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金融/证券 > 金融资料 > 金融全球化与中国金融的应对策略
1金融全球化与中国金融的应对策略作者杨励在人类进入新千年之际金融全球化的浪潮正席卷世界形成引人注目的经济景观和潮流作为一种趋势金融全球化一方面为世界经济的发展带来了活力另一方面也对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金融安全形成严峻的挑战中国作为正在崛起的经济大国金融业正处于重要的转型时期此时我们该如何进行金融体制的塑造最大限度地利用金融全球化的机遇并将金融风险控制到最小是一个非常紧迫的现实问题一、金融全球化及其二元效应分析(一)金融全球化的特点金融全球化是指金融主体所从事的金融活动在全球范围内不断扩展和深化的过程它主要表现为这样几个特点第一发达国家及跨国金融机构在金融全球化进程中处于主导地位这主要表现在发达国家金融资本雄厚金融体系成熟;调控手段完备基础服务设施完善;以发达国家为基地的跨国金融机构规模庞大金融创新层出不穷;与之对应全球金融规则也主要来自发达国家这些规则总体上有利于其金融资本在全球范围内实现利益最大化第二信息技术的发展为金融全球化提供了技术通道当代发达的电子计算机技术为全球性金融活动提供了前所未有的便利特别是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日益成熟、电子货币的普及网络2银行和网上交易将突破国界在全球铺开全球金融市场越来越被连接成为一个整体金融市场的同质性进一步提高第三金融创新层出不穷适应新技术条件下竞争的需要同时亦为规避限制性法规和风险从20世纪60—70年代开始在发达国家率先出现金融创新活动这既包括制度的创新又包括工具的创新例如信用制度的创新、股权衍生工具的创新等等在金融创新的推动下一方面融资证券化趋势大大加强另一方面也带来了新的金融风险和不确定性第四金融资本规模不断扩大短期游资与长期资本并存在金融全球化进程中随着参与全球化的金融主体越来越多全球金融资本不断扩大在这其中既有长期投资的资本也有短期投机的资本目前在全球市场中出入的国际投机资本大约有7.2万亿美元相当于全球每年GDP总和的20%应该说长期资本的投入有利于一国经济的稳定和发展而短期游资的逐利和投机则易引发一国的金融动荡(二)金融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产生的二元效应金融全球化在对各国经济和金融的影响中同时具有正负两种效应出于研究的需要在这里我们着重分析它对发展中国家的双重影响对发展中国家而言金融全球化的正效应体现为第一金融全球化有利于发展中国家从国际市场引入外资发展中国家由于自身发展比较落后普遍面临着资金短缺的矛盾随着金融全球化的拓展相当多的资金流向了发展中国家和地区这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其经济发展的资金缺口并带动了技术的扩散和人力资源的交流第二金融3全球化有利于发展中国家学习发达国家金融运作的先进经验提高自身的金融效率发达国家由于市场经济建立较早金融体系较为完善金融风险控制机制严密这给发展中国家提供了很好的学习借鉴之机同时金融全球化还提高了国内外金融业间的竞争程度迫使发展中国家金融机构利用金融创新减少交易成本提高运作效率金融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的负效应主要表现在第一金融全球化使发展中国家民族金融业的生存面临巨大压力发展中国家参与金融全球化符合自身长远利益但是由于其金融业处于弱势地位抵御金融风险的能力还较差如果外国金融机构大规模进入势必给其民族金融业造成巨大的生存压力金融体系遭受冲击将是不可避免的第二金融全球化为国际游资制造风险提供了条件金融全球化虽然有利于资本在国际间自由流动但是出于逐利的动机国际游资会利用发展中国家利率、汇率管制放开后产生的金融产品价格波动大量涌入发展中国家套利和套汇加之目前国际上尚未对投机资本提供必要的约束机制若有风吹草动国际游资就会从所在国大量撤走从而引发严重的金融动荡第三金融全球化加剧了发展中国家经济的泡沫化程度在过去20年中发展中国家从国际市场筹集到的大笔资金被过度投入股市和楼市进行炒作同时国际投机资本也乘虚而入在巨量资金的支撑下证券、房地产市场逐渐脱离了经济发展的基本面而飚升并逐步演变为泡沫经济第四金融全球化给发展中国家的金融监管和调控带来严峻挑战4金融全球化意味着金融资本在全球范围内自由流动与获利出于获利的需要国际上许多金融资源被无序、过度开发金融投机性凸显加之现代金融交易工具发展迅速极短时间内即可完成巨额资金的交易与转移其去向不确定性很大这既给发展中国家金融监管与调控带来严峻的挑战也削弱了其货币政策的调控力度二、中国金融业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金融全球化的特点和二元效应有助于我们形成它与发展中国家关系的一般性理解框架为了将问题引向深入我们还需进一步分析中国金融业在全球化时代所面临的特殊问题并寻求相应的解决方法当前中国金融业所面临的问题主要集中于三个方面(一)金融业整体缺乏竞争力从银行业看主要表现为资产质量恶化资本严重不足收益急剧下滑银行的资产质量是决定其竞争力的关键因素按国家规定银行不良资产比重不得超过15%而我国银行的不良债权已大大超过了这一比例到1995年国有银行不良资产比重即达22.3%与当年商业银行的总准备率21%相当另据巴塞尔协议规定银行的资本比率不得低于8%而我国国有银行的资本充足率距此标准相去甚远截至1997年6月四大国有银行的平均资本充足率只有3.12%虽然1998年发行了2700亿特别国债补充资本金但依然离所需甚远银行资产质量下降的直接后果就是经营效益急剧下滑1996年国有四大银行净资产利润率只有5.5%这一指标不但低于国内其他非国有银行更远低于东南亚国家金融机构而正是银行不良贷款及低5收益率是导致东南亚金融危机的诱因从非银行金融机构看证券业的竞争力问题较为典型这主要表现为证券业规模偏小实力有限众所周知证券业展开竞争和抗御风险是要以必要的规模和实力作为保证的目前证券经营机构和国内其他金融机构相比规模普遍偏小工、农、中、建四大国有银行各自资产总额都在10000亿元以上合计10万亿元而在证券公司中截至1999年10月全部证券公司资产总额约为3500亿元规模最大的申银万国证券资产仅有300亿元左右如果再与外国投资银行相比中国证券的实力就相差更远了在这种情况下随着资本市场和证券业的对外开放随着跨国大型投资银行大举进军中国资本市场以国内现有证券经营机构的实力是无法与其比肩相争的所面临的压力可想而知(二)金融创新乏陈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金融创新还很落后且存在两大问题其一金融创新过于依赖政府由于我国的金融机构还不是真正的企业金融创新主要依靠政府和金融主管当局表现为一个自上而下的强制性过程其二在有限的金融创新中各领域进展失衡例如金融工具、产品、服务的创新步履缓慢;在业务创新中负债类业务多于资产类业务;在资产类业务中真正能够保证受益、转移风险的金融创新寥寥无几显然金融创新的不平衡性和行政主导降低了金融资源的效率削弱了中国金融机构的创新竞争力(三)中国金融业的监管存在突出问题从中国金融业的内部自律看金融机构面临着与国有企业一样的困境即如何真正解决6内部激励与约束机制问题国有银行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银行在追逐利润的动机、风险控制及产权问题上尚未达到市场经济的要求如果这些问题不能最终解决金融业仍然不按商业法则运营在同具有综合实力优势的发达国家金融机构竞争中就难以获胜从外部监管看首先表现为金融法规建设滞后我国金融监管长期依靠由上而下的行政管理法律手段极为缺乏金融监管的实质是法制管理而在现实中金融机构从市场准入、业务运营到市场退出、违规处理都存在大量的法律问题需要加以明确和解决其次监管体制尚未理顺这主要表现为其一证券监督权力分散从中央管理层角度看虽然中国证监会是主要监管部门但包括财政部、央行、计委在内的各个部门都对市场拥有较强的干预能力从地方角度看由于地方政府对地方证券管理机构的制约作用出于地方利益的需要有时仍会干预证券机构的运营这就产生了对证券监管的统一协调问题其二监管部门缺少评价考核金融机构市场风险的标准对异常金融变动缺乏及时的预警定位和风险处理这种情况如不改变金融开放之后很难监管全球化下各类金融机构令人眼花缭乱的金融产品和随之而来的风险再次对外资监管准备不足近几年随着外资金融机构在华数量的增多其运营安全性已日益与我国金融安全相关联我们须对少数外资金融机构为逐利而利用监管缺陷违规操作的可能性保持相当的警惕另外一旦资本账户开放国际短期游资定会大量进入金融监管就会变得更加复杂而目7前我国金融的对外监管尚处于初始阶段从监管手段到法律法规都很不完善因此当务之急是如何建立起一套规范科学的金融监管体制对外资金融机构和短期游资进行动态监管防范所可能产生的金融风险三、中国金融的应对策略(一)培育真正的市场主体和竞争体制形成与开放环境相适应的竞争能力首先国有银行要建立国家控股的多元化产权制度建立国家控股的多元化产权制度必须从外部治理和内部治理两个方向入手(1)外部治理从我国国情看国企改革和政府行为是与国有银行产权制度改造密切相关的外部条件外部治理就是要解决好这两个方面的问题第一国有企业必须尽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所存在的问题是造成国有银行(本身就是国有企业)竞争力低下的重要外因之一由于两者产权同构导致银行资产质量不断恶化为此必须从整体上把握国企改革和金融体制改革的内在联系遵循产权清晰、权责明确的要求加快建立公司法人治理结构这既是企业拓宽融资渠道立足长远发展的需要也是实现金融全面对外开放的前提如果不能真正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就没有科学的激励与约束机制从而无法在微观制度层面根本解决银行业面临的风险第二必须切实转变政府职能在传统体制下政府为了挽救效率低下的国有企业经常干预银行的贷款决策其结果不但企业的依赖性变本加厉银行的竞争力也8在不断减小因此当务之急必须加快政府职能的转变将工作重心从被动的对企业进行“救火”逐步转向培育市场竞争机制和竞争能力、维持金融秩序、鼓励金融创新、加大监管力度的轨道上来让市场机制在金融资源配置中发挥基础性的作用政府充分运用货币政策工具从宏观对金融运行进行调节(2)内部治理对国有银行内部进行治理建立国家控股的商业银行其意义有二第一从表层看有助于解决银行的不良资产增加资本金提高防范风险的能力;其二从深层次看对国有银行进行商业化改造建立经营权、所有权和监督权分立的制度框架可以形成科学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摆脱政府的行政干预使银行的市场化经营获得制度上的保证为此我们要加快国有银行产权重组进程充分吸纳社会不同的投资主体在国家控股的前提下建立公司法人产权制度在这一制度框架下银行才有条件真正实行自主经营、自担风险的经营机制实现与政策性金融的彻底分离建立符合实际的资产负债比例管理机制和严格的激励与约束机制从而规避风险实现利润的最大化其次积极发展民间金融机构构建金融业竞争体制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民营经济获得了长足发展但是国有银行由于体制上的弊端一直不能为民营经济提供充分的金融支持这一方面造成民营经济的金融服务缺失将其推向并不规范的民间借贷市场;另一方面由于缺少体制外的竞争国有银行商业化进程大大减慢缺少真正的竞争力因此积极发展规范的民间金融机构培育金融业竞9争体制已成为我国金融深化的重中之重在具体运作方式上可通过组建产权明确、内部风险约束机制完善的股份制民营银行来专事为民营经济和中小企业的融资提供服务此举既有利于民营经济的发展也有利于营造竞争的体制环境使国有金融的改革获得必要的压力和动力第三培育金融业规模竞争力培育金融业的规模竞争力主要通过两个途径一个是股市融资一个是资产重组股市融资主要是凭借股权来融通资本对于已上市的、符合条件的证券机构可从制度上为其创造增资扩股的条件;对于未上市的、符合条件的证券机构也应尽早上市通过增资扩股和上市证券机构可获得资本市场的巨大支持从而解决资产质量和资本金问题资产重组主要指对现有证券机构的一种资源整合对于实力较强的全国性证券机构和区域性证券机构要鼓励强强联合寻求集团化发展模式通过相互参股打通以市场为纽带的联合通道对于中小证券机构除了可考虑相互合并之外具有特色和专长的机构很可能以出售、换股等方式被吸收到大的证券机构之中补充并壮大其竞争优势当然在证券业的资产整合过程中必须相应提高证券机构的管理水平遵循市场规律要把提高竞争力作为根本目的否则重组过程很可能蜕变成一种行政命令式的盲目扩张(二)加快金融创新针对目前中国金融创新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应着力做
本文标题:金融全球化与中国金融的应对策略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5026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