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1《电业安全工作规程》试卷答案日期:年月日班组姓名成绩一、填空(每空1分)1、工作许可人(值班员)在完成施工现场的安全措施后,还应会同工作负责人到现场再次检查所做的安全措施,对具体的设备指明实际的隔离措施,证明检修设备确无电压。2、紧急救护的基本原则是在现场采取积极措施,保护伤员的生命,减轻伤情,减少痛苦,并根据伤情需要,迅速与医疗急救中心(医疗部门)联系救治。3、经本单位批准允许单独巡视高压设备的人员巡视高压设备时,不得进行其他工作,不得移开或越过遮栏。4、低压带电作业应设专人监护。5、雷电时,禁止在室外变电所或室内的架空引入线上进行检修和试验。6、触电急救应分秒必争,一经明确心跳、呼吸停止的,立即就地迅速用心肺复苏法进行抢救,并坚持不断地进行,同时及早与医疗急救中心(医疗部门联系),争取医务人员接替救治。7、线路的停、送电均应按照值班调度员或线路工作许可人的指令执行。禁止约时停、送电。8、工作许可手续完成后,工作负责人、专责监护人应向工作班成员交待工作内容、人员分工、带电部位和现场安全措施,进行危险点告知,并履行确认手续,工作班方可开始工作。29、如果触电地点附近有电源开关或电源插座,可立即拉开开关或拔出插头,断开电源。但应注意到拉线开关或墙壁开关等只控制一根线的开关,有可能因安装问题只能切断零线而没有断开电源的火线。10、工作许可人对工作票所列内容即使发生很小疑问,也应向工作票签发人询问清楚,必要时应要求作详细补充。11、同一变电站的操作票应事先连续编号,计算机生成的操作票应在正式出票前连续编号。操作票按编号顺序使用。12、设备检修后合闸送电前,检查送电范围内接地刀闸(装置)已拉开,接地线已拆除。13、制定《电业安全工作规程》的目的是为加强电力生产现场管理,规范各类工作人员的行为,保证人身、电网和设备安全,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结合电力生产的实际,制定本规程。14、在高压设备上工作,应至少由两人进行,并完成保证安全的组织措施和技术措施。15、停电拉闸操作应按照断路器(开关)一负荷侧隔离开关(刀闸)一电源侧隔离开关(刀闸)的顺序依次进行,送电合闸操作应按与上述相反的顺序进行。禁止带负荷拉合隔离开关(刀闸)。16、装卸高压熔断器,应戴护目眼镜和绝缘手套,必要时使用绝缘夹钳,并站在绝缘垫或绝缘台上。17、运用中的电气设备,系指全部带有电压、一部分带有电压或一经操作即带有电压的电气设备。318、使用绝缘电阻表测量高压设备绝缘,应由两人进行。19、验电时,应使用相应电压等级、合格的接触式验电器,在装设接地线或合接地刀闸(装置)处对各相分别验电。验电前,应先在有电设备上进行试验,确证验电器良好。20、全部工作完毕后,工作班应清扫、整理现场。工作负责人应先周密的检查,待全体工作人员撤离工作地点后,再向运行人员讲清所修项目、发现的问题、试验结果和存在问题等,并与值班人员共同检查设备状况,状态,有无遗留物件,是否清洁等,然后在工作票上填明工作终结时间,经双方签名后,表示工作终结。21、操作中发生疑问时,应立即停止操作并向发令人报告。待发令人再行许可后,方可进行操作。不准擅自更改操作票,不准随意解除闭锁装置。二、选择题(每题1分)1、新参加电气工作的人员、实习人员和临时参加劳动的人员(管理人员、非全日制用工等),应经过安全知识教育后,方可下现场参加指定的工作,并且不得单独工作。(B)A:电气知识B:安全知识C:生产纪律D:规章制度2、单人操作时不得进行登高或登杆操作。(C)A:可以进行B:同意后可以进行C:不得进行3、在带电的电流互感器二次回路上工作时禁止将电流互感器二次侧开路(光电流互感器除外)。(A)4A:开路B:短路C:短路或接地4、倒闸操作应根据值班调度员或运行值班负责人的指令,受令人复诵无误后执行。(C)A:公司领导B:公司负责人C:值班调度员5、第一、二种工作票只能延期一次。带电作业工作票不准延期。(A)A:一次B:二次C:三次6、巡视配电装置,进出高压室,应随手关门。(A)A:随手关门B:随手锁门7、室内高压设备的隔离室设有遮栏,遮栏的高度在1.7m以上,安装牢固并加锁者;(C)可单人值班或单人操作。A:1mB:1.2mC:1.7mD:2m8、每张操作票只能填写一个操作任务。(B)A:最多可以填写两个B:只能填写一个C:可以填写多个9、电气作业人员的应具备必要的安全生产知识,学会紧急救护法,特别要学会触电急救。(D)A:紧急救护B:自我保护C:应急处理D:触电急救10、电气作业人员的应具备必要的电气知识和业务技能,且按工作性质,熟悉本规程的相关部分,并经考试合格。(C)A:工作经验B:文化知识C:电气知识D:工作年限11、监护操作时,其中一人对设备较为熟悉者作监护。特别重要和复杂的5倒闸操作,由熟练的运行人员操作,运行值班负责人监护。(B)A:操作B:监护12、工作负责人在工作前对工作班成员进行危险点告知,交待安全措施和技术措施,并确认每一个工作班成员都已知晓;(C)A:安全教育B:工作交代C:危险点告知13、设备不停电时的安全距离电压等级在10KV及以下的安全距离为0.7m;电压等级为110KV的安全距离为1.5m。(C)A:0.4m1.0mB:0.7m1.2mC:0.7m1.5mD:1.0m1.5m14、在室外构架上工作,则应在工作地点邻近带电部分的横梁上,悬挂“止步,高压危险!”的标示牌。(B)A:禁止攀登,高压危险!B:止步,高压危险!C:高压危险,注意安全!15、《电力安全工作规程》适用于本规程适用于运用中的发、输、变(包括特高压、高压直流)、配电和用户电气设备上及相关场所的工作人员(包括基建安装、农电人员),其他单位和相关人员参照执行。(B)A:电力调度规程B:电力安全工作规程C:电力法D:电气运行规程16、雷雨天气,需要巡视室外高压设备时,应穿绝缘靴,并不得靠近避雷器和避雷针。(B)A:戴绝缘手套B:穿绝缘鞋C:安全帽617、一张工作票中,工作票签发人、工作负责人和工作许可人三者不得互相兼任。(B)A:可以互相兼任。B:不得互相兼任。C:经批准后可以互相兼任。18、全部停电的工作,系指室内高压设备全部停电(包括架空线路与电缆引入线在内),并且通至邻接高压室的门全部闭锁,以及室外高压设备全部停电(包括架空线路与电缆引入线在内)。(A)A:全部停电的工作B:部分停电的工作C:不停电的工作19、雷电时,禁止测量线路绝缘。(A)A:禁止测量B:可以测量C:经值班调度员同意可以测量20、使用钳型电流表时,应注意钳型电流表的电压等级。测量时戴绝缘手套,站在绝缘垫上,不得触及其他设备,以防短路或接地。(A)A:电压等级B:电流等级C:绝缘等级三、判断题(每题1分)1、监护操作时,操作人在操作过程中不准有任何未经监护人同意的操作行为。(√)2、二次系统和照明等回路上的工作,无需将高压设备停电者或做安全措施,应填用第二种工作票。(√)3、停电时,应先将该线路可能来电的所有断路器(开关)、线路隔离开关(刀闸)、母线隔离开关(刀闸)全部拉开,手车开关应拉至试验或检修位置,验明确无电压后,在线路上所有可能来电的各端装设接地线或合上接地刀闸(装置)。(√)4、检修工作完成后工作票上的临时遮拦已拆除,标示牌已取下,已恢复常设遮拦,未拆除的接地线、未拉开的接地刀闸(装置)等设备运行7方式已作好记录,工作票方告终结。(×)汇报调度5、保证安全的技术措施有:(1)停电;(2)验电;(2)接地;(4)悬挂标示牌和装设遮栏(围栏)。(√)6、在一经合闸即可送电到工作地点的断路器(开关)和隔离开关(刀闸)的操作把手上,均应悬挂‘‘禁止合闸,线路有人工作!”的标示牌。(×)禁止合闸,有人工作!7、运行中的高压设备其中性点接地系统的中性点应视作带电体。(√)8、工作票由工作负责人填写,不能由工作票签发人填写。(×)也可以由9、行灯变压器的外壳应有良好的接地线,高压侧宜使用两线插头。(×)三线插头10、外单位承担或外来人员参与公司系统电气工作的工作人员应熟悉本规程、并经考试合格,经设备运行管理单位认可,方可参加工作。(√)11、应拉合设备[断路器(开关)、隔离开关(刀闸)、接地刀闸(装置)等]后检查设备的位置;应填入操作票内。(√)12、各类作业人员应接受相应的法律、法规教育和岗位技能培训,经考试合格上岗。(×)安全生产13、雨雪天气时在做好可靠的防护措施后才能进行室外直接验电。(高压验电)(×)不得进行14、低压回路停电应将检修设备的各方面电源断开取下熔断器,在开关或刀闸操作把手上挂“禁止合闸,有人工作!”的标示牌。(√)15、低压电气设备::电压等级在1000V及以下者。(×)及816、短路电流互感器二次绕组,应使用短路片或短路线,禁止用导线缠绕。(√)17、操作人员(包括监护人)应了解操作目的和操作顺序。对指令有疑问时应向发令人询问清楚无误后执行。(√)18、作业现场的生产条件和安全设施等应符合有关标准、规范的要求,工作人员的安全用品应合格、齐备。(×)劳动防护用品19、运行人员在高压回路上使用钳型电流表的测量工作,应由两人进行。非运行人员测量时,应填用变电站(发电厂)第二种工作票。(√)20、检修设备停电,应把各方面的电源完全断开(任何运行中的星形接线设备的中性点,应视为停电设备)。(×)带电设备四、问答题(每题5分)1、在转动着的电机上调整、清扫电刷及滑环时,应遵守哪些规定?答:在转动着的电机上调整、清扫电刷及滑环时,应由有经验的电工担任,并遵守下列规定:(1)、工作人员应特别小心,不使衣服及擦拭材料被机器挂住,扣紧袖口,发辫应放在帽内。(2)、工作时站在绝缘垫上(该绝缘垫为常设固定型绝缘垫),不得同时接触两极或一极与接地部分,也不能两人同时进行工作。
本文标题:安规试卷含答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49729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