行最初的概括和推理。能够把性别不同、年龄不同的人加以分类。这时儿童的思维具有直观行动性,即边行动边思维。如抱着娃娃时,看见了小勺,他才会想到喂娃娃。3.独立性开始出现2岁左右的孩子,由于开始能够独立行走,变得不那么顺从了。独立性的出现是儿童心理发展非常重要的一步,是人生头两三年心理发展成就的集中表现,也标志着孩子的自我意识开始出现。这时儿童知道“我”和他人的区别,心理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四)学前初期(3-4岁)1.生活范围扩大幼儿3岁以后开始进入幼儿园。新的环境对幼儿最大的影响是:从只和亲人接触的小范围,扩大到有更多老师、同伴的新环境。生活范围的扩大,引起了幼儿心理上的许多变化,使幼儿的认识能力,生活能力以及人际交往能力得到了迅速发展。2.认识依靠行动3~4岁儿童的认识活动往往依靠动作和行动来进行。幼儿的认识特点是先做再想,而不能想好了再做。3.情绪作用大在幼儿期,情绪对幼儿的作用比较大。3~4岁的幼儿情绪作用更大。他们常常为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哭起来。并且受外界环境的影响和周围人的感染。4.爱模仿3~4岁的幼儿模仿性很强,对成人的依赖性也很大。他们主要是模仿一些表面现象,如看见别人有什么,自己也就想要什么。幼儿还常常模仿老师。幼儿对老师说话的声调,坐的姿势等都会模仿。所以老师的言传身教非常重要。(五)学前中期(4-5岁)1.活泼好动活泼好动是幼儿的天性,这一特点在幼儿中期表现尤为突出。4~5岁的幼儿总是处于不停的活动中,他们明显地比3~4岁孩子能动,能说,能跑。2.思维具体形象具体形象思维是幼儿思维的主要特点。这一特点在幼儿中期表现最为典型。这时期的孩子主要依靠头脑中的表象进行思维。他们的思维是很形象的和很具体的。3.开始能够遵守规则4~5岁的幼儿已经能够在日常生活中遵守一定的行为规范和生活规则。在游戏中,4~5岁的幼儿已能理解一些游戏规则,与他人合作游戏时,初步能遵守游戏规则,在一定的要求下能做到不破坏游戏规则。4.开始自己组织游戏游戏是幼儿的主要活动形式。4~5岁的幼儿比起小班幼儿来说更会玩了。4岁左右是幼儿游戏蓬勃发展的时期,这个时期的幼儿不但爱玩而且也会玩。这个时期幼儿的合作水平也开始提高.(六)学前晚期(5-6岁)1.好学好问幼儿的好奇心都很强,但5岁以后幼儿的好奇心和以前明显不同,他们不再满足于了解表面现象,而是想要知道事物的原因,要知道“为什么?”。他们有强烈的求知欲和认识事物的兴趣。2.抽象能力开始萌芽5~6岁幼儿的思维仍然是具体形象的,但是初步的抽象逻辑思维也开始萌芽。幼儿已能够对事物进行分类,能对事物的关系做出判断并正确排出顺序,有了初步的序的概念。并且掌握了一些抽象的概念,能够对事物做出简单的因果判断。3.开始掌握认知方法5~6岁的幼儿已出现了有意地自觉控制和调节自己心理活动的方法,在认知活动方面,无论是观察、注意、记忆,或是思维、想象等,都有了一定的方法。4.个性初具雏形5~6岁的幼儿已对事物有了自己比较稳定的态度。他们爱憎的态度比较明确。看问题也开始有自己的见解,有了一定的独立性。在情绪上也能够克制自己,情绪变化比以前要小得多。5~6岁的幼儿也开始对自己的行为进行思考。第三讲感知觉一、感知觉的概念(一)定义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受器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反映。(二)感知觉与认识活动感知觉是认识活动的开端。人对客观世界的认识过程是由感知觉开始的。在感知的基础上,人们才能形成记忆、想象、思维等一系列较复杂的心理过程,才能对客观事物作更进一步的认识。二、感知觉与幼儿心理的发展1.感知觉是婴儿期(约2岁前)儿童认知结构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他们认识世界的基本手段。在语言、思维出现前,儿童主要依赖感知觉获得各种信息,形成对客观世界的认识。2.感知觉在幼儿的认识活动中仍占主导地位2岁以后,语言、思维等心理现象出现,儿童的感知能力得到进一步发展,但在整个幼儿期,控制系统在认知结构中并没有上升到主导地位,感知系统仍然是儿童认识世界的主要途径。在幼儿期,儿童的思维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感知觉的制约。三、幼儿
本文标题:幼儿园教育基础知识讲义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49402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