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广州南洋英文学校九月月考高一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测试题
1/7广州南洋英文学校2013-2014学年度第一学期九月月考高一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测试题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下列关于西周宗法制的叙述,正确的是()①它由原始社会的父系家长制直接演变而来②它用规定宗族内嫡庶系统的办法来确立和巩固父系家长在本宗族中的地位③其核心内容是嫡长子继承制④它与分封制互为表里关系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2、周王将商代贵族也分封为诸侯,其根本目的是()A.保护贵族的世袭血统,打破旧有附属国的界限B.调合统治阶级内部矛盾C.加强对奴隶和平民的控制D.巩固刚建立的西周政权3、《史记•陈杞世家》:“陈胡公满者,虞帝舜之后也。……周武王克殷纣,乃复求舜后……封之于陈……”这段材料反映了西周时期实行的政治制度是()A.宗法制B.分封制C.郡县制D.郡国并行制4、通过宗法制的实行,西周形成一个庞大的宗族网。“大宗能率小宗,小宗能率群弟”按宗法制规定,下列在相关范围内一定能成为大宗的是:()①周王室——周王正室所生之子②周王室——周王嫡长子、嫡长孙③诸侯国——诸侯嫡长子、嫡长孙④卿大夫封地——卿大夫嫡长子、嫡长孙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②③5、秦始皇在全国推行郡县制,郡守和县令的产生方式是()A、世代相袭B、考试选拔C、地方推荐D、皇帝任命6、王夫之在《读通鉴论》中说:“郡县制建立了近两千年,不能改变。古往今来上上下下的人都安于这种制度,这是势所必然,若不是由于合理,哪能够如此呢?”下列对秦始皇废分封、置郡县“势所必然”的理解错误的是()A.吸取了分封制导致春秋战国诸侯纷争局面的教训B.秦灭六国实现统一后的需要C.是强化地方独立性的需要D.与秦朝所建立的中央集权制度相适应7、中央集权制度是中国古代主要的政治制度,以下对中央集权制度评价正确的有①有利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发展②有利于迅速集中全国的人力、物力应对突发事件③阻碍了社会经济的发展④是专制统治产生的根源()A.①④B.①②C.①②③D.①②④8、按秦朝制度,主管军事的是:()A、典客B、太尉C、御史大夫D、丞相9、史学家唐德刚在《晚清七十年》一书中写道:“从秦国开始的我国史上的第一次社会政治大转型,发自商鞅,极盛于始皇,而完成于汉武。”这次大“转型”的主要表现是()2/7A.世袭制代替禅让制B.郡县制代替分封制C.行省制代替郡国制D.内阁制代替三省制10、西周的分封制与西汉初年的王国分封制:()A.都是中央集权制B.都是封建君主专制的产物C.都是为了巩固自身的统治而实行D.都随社会经济基础的变化而瓦解11、下列选项中,通过限制地方来加强中央的措施有()①西汉“推恩令”、刺史制度②唐朝三省六部制③宋朝设立文臣知州、通判④明朝废丞相、设殿阁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③12、宋太祖的改革加强了中央集权,但却导致了北宋中期的财政危机,由此得出的教训是()A、机构改革必须增大财政开支B、扩大国家机器是改革的有力保障C、改革必须重视精兵简政D、加强中央集权必须扩大政府机构和军队13、“偃说上曰:‘古者诸侯不过百里,强弱之形易制。今诸侯或连城数十,地方千里,缓则骄奢易为淫乱,急则阻其强而合从以逆京师。……愿陛下令诸侯得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彼人人喜得所愿,上以德施,实分其国,不削而稍弱矣。’于是上从其计。”《汉书•主父偃传》中的这一记载反映出汉初()A.发展社会经济的尝试B.缓和阶级矛盾的举措C.解决王国问题的努力D.解除边疆危机的设想14、隋唐时期社会全面繁荣,表现在国力的强盛、经济的发达、文化的兴盛等方面。总结其原因,被归结为“得益于政治制度的创新、成熟与完善”,其中三省六部制的成熟与完善体现在()A.既削弱了相权,巩固了皇权,又提高了行政效率B.官员责任明确,分工细密C.机构运作程序合理D.负责皇家与国家的官署和管理相互脱离而自成系统15、北宋基本解决的地方分权与中央集权的矛盾,主要是通过以下哪些官制的变化实现的()①文官任州郡长官②转运使的设立③通判的设置④刺史制⑤三司使的设置A.②③④⑤B.①③④C.①②③⑤D.①②③16、明朝建立之初,朱元璋曾下令立一块“宦官不得干预政事”的铁牌,但事与愿违,明王朝却成为了历代宦官干政最烈的王朝之一。导致这一现象的根源是()A.明朝皇帝懦弱B.明朝推行特务统治C.封建专制制度D.明初废除了丞相制度17、“它排除了丞相个人专断、相权过大威胁皇权而出现的政治危机,而且增强了决策施政的程序性和合理性,提高了行政效率。”材料中的“它”是指中国古代的()A.西汉中、外朝制度B.唐朝三省六部制度C.元朝行省制度D.明朝内阁制度18、据记载,明太祖有一天问大臣:“天下谁人最快活?”。有的人回答“金榜题名”,有的人回答“功成名就”,有的人回答“子孙满堂”。明太祖听了都不以为然,当听到一位叫万钢的大臣说“畏法度者快活”时,却极为赞赏地点点头,随后对其委以重任。明太祖赞赏万钢并委以重任的主要原因是()A.其他大臣的回答自相矛盾B.万钢的回答强调了对专制统治的服从C.万钢的回答揭示了快乐的源泉D.其他大臣的回答背离了主题3/719、明太祖设置殿阁大学士,作为其侍从顾问;康熙帝设南书房,挑选翰林院学士任职,参与机务。从中可以看出()A.明清饱学之士享有政治特权B.明太祖和康熙帝面临统治危机C.明清皇帝推行重视文人政策D.二者都是强化专制皇权的产物20、清朝由军机处直接寄发的有关机密重务的皇帝谕旨称为“廷寄”。下图是清代“廷寄”图,对此正确的说法是()A.这张廷寄出现于康熙年间B.廷寄的内容是由军机处决策的C.廷寄的出现是专制皇权加强的表现D.为了保密廷寄只能用满文书写第Ⅱ卷(非选择题,共40分)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40分。21.阅读下列材料(10分)材料一公元前221年秦王赢政统一六国后,下的第一道重要诏令是“议帝号”。群臣商议后向秦王建议说:“古有天皇,有地皇,有泰皇,泰皇最贵。因此,臣等愿“昧死上尊号”,请王为“泰皇”。秦王不以为然,他提出“去‘泰’著‘皇’,采上古‘帝’位号,号曰‘皇帝’。”他还采纳了群臣关于皇帝“命为制,令为诏,天子自称曰:‘朕’”的建议。材料二秦代以前,玺并非最高统治者所专有。春秋战国时,卿大夫及地方官史的印章均可称玺。至秦代,则是“天子独以印称玺,又独以玉,群臣莫敢用”。材料三汉哀帝说:“丞相者,朕之股肱,所与共承宙宇,统理海内,辅朕之不逮(不足之处)以治天下也。”但朱元璋却认为:“自秦以下,人人君天下者,皆不鉴秦设相之患,相从而命之,往往病及于国君者,其故在擅专威福。”请回答:(1)据材料一、二,封建最高统治者对其称呼的选择以及对其用途作出特殊规定的基本用意何在?(2分)(2)据材料三,汉哀帝和朱元璋对丞相的作用有何不同的看法?基于其认识,朱元璋对中枢权力机构作出了怎样的调整?(6分)(3)据上述材料,谈谈你对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认识。(2分)4/722.阅读下列材料:(14分)材料一:明代废除丞相以前历代著名丞相及其命运时期代表人物命运秦国吕不韦秦王以“仲父”相称,掌握国家大权,后被流放东汉末年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掌握国家大权,其子篡夺皇位材料二:废除丞相以后相当于丞相地位的官职所享有权力范围的变化时期职位所享有权力范围明代中叶后内阁首辅拥有票拟权,但不是合法的宰相,地位常受到挑战清代军机大臣承旨拟写,相当于顾问、秘书班子材料三:法国著名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在其《论法的精神》一书中曾这样评价当时中国的君主专制:“中国政府只有在施用棍棒才能让人民做些事情,政府与其说是管理民政,毋宁说是管理家政。中国的专制主义,……用自己的锁链武装了自己,而变得更为凶暴。”“因此,中国是一个专制国家,它的原则是恐怖的。”请回答:(1)材料一说明了什么问题?明代废除丞相制的根本原因是什么?(3分)材料四:当代史学家对封建国家权力运行的规律作了如下总结:皇帝从资历较浅、地位不高的心腹近侍或仆从中选拔一些人来承担政务,逐渐演变成正式的辅政机构,当这些辅政机构和官员的权力较重时,皇帝又从更为亲宠的近侍或仆从中另选一些人来承担政务,有意架空原有的辅政机构和官员,剥夺其实权,仅保留虚衔或使之变为荣誉职称,然后又进行下一轮的循环……每一次循环的结果,都使得中枢机构原权力更分散,皇帝的权力更加强。这种不断地转移与分散,是封建国家权力运行的基本规律。请回答:(2)请结合材料二、四及所学知识,列举明清时期中枢机构的大循环,说明其反映的本质问题。(5分)(3)你同意材料三中孟德斯鸠的观点吗?当时中国君主专制的强化对中国社会发展产生了什么影响?(6分)23.阅读下列材料:(16分)材料一唐制,每事先经由中书省,中书做定将上,得旨,再下中书,中书付门下。或有未当,则门下缴驳,又还中书又将上,得者再下中书,中书又下门下。若事可行,门下即下尚书省。尚书省但主书镇“奉行”而已。——朱熹《朱子语类》5/7材料二本朝鉴五代藩镇之弊,逐尽夺藩镇之权,兵也收了,财也收了,赏罚行政一切收了,州郡逐日就困弱。……靖康之役,虏骑所过,莫不溃败。——朱熹《朱子语类》材料三元朝大政委于中书省,今冀、晋、鲁、内蒙及河南的黄河以北地区称“腹里”,由中书省直辖。中书省也称都省,为全国行政中枢。总领各行省,又兼辖腹里。地方设行中书省,简称“行省”。元制,凡有重大军事,则遣中书省官员前往督之,其班底仿中书省建制,故称“行中书省”。《元史·地理志》中载:“自封建变为郡县,有天下者,汉、隋、唐、宋为盛,然幅员之广,咸不逮元。”材料四雍正年间,用兵西北……始设军需房于隆宗门内,选内阁中书之谨密者入直缮写。后名军机处。地近宫廷,便于宣诏。为军机大臣者,皆亲臣、重臣,于是承旨、出政皆在于此矣。——赵翼《詹曝杂记》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回答,如果唐朝准备在长安城内兴建一大型工程,该工程在中央从决策到具体实施的基本程序如何?(2分)(2)材料二中北宋“尽夺藩镇之权”中“兵也收了,财也收了”的具体措施有哪些?(3分)作者对此有什么看法?(3分)(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元朝的中书省与唐朝的中书省有何不同?(2分)元朝实行行省制的主要原因是什么?(2分)(4)根据材料四回答,军机处的主要职能是什么?(2分)它的设置说明了什么?(2分)6/7广州南洋英文学校2013-2014学年度第一学期九月月考高一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测试题参考答案1.【解析】D。本题考查宗法制的概念、内容及与分封制的关系,是基础题。2.【解析】D。分封制的根本目的就是:“封邦建国,以蕃屏周”。3.【解析】B。首先排除后面C,D两项,郡县从春秋战国开始,D郡国并行制是在西汉初年,而宗法制主要周王室家族。而分封的对象其中有前代的后裔,所以实行的是分封制。4.【解析】C。考查宗法制5.【解析】D。考查秦朝实行郡县制、选拔官员的做法。6.【解析】C。本题可用排除法,从秦始皇行郡县制的目的方面考虑,是为了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防止地方分裂而实行的,不可能是强化地方的独立性。7.【解析】B。中央集权制度在封建社会初期,能够调动全国的物力、财力、人力开展大规模经济建设,促进了经济的发展,故③错误;中央集权制与专制主义是相辅相成的关系,④可排除。8.【解析】B。考查秦朝中央官制。9.【解析】B。A项中世袭制始于夏朝,C项中行省制始于元朝,D项中内阁始设于明朝。商鞅变法指出设县制,秦统一后在全国范围内废分封、推行郡县制,汉武帝时通过推恩令等措施削弱诸侯国的势力。10.【解析】C。西周的分封制不属于中央集权制,也不是封建君主专制的产物,而是奴隶制的产物,排除A、B,西汉初年的王国分封制的瓦解,与社会经济基础的变化没有关系,排除D。11.【解析】C。唐朝三省六部制是限制相权,加强皇权;明朝废丞相、设殿阁,是加强皇权的措施。因此排除②④。12.【解析】C。宋太祖为的改革加强了中央集权,使官员互相牵制,增设很多官
本文标题:广州南洋英文学校九月月考高一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测试题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49764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