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工程监理 > 广州地铁21号线环境影响报告书
广州市轨道交通二十一号线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建设单位:广州市地下铁道总公司编制单位:广州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2012年8月1广州市轨道交通二十一号线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1.建设项目概况广州市是广东省省会,广东省政治、经济、科技、教育和文化中心,是我国的历史文化名城和华南地区的中心城市。广州市地处中国大陆南方,广东省的中南部,珠江三角洲的北缘,接近珠江流域下游入海口。其范围是东经112度57分至114度3分,北纬22度26分至23度56分。东连惠州市博罗、龙门两县,西邻佛山市的三水、南海和顺德区,北靠清远市的市区和佛岗县及韶关市的新丰县,南接东莞市和中山市,同时广州的东南面、西南面分别与深圳、香港及珠海、澳门毗邻。由于珠江口岛屿众多,水道密布,有虎门、蕉门、洪奇门等水道出海,使广州成为中国远洋航运的优良海港和珠江流域的进出口岸。广州又是京广、广深、广茂和广梅汕铁路的交汇点和华南民用航空交通中心,与全国各地的联系极为密切。因此广州有中国“南大门”之称。广州市总面积为7434.40km2。其中,市辖10区面积3843.43km2,占全市总面积的51.7%;两个县级市面积3590.97km2,占48.3%。2010年底,全市常住人口数1270万人,增长1.4%。2011年,广州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12303.1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1.0%。地方一般预算财政收入979.47亿元,增长20.5%。2011年全年城市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34438元,增长12.3%,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6.5%。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区域经济集团化及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地区经济的开放度逐步提高,加之珠江三角洲城市群和沿海开放城市的迅速发展,广州原有的区位和政策优势相对减弱,在发展中受到来自周边及其他城市强有力的挑战。而且随着知识经济、信息社会的发展及我国加入WTO,广州的城市发展同样既面临新的发展机遇,又面临严峻挑战。为了推动珠三角一体化,促进广佛同城化,建设“首善之区”,支持“中调”战2略,配合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编制工作,组织开展了新一轮《广州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深化方案》。该规划的主要目的是:适应“首善之区”的城市新定位——现代产业体系和建设宜居城市的“首善之区”;支持“中调”发展战略,加密中心区线网,提高中心区服务水平;强化中心区与外围组团的联系,优化对外联系通道;完善与周边城市轨道交通衔接,促进珠三角同城化发展;配合2020年城市总体规划编制,优化调整自身网络结构,促进城市整体功能的良好发挥。远景规划线网由21条轨道线组成,线网总体呈“十字+环”状骨架形式,并增加了“X”形对角线,线网总里程905.2公里,站点413座。广州市已建成运营的6条轨道交通线路,对带动沿线开发,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起到了明显的作用,近年来,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以及“退二进三”的策略,广州实施“南拓、北优、东进、西联、中调”的城市发展战略,对调整、优化、提升中心城区提出了新的要求。《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也提出要打造以广州为核心的珠江三角洲地区一小时城市圈。为完善与周边城市轨道交通衔接,促进珠三角同城化发展,支持“中调”发展战略,需加密中心区线网,提高中心区服务水平。为此,遵照市政府的指示,在整合以往轨道交通规划成果的基础上,结合新的发展需求,组织编制了新一轮的《广州市轨道交通2015年建设规划》,并已通过国家发改委委托中咨公司组织的审查、评估。二十一号线为本轮规划的重点建设项目之一。二十一号线在线网规划中的功能定位为加强科学城及萝岗中心区、东部新城以及增城市与广州市中心区的快速交通联系,带动高新技术业、先进制造业等功能带的发展,支持中新知识城起步区的建设和城市“东进”战略具有重要意义,对促进广州市大都市化进程具有重要作用,迫切需要加强二十一号线工程的建设力度,以实现公共交通发展战略目标。广州市轨道交通二十一号线西起天河区员村、天河公园,经过萝岗区科学城、东部山水新城、增城市中新、朱村至荔城增城广场,线路主要经过天河区、萝岗区和增城市。线路全长约61.2km,其中地下线长约37.2km,穿山隧道6km,地上线18.0km(包括1.8km地面线);设置员村、天河公园、棠东、黄村、世界大观、智慧城、神舟路、科学广场、暹岗、水西、长平、金坑、镇龙南、镇龙、中新、朱村、象岭、钟岗、增城广场等19座车站,其中地下车站15座,高架车3站4座,共有7座换乘站。全线设置一段两场,在萝岗区九龙镇设镇龙车辆段,在萝岗区水西村南侧设水西停车场,在增城市山田村东侧设象岭停车场。设区域控制中心一座,新设镇龙主变电所和象岭主变电所,另外西段与6号线共用香雪主变进行供电,并考虑在香雪主变解列时,由天河公园主变提供支援供电(天河公园主变正常情况下不向本线供电)。采用6辆编组B型车,最高运行速度120km/h。工程计划于2012年开工建设,2016年建成开通。全线19座车站总建筑面积485452.5m2,全线总拆迁面积193476.8m2。征用土地约845258.17m2,施工临时租用土地约1404952m2。全线共设19座车站,其中换乘站7座,分别为员村(5号线)、天河公园(11、13号线)、黄村(4号线)、世界大观(19号线)、暹岗(6号线)、镇龙(知识城线、穗莞深城际线)、增城广场(16号线)。二十一号线初、近、远期均采用六辆车编组,列车最高运行速度120km/h。本工程每列车乘客定员1258人,初期高峰小时开行12对,近期高峰小时开行20对,远期高峰小时开行24对。列车运营时间为早6点至晚12点,全天运营18小时。2.振动环境影响评价2.1施工期振动环境影响评价2.1.1保护目标施工期振动敏感点主要有居民区、村庄、学校等振动敏感单位。振动对敏感点的影响主要发生在明挖施工区间和地下车站施工现场周围地区;高架段的振动影响主要发生在高架桩基的周围地区。2.1.2主要环境影响主要环境影响有:若不采用爆破、打桩等强振动作业,施工产生的振动影响范围在距振源30m之内。对于施工场界周围建筑物,对陈旧房屋内的居民及敏感点的正常工作可能有影响,对于Ⅰ类建筑内的居民及设备不会产生明显影响。2.1.3拟采取的环保措施4(1)施工振动对环境和居民的影响按《城市区域环境振动标准》(GB10070-88)要求,爆破作业对一般建筑的影响按《爆破安全规程》(GB6722-2003)要求。(2)施工单位应根据振动敏感点的位置和保护要求选择施工方法,选择振动强度较小的机器施工,对附近的陈旧房屋,施工期间应注意监控。(3)在居民区附近施工时,对产生振动强度大的施工,应尽量安排在日间进行,以减小对居民夜间休息的影响。(4)为防止工程施工对地层产生扰动,引起建筑变形或沉陷。对临近建筑物应事先进行详查、做好记录,对可能的危害采取加固等预防措施。(5)施工中需要在振动敏感点附近进行爆破等产生强振级的作业,需根据周围敏感建筑的位置和保护要求,确定爆破用药量和威力,并监测爆破作业的振动强度;尽量采用小剂量、低威力、低爆速炸药和微差爆破技术;在居住区附近的地下爆破作业要安排在日间进行,严禁夜间爆破作业。2.2运营期振动环境影响评价2.2.1现状质量和保护目标运营期振动敏感点有居民区、村庄、学校等振动敏感单位。根据环境振动现状监测结果,各监测点的VLz10昼间为57.5~65.7dB、夜间为56.7~63.2dB,对照GB10070-88《城市区域环境振动标准》中相应功能区的标准,均可满足标准要求,说明沿线振动环境现状良好。2.2.2主要环境影响工程建成运营后高架沿线各敏感点的环境振动VLz10值为42.2~61.5dB,无振动敏感点超标。地下线沿线敏感点的环境振动VLz10值为30.4~70.8dB。地下线沿线敏感点超过标准要求的路段均应采取振动污染防治措施。2.2.3拟采取的环保措施(1)对振动敏感点超标的路段,根据减振量要求和技术经济可行性,根据VLz10超标段,在采用轨道减振器式整体道床后可以达标。5(2)使列车在良好的轮轨条件下运行。经常整修车轮,使车轮保持圆整;加强轮轨的维护、保养,定期旋轮和打磨钢轨,保持轨道平直。(3)结合城市建设规划,在高架线路两旁20米范围内,在隧道垂直上方地面各20米范围内,建议不要新建居民住宅、学校、医院等振动敏感建筑,30米范围内的新建房屋应以基础良好的中、高层建筑为主;结合城市改造,逐渐拆除线路两旁的Ⅲ类建筑。(4)不同轨道结构的衔接处应避开地面有振动敏感点的位置。3.声环境影响评价3.1施工期声环境影响评价3.1.1保护目标根据二十一号线线路走向、线路设置方案和施工方案、声环境现状调查结果,未来施工现场的主要噪声敏感点分布在车站、高架段位置;上述区域有居住区、村庄、学校等噪声敏感目标。3.1.2主要环境影响地铁二十一号线区间隧道主要采用环境影响较小的盾构法施工,区间隧道施工期的噪声影响仅限于出土口附近及重型运输车辆所经路段。车站施工采用明挖法。因此施工期噪声的影响主要来自高架线、地下车站出土口附近、明挖区间、以及重型运输车辆过路段。施工噪声源主要是各种施工机械作业噪声,其中包括现场施工产生的噪音和车辆运输产生的噪音。施工过程将动用大型挖土机、空压机、钻孔机、打桩机、风机、打夯机等施工机械,这些施工机械是主要的噪声源。3.1.3拟采取的环保措施(1)施工场界噪声按《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523-2011)要求。(2)施工机械或活动若噪声超标造成环境污染,除抢险施工外,其作业时间应按《广州市环境噪声污染防治规定》的要求,限制在7:00~12:00和14:00~22:600。因工艺要求必须连续施工的须到市建委办理夜间施工许可证。(3)施工单位应尽量选用低噪音或带隔音、消音设备的机械设备。(4)工程施工应严格组织计划,在有敏感点的区域施工时,对于产生噪声较大的作业,尽量避免在夜间施工。(5)避免高噪声设备同时在相对集中的地点工作,不允许高噪声设备在夜间长时间使用。(6)对附近有敏感点的施工工点,在施工现场周围建设围蔽,以控制施工场地处的噪声对周围居民区、学校等敏感点的干扰。(7)在施工安排、运输方案、场地布局等活动中考虑减少施工对居民生活的影响。超标严重的施工设施建设简易隔声墙等。(8)对高噪声的施工机械或加工环节,如混凝土搅拌等,应根据实际情况,尽量安排到距离居民较远的地方,或将高噪声设备尽量放在隧道内等。(9)施工单位在进行工程承包时,应把施工噪声控制列入承包内容,并确保各项控制措施的实施。在噪声敏感点密集地区施工时,施工单位应制定降噪工作方案并实施。对违反国家规定,造成严重后果的,施工单位要承担相应的责任。(10)鼓励采用拼装型的室内装修材料,用定做的方法,减少装修工作量和对现场的噪声影响。(11)运输车辆进出施工场地的出入口应安排在远离敏感点的一侧。3.2运营期声环境影响评价3.2.1现状质量和保护目标本线为新建工程,线路包括高架线和地下线,大部分沿既有城市干道、公路(广汕路)下行进。本次环境噪声现状监测主要针对分布有敏感点的高架段、车站风亭和冷却塔、车辆段等路段进行布点,监测点一般布设在距声源最近的临路第一排敏感点处。声环境质量现状监测及分析结果表明:(1)二十一号线工程线路走向基本是沿既有城市主干道、公路(广汕路)行进,车站大多布置在既有城市主干道、公路(广汕路)上。沿线经过的道路较多,交通繁忙。因此,沿线区域噪声污染源主要是道路交通噪声。7(2)各监测的敏感点中,因受交通噪声影响,部分敏感点处昼间、夜间噪声值均出超过《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2类标准限值的情况。超标点位多集中在天河区范围以及广汕路沿线。3.2.2主要环境影响(1)风亭(冷却塔)车站和隧道通风系统使用的大型轴流风机产生的气动性噪声,是车站站台和地面风亭出口处主要声源。冷却塔噪声主要由轴流风机噪声、冷却塔水下落时和塔体地盘以及底盘中积水撞击而产生的淋水声和水泵噪声组成。(2)高架段列车行驶于弯道或轨道硬弯处,由于摩擦或车
本文标题:广州地铁21号线环境影响报告书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49767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