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安全文明施工 > 安全系统工程与电网安全生产
安全系统工程与电网安全生产2010-04-1711:10:20|分类:默认分类|标签:|字号大中小订阅人们在长期的实践活动中,创造和总结了预防危害的方法,这些方法可分为“问题出发型”和“问题发现型”两大类。“问题出发型”是指在事故发生后从中吸取经验教训,进行预防的方法。这种方法属于传统安全工作方法。系统工程是一门特殊工程,它不仅是一门应用科学的管理技术,而且还是一门跨各学科领域的边缘科学。把系统工程应用于安全领域,形成了安全系统工程技术。所以,安全系统工程,就是运用系统工程原理和方法,对系统或生产过程中的危险性进行识别、分析、评价及预测,并根据结果,采取综合安全措施予以控制或消除系统中存在的危险因素,使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减少到最低限度,从而达到最佳安全状态。采用安全系统工程控制事故的方法,属于“问题发现型”方法,符合科学发展观和智能电网发展的要求。一.安全系统工程的内容安全系统工程是一种综合性的技术方法,因为在安全系统工程使用中,不仅要应用系统工程的原理和方法,而且要熟悉所要研究的系统或生产过程及应采取的安全技术,因此它的内容主要包括事故成因理论、系统安全分析、安全评价和安全措施(安全决策与事故控制)四个方面。(一)事故致因理论⒈事故定义事故包含生产事故与非生产事故。生产事故包括设备事故、伤亡事故、未遂事故,伤亡事故危害最大。未遂事故通常指的是,虽然在行动中,发生了与人的意志相反的情况,但无造成人身伤害;应该强调的的是,事故发生的结果到底是造成伤亡还是未遂,这完全是受偶然性的支配,只有毫厘之差的问题,两者的界限不是很明显,其本质仅是一个偶然性的问题,所以,在进行安全管理时,切不能忽视未遂事故。2.事故的特征(1)事故的因果性事故的因果性启示我们制定预防措施是,应最大努力掌握造成事故的直接和间接原因,深入剖析其根源,以防事故发生。(2)事故的偶然性人们在承认事故偶然性的同时,更重要的发现其偶然性的背后的必然的规律性。在安全管理中要从偶然性中找出其必然性,认识事故发生的规律,及时地把事故消灭在萌芽之中。(3)事故的潜伏性、预测性安全工作一个很重要的重点就是放在及时发现生产过程的潜在危险上,以根除隐患而不使之在现为事故,因此,提高事故预测的可靠性就非常重要。要搞好预测,应认真总结人们以往积累的经验,对已发生的事故进行追踪,分析其所以发生的根本原因,观察了解其倾向,以便发现未来同类事件的危险潜在性,并加以控制或排除,使之不发展为事故。3.事故法则所谓事故法则,常称为300:29:1,是由美国一位安全工程师亨瑞齐氏于1973年对55万起事故统计分析后发现的一个统计规律。事故法则告诉人们,要消除1次死亡重伤事故以及29次轻伤事故,必须首先消除300次无伤事故。也就是说,防止灾害的关键,不在于防止伤害,而是要从根本上防止事故。所以,安全工作必须从基础抓起,如果基础安全工作做得不好,小事故不断,就很难避免大事故的发生。人们要想清除1:29的伤亡事故,就得使产生该事故的所有事件或行为都不发生。4.事故致因理论事故致因的模型对于人们认识事故的本质,指导事故调查、事故分析、事故预防及事故责任处理有着重要作用。1)人为失误论人为失误论认为,一切事故都是由于人的失误造成的,诸如个人的违章、管理上的失误等。(1)人为失误为主因的模型该模型的实质是,只要出现人为失误,就可能导致事故发生;就是说,事故都是人为失误造成的。这一模型分析事故是有局限性的。(2)以管理失误为主因的模型该模型认为,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是造成事故的主要原因。但是,造成“人的不安全行为-人的失误”和“物的不安全状态”的背后往往是由于“管理上的失误”所造成的。要想事故不发生,则应杜绝“不安全状态”、“管理失误”和“人的不安全行为”的发生。因为“物的不安全状态”有时往往较难发现,而“人的不安全行为”是自由性的,随机的,行动较容易被发现。所以,事故分析中,常把“人的失误”看成是最主要的,往往是断定为事故的直接责任者。这种判定有时是不正确的,因此,在事故的分析与预防时,应重视“物的不安全状态”。2)能量意外释放论能量意外释放论认为,事故是一种不正常的或不希望的能量释放。机械能包括势能和动能。如人体具有的势能意外释放时,发生坠落;杆塔的倾倒,会造成人员和设备事故;运动的车辆具有较大的动能,可能造成交通事故。电能的释放会造成人身伤亡事故、设备损坏和电网事故。3)安全系统工程观点的事故致因理论安全系统工程综合多种事故致因理论,把人、机和环境作为一个系统(整体),研究人、机、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反馈和调整,从中发现事故的原因,揭示出预防事故的途径。4)事故致因分析(1)直接原因造成事故的直接原因是危险物质与能量的意外释放。对于电网系统来说,可采取以下技术措施:①采取保护措施;②在空间上把带电体与人隔离;③采用各种告警措施等信息形式的屏蔽。(2)间接原因一般把触发直接原因发生的原因称为间接原因,主要由不安全行为和不安全状态组成;不安全行为是造成直接原因发生的认为错误,不安全状态是造成直接原因的物质和环境条件,其中人的不安全行为占主要地位。①人的不安全行为的主要表现a.危险作业或高速操作;b.未经许可就进行操作;c.误入带电运行间隔;d.无视安全,忽视警告操作;e.人为地使安全装置失效;f.向工作班成员发出错误的警告g.不正确使用安全防护设备;h.采取不正确的作业姿势和选择不适当的工作位置。i.不正确地运输、提升。②不安全状态的主要表现a.没有充分的支撑和防护;b.不良的工具、设备和物资;c.工作场所过分狭小或条件恶劣;d.没有良好的预警系统;e.存在危险的大气条件;f.噪声过大;g.照明不好;h.通风不良。(3)基本原因人们有时把导致间接原因发生的事件称之为基本原因事件,但确切地说,间接原因仅是事故的一种表现,实际上,基本原因可以被追踪到不良的管理、个人和环境因素。①不良的管理a.无明确的安全管理目标,不认真实施事故防范措施,对安全隐患整改不力;b.与安全有关的劳动组织不合理;c.没有使用必要的数据记录;d.安全责任、分工、权利不清;e.没有安全作业规程或作业标准不完备;f.对现场指导和监督不力;g.检查走过场h.指挥不力和指挥失误;i.没有必要的通风设施;j.不注意职工的安全教育与培训;k.设备、仪器仪表的设计、安装布置、维护检修有缺陷及购置不当;l.为制定应急、急救、避灾措施。②个人因素的主要内容个人因素只要包括动机、能力(知识、训练程度、安全知识、经验、工种的适应性、操作行为、体力和智力状态、反应灵敏度)、个人小心程度。人的不安全行为分析:A.人的行为动机人的行为来自与动机,动机产生于需要。美国马斯洛学者的需求层次论告诉我们,安全需要是人的第二基本需要,任何一个人都不希望受工伤、生病,需要安定和不受侵害,这是人的本性,也是“安全需要”的体现。因此,在生产过程中,以安全生产为目标的行动是由需要产生动机而进行的一种正常动作。但是,人作为一个有思想的、行动自由的“系统”,常常会受到环境和无的影响,有时心里过程会变得非常复杂,在不同条件下,有时会把正常动作变为不安全动作——改变目标,从而构成事故的一个因素。当人所处的环境、物质条件、主观因素的不同,将导致不同的行动结果,这就是一个人的心理系统过程。这种人为的失误被称为“违章作业”的不安全行为,是造成事故的间接原因。B.违章作业起因与心理因素违章作业起因与心理因素的关系有三个相互联系、交叉的内容,可分为三类。第一类a.有意违反安全规程;b.无意违反安全规程;c.放纵的喧闹、玩笑、接听手机,分散本人或他人注意力;d.安全操作能力低,工作缺乏技巧;e.与人争吵,心境下降;f.匆忙的行动,行动草率、过速或行动缓慢;g.无人道感,不警告别人;h.超负荷工作;i.承担超心理能力的工作。第二类:a.没经验,不能差值事故危险;b.缓慢的心理反应和心理上的缺陷;c.各器官缺乏协调;d.疲倦身体不适;e.工作中找窍门,图省事;f.注意力不集中,心不在焉;g.职业、工种选择不当;h.有夸耀心,贪大求全;第三类:a.激情、冲动、喜冒险;b.训练、教育不够,无上进心;c.智能低,无耐心,缺乏自信心,无安全感;d.家庭原因,心境不好;e.恐惧、顽固、报复或身心有缺陷;f.工作单调,或单调的业余生活;g.轻率、嫉妒;h.不受重用,身受挫折,情绪不佳;i.自卑感,或逞能,渴望超群。③环境因素的主要内容环境因素主要有工作环境的地质、气象等。(二)系统安全分析与安全评价(风险评价)系统安全分析,是安全系统工程的核心内容,它是安全评价的基础。通过这个过程,人们可以对系统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充分了解、查明系统存在的危险性,估计事故发生的概率和可能产生危害及损失的严重程度,为下一步工作提供依据。安全评价,在国外也叫“风险评价”。安全评价的实质是:采用系统工程的理论和方法;辨识危险——对系统的安全性进行定性或定量的预测和分析;寻求最佳的危险源控制与处理对策;达到系统安全的目的——控制危险能力的评价。1.安全评价的基本原理1)相关原理相关原理包括系统基本特征和因果关系连个方面。2)类推原理类推是一种逻辑方法。3)概率推断原理应用概率论和数理统计方法求出随机事件的各种状态的概率,再根据概率判断准则去推测评价对象的未来状态。小概率事件就可以把它看成是不发生事件。4)惯性原理5)量变到质变的原理2.安全评价的分类安全评价分类的方法很多,下面介绍三种。1)按安全管理内容分类(1)工厂设计的安全评价。(2)安全管理的有效性评价。(3)生产设备的安全可靠性评价。(4)行为的安全性评价。(5)作业环境和环境质量评价。(6)化学物质的物理化学危险性评价。2)按评价方法的特征分类(1)定性评价。(2)定量评价。(3)综合评价。3)按评价性质分类(1)系统固有危险性评价。(2)系统安全管理状况评价。(3)系统现实危险性评价。4)可靠性工程对于一个系统(或人、设备等)而言,在进行系统分析及评价时,往往要对其进行量化计算。定量安全评价方法有两个主要趋势,一种是可靠性安全评价法;另一种是指数法或评点法。电力系统适用可靠性安全评价法。(1)可靠性可靠性是指产品在规定条件下和规定时间内完成规定功能的能力。在可靠性的定义中需要阐明以下要点:①规定的时间。在人机系统中,由于目的和功能不同,对系统正常工作时间的要求也就不同,若没有时间的要求,就无法对系统在要求正常工作时间能否正常工作作出合理判断。因此时间是可靠性指标的核心。②规定的条件。人机系统所处条件包括使用条件、维护条件、环境条件和操作条件。系统能否正常工作与上述各种条件密切相关。条件的改变,会直接改变系统的寿命,又时相差几倍甚至几十倍。③规定功能。人机系统的规定功能常用各种性能指标来描述,人机系统在规定时间、规定条件下各项指标都能达到,则称系统完成了规定功能,否则称为“故障”或“失效”。因此对失效的判据是重要的,否则无据可依,使可靠性的判断失去依据。④能力。在可靠性定义中的“能力”具有统计意义,如:“平均无故障时间”长,可靠性就越高。由于人机系统相当广泛,且各有不同,因此,度量系统可靠性“能力”的指标也很多,如“可靠度”、“平均寿命”等。(2)可靠度与不可靠度可靠度是可靠性的概率度量。(3)故障率与维修度在评价研究对象可靠性时,故障率与维修度是重要的特征量。(4)系统的寿命过程正常状态的非修复系统过渡到故障状态的工作时间期望值,称为平均无故障时间,记为MTTF(MeanTimeToFailure的缩写),也称平均寿命。(5)可维修系统的有效度有效度是可靠度和维修度合起来的尺度。(6)风险率可靠性安全评价法通过确定系统的风险率,将风险率与社会公认的安全指标比较,对系统的安全性进行评价。风险率是衡量危险性的指标。危险性在一定条件下发展成为事故,其后果受两个因素影响,一个是事故发生的概率,另一个是发生事故造成后果的严重程度。风险率=事故严重度×事故发生概率,可以表示成:损失金额(电量)/单位时间、死亡人数/单位时间、负伤损失工日数/单位时间。(7)非计划停运率
本文标题:安全系统工程与电网安全生产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49425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