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1外国文学史复习资料一、填空题1、法国是现实主义文学发源地。法国文学的特点是批判贵族阶级与资产阶级。2、梅里美——中短篇小说巨匠,代表作:《嘉尔曼》、《高龙巴》,写作特点:从道德的角度揭露文明社会的虚伪。粗犷、剽悍、充满原始气息、浪漫色彩。3、英国文学的特征:最先描写劳资矛盾。注重反映下层人民生活。人道主义、改良主义色彩浓厚。4、夏绿蒂·勃朗特与《简爱》——“站在上帝脚跟前,我们都是平等的。5、《呼啸山庄》作者是艾米莉·勃朗特6、狄更斯——《双城记》《董贝父子》《远大前程》7、司汤达-----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红与黑》——“1830年纪事”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作,“宁可横尸街头、也要出人头地。”8、巴尔扎克与《人间喜剧》——法国风俗史,共91部作品。《高老头》(1834)——一个年轻人的人生教育。9、福楼拜与《包法利夫人》——一个女人爱情梦的幻灭;《情感教育》(1869)——一个年轻人的故事10、《高老头》在《人间喜剧》中的地位:《人间喜剧》的“序幕”,人间喜剧庞大结构中的第一个枢纽站,“人物再现法”的第一部。11、哈代的主要作品,诗集8部、史诗剧《列王》长篇小说:《远离尘嚣》、《还乡》、《无名的裘德》、《苔丝》、《卡斯特桥市长》12、易卜生是“现代戏剧之父”,创造了“话剧”。(“正剧”即话剧)13、“伟大的问号”:易卜生与《玩偶之家》提出的娜拉出走之后怎么办?14、《玩偶之家》的三大艺术手法:回溯法、对比手法、“讨论”因素15、贵族革命时期(农奴制改革)的文学:冯维辛《纨绔少年》、拉季舍夫(《从彼得堡到莫斯科旅行记》)、克雷洛夫寓言、格利鲍耶陀夫《聪明误》、普希金16、普希金——俄罗斯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17、普希金《茨冈》:从浪漫主义过渡到现实主义的里程碑,塑造了“多余人”雏形。18、普希金《别尔金小说集》:《驿站长》、《射击》、《棺材匠》《暴风雨》、《村姑小姐》19、普希金《驿站长》中的维林是俄国文学中第一个小人物形象20、俄国批判主义的奠基作——普希金长篇诗体小说《叶甫盖尼·奥涅金》21、莱蒙托夫(1814—1841)——塑造了30年代多余人形象:22,莱蒙托夫塑造了30年代《当代英雄》多余人毕巧林的形象;B,开俄罗斯文学心理分析的先河。23、果戈理——俄国自然派文学的鼻祖224、屠格涅夫与50年代的多余人罗亭25、50年代的多余人罗亭的形象——“语言的巨人、行动的矮子”26、冈察洛夫与最后的多余人奥勃洛莫夫:寄生虫的典型,贵族阶级的进步性已丧失殆尽。27、屠格涅夫《前夜》——第一个准新人英沙罗夫28、契诃夫——短篇小说巨匠与俄国现代戏剧的奠基人俄国文学三巨头:陀思妥耶夫斯基、屠格涅夫、托尔斯泰29、陀思妥耶夫斯基——忧郁、诡异、苦难,屠格涅夫——诗意,托尔斯泰——庄重30、具有现代主义意识:爱伦·坡、波德莱尔、陀思妥耶夫斯基(现代派三个鼻祖)31、现代派文学描写潜意识、非理性、梦幻32、现实主义:人道——典型;现代主义:异化——荒诞(恶心、陌生)。荒诞是异化的表现形态,是清醒的标志,是人对世界真正认识的开始。卡夫卡《城堡》。后现代主义(现代派文学的组成部分):解构——游戏33、陀思妥耶夫斯基《白痴》(1868)——对苦难的救赎,《白痴》中作者的思想倾向——信仰宗教又怀疑宗教的矛盾世界观34、卡拉马佐夫性格:道德沦丧,人欲横流的代名词35、托尔斯泰的自传因素的作品,人物都喜欢精神探索:《自传三部曲》——尼古林考;《哥萨克》——奥列宁;《战争与和平》——彼尔;《安娜》——列文;《一个地主的早晨》——聂赫留朵夫38、《穷人》(1846)继承了普希金描写小人物的传统,塑造了小人物杰弗什金的形象。二、解释题1、批判现实主义:19世纪中期出现在欧洲的现实主义文学思潮。具有强烈的批判性。突出的特点是真实性、暴露性、强烈的人道主义与改良主义色彩,在艺术采用了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即细节描写和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2、人物再现法:巴尔扎克在《人间喜剧》中将众多作品连接成为一个整体的方法之一。即同一人物出现在不同的作品中,每一部作品反映这个人物发展过程的一个阶段,把这些作品联系起来才构成了这个人物的完整形象。3、威斯克斯小说:哈代的小说被分为三类,以‘环境和性格小说’成就最高。其背景是家乡多塞特郡,反映工业文明入侵农村后的变化及农民的悲惨生活。乡村环境在不同的小说中一再出现。这一地区过去叫‘威斯克斯’,因此被称为威斯克斯小说。4、社会问题剧:易卜生在19世纪末创作的旨在提出社会问题的一系列剧本,它反映了社会中的政治、道德、法律、宗教、家庭、婚姻等各种问题,启发人们对现实生活重视与思考,塑造了一些进行精神探索和个人反叛社会的形象,目的在于呼唤社会改革,代表作为《玩偶之家》。5、易卜生主义:“易卜生的文学,易卜生的人生观,只是一个写实主义。”3他“把家庭社会的真实情形都写了出来,叫人看了动心,叫人看了觉得我们家庭社会原来如此黑暗腐败,叫人看了觉得家庭社会真正不得不革命——这就是易卜生主义。”以张扬个性、揭露弊端为己任。在对腐败堕落现状的抨击中,侧重于具体的观察、客观的描写,在内容倾向上和现实主义一致。6、南方诗篇:普希金流放南俄(1820—1824)时创作的系列叙事诗,有《高加索的俘虏》、《强调兄弟》、《茨冈》等。抨击社会黑暗,歌颂个性自由,表现贵族青年向往美好未来的信念。模仿拜伦,但较少个人主义与悲观主义。7、多余人:19世纪俄国贵族的典型。渴望有所作为但远离人民,缺乏目标。性格软弱、毅力不足、一事无成。如《叶甫盖尼·奥涅金》中的奥涅金,《当代英雄》中的毕乔林,《罗亭》中的罗亭,《谁之罪》别里托夫,《奥勃洛摩夫》中的奥勃洛摩夫。多余人形象既谴责了形成其性格的专制农奴制社会,也暴露了贵族知识分子的弱点。8、俄国自然派:40——60年代俄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别称。以果戈理为代表。忠实于现实,批判农奴制与专制制。保守文人布尔加林认为他的创作象自然一样平常,缺乏艺术价值。但别林斯基却给予了高度评价和肯定。9、奥勃洛摩夫性格:冈察洛夫在《奥勃洛摩夫》中塑造的一个懒惰与冷漠的多余人形象。是因循守旧、停滞无为、轻视劳动、惧怕新事物的代名词。它是农奴制的产物,预示着贵族阶级的进步性丧失殆尽,新人即将到来。10、新人:19世纪60年代俄国文学中出现的平民知识分子形象。出身平民、憎恨专制、追求真理,意志坚定、具有自我牺牲与苦干精神。屠格涅夫塑造了第一个准新人—英沙罗夫的形象。新人形象的最高典范是车尔尼雪夫斯基的《怎么办》中的拉赫美托夫。11、复调小说:不以作者自己的思维、情感、观念去代替主人公,让人物保持他们的独立性与具体性,让他们发出自己富于特征的声音。构成多声部的复调。它是巴赫金对陀思妥耶夫斯基小说的诗学特征的概括。复调小说中的人物各自发表自己的看法,而且这种看法不必为作者的意志所限制,完全是人物自己独特的声音,这就形成了一种平等的对话意识。这有别于传统小说的独白型话语。复调小说的叙事在对话关系上形成由多个独立声部组成的复调结构。12、卡拉马佐夫性格(或气质):出自陀的《卡》。卡一家有各种性格,或淫欲、或狂热、或理性、或性格分裂、或爱。它既是全人类性格的寓言,也是作者对人存在的哲理思考。反映的人自身的悖论——人源于原始性,但又希望反抗原欲走向理性,理性最终却扼杀自身。作者通过灵魂的搏斗,为人类探求一条得救之路。三、简答题1、19世纪欧洲现实主义文学有哪些主要特征?思想上:批判利已主义、等级制度。艺术上:如实描写生活。A、客观性(真实性):巴尔扎克:“法国社会是历史家,我只能当它的书记。”力求“写出许多历史家所遗忘了的历史,即人情风俗史”。列宁:“托尔斯泰是俄国革命的镜子。”B、批判性(暴露性):人道主义为武器,批判社会黑暗、同情下层人民苦难、提倡社会改良C、人道主义色彩:关心人的生存处境、表现人的异化,寻求人的心灵自由。力图通过文学创作细致地展示物化的现实,深入地解剖物欲驱动下人的心灵世界的千奇百怪,警告人们:不可沉湎于物质的追求中而忘却人的精神本质。D、细节描写与塑造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描写环境对人物性格形成的作用。恩格斯:“除了细节真实外,还要真实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2、梅里美《嘉尔曼》中卡门的形象——自由的极致是毁灭:4卡门——聪明、美丽、独立不羁、任性。“为了少坐一天牢,为了一天的自由,宁肯放火烧掉一座城市。”她是自由资本主义时代个性解放的产物,邪恶、不择手段,但又真诚、坦率、爱自由,坚持绝对自由,用恶的方式与社会对抗。绝对自由是对现成秩序的反抗;但真正的自由绝非随心所欲的自由放任,也不是对现存秩序的逃避;而是人与自然、社会,理性与非理性,个人与他人,个人内心诸因素的和谐统一。3、卡门形象的美学意义何在?A、从道德的角度揭露文明社会的虚伪。B、区别认识论上的美丑与审美对象的美丑C、读者在卡门身上观照到自己内心的情欲,获到宣泄的快感。4、司汤达、巴尔扎克、梅里美、福楼拜的比较:A、思想内容:司——政治,巴——经济,梅——道德,福——风俗B、艺术形式:司——心理分析。巴——细节描写与典型人物。梅——原始、乡土气息、浪漫。福——冷俊、精致。总体上,司伟大、巴深刻、梅浪漫、福精细。5、英国文学中有哪些个人奋斗者,他们有哪些特征?A、追求成功,求得自身价值实现,体现出自由意志和创造力;B、孤军奋战,具有反抗性;C不择手段、极端利已。6、简爱的形象——在世俗中寻求自我生命尊严:A、丰富的内心世界:有思想、才智,善良、真诚、坦率、坚毅,聪明、敏感、纤细、富于幻想,不屈服于命运B、具有反抗精神。C、追求平等爱情与幸福,独立人格与尊严。“你以为,因为我穷、低微、不美、矮小,我就没有灵魂没有心吗?你想错了!——我的灵魂跟你的完全一样!要是上帝赐予我一点美和一点财富,......我们站在上帝脚跟前,是平等的。“表现弱小者作为人的价值、精神世界的丰富,感情和尊严的不可侮辱,来控诉践踏人的社会。在一定程度上具有超越世俗的美“简,是你向我求婚的”。追求在精神上平等的爱情。D、性格中的世俗性:(1)自卑情结:没有勇气身体力行地实现灵魂的高贵。无法完全超越世俗观念。(2)反抗没有超出世俗规范:世俗规范高于自我对生命、对爱情的追求。在现实中,功利欲望、世俗规范将感情生活完全控制。E、狗尾续貂的结尾:否定了自己曾经的追求;把社会悲剧转化为了个人喜剧;7、希斯克利夫—-变态的反抗:A、顽强的反抗者、叛逆者,阶级压迫养成了坚韧的性格。B、现实层面是成功的反抗者。将对凯的刻骨的爱,转变为疯狂的恨C、精神上是失败者:采用了统治者曾对待他的方式复仇。早期反抗中和在对凯的爱情中所包含的人性因素消失了。D、个人主义的悲剧:复仇让他走向精神的空虚与寂寞。人性的复苏,闪耀着人道主义理想。恐怖的爱情悲剧透露出一束令人快慰的希望之光。8、《呼啸山庄》为什么能给人一种审美快感?5A、“恶魔”的魅力。B、哥特式小说——恶魔与天使对称结构。“指出现在19世纪初英国的一类通俗小说。故事常发生在遥远年代和荒僻地方,人物被囚禁在狭窄的空间内,悬疑和爱情交织。最后悬疑解开,歹徒暴露,爱情障碍被扫除。”(1)震慑人心的情感美——野性与蛮横、疯狂与毁灭。爱情不合乎道德规范;只有人类最原始的情欲——爱与恨、占有与毁灭;爱中包含复仇、占有、毁灭、发泄。恨能毁灭一切,爱也能毁灭一切。(2)生命的还原——野性之美的根源:道德教化压抑了邪恶;寻找宣泄的出口。从生命角度看,是生命的还原。从美的角度看,是还原美学。总之,审丑——邪恶、病态、畸形,在艺术中可以变成审美的对象。审美共鸣不仅仅只是和谐,邪恶也能变成美。世界是多种多样的,美的形态也应该多种多样。将生活中的丑变成美,可能是一种变态,但也可能是一种提升。9、《双城记》中是怎样体现人道主义思想的?A、侯爵兄弟作恶——“世界有阴影”:抢占农妇、杀死狄尔斯的姐夫、哥哥将梅尼特送巴士底监狱、横行乡里B、梅尼特的经历——“尽管世界有阴影,但亮光在对比下显得更强”。正直、善良、见义勇为;不为名利诱惑、不畏淫威;复仇——温情C、路茜与代尔那恋爱——“对于世界而
本文标题:外国文学史复习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50135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