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第一篇古代的城市3、古埃及城市布局与其宗教信仰的关系P4宗教信仰人生短暂、灵魂永生、千年复活生者之城简单马虎,死者之城神圣永恒,生死分离皇帝的陵墓和庙宇成为主要的建筑物4、卡洪城的主要特点P5~P6十二王朝建成,通往法尤姆绿洲路上的小城,中王国时期,长方形,砖砌城墙,东西分区(死墙)、南北分阶层5、古埃及城市建设的主要成就和影响P9(1)因地制宜选择城建用地(2)出现最早的城市分区(3)棋盘式道路布局---古希腊希波丹姆(Hippodamus)结构形式的雏形(4)建筑群落与景观设计6、山岳台建筑与古西亚宗教信仰的关系P10信仰宗教:多神教天体(山岳台)崇拜与国王(宫殿)崇拜相结合、宗教与社会商业活动一体、波斯时期露天拜火不设庙宇7、乌尔城、巴比伦城和新巴比伦城的基本特征P10~P12乌尔城2100BC.~2000BC.建城、有城墙城壕的卵形城市(外城)、方形内城。内城为宫殿和僧侣府第、分区明显、以山岳台为核心的公共中心(税收、署衙、作坊、商店、仓库等)、四合院宫殿、小街避日晒。9、圣地建筑群与卫城的区别P23卫城:国家政治、文化、宗教、军事中心,高处神圣之所、专政时期的产物。在建筑上,卫城以防御为主,它与自然环境不相协调。圣地:由宗教发展起来的公共活动场地。圣地因地制宜,构成活泼多姿的建筑空间突破了旧式卫城的格局。圣地中心的神庙在构图上统率全局,既照顾远处观赏的外部形象,又照顾到内部各个位置的观赏。利用地形灵活构图、10、雅典卫城的基本特征P27卫城:原意为奴隶主居住的地方,希波战争以后被视为国家的象征,遇有宗教活动或国家庆典,公民列队上山祭神。卫城建在一陡峭的山岗上,仅西面有一通道盘旋而上,建筑物分布在山顶上一天然平台上。卫城山门:卫城山门位于西端陡坡上,是卫城的唯一入口,为了因地制宜,做成不对称式。两翼较小,山门壮观,从山门就可以看到卫城的中心——雅典娜女神像。主体建筑为多立克柱式,内部采用爱奥尼克柱式,装饰华丽,外观简朴庄重。神庙:卫城主体建筑,为歌颂雅典战胜波斯侵略者的胜利而建。其型制是希腊神庙中最典型的,即长方形平面的列柱围廊式。卫城的视觉效果:卫城发展了民间圣地建筑群自由活泼的布局方式。建筑物的安排顺应地势,同时照顾了山上山下的观赏。11、希波丹姆规划型式P28城市平面:以棋盘式路网为城市骨架的规划结构:城市典型平面为两条垂直道路从城市中心穿过。中心大街的一侧布置中心广场,中心广场占一个或一个以上的街坊。城市分区:把城市按宗教和城市公共生活要求分为圣地、主要公共建筑区、私宅地段三个主要部分。私宅地段又划分为工匠、农民、城邦卫士和公职人员三个住区。12、罗马营寨城的基本特征P36方形的城墙,由四个城门方向修建十字交叉道路,交叉路口处建有广场和神庙。13、伊达拉里亚时期城市建设思想P36(1)先修城墙再建城市:◆由于希波战争的影响都先修城墙再修城市。(2)按规划建城:◆以宗教思想为指导,城市分区明显选址:城市建在山上分区:城市分区,地区再分块街道:以宗教为指导确定走向奠基:讲究仪式◆道路:方格网布局,多东西向街道。◆街坊:方格形,内部为大院子。围绕内院造房子14、罗马共和时期、帝国时期古罗马城的特征P37~P43共和时期:古罗马城沿着台伯河,围绕七个山头布置,称罗马七丘。罗马城是在一个较长时间里自发形成的,没有一个合理的布局,可是市中心却有着光辉的成就。帝国时期:是古罗马的鼎盛期,主要兴建:娱乐设施、纪念物、宫殿和赢利性公寓人口:超过100万。粮食:主要通过港口城市俄斯提亚进入罗马。输水系统发达;消遣和享乐设施众多;建筑高度达到7-8层;街道宽度2.9—6.5米,交通管制;城市的精华集中在中心地区广场群与建筑群。15、维特鲁威的《建筑十书》P46古罗马建筑辉煌的历史总结。对城址选择、城市形态、城市布局等方面提出独到见解。①城址选择:必须占用高爽地段,不占沼泽地、病疫滋生地,必须有利于避浓雾、强风和酷热,要有良好的水源供应,有丰富的农产资源以及便捷的公路或河道通向城市。②建筑物选址:应确定建筑物的性质与城市的关系以及地段四周的现状、街道、地形、朝向、风向、阳光、水质、污染等。③城市布局:提到城内用地的划分,街道的布置,并且研究了街道的风向、朝向的关系,与公共建筑的关系。同时详细阐述了不同类型城市、广场规模的确定,各类神庙、竞技剧场和浴场地段的选择以及住宅朝向的安排等问题。④理想城市模型继承古希腊希波克拉底、想城市模型。理想城市平面为八角形,城墙塔楼间距不大于箭射距离,使防守者易于从各个方面阻击攻城者。城市路网为放射环形系统。市中心广场有神庙居中,为避强风,放射形道路可不直接对向城门。维特鲁威的理想城市模型对其后的文艺复兴时期的城市规划有极为重要的影响。、第二篇中古的城市1、西欧封建城市的规划建设特征P48基于三大类型的自发成长:军事要塞型、封建城堡型、商业交通便利型城市选址与发展:保守的选址、突破城墙发展、逐步专业化的商业街市道路:环状与放射状为主(后期也有方格网)教堂建筑与城市中心广场:丰富的城市景观:建筑体量/色彩/建材的巨大反差、自发形成的街道、城市主体色调2、文艺复兴P73(1)文艺复兴建筑15-19世纪先后流行于欧洲各国的建筑风格文艺复兴(意大利);巴洛克(意大利);古典主义(法国)早期文艺复兴(15世纪)盛期文艺复兴(15世纪末-16世纪初)文艺复兴晚期(16世纪中期和末期巴洛克时期(17世纪)(2)文艺复兴的内因(3)文艺复兴的外因①1453年东罗马拜占廷帝国的灭亡,大量的艺术成果流向意大利。②美洲新大陆的发现推动了西欧的航海和贸易发展,并大大促进了科技的发展、社会文化的发展与经济结构的转型。③德国的宗教改革运动,打破了基督教在西欧长期一统世界的思想禁锢。④中国的造纸、印刷等技术传入西方,促进了知识在普通大众中的快速传播。(4)新航线(5)宗教改革运动(7)文艺复兴时期的重要社会思想①人文主义复兴与乐观主义的情绪③人文主义对近代自然科学精神的启④人文主义对宗教改革的推动3、文艺复兴时期的理想城市P74阿尔伯蒂Alberti与理想城市IdealCity1450年著述《论建筑》(另外还有费拉瑞特、斯莫卡齐等理论家、设计师)合理选址,兼顾城市与要塞便利美观的原则:人文主义思想的体现理性思考:文艺复兴运动的特征理想城市:中心为教堂宫殿城堡等,街道由中心辐射出去,几何形体,星形、棱形防御城堡/城墙已出现格栅形(方格网)道路和矩形城市4、罗马市政广场P81米开朗琪罗的重要作品;轴线对称布置的广场代表之一;突出成就为其改建工作。采用轴线对称、锐角梯形透视以平衡非对称的建筑体量、雕像设置巧妙、建筑立面分段式处理、城市取景5、威尼斯圣马可广场P81欧洲最美丽的客厅;10世纪初建,历经修建(1902年复建钟塔)而成的封闭形广场;临海有两个由东罗马帝国搬来的立柱,98米高耸的塔楼,华丽的教6、绝对君权时期巴黎城市改建P87①亨利四世——市政设施建设17世纪初,亨利四世做了一些如道路桥梁供水等城市建设,建造法兰西广场和皇家广场。②亨利四世——住房改建、街景整治将巴黎破烂房屋改成整齐一色的砖石联排建筑,这些改造多在广场或大街旁,形成完整的广场和街道景观。③路易十四时期——彰显国力的改造改造卢浮宫、建设古典主义大型建筑,与主干道、桥梁联系起来,成为区域艺术标志,贵族营造府邸。④路易十五时期——炫耀君权与国家强大改造与新建大型公共建筑:卢浮宫为代表,也包括市政桥梁设施大量的贵族府邸巴黎城市中轴线,后来的香榭里舍大街、协和广场、星形广场等采用区域性、轴线式的方式7、凡尔赛的建设P88路易十四扩建凡尔赛城;三条放射大道;中轴线、对称布局平面;十字形水渠;用列树装饰的道路8、法国广场建设P90绝对君权时期最为突出的成就——广场;出现一条轴线串联的广场序列;纪念性的广场发展很大,并将绿化、小品以及周边建筑整体考虑,注重广场大小与周边建筑高度的比例,注重广场周边的环境以及广场与广场之间的联系;代表性广场:旺道姆广场、协和广场、南锡中心广场群。第三篇1、资本主义工业革命的产生及其对城市的影响P96~P98工业革命带来的问题与矛盾(P98)(1)人口暴增,居住环境恶化(2)城市结构巨变,造成混乱(3)刺激商贸,空前繁荣(4)社会两极分化严重(5)交通恶化(6)污染环境(7)急速发展导致环境艺术品质低下2、伦敦改建P98~P100大火带来的机遇——克里斯多夫.仑的伦敦改建计划适应近代城市功能的客观要求古典主义+法国园林设计手法城市主轴线、广场序列、放射路宗教建筑弱化,城市经济职能强化失败原因:忽视现状、地形和土地所有制划时代的意义:资产阶级利益的反映伦敦改建的成果:设置专门机构、制定建筑管理规定有方形广场的住宅群——LondonSpuare开放贵族园林为公园里琴大街的整体风貌连接重要的公园(里琴公园、克莱森特公园)、道路交叉口的广场、立面形象3、巴黎改建P102~P105①雅各宾专政时期的巴黎改建(失败)1793制定改建巴黎计划,改造重点为第三等级和贫苦的手工业工人的聚居区;是一个贫民化的改建——内容包括道路、绿化、土地整理;公民美德般单纯的建筑潮流。②拿破仑帝国时期的巴黎改建军事独裁、皇帝、宣传对外战争胜利代表大资产阶级的政权城市面貌——灰色屋顶的多层住宅建筑有连续券廊的里沃利大街巴黎西部的贵族区建设凯旋门和明星广场巴黎的核心——协和广场③拿破仑第三时期——奥斯曼巴黎改建计划背景:欧洲中心之一目标:功能需要、宣传帝国、军事防御内容:十字干道和环路持续17年的道路建设重视市中心/重要公共建筑的建设大量的绿化建设分区设置城市中心市政设施建设的近代化缺失:贫民问题、内外交通衔接矛盾④巴黎改造比较雅各宾专政时期第三等级和贫苦的手工业工人的聚集区——小儿科式改造拿破仑帝国时期为发展资本主义经济和颂扬拿破仑对外战争的胜利服务——个人英雄主义拿破仑第三时期奥斯曼改建——注重外部形象4、殖民地城市的一般特征P108~P109垄断资本主义和殖民地体系宗主国的烙印贸易地、输出港、统治中心、军事据点特征:城市平面简单方格网道路系统城市规划缺少三维空间考虑没有长远计划和预测忽视地形约束5、华盛顿朗方规划P112~P113郎方(法国军事工程师,受近代思想和传统文化影响)借鉴欧洲城市经验城市用地选择方格网+放射路城市景观设计:大型建筑物、绿化林荫道、轴线大胆的人口预测6、空想社会主义的城市早期:P114~P117托马斯·摩尔的乌托邦(Utopia)乌托邦——54个城,城与城之间一天可达,公共财产。(安德雷亚的基督教之城;康帕内拉的太阳城)后期:欧文的新协和村社会制度问题、公社Community、部分的共产主义、TheVillageofNewHarmony、规模/格局/组织形式、理想化实践的失败傅立叶的法郎吉《工业与社会的新世界》Phalanstere、Godin的实践和失败。意义:解决社会问题的积极探索;田园城市、卫星城镇等理论的渊源7、田园城市P117~P120社会问题与改革:霍华德《明日的田园城市》城乡磁体Town-CountryMagnet理论:田园城市城市模式(25=5.8+3.2×6)3.2万人的田园城市,3万人的城区,2千人乡村实施、经营、管理建议和实践:1903年的莱奇华斯Letchworth和1920年的韦林Welwyn意义:完整的规划思想体系、城乡结合、深远影响(卫星城镇、有机疏散)思想内核:社会改良的主张空间模式:城乡交融、群体组合的“社会城市”历史贡献:(1)在城市规划指导思想上,摆脱了传统规划主要用来显示统治者权威或张扬规划师个人审美情趣的旧模式,提出了关心人民利益的宗旨,这是城市规划思想立足点的根本转移。(2)针对工业社会中城市出现的严峻、复杂的社会与环境问题,摆脱了就城市论城市的狭隘观念,从城乡结合的角度降其作为一个体系来解决。(3)设想了一种先驱性的模式,一种比较完整的规划思想与实践体系,对现代城市规划思想及其实践的发展都起到了重要的启蒙作用。(4)首开了在城市规划中进行社会研究的先河,以改良社会为城市规划的目标导向,将物质规划与
本文标题:外国城市建设史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50108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