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广西桑蚕产业优先发展规划大纲(2011-2015)
广西桑蚕产业优先发展规划大纲(2011-2015)发布人:自治区经管总站发布时间:2012-04-09桑蚕产业是广西农业新兴优势特色产业,全区蚕茧产量连续6年居全国第一,为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县域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为推进桑蚕产业实现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全力打造“双百亿”产业,加快推进蚕业强省建设步伐,结合广西实际,制定本规划大纲。一、产业发展现状(一)基本情况进入新世纪,广西紧紧抓住“东桑西移”良好机遇,积极推进桑蚕产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效。2000年全区桑园面积30万亩,蚕茧产量2.95万吨,产量全国排名第六位。到2005年,蚕茧产量跃居全国第一。“十一五”期间,广西桑蚕产业更上新台阶,成为广西承接产业转移最成功的产业之一,被誉为中国蚕业的“广西现象”,初步形成了“世界蚕业看中国、中国蚕业看广西”的发展新格局。主要呈现以下特点:1.发展速度全国最快。2005年,全区桑园面积达141万亩,蚕茧产量14.85万吨,占全国总产量的24.85%。“十一五”期间,广西蚕业继续保持稳定的发展势头,2007年桑园面积达到202.11万亩,蚕茧产量20.52万吨。随后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蚕桑生产总量有所下降,但2009年,全区桑园面积仍保持有193.27万亩,蚕茧产量达17.29万吨,占全国比例首次突破30%。2010年全区蚕业生产保持快速发展态势,桑园面积达到210万亩,蚕茧产量21.4万吨,均创历史新高,连续6年稳居全国第一,成为名符其实的中国蚕业生产第一大省、世界重要的原料茧生产基地,规模优势更加明显。2010年广西桑园面积和蚕茧产量分别2005年增长了48.94%和44.15%。2.茧丝加工取得重大进展。“十一五”期间,广西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重视茧丝绸加工业的发展,不断优化投资环境,增强服务意识,加大招商引资的力度,积极吸引国内外企业和投资商来广西投资。一批缫丝、捻线丝、绢纺、织绸、蚕丝被等深加工企业陆续建成投产。2010年,全区有已核发鲜茧收购资格证的鲜茧收购站816家,已核发缫丝企业生产准产证的缫丝企业72家(生产规模为自动缫丝24.4万绪),全区自动缫丝机总装机规模约26万绪,约消化区内蚕茧量的70%,年产生丝约1.82万吨,与2005年茧丝加工企业52家,生丝产量不到6000吨比,均有大幅提升。全年实现工业总产值超54.42亿元,为城镇居民和吸纳农民工就业提供了4万个岗位。同时一批茧丝精深加工企业正加快推进,广西已开始朝着生丝大省迈进。3.茧丝单产质量全面提升。“十一五”期间,广西坚持自主创新,科教兴蚕,加大技术创新及技术培训力度,大力推广良种良法。一是加强蚕、桑基础品种和实用品种的研究。先后自主育成抗高温多湿、茧丝质量优的家蚕品种“桂蚕一号”、“桂蚕2号”等和桑树优良品种—超高产杂交桑“桂桑优12”、“桂桑优62”、“桑特优二号”等新品种,并被作为主导品种大力推广,实现广西蚕桑品种更新换代;二是坚持先进适用技术创新和集成配套,重点解决高产高效难题。研究出速成丰产桑园栽培、良种繁育及冷藏、小蚕共育、蚕桑病虫害防治、高产优质蚕茧生产、省力化养蚕、方格蔟营茧等先进实用技术。优良品种与先进实用技术组装配套,形成了一套广西特色的高产高效技术体系,极大提升了广西茧丝单产和品质,张种产茧量由六十年代的10公斤左右提高到35公斤左右;缫丝级别由2A级以下提高到4A、5A级,部分达到6A级,且解舒率好,上车率高,改变了广西茧丝质量的落后局面。4.良种实现安全生产足量供应。广西通过建立健全良种繁育体系,提升良种繁育能力,以满足蚕业大发展时期对桑种、桑苗和蚕种的需求。一是进一步完善广西蚕种良种繁育制度,严格实行三级繁育四级制种制度;二是成立“广西壮族自治区蚕种质量检验检疫站”,全区蚕种实行统一检验检疫;三是加大资金投入,支持桑蚕原种场、区域重点蚕种场建设及优良桑品种繁育基地建设。2010年,自治区桑蚕原种场原种生产能力达到10万张以上;全区30家一代杂交种场年生产能力达600万张;全区有蚕种冷库3家,年冷藏、浸酸处理能力600万张蚕种;建成超高产杂交桑种子园共500多亩,年产新品种桑种15000公斤。5.资源综合利用加快推进。“十一五”以来,广西把蚕桑资源循环利用作为提升产业经济效益,增加产业竞争力的主要手段重点推进。重点加大桑枝、蚕沙、蚕蛹、桑果、废丝等的开发利用。一大批资源综合利用加工企业先后建成投产,桑枝造纸、制造板材,蚕沙制造沼气、生产有机肥,蚕蛹食品、保健用品,桑叶茶、果桑开发,蚕丝被开发等资源综合利用取得了初步成效。2010年全区有蚕丝被加工厂家120家,年产20万条,产值9000万元;有蚕沙加工企业4家;桑枝造纸、制板企业3家;年生产桑枝食用菌约7000万袋。现初步形成了资源多级利用的新型蚕业生产链。6.蚕农增收成效显著。桑蚕业是典型的脱贫致富项目。2010年,全区产茧21.4万吨,蚕农售茧收入67亿元,全区共有80万户蚕农,户均收入超过8000元,其中年养蚕收入超万元的有20多万户,超5万元的有近6000户,涌现出一大批蚕业生产专业村(屯)和种桑养蚕专业户。全区蚕茧烘烤产值约50亿元,利税约4亿元。桑蚕业比较效益优势明显,有力促进了农民增收,为农民增收、推动县域经济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二)存在的主要问题1.蚕区基础设施建设薄弱。尽管近年来广西对桑蚕业的投入虽有所改善,但与其它省区、其它产业相比,经费总体投入不足,影响了良种繁育体系基础设施建设、高产高效示范基地的建设、科技创新及成果转化。2.专业人才短缺。蚕桑良种繁育、技术推广、茧丝绸加工专业人才短缺,2010年全区平均每生产3.2万张蚕种仅配有1名技术人员,约为全国的64%;每生产1万吨蚕茧仅配有52名技术人员,约为全国的15%;每生产100吨丝仅配有2.5名技术人员,约为全国的38%。3.市场秩序有待规范。尽管农业部门加强了蚕种生产经营的监督管理,但由于蚕种管理办法还有不够完善的地方,小蚕共育还未能规范管理,个别地方蚕种市场秩序还比较混乱;蚕茧收购管理体制还不够健全,一些地方蚕茧收购秩序还比较混乱,没有实行按质论价、优质优价政策,收售“毛脚茧”现象时有发生,不利于蚕茧质量提高。4.精深加工发展滞后。广西茧丝绸加工还处于初级水平,主要以缫丝为主,织绸刚起步,印染、丝绸服装等加工还是空白。大部分企业没有自己的品牌,产品只能通过内销或由外省代出口国外,同时尚有30-40%的蚕茧需调往区外加工,茧丝销售对外依赖度高。桑蚕产业链短,资源利用不足,产业集群小,规模效益不明显,严重制约茧丝绸产业的发展。二、产业发展的形势分析(一)市场需求分析丝绸自古以来就为人们所喜爱,历经五千多年而不衰,未来世界丝绸需求呈增长趋势。蚕丝因其为蛋白纤维,具有轻柔、滑爽、华丽、富有光泽等外在美和吸湿、透气、保健、美容等内涵,被誉为“纤维皇后”。随着人类生活水平的提高,“崇尚自然”、“回归自然”的消费观念发生变化,趋向于绿色、环保的服饰消费,因此丝绸需求量越来越大。同时,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人口的不断增加及蚕丝新用途的不断开发,丝绸消费将得到恢复和持续稳步增长。研究结果表明,蚕丝产量占世界纤维总产量的比例约在0.17%-0.19%之间。按照蚕丝产量占世界纤维总产量的比例为0.175%、鲜茧出丝率平均为12%,可预测未来几年世界蚕丝和蚕茧需求量;按照近几年我国蚕茧产量、蚕丝产量分别占世界蚕茧总产量、蚕丝总产量的76%,“十二五”期间世界和中国蚕茧与蚕丝生产量预测如下:“十二五”期间世界和中国蚕茧与蚕丝生产量预测(单位:万吨)年份世界纤维产量预测世界蚕丝产量预测世界蚕茧产量预测中国蚕丝产量预测中国蚕茧产量预测2011764413.411110.284.72012790413.811510.587.62013817314.311910.990.62014845014.812311.293.72015873815.312711.696.8(二)有利因素1.气候适宜,自然资源丰富。广西大部分地处南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整体上雨量比较充沛,桑园灌溉用水和养蚕用水的资源比较充足。全区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日照充足,无霜期长,适宜桑树生长。土地资源丰富,劳动力资源相对充足,可通过农业结构调整还有可以调整一些旱地、低水位土地等用于发展蚕业。广西年可养蚕7-10批,比长江流域地区多养3-4批;与国内其它蚕区相比,广西蚕茧早2个月上市,延迟1个半月收市,且蚕茧解舒较好,有利于蚕茧销售和加工消化。2.科技创新能力强,蚕桑技术支撑体系基本形成。广西已建立健全从自治区一级到市、县(市、区)的蚕业科研、技术推广、良种繁育体系。蚕业科研成果丰硕,育成的桑、蚕品种及配套技术达到世界亚热带地区先进水平;建立了冷藏浸酸、检验检疫等机构;已初步形成自治区、市、县、乡四级推广网络。3.市场需求空间大,产业发展机遇好。随着人们消费观念的转变和蚕丝多元化开发,丝绸将以其绿色天然、无污染,蕴藏着巨大持久的消费潜力。而目前广西蚕丝产业还停留在初加工阶段,综合开发刚刚起步,在织绸、印染、服装加工、综合利用等方面大有作为。同时由于国家实施“东桑西移”战略,北部湾经济开发区的深入实施,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设发展,泛珠三角区域合作、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等一系列合作机制的建立实施,将为广西蚕业发展开拓广泛的合作空间和市场前景。(三)不利因素1.比较效益有所降低。桑蚕属劳动密集型产业,近年来由于劳动力成本急速上升和农资价格大幅度上涨,养蚕成本快速增加,再加上其他农产品价格上涨,而蚕茧价格却徘徊不前。随着广西蚕业快速发展,蚕桑病虫害危害增加,蚕区和桑蚕加工企业治污投入增多,加上洪涝、干旱等自然灾害影响,水利基础设施建设薄弱,导致桑蚕产业与其它农业产业的比较优势和投资收益率有所下降。2.茧丝绸市场易受波动。丝绸作为外向型产品,与世界经济发展联系非常紧密。2007年以来,受美国次贷金融危机影响,世界经济增速减缓,经济出现疲软现象,丝绸消费增长受抑,部分企业的利润空间受到进一步挤压,给丝绸商品出口带来巨大压力,导致市场波动加大。3.市场竞争日益激烈。近年来,一些国家和国际组织为了打破我国茧丝绸业在国际上的优势地位,把大量资金和技术投向印度、巴西以及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随着这些国家蚕丝业的迅速兴起,我国低成本的竞争优势在逐步减弱。加上国内云南、安徽等省区蚕业在快速发展,都将给广西蚕业发展带来新的挑战。三、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一)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抓住国家“东桑西移”战略调整契机,围绕蚕业强省(区)建设的目标,立足资源优势,坚持产量、质量、效益并举,大力发展茧丝精深加工和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积极拓展国际、国内两大市场,推动广西桑蚕产业实现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产业化经营、规模化发展,全面提升桑蚕产业整体效益和综合竞争力,使广西从蚕业大省发展成为蚕业强省。(二)目标任务1.总目标2015年桑蚕产业总产值达200亿元以上,比2010年桑蚕产业总产值120亿元,增加80亿元,增长66.67%。2.产业目标任务(1)第一产业目标任务①产值。2015年达90亿元,比2010年67亿元,增加23亿元,增长34.33%。②规模。2015年达280万亩,比2010年210万亩,增加70万亩,增长33.33%。③产量。2015年达30万吨,比2010年21.4万吨,增加8.6万吨,增长40.19%。(2)第二产业目标任务①产值。2015年生丝产值达80亿元,比2010年53亿元,增加27亿元,增长50.94%。丝绸、丝绵等产品产值达20亿元。②产量。2015年生丝加工能力达2.5万吨,比2010年1.7万吨,增加0.8万吨,增长47.06%。实现70%以上的蚕茧在区内缫丝,坯绸、针织和印染丝织品、服装等深加工产品有较大发展。③规模。2015年加工企业90家,比2010年80家,增加10家,增长12.5%。全区茧丝绸加工及蚕桑资源综合利用上交税金15亿元。(3)第三产业目标任务2015年产值达15亿元,比2010年10亿元,增加5亿元
本文标题:广西桑蚕产业优先发展规划大纲(2011-2015)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49899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