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1前言第一章心理学与宗教的关系第一节科学与宗教之间的古典冲突16世纪“科学革命”时期,认为宗教和科学不冲突,为把科学归属于神学做准备,如弗朗西斯•培根、牛顿、玻尔等,牛顿、玻尔等把发现的规律看作上帝的法则,他们本身是宗教信徒。但是,(在天文学上)哥白尼的日心说与《圣经》相悖,是对神学的反叛。1543年《天体运行论》出版,认为地球围绕太阳转,并且也自转。而此前托勒密的地球中心说是基督教关于上帝创世说和神学目的论的根据。意大利的伽利略接受此说,被宗教大法官审判,最后8年被软禁在佛罗伦萨。继承哥白尼思想的主要是英国和荷兰的新教科学家,他们赞同科学,认为《圣经》中的每一句话不需要从字面上去理解。一般认为,新教比天主教更易于接受科学。德国人受开普勒影响。(地质学方面)关于创世的日期,《圣经》中并没有提到。1650年,阿尔玛大主教乌色尔(JamesUssher)根据《圣经》文字计算出地球年代,称创世发生在公元前4004年10月22日星期六8点。192世纪,凯尔文勋爵(LordKelvin)认为,地球已有4亿年的历史。1833年,查理斯•赖尔(CharlesLyell)辞去伦敦皇家学院地质学教职,部分是因为拒绝相信灭世洪水(基督教《圣经。创世说》中所说的灭世洪水)。生物学方面,进化论的产生导致了宗教和科学之间的最大冲突。1859年达尔文发表了《物种起源》,关于人类起源观点与《创世纪》完全不同。进化论认为人是靠偶然的机会从猴子和简单的生物发展而来的,其背后没有什么设计和目的,也没有特别的创造。虽然,进化论不可以被直接证实,如在化石纪录中缺少一些中间物种证实人的产生,但是它还是被广泛地接受了。1860年,英国自然科学协会在牛津举行了一次会议,赫胥黎与牛津主教塞缪尔•威尔伯福斯举行了一场有名的辩论,赫胥黎胜利。当被问到究竟是从祖父一边还是从祖母一边承认自己是猿猴的后代时,赫胥黎回答,他宁愿是猿猴的后代而不愿是主教的后代。1925年,美国田纳西州一中学教师斯科普斯因讲授进化论而被指控犯渎神罪,即“猴子审判案”。阻止失败,采取折中态度,认为进化论是上帝实现其创世工作的途径,或者是一种假设。社会生物学可以对理解人的情感、家庭关系、无私等方面取得成功。如,个体帮助同类,可以解释为使基因更好地存活。利他行为可以由血缘关系解释。但这种解释是机械的解释,不能解释纯粹的利他行为。人是社会的人,其行为不能简单用生物学规律解释。仅仅用“丛林法则”处理人人关系,会带来灾难的。31996年,牛津大学教堂里举行一场辩论,辩论者是生态学家道金斯特和神学教授沃德。道金斯特认为,宗教命题应和科学命题一样同等对待,应能以同样的方式被证实或被证伪。这样,许多宗教命题将会被推翻。而沃德认为,宗教命题不同,是对人格转化的寻求,是对真善美的人性的关切。进化论没有解释人的意识。唯物论不重视意识。数学原理也是一种意识,但却对人类有用。小结科学和宗教之间的冲突表现于三个方面:天文学、地质学和进化论之间。第二节科学与宗教之间冲突的消解消解的一种方式是认为二者有不同的管辖范围,也就是说宗教处理的是意识,科学的范围是物理世界。加尔文、路德、奥古斯丁和许多神学家认为,像《创世纪》这样的书不必从字面上去理解,物理事实应由物理学去解决。这种思想来源于休谟和康德。休谟认为,“精神实体”不能被确实。康德反对“理性”应用于宗教领域。维特根斯坦认为,宗教命题和物理学是不同的语言游戏,都是合乎逻辑的。但圣经基要主义者和科学唯物主义者不同意上述观念。理由是,宗教也对某些事实感兴趣,如,耶稣复活、奇迹和死后生活。现代物理学也得出了下述结论:光具有波粒二象性;测不准现象;在粒子物4理学中,决定论、还原论、及物质世界的独立存在是不成立的。消解的另一种方式是,认为科学的边界也有一些问题。现代物理学非常抽象和神秘。如对宇宙的探索与神学问题很接近。宗教对于科学家也变得可以接受了。相对论被歪曲为科学知识的相对性和主观性;测不准原理是因为物质粒子是具有自由意志的精神性的存在;宇宙爆炸是上帝创世说的最新证明。1936年,罗马教廷成立了科学院。1979年,罗马教皇郑重宣告为伽利略平反,并号召神职人员钻研科学。皮科克(Peacocke)1993年(在吉福德讲座GiffordLecture)提出,用科学解释神学。他把生命出现和人类出现的整个过程看作创世过程的一部分,物理学和生物学能够解释创世过程是如何产生的。创世过程结束于意识和人格的出现。数学属于科学,但是也属于意识。彭罗斯1994年指出,数学规律是我们头脑中的观念,被我们发现,和宗教有相似之处。在逻辑实证主义影响下,人们曾认为科学命题必须被实证或证伪才有意义,但不久人们发现,有些命题不管能否证实或证伪都是有意义的。如,发誓。而科学理论常常是十分间接地与事实相联系,而事实本身也充满理论。库恩提出的科学范式在某种程度上与宗教相似。库恩指出,科学理论不仅仅是一种知识理论,还会涉及到信奉一套思考和研究风格、某些假设和研究方法,这即是他所谓的“范式”。对范式的选用是个非理性的过程。结论只在范式内有意义。范式像社会运动一样受社会的、政治的和经济的因素影响。5拉卡托斯认为,不同的科学家群体献身于各种“研究项目”,而研究项目总会有一些核心观念是不能更改的,起伴随的辅助性假设则是可以改变或拒绝的。因此,他认为,神学也可看作这类研究项目。宗教的核心事实是宗教现象和经验。消解的第三种模式是,宗教是对科学的补充,宗教不会消灭。把当代社会在应用科学方面造成的社会弊端看作科学的缺陷。如克隆问题,基因技术,环境污染,等等。小结:科学和宗教冲突的消解以三种方式:过去认为所属范围不同;现代认为有共同的研究对象;今天还认为人类永远需要宗教。第三节心理学与宗教之间的新冲突心理学是一门自然科学,也研究人的内心世界。心理学甚至已进入到意识领域,希望发现意识发生的位置及其功能。也进行了一些实验,如通过药物的运用来观察结果,已经取得相当的成功。但是,心理学是与宗教以不同的方式来处理问题的,于是,心理学和宗教产生了冲突,本节介绍两个流派(非现代主流心理学):行为主义和精神分析。一行为主义巴甫洛夫、斯金纳等早期心理学家研究了动物的学习形式,但忽略了人的知觉经验(意识),未涉及感觉、思想或其他主观行为。某些行为主义心理学家称用学习过程可以解释宗教。大脑被看作“黑6箱”,其工作的模型是存在的;有时也被看作类似一个电话交换台或计算机。现代心理学重视意识。随着心理学的进一步发展,人们认识到意识。人们发现动物也有某些认识活动。意识被认为还没有解决的最大难题,是“最后的神秘之物”。意识的内容包括:计划、原则、价值、理论和阐释、以及整个经验世界,如道德、数学和科学研究等。意识经验不仅限于对外部世界作出反应,它们也包括对颜色的意识和对感情和动机的感知。意识伴随着神经运动,塞尔(Searle)1984年认为,神经运动和与之对应的意识经验可能是同一事物的两面,同时操作的两种模型,就象波粒二象性,象一块木头既可以从分子角度来描述,也可以根据其硬度、长度和颜色来描述。因此,意识是可以操纵的。由意识可以为人带来的生物学优势可能有:1)通过操作行动和事件,从而解决新问题或处理新形势的能力,2)能想像几种不同的可能的行动,3)通过想像其他人的观点,建立模型以使他们的行为能很好地被预测,从而具备一种与他人相处的超级能力。现代的行为主义者把人脑看作计算机,但是再复杂的计算机也不可能有意识。彭罗斯1994年认为,意识依赖于不可计算的人脑机能。如,有些文学家,数学0分,但能写出很好的文学作品。二心理分析弗洛伊德对一些主要的宗教现象提出了解释,比如,他认为上帝是父亲形象的投射,宗教仪式是一种强迫性神经官能症。对违背社会7的欲望通过宗教进行禁忌。还认为,宗教是一种幻觉,随着科学影响的扩大,它会消失。但是,中医和宗教中的许多现象目前还无法得到科学解释。科学永远有认识不完的问题。荣格提出象征说,其思想与宗教更为和谐,但也同样难以得到科学地检验。心理分析比其他更科学的心理学与神学家的观点相似,引起了他们的兴趣。从事心理分析的过程类似于宗教的教导和皈依。心理分析的观点能够用来阐释圣经故事的含义,如用性象征来解释亚当和夏娃的故事。心理分析对有些现象没有给出解释。如对上帝和崇拜得到解释,但是对圣灵和其他实体没有解释,对祭祀和宗教经验也没作出解释。心理分析把信念看作假的,但没有实证的支持。第四节主流心理学社会的与相关的领域心理学的社会的领域包括:社会行为和信念,对幸福和各种社会关系的探究,人格,态度变化,面部表情的起因,语言,等等。包括了宗教心理学的大部分内容。它与社会学、宗教学和政治学的研究对象有交叉,但是,研究的角度不同。心理学采用一种非本体论的研究方法,不对研究对象的本质作出判断。宗教中的经验和信念就象数学和音乐中的对象一样,我们应严肃对待。宗教心理学的研究方法:1)社会调查方法(Socialsurveys),82)实验方法(Experiments),3)现场实验方法(Fieldexperiments),是在真实生活环境中所做的研究,如在教会中给人们服用不同的药物。4)准实验设计方法(Quasi-experimentaldesigns),用自然发生的现象来做研究。如对皈依的后果的研究。5)个体差异法(Individualdifferences),通过对比开展研究。如用统计学方法探求宗教性的维度与人格特质的关系。第五节后面章节的内容第六节小结第二章社会化什么是宗教?是关于超人间、超自然力量的一种社会意识,以及因此而对之表示信仰和崇拜的行为,是综合这种意识和行为并使之规范化、体制化的社会文化体系。宗教的四要素是:宗教观念(思想),宗教经验(或感情),宗教行为(或活动)和宗教体制(或组织)。前两个是宗教的内在因素,也称宗教意识,后两个是外在因素。宗教的核心和本质内容是关于超人间、超自然力量的信仰,即“神”的观念,这种是观念必然表现为宗教的情感和体验,宗教的崇拜行为和宗教活动以及宗教的组织和制度。宗教是内外诸种因素的综合。依据此定义可以把宗教和非宗教(如“准宗教”,“世俗宗教”)明确区分开来。9所谓的“儒教”在外在形态上类似宗教,但本质上不是宗教。宗教经验:所谓宗教经验就是宗教信仰者对于神圣物(神、神圣力量、神性物)的某种内心感受和精神体验。例如,各种宗教的虔信者,特别是各种宗教和教派的创始人以及所谓的高道、高僧、圣徒、先知、降神者之类“半人半神”式的宗教人物,常常声称他们对于自己所信仰和崇拜的神灵、神圣力量和神性物有某种直觉式的体验和感受,也有宣称自己经常与神灵直接交际、面受启示者。他们还把这种直觉的体验和直接的交往作为对所信之神圣对象的直接验证,视为其所建宗教或教派之真实性的根据。据佛经,释迦牟尼说他在菩提树下静坐沉思七天,终于悟道成佛。随后又经历了魔王长达一月之久的扰惑考验,证实了他的觉悟。犹太教的摩西说,他在西奈山上亲见上帝并面授诫命。基督教福音书说,耶稣在约旦河受洗,上岸后眼见天忽然裂开,有圣灵如鸽者降临其身,耳闻天上声音,说他是上帝的爱子。从此以后,耶稣便到处传道,宣传上帝的福音。穆罕默德则说他在40岁时去希拉山洞里静思,听到大天使迦百利向他传达真主启示的声音,此后一生又不断享受到这类神圣的经历和体验。宗教行为:宗教信仰者内在的宗教体验和宗教观念通过外在的身体动作和语言形式表现出来就是宗教行为。主要有:巫术,宗教禁忌,祈祷,献祭等。宗教观念:各种宗教都有一套作为其信仰支柱的观念,甚至形成一套论证其信仰的观念体系,构成一种宗教世界观。最基本最重要的宗教观念大致包括:宗教的灵魂观、宗教的神灵观和宗教的神性观。10各种宗教的信条、教义和教理都是在这三种观念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宗教体制:即宗教的组织制度,是由宗教的前三个要素决定的,是它们的外部形式或外在表现。它的特点是把其他诸要素的内容规范化和制度化,使个人性的信仰组织化为社会性、群众性的宗教;把个人内在的各具特色的宗教观念规范化为信众共同信奉的教义;把个人的内心体验变为信众共同追求的修行目标;把个人的崇拜行为程式化为共
本文标题:宗教心理学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49834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