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金融/证券 > 股票经典资料 > 完善企业内部审计制度浅析
1企业内部审计发展浅析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企业内部的管理及监督机制显得尤为重要。由此,进入80年代以来,我国建立了内部审计制度。经过20多年的发展,我们发现,加强内部审计工作,对于深化企业改革,完善企业内部管理和促进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都具有重要意义。但是,由于企业内部审计的性质不同于政府审计或民间审计,它的发展并不理想。为适应现代企业制度的发展,完善企业内部审计制度迫在眉睫。一、企业内部审计制度的特征内部审计是由部门、单位内设的审计机构从内部对其财务收支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性进行的审计监督。与外部审计及民间审计相比,内部审计具有以下特征:(一)服务于企业内部。内部审计的目的在于促进本部门、本单位经营管理和经济效益的提高,因而内部审计既是本单位的审计监督者,也是根据单位管理要求提供专门咨询服务者,又是单位经营目标完成情况的考核者。服务于内部是内部审计的基本特征。内部审计一般在本单位主要负责人领导下进行工作,只向本单位领导负责。(二)工作相对独立。内部审计同外部审计一样,都必须具有独立性,在审计过程中必须根据国家法律法规及有关财务会计制度,独立地检查、评价本部门、本单位及所属各部门、各单位的财务收支及与此相关的经营管理活动,维护国家及股东利益。另一方面,由于内部2审计机构是部门、单位内设的机构,内部审计人员是本单位的职工,这就使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受到很大的制约。特别是遇到国家利益与部门、单位利益冲突的情况下,内部审计机构的独立决策可能会受到本单位利益的限制。(三)审计程序相对简化。内部审计的程序主要包括审计规划、审计实施和审计报告及决定几个阶段。由于内部审计机构对本部门、本单位的情况比较熟悉,在具体实施审计过程中,各个阶段的工作都大为简化。一是规划阶段中的许多工作,往往结合部门、单位的生产经营目标而制定。审计项目计划通常由内部审计机构根据本部门、单位的具体情况拟定,并报本部门、单位领导批准后实施。二是内部审计的实施过程,针对性比较强,许多资料和调查都依赖内部审计人员的平时积累。三是内部审计机构提出审计报告后,通常由所在部门和单位出具审计意见书或作出审计决定。被审计单位对审计意见书和审计决定如有异议,可以向内部审计机构所在部门、单位负责人提出。(四)审查范围广泛。内部审计主要是为单位经营管理服务的,这就决定了内部审计的范围必然要涉及到单位经济活动的方方面面。内部审计既可进行内部财务审计和内部经济效益审计。一般是本部门、本单位的领导要求审查什么,内部审计人员就应审查什么。(五)对内部经营、成本费用控制进行审计。内部审计是内部控制及考核的重要组成部分,内部控制及考核又是内部审计的主要内容。通过对本部门、本单位的内部控制及考核,为本部门、本单位的生产经营目标的完成及成本费用的控制提供横向及纵向的可比性,为本部3门、本单位“成本费用最小、经济效益最大”进行监督及考评。(六)审计实施及时。内部审计机构是本部门、本单位的一个部门,内部审计人员是本部门、本单位的职工,因而可根据需要随时对本部门、本单位的问题进行审查。一是可以根据需要,简化审计程序,在本部门、本单位负责人的领导下,及时开展审计;二是可以通过日常了解,及时发现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或问题的苗头,并且可以迅速与有关职能部门沟通或向本部门、本单位最高管理者反映,以便采取措施,纠正已经出现和可能出现的问题。二、企业内部审计的作用内部审计的作用是随着内部审计的发展而逐渐扩大的。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内部审计具有双重任务:一方面要对部门、单位的经营活动进行监督,促使其合法合规;另一方面要对部门、单位的领导负责,促进经营管理状况的改善、经济效益的提高。具体地说,内部审计的作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监督各项财务制度的贯彻情况,为本部门、本单位的财务资料查错防弊,避免日后外部审计或税务检查时账务出现错误而予以及时更正,使其合法化。(二)检查企业内部财务制度的执行情况及经营管理目标的完成情况。现代内部审计已经从一般的查错防弊,发展到对内部控制和经营管理情况的审计,涉及到生产、经营和管理的各个环节。内部审计不仅可以确定本部门、本单位的活动是否符合国家的经济方针、政策和有关法令,又可以确定部门内部的各项制度、计划是否得到落实,4是否已达到预期的目标和要求。(三)促进本部门、本单位改进工作或生产,提高经济效益。内部审计通过对经济活动全过程的审查,对有关经济指标的对比分析,揭示差异,分析差异形成的因素,评价经营业绩,总结经济活动的规律,从中揭示未被充分利用的人财物的内部潜力,并提出改进措施,可以极大地促进经济效益的提高。(四)监督受托经济责任的履行情况,以维护本部门、本单位的合法经济权益。同外部审计一样,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是内部审计产生的前提,确定各个受托责任者经济责任履行情况也是内部审计的主要任务。内部审计通过查明各责任者是否完成了应负经济责任的各项指标(诸如利润、产值、质量等),这些指标是否真实可靠,有无不利于企业长远利益的短期行为等,既可以对责任者的工作进行正确评价,也能够揭示责任人与整个部门、单位的正当权益,有利于维护有关各方的合法经济权益。(五)监控财产的安全,促进部门、单位财产物资的保值增值。财产物资是部门、单位进行各种活动的基础。内部审计通过对财产物资的经常性监督、检查,可以有效及时地发现问题,指出财产物资管理中的漏洞,并提出意见和建议,以促进或提醒有关部门加强财产物资管理,努力保证财产物资的安全完整并实现其保值、增值。三、企业内部审计的现状(一)对内部审计的认识模糊。我国企业内部审计的发展始于80年代。当时国家审计机关的力量有限、审计覆盖面较小,为解决审计5不足的问题便在国有大中型企业用行政手段自上而下建立起企业内部审计。在当时的经济环境下,企业尚未真正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独立法人实体,企业缺乏内在动力,并没有产生加强经营管理、建立内部审计的客观需要。因此,我国的企业内部审计,实际上是一种行政命令的产物,进而形成了片面强调外向性服务及作为国家审计基础而存在的内部审计模式。这种审计模式实际上导致了人们对内部审计在性质认定上的模糊:一是,一些企业及其管理当局对内部审计很不理解、有抵制情绪,甚至把内部审计看作是异己,致使很难开展正常工作,更谈不上把内部审计工作融入企业经营管理之中;二是,一些企业领导人员对内部审计的功能认识不足,错误地认为审计就是查帐,内部审计机构并没有被看作是企业整体的或相对独立的组成部分,将之视为其附属物。直至现阶段,我国仍有不少企业的内部审计仅局限于企业财务会计的审查,很少触及经营管理的其他领域,从而使内部审计多属财务性质,谈不上履行其监督评价职能及开展保证咨询活动。(二)内部审计制度建设滞后。目前我国调整内部审计的法律规范主要是《审计法》第二十九条、2003年审计署修订的《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和中国内部审计协会制定的《内部审计基本准则》、《内部审计人员职业道德规范》等十来个具体准则。它们的颁布施行,填补了我国内部审计在法律上的空白,使得内部审计人员及内部审计工作有了具体的指导准则。但是,在数量上,从内部审计现状及未来发展需要分析,这些法规制度还远不能满足内部审计发展的客观6要求;在性质上,某些方面强制性和约束力不足;在内容上,局限于政府部门和国有企事业组织范围内,对在国民经济中日益发挥重要作用的非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只有原则性的条款规定,比较笼统、概括,缺乏可操作性规范。许多民营企业缺乏现代企业治理机制,普遍选择家长式管理模式,实行集权化领导、专制式决策,极易导致企业经营决策失误。因此在民营企业中建立作为现代企业管理模式重要组成部分的内部审计制度是极有必要的,尤其是对在证券交易上市的民营企业,法律必须强制其建立独立的内部审计机构。(三)内部审计的机构建设不到位,客观性与独立性差。从我国企业的现状来看,企业内部审计机构大多设置于管理层之下,在高层管理人员的授权范围内开展工作,而且直接隶属于最高管理层总经理的甚少,要么处于与其他职能部门平行的地位,使得内审机构无力监督、评价其他职能部门;要么不独立存在,内审机构与财务部合署办公———“两套班子,一套人马”,使得内审机构往往审计自己的工作,严重违背了审计应有的独立性要求。审计的独立性,是审计监督区别于会计监督、财政监督等其他经济监督独具的本质特征,是审计能够有效发挥作用必备的内在条件。无论是外部审计还是内部审计,都具有独立性。内部审计的独立性既表现在其机构的隶属关系上,又表现在其职权的授予行使上,还表现在审计的客观性上。内部审计具有独立性,是使内部审计具有客观性、权威性及公正性的必要条件。我国原有的审计制度曾规定,其在对有关主管部门审计时,若发现有重大问题,可向被审计单位的上级内部审计机构反映,长此以往就造成了7内部审计机制发育不良。这种过分强调内部审计接受两个利益格局不同的阶层领导或称“双向领导”,并同时为利益格局不一致的经济主体服务,实际上超越了内部审计固有的职域,其结果是把内部审计推向了两难的境地,且导致多数内部审计最终还是偏向与其利益有关的一方,失去或难以保持其应有的独立性和客观性。这种外部的审计期望大于其内在的实际潜能之规定或情形,使企业的内部审计人员难以适应,内部审计实效不高。(四)内部审计人员素质不高。我国的内部审计人员有相当一些人员不具备必要的学识及业务能力,没有经过专业的、系统的学习,难以提高其专业水平。另外,内部审计在有些单位的地位不高也使内部审计人员对自身的工作缺乏足够的信心与热情,他们往往被误解或在不顺心状态抑或不适宜环境下工作,感觉到开展审计工作无法实现自身价值。显然,这不利于充分调动内部审计人员继续学习与开展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不利于进一步提高他们的学识水平、业务能力及综合素质。四、现代内部审计应具备的职能(一)监督职能。监督职能是内部审计机构监察和督促本企业内部各种经济活动在正常轨道上运行。通过对企业财务收支、经济效益、财经纪律等方面的审查,监督其真实性、正确性、合法性及有效性,以及是否全面履行经济责任等情况。(二)管理控制职能。内部审计部门通过审计活动,对企业经营管理、生产、技术等部门进行彻底检查、取证、分析和评价,客观公8正的做出结论,提出改进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协助领导进行科学的决策,强化内部控制,堵塞管理漏洞,提高经济效益。所以说,内部审计部门是企业内部的一个重要的具有管理和参谋性质的职能部门。(三)评价、鉴证职能。内部审计评价是内部审计人员依据一定的审计标准对经营活动及其绩效进行合理分析和判断。评价过程的实质是针对审核、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和缺陷进行评议,从而肯定成绩,指出不足。评价是内部审计的核心职能;鉴证是对企业财务管理及其经济活动的鉴别和证明,据以做出审计结论。(四)服务职能。服务职能是通过审查分析和评价,向被审计单位提供改进工作的建议,帮助其有效地履行职责,提高工作质量的功能。五、完善企业内部审计的主要措施(一)明确内部审计的性质与地位。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强化公司式的管理制度,要求我们转变观念,解放思想。明确内部审计是企业内部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使内部审计与企业同舟共济。加强其独立性和权威性;同时,其职能也应从查错防弊型向管理服务型转变。对经济活动的审核检查,也应从传统的防错向服务转变,从内部检查、监督向内部控制评审为主的预测、分析、评估转变。通过事前审计预测可能的风险并提出防范措施,通过事中审计发现、堵塞漏洞,通过事后审计评价经营活动,提供借鉴资料。(二)合理设置内部审计组织机构。调整理顺内部审计机构的隶属关系,合理设置独立的内部审计机构,是完善企业内部审计体制,确保9内部审计机制有效运行的关键所在。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要求之一,就是实行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及两权分离下的委托代理。因此,随着企业制度的不断创新和治理结构的逐步完善,规模较大的企业都应合理设置内部审计的组织机构。就内部审计机构及其设置而言,我们主张在股东大会、董事会及经理层之下分别设立监事会、审计委员会及内部审计部门,三者之间由上而下宜存在业务指导关系,内部审计机构的设置应高于其他各
本文标题:完善企业内部审计制度浅析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49785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