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 广东省海珠区2014届高三上学期综合测试语文试题
海珠区2013学年高三综合测试(二)试题一、本大题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3分)A.栈道/饯行粗犷/旷达伺候/伺机B.嫉妒/忌恨储存/处方傍晚/滂沱C.阡陌/忏悔百舸/沉疴诲人不倦/韬光养晦D.荟萃/市侩烙印/奶酪间不容发/挑拨离间2.下面语段中画线的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今年广州云台花园“奇妙俄罗斯之旅”中秋灯会受到追捧。流光溢彩的东欧风情大门、神秘莫测的俄罗斯古堡、英俊威武的俄罗斯士兵、还有热烈奔放的俄罗斯国花向日葵,让八方游客仿若置身美丽的“莫斯科郊外的夜晚”。推陈出新的灯饰吸引了大批游客,真是众望所归呀。A.流光溢彩B.神秘莫测C.推陈出新D.众望所归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A.紫禁城是最伟大的人类建筑史上的艺术奇葩,是世界文化历史遗产中一颗璀璨的明珠,更是中华民族文化的标记。B.课外阅读竞赛活动激发了同学们课外阅读兴趣,拓宽了大家的知识面,营造了良好的交流氛围,起到了良好的效果。C.伴随着城市的规模扩大和人口增加,我国城市生活垃圾产生量持续增加,许多城市陷入了不同程度的“垃圾围城”的窘境。D.我们在欣赏古典诗歌的诗情美时,要充分利用现存的各种史传和资料,全面把握作者的心灵历程和精神世界。4.在文中横线处填入下列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想象力是指在知识材料的基础上,。它是一种能促使人类预想不存在事物的独特能力,最具改革性和启示作用。想象力是知识的一种创意,,是一种能面对日常生活挑战而衍生出创新主张的能力。它是知识的一种创造,,将来还会创造更多,。它也是知识的一种创新,绝对不会让现有的知识停滞不前,。历史上有些被认为是最荒谬的想象往往成为人类的创举,想象力能够让知识创造出许许多多人间奇迹。,人类才会有今天和未来。①正是具备了超凡的想象力②是将个人独特的才能、看法转换成新奇而有效的想法③人类的想象力创造了无数知识产品④反而能使知识不断得到更新、进化⑤经过新的配合创造出新形象的能力⑥正是这种创造推动了人类社会不断向前发展A.⑤②③④⑥①B.⑤②③⑥④①C.①⑤③④⑥②D.①⑤③④⑥②二、本大题7小题,共35分。王艮,字止善,绍兴诸暨人。尚气节,读书务明理以致用,不苟事言说。淮东廉访司辟为书吏,迁淮西。会例革南士,就为吏于两淮都转运盐使司,以岁月及格,授庐州录事判官。淮东宣慰司辟为令史,以廉能称。历建德县尹,除两浙都转运盐使司经历。绍兴路总管王克敬,以计口食盐不便,尝言于行省,未报。而克敬为转运使,集议欲稍损其额,以纾民力。沮之者以为有成籍不可改,艮毅然曰:“民实寡而强赋多民之钱,今死、徙已众矣,顾重改成籍而轻弃民命乎!且浙右之郡,商贾辐辏,未尝以口计也。移其所赋,散于商旅之所聚,实为良法。”于是议岁减绍兴食盐五千六百引。寻有复排前议者,艮欲辞职去,丞相闻之,亟遣留艮,而议遂定。迁海道漕运都万户府经历。绍兴之官粮入海运者十万石,城距海十八里,岁令有司拘民船以备短送,吏胥得并缘以虐民。及至海次,主运者又不即受,有折缺之患。艮执言曰:“运户既有官赋之直,何复为是纷纷也!”乃责运户自载粮入运船。运船为风所败者,当核实除其数,移文往返,连数岁不绝,艮取吏牍披阅,即除其粮五万二千八百石、钞二百五十万缗,运户乃免于破家。除江西行省左右司员外郎。吉之安福有小吏,诬民欺隐诡寄田租九千余石,初止八家,前后数十年,株连至千家,行省数遣官按问,吏已伏其虚诳,而有司喜功生事者,复勒其民报合征粮六百余石,宪司援诏条革去,终莫能止。艮到官首言是州之粮比元经理已增一千一百余石岂复有欺隐诡寄者乎准宪司所拟可也。行省用艮言,悉蠲之。艮在任岁余,以中宪大夫、淮东道宣慰副使致仕。卒年七十一。(选自《元史·良吏传》)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淮东廉访司辟为书吏辟:征召B.会例革南士会:适逢C.以岁月及格及格:到了期限D.亟遣留艮亟:及时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3分)A、尝言于行省月出于东山之上B、民实寡而强赋多民之钱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C、丞相闻之惑之不解D、而有司喜功生事者今者项庄拔剑舞7.下列文句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艮到/官首言/是州之粮/比元经理已增一千一百余石/岂复有欺隐诡寄者乎/准宪司所拟可也B.艮到官首/言是州之粮比元经理/已增一千一百余石/岂复有欺/隐诡寄者乎/准宪司所拟可也C.艮到官/首言/是州之粮/比元经理已增一千一百余石/岂复有欺隐诡寄者乎/准宪司所拟可也D.艮到官首言/是州之粮/比元经理已增一千一百余石/岂复有欺/隐诡寄者乎/准宪司所拟可也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王艮崇尚气节,读书务求其中道理并求学以致用,在担任淮东宣慰司辟令史时以廉洁能干著称。B.王艮任两淮转运盐使司经历时,通过努力免除了当地百姓头上的不当盐税,减轻了百姓的负担。C.王艮任海道漕运都万户府经历,在未得到批复的情况下,免除了运户的钱粮,使他们免于破产。D.王艮做江西行省左右司员外郎时,建议把向安福百姓多征的田租全部免除,得到了上级的支持。9.根据具体要求分别完成下列各题。(10分)(1)将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7分)①集议欲稍损其额,以纾民力。(3分)②今死、徙已众矣,顾重改成籍而轻弃民命乎!(4分)(2)王艮是一位为老百姓敢于直言,从文章中找出能体现王艮“为百姓着想”的两个事例。(可自己概括,也可引用原文)(3分)10.阅读下面的宋诗,然后回答问题。(7分)题青州兴龙寺老柏院张在南邻北舍牡丹开,年少寻芳日几回。唯有君家老柏树,春风来似不曾来。(1)“春风来似不曾来”有两层意思,请具体说明这句诗含有哪两层意思。(3分)(2)这首诗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请结合全诗内容简要回答。(4分)1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任选3题,多选只按前3题计分)(6分)(1)子曰:“夫仁者,,。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论语》)(2)时维九月,序属三秋。,。(王勃《滕王阁序》)(3),微冷,。(苏轼《定风波》)(4)江天一色无纤尘,。?江月何年初照人?(张若虚《春江花月夜》)三、本大题4小题,共16分。文化的本质是什么?有人统计过,国内外专家学者给文化下的定义有360多种。我觉得这些定义虽然在语言表述上有很多细微的差别,但关于文化的理解,其精神实质是一样的。文化这个概念,是相对于“自然的、原始的”意思提出的,最初是指耕种土地。自然界原始的地球环境本身并不存在文化,自从有了人,开始按照人的方式改造环境,改造地球,从事耕种土地、改造自然这种人为事业,就是文化的起点。所以文化的实质,我们用一个简单的词来概括就是“人化”。它来源于人在地球上按照自己的尺度来改造自然环境,使自然环境符合人的尺度、人的需要,也就是把自然环境人化了。人化本身还包括对人自己的人化,因为人一生出来还是个自然生命体,怎样和发展起来的人类社会相一致,成为现实的、具体的、社会的人,就有一个人化的过程,可以叫做“化人”。所以,文化的本质简单地说是“人化”,再展开说就是“人化和化人”。“化人”就是教育、培养人。古人说:“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我们人类改造自然环境、改造外部世界,积累了很多成果和经验,拿这些成果和经验再来武装人,就使更人符合“人”的发展方向。总之文化最本质的意义,就是人化和化人的过程、结果和产物。文化的产物有许多具体的形式,包括物质的、经济的、技术的、科学的、政治的、道德的、宗教的、文艺的,等等。我们人的本性、人的能力有哪些方面,文化里面就包含哪些方面的形式。我们继承了人类的文化成果,同时在这个基础上要创造新的文化成果,这样人类就通过不断的人化和化人使自己得到提升,越来越成为大写的完整的全面发展的人。给文化下定义,主要不是指文化的外在形式和外在成果,文化有大中小的概念,最小的概念有时就是指学习、上学受教育,就是指认字。我们所说的“四有新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人)中,按狭义来说,“有文化”就是指这一方面,而在广义上,“四有”都是文化。最广义的文化是哲学上的概念,不是指某一特定的物品、特定的活动或者特定的形式本身,而是指一种本质的过程和方式,即人如何把自然界人化,人如何人化自己。梁漱溟先生给文化下的定义是“人的生存样式”,它体现在人生活的整个过程,贯穿始终,不是凝固不变的外在的东西。用“化人”和“人化”这两个词来理解文化,就是把文化看做是历史过程,这有助于我们从宏观上理解大文化的本质和含义。从这个角度来理解文化,我们要注意两点:第一是文化作为一种样式、一种模式,是一种方式本身。我们谈文化,不要光谈文化的产品、文化结果和文化机构,要注意到文化产品产生过程的方式,文化机构运行的方式,文化活动本身所包含的一些潜在地反映着人的思想方法、思想感情、价值取向的东西。我们理解文化要在各种行为、各种社会关系活动的样式中进行。文化的特点不在于人们“做什么”,而在于“怎么做”。古往今来人们“做什么”都差不多,而造成文化差别的,就在于同样的事情用不同方式去做。所以,我们把握文化的深层特征和实质内容时,既要注意做什么,更要注意怎么做。文化本身有一些不是外在的、形式上的东西,而是内在的、深层次的东西。我觉得,我们在很多年里、在很多方面有爱搞形式主义的风气,搞文化则更容易搞成形式主义,如果那样,我们想发展文化,可能就选择了南辕北辙的方式,反而糟蹋了文化。我们一定要在实事求是、扎扎实实的基础上,在深层次的底蕴上下功夫,提高我们的文化层次。第二就是:文化是人自己生存发展的权利和责任。文化是从哪里来的呢?文化的形式、状态和发展的动因都是来自人的生活实践本身,人的生存本身不仅造就了文化,而且离不开文化。(选自李德顺《文化的先进性与文化体制改革》)12.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两项是()()(5分)A.文化的定义难以统一,因为国内外专家学者给文化下的定义有几百种之多,各个定义有很多差别,所以无法解说。B.因为“文化”与“自然”“原始”是相对立的,因此原始社会没有文化,只有到了现代人们上学读书才有了文化。C.社会生活中各种物质、经济、技术、科学、政治、道德、宗教、文艺等都是文化的产物,是人类的文化成果。D.最广义的文化体现在人生活的整个过程,贯穿在人类发展的始终,在人类历史进程中是不断变化发展着的。E.理解文化是一种样式、是人生存发展的权利和责任所在这两点是理解文化的关键,也是提高我们文化层次的关键。13.下列不属于本文所认为的“文化”范畴的一项是()(3分)A.耕种土地,收获粮食B.蜜蜂筑巢,酿造蜂蜜C.发明飞船,探索宇宙D.孩子游戏,看图说话14.文中“人化”和“化人”各指什么?请结合文意概括。(4分)15.作者在接受《广州日报》的采访时,认为过去常说的“文化搭台、经济唱戏”,其实应该是“经济搭台、文化唱戏”。作者这个观点的依据是什么?请结合文意分析。(4分)四、本大题为选考内容的两组试题。每组试题3小题。共l5分。一滴水可以活多久迟子建这滴水诞生于凌晨的一场大雾中。人们称它为露珠,而她只把它当作一滴水来看待,它的的确确就是一滴水。最初发现它的人是这个七八岁的小女孩,她不是在玫瑰园中发现它的,而是为了放一只羊去草地,在一片青草的叶脉上发现的。那时雾已散去,阳光在透明的空气中飞舞。她低头的一瞬发现了那滴水。它饱满充盈,比珠子还要圆润,阳光将它照得通体透亮。她在敛声屏气地盯着这滴水看的时候,发现了一只黑黑的眼睛,她的眼睛被水珠吸走了,这使她很惊讶。我有三只眼睛,两只在脸上,一只在草叶上,她这样对自己说。然而就在这时,她突然打了一个喷嚏,那柔软的叶脉随之一抖,那滴水骨碌一下便滑落了。她的第三只眼睛也随之消失了。她便蹲下身子寻找那滴水,她太难过了,因为在此之前她从未发现过如此美的事物。然而,那滴水却是难以寻觅了。它去了哪里了?它死了吗?后来她发现那滴水去了泥土里,从此她便对泥土怀着深深的敬意。人们在那片草地上开了荒,种上了稻谷,当沉甸甸的粮食脱去了糠皮,在她的指间矜持地散发出成熟
本文标题:广东省海珠区2014届高三上学期综合测试语文试题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49648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