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宗教学期末复习一、填空1、什么是宗教:宗教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认为它是人的心理需要也好,是人的精神生活也罢,最根本地说,宗教是对人的生命、生活和生死的关注。从“宗教”一词的语源上来看,“宗”是尊崇、宗仰,向最高的、至上的存在的靠近,“教”则是把至上者的体验感受传授给世人,在传播中存在发展。我国古代典籍中,“宗”、“教”二字的连用,最早起源于佛教,最多的是来自禅宗。从广义上来说,它不单指有制度的组织而言,而是包含一切人类心态中的崇敬,包含无论哪一种民族或哪一种人类都具有的宗教思想。人不一定有宗教信仰,却不可能没有宗教思想。一般来说,对宗教本质的理解不外乎下述三个层面:第一,以宗教的信仰对象为中心。第二,以信仰主体为中心,这是为宗教心理学特别强调的一点。第三,以信仰的社会环境为中心。宗教产生于一定的社会客观历史条件,它是客观世界的反映,是一种以对超自然、超人间神秘力量的信仰与崇拜为核心的社会认识形式。2、宗教要素:一般认为,宗教的要素包括宗教意识、宗教情感、宗教组织、宗教规范(宗教行为)。3、玉器:原始雕塑是原始艺术中有很高成就的门类。首先是玉雕。从出土文物的情况看,玉器的分布十分广泛,而且种类繁多,制作精美,无论技术水平还是艺术成就都达到了比较成熟的程度。从品种类型上说,玉雕可以分成:(1)生活实用品类,如玉刀、玉管、玉铲、玉斧等,这一类较少,因为可以用一般石器代替;(2)礼器类,如玉琮、玉璧、玉龟、玉版等;也包括葬玉,即放置在死者口中或眼、鼻、耳孔中的玉石;(3)装饰品类,如玉镯、玉璜、玉佩、玉珠、玉坠、玉块等,以及表现动物的工艺品如玉鸟、玉蝉、玉蛙、玉龟等,也有玉人出土,而装饰玉雕是数量最大的。其次是陶塑、泥塑和石塑。青铜器中的礼器、玉器中的礼玉,都是宗教祭祀用品,为表现神灵和神权的伟大,制作者有意追求礼器体积重量的巨大、形态的庄重、装饰纹图的神秘,透露出神圣、神秘的宗教内涵,带有图腾崇拜的遗风4、六瑞六器:六瑞为镇圭、桓圭、信圭、躬圭、谷璧、蒲璧,代表宗法制度不同等级人物的身份。六器包括:苍璧,用以礼天;黄琮,用以礼地;青圭,用以礼东方青帝;赤璋,用以礼南方炎帝;白琥,用以礼西方白帝;玄璜,用以礼北方黑帝。上述说法虽不尽准确,但指出礼玉的宗教属性和功能,是正确的。5、原始歌舞作用:在劳动中,歌舞可以调节身心、缓解疲劳、融洽人际关系;在宗教祭祀和巫术活动中,歌舞可以抒发宗教热情,表现对神灵的尊崇与祈求。当然,我们还可以l补充一点,歌舞与两性的交往有密切联系,它是上古青年男女表达爱情的重要方式。6、佛教中的俗讲:所谓“俗讲”,就是以“变文”为底本,适当增加一些情节内容,更多运用一些民间俗语,向下层民众讲说佛经。变文和俗讲就是佛法走向民间的重要桥梁。7、藏传佛教在绘画上的类型:绘画有两种:一种叫曼荼罗,画佛、菩萨与诸天像;一种叫唐卡,是卷轴佛像,画于布帛或丝织品上;一种是寺庙壁画,画佛教故事、西藏历史与文化。8、宣传教义的方法:“转读”、“梵呗”的歌唱和“唱导”三种宣传教义的方法。“转读”也叫“唱经”、“咏经”,即诵读佛经,使人听懂。“梵呗”,佛教歌赞,是声音感人。“唱导”,宣唱开导,讲经说法。9、佛教经幢建筑:幢是一种带有宣传性和纪念性的艺术建筑。我国唐至辽宋时代,建幢之风盛行,有为建立功德而镌造的陀罗尼经幢,也有为纪念高僧而建的墓幢。我国的经幢多系石雕,也有少数铁铸的,高度不等,圆柱形或六角、八角形,多为八角形。一般由基座、幢身和幢顶三部分组成,幢身刻陀罗尼经文,基座和幢顶则雕饰花卉、云纹等图案以及菩萨、佛像,十分华丽。10、佛教音乐:中国佛教音乐家们经过长期的摸索和实践,逐渐地熔历史悠久的宫廷音乐、宗教音乐、民间音乐于一炉,形成了以“远、虚、淡、静”为特征的佛教音乐,并成为民族音乐的一部分。11、行业习俗:行业习俗是业者在长期的生产经营活动中形成的行为规范,近似于不成文法,较为生动鲜活地反映了行业生活的某些侧面。包括祈吉、禁忌和行话。12、狩猎:狩猎也是从原始社会发展而来的一种经济活动。在古代,狩猎由山虞、野虞、迹人等官负责掌管。由于季节不同,狩猎有着不同的称呼,有“春搜、夏苗、秋猕、冬狩”之说。在古代,不同的季节,狩猎有着不同的方法和规定。比如,春猎时主要捕猎对象是未孕妊之鸟兽,方法用“火弊”,即以火驱使动物跑出藏身之处,再行围捕。夏猎主要是为苗田除害,针对的也往往是不孕妊者。驱兽之法称“车弊”,即以车驱逐捕获动物。打猎归来要献禽于宗庙以祭祖。秋猎之法称“罗弊”,即张网驱兽而罗捕之。猎毕要献禽以祭四方神灵。冬猎一般无所择取,见兽就捕,众人齐上阵,故称“徒弊”。就狩猎目的来说,民间打猎,又有“菜围”和“红围”两种。“菜围”是为了获取食物。“红围”则是为了特定的经济目的,如取得鹿茸、熊胆、貂皮等名贵物品。13、禁忌:禁忌是指为避免招致惩罚,止同“神圣”或“不洁”的事物接近,是以非理性和缺乏任何验证而区别法律的禁令。禁忌多源于宗教,但一般表现为民俗,它与宗教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所以是一种“准宗教现象”。其主要特性表现为:1.神圣不可侵犯性;2.神秘性;3.功利性禁忌的分类:1、语言禁忌;2、饮食禁忌3、行为禁忌(婚姻、居住、行旅、劳作、社交、岁时)14、风俗、民俗概念:风俗:风俗本身是一种生活方式,又是一种文化样式,是为人们最熟悉不过的一种文化形态。是一个民族在生产、饮食、居住、婚姻、丧葬、节庆、娱乐、礼仪、信仰等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方面广泛流行的,经常重复出现的行为方式。民俗:是民众中通行的用传统习惯加以维系的生活方式,同时也是民间相沿成习的文化样式。15、文化:文化,是指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生存、认识和活动样式的系统。文化是社会和人类的最高表现,人创造了文化,文化又使人获得了真正的本质。文化越是进步,人离动物界越远,人的社会本质就越丰富、越深刻。16、原始文化的类型:原始神话、原始歌舞、原始绘画与雕塑、龙凤造型17、神职人员:在宗教组织的构成中:平信徒是宗教组织的基础,也是宗教组织发挥作用、传播教义、传递和扩大宗教影响的载体。神职人员则是宗教组织存在和发展的关键,是宗教组织的领导者。他们主要由三部分人员构成:一是宗教的传创人,如佛教的释迦牟尼、伊斯兰教的穆罕默德都曾经是其宗教组织的法定领袖和权威。二是通过宗师制代代相传的弟子。这一点在佛教尤其盛行。三是宗教教育培养出的具有较高宗教神学造诣并为广大神职人员认可的宗教职业人员。如基督教新教就特别重视通过神学院的系统教育培养牧师。18道教:所谓道教,是中国母系氏族社会自发的原始宗教在演变过程中,将各种巫术、禁忌、方技术数、鬼神祭祀、民俗信仰、神话传说综合起来,以融汇道家和神仙家的黄老学说为旗帜和理论支柱,杂取儒家、墨家、阴阳家、五行家、医家、养生家等诸学派的修炼理论、伦理观念和宗教信仰成分,在劝世度人、长生成仙,进而追求与道合一的总目标下,神学化、方术化为多层次的宗教体系。二、名词解释1、初始态宗教意识所谓初始态宗教意识,是指群众性的宗教信仰情绪,是一切信仰者固有的宗教心理现象,包括宗教感情、宗教态度、宗教行为倾向等。初始态宗教意识是宗教意识的感性形态。2、成熟态宗教意识所谓成熟态宗教意识,是指以系统化和理论化为特征、以宗教教义、信条、学说为表现形式的宗教意识。成熟态宗教意识是宗教意识的理性形态。3、宗教组织所谓宗教组织,是指“一种与统一的宗教信仰目标与行为体系相联系的、共同遵守一定的制度规范的信奉者所结成的社会团体”。宗教组织是构成宗教的基本要素之一,它是宗教的组织形式,是宗教意识形成宗教的中间载体,也是宗教构成中其他要素发挥功能的物质基础。4、宗教规范宗教规范(宗教行为)是宗教意识的行为表现,是信徒用来沟通人与神之间关系、从物质与精神两方面表达其内在宗教观念和宗教体验的一种规范的行为表达方式,也是宗教意识发挥其社会作用和社会影响的手段。主要的宗教行为基本上可以归划为四大类:巫术;禁忌和戒律;宗教礼仪;宗教修行等。5、宗教修行宗教修行是神学宗教产生以后出现的宗教行为,是信教者为获得宗教上一定的阶位或神秘的宗教体验所特有的宗教行为。它是宗教教义发展到系统化和理论化后必然的宗教行为方式,是神学宗教的必然产物。6、宗教的社会整合功能所谓社会整合功能,是指宗教可以通过自身信仰所表现出来的特有凝聚力,将社会的不同个人、群体、社会势力等社会存在和社会发展的各要素联系起来,并在共同信仰、共同价值、共同组织形式、共同教义和共同礼仪规范的基础上实现一体化的过程。7、宗教的心理调节功能所谓宗教的心理调节功能,是指通过特定的宗教信念,把人们原来心态上的不平衡调节到相对平衡的心理状态,并由此使人们在精神上、行为上和生理上达到有益的适度状态。这种心理调节功能有时也被称之为信仰治疗。8、原始神话所谓原始神话,是指原始宗教信仰的解释和演义,是它的“经书”和“哲学”,是它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必定有虚构幻想的成分和形象生动的人物和情节,具备了文学故事的特质,成为最早的文学。至少可以分为五类:天地开辟神话;人类起源神话;氏族和民族起源神话;天体神话;第五类,英雄神话。9、变文变文是佛教对中国通俗文学发生影响的关键一环。凡将佛本生故事绘成彩画者,称为“变现”,后来发展为唱佛经故事,这种唱出之文,称为“变文”。唐代流行一种叫做“转变”的说唱艺术,“转”是说唱,“变”是变易文体。表演时,一边展示图像,一边说唱故事。其图称为“变相”,其说唱故事的底本称为“变文”。10、传奇小说唐代传奇小说是中国小说开始成熟的时期,传奇小说,是在六朝神怪小说的基础上发展起来,但不再简单以描写神怪为内容,而是在更深的层次上,在人生价值、艺术想象和表现手法上,借鉴佛教、道教和传统鬼神信仰,用以反映广阔而丰富的社会现实生活。11、戏曲戏曲是明清两代在文艺上的又一奇葩。在元曲的基础上,发展出内容更加丰富、形式更为多彩的戏曲艺术;它把文学、音乐、舞蹈结合起来,形成一种以说唱、表演为主的综合性的舞台艺术,受到社会上下一致的喜爱。12、清代京剧清代京剧是一种新兴的戏曲,它是徽班进京以后,以徽调吸收汉调,融合昆腔、京腔、梆子腔,逐步发展起来的,到清朝中后期,出现兴盛的局面,剧目众多,表演高才辈出,占据了京城的中心舞台,并走向全国。到了今天,京剧作为“国粹”和“国宝”,在许多场合下,成了中国文化的代表。13境界所谓境界是指文学作品中所描绘的生活图景和表现的思想感情融合一致而形成的一种艺术境界,也就是“意境”。境界通常有两种含义,一是指六识所辨别的各自对象。如眼识以色尘(“境”)为其境界。再是指造诣、成就。王国维以喜怒哀乐为人心中之境界,就来自佛家的观点。不过,王氏的境界说不仅摄取了佛家的理论,也是吸收了西方叔本华等人的美学思想的产物。14、佛塔佛塔,因造型精美,并用金、银、玛瑙等加以装饰,里面藏有舍利,故又俗称为“宝塔”。塔起源于印度,原指坟冢,梵文为Stfipa,音译为率堵波、佛图、浮图等,意译为圆冢、方坟、灵庙等。后来率堵波略去了“率”字,为堵波,也叫塔婆,最后省去“婆”字而简称为“塔”了。我国人理解塔犹如宗庙,所以也曾称为“塔庙”。中国佛塔通常平面以方形、八角形居多,层数一般为单数,单数称为阳数,含有传统的吉祥的意思。塔的类别可以从不同角度区分,从建筑材料可分为木塔、砖塔和石塔等;从塔的层级来说,可分为单层塔和多层塔;从造型上观察,可分为楼阁式塔、密檐塔、瓶形塔(喇嘛塔)、金刚宝座塔等。木塔、砖塔和石塔:木塔是我国原有的重楼形式的做法,但层数加多了。大体上说,隋代以前多木塔,有人估计历史上木塔在千座以上。因为木塔不耐久,同时砌砖技术又不断提高,所以唐代以来实行改革,多用砖砌塔了。宋代还出现用铁色琉璃砖砌成的“铁塔”,建于北宋庆历四年(1044年)的河南开封桔国寺的“铁塔”,全部采用特制的“铁色琉璃”做砖石,使佛塔更加焕发出光彩。建于五代后周末年(960年)的杭州灵隐寺石双塔,高虽仅十米,却有九层,匠师们大胆地用石料进一步表现出木结构的形式,使塔的造型更为丰富了。单层塔:塔身为单层方形出檐,上为方锥形成半四球形屋顶。多为高僧所
本文标题:宗教学复习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49833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