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金融/证券 > 金融资料 > 金融创新产品开发流程研究
金融创新产品开发流程研究作者:陈晓燕学位授予单位:合肥工业大学相似文献(10条)1.期刊论文杨米沙.石飞透析金融产品的实体性与服务性-金融理论与实践2006,(6)改造市场营销产品结构模式,建立金融产品的双要素概念,目的是为金融产品的设计、营销与品牌建设,提供一个简单实用的分析框架.提高产品要素中的服务价值是我国金融产品创新的现实选择.2.学位论文王宗润金融产品创新的路径分析2004人们很早就意识到了技术进步在经济增长中所起的决定性作用。AadmSmith将机器的发明和改进确定为劳动分工促进生产率提高的一种主要方式;在Marshall的早期理论中,技术和技术进步是对整个社会起作用的主要力量之一。而Schumpeter关于技术创新影响经济周期的思想则对现代产业经济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大量的文献分析已经见证了产业界(实业界)的创新活动,然而,在将产业经济学文献成果与金融系统的创新活动联系起来这方面却做得很少。与产业经济学文献中对技术创新的详尽研究相比,金融创新特别是金融产品创新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往往停留在与实务和操作相关的描述性层面,理论研究也多散见于与金融创新有关的论文之中。有鉴于此,本文的写作目的之一就是系统而全面的研究主流经济学框架下的金融产品创新理论,并从分工演进的角度对金融产品创新的路径作出全新解释。将金融产品或工具理解为一种契约,一种规制金融交易的文件协议或关系凭证是本文分析金融产品创新路径的理论基石,由这一定义出发,所有的经由时间与空间分割和配置的不同权利、义务的组合将产生各种各样的金融契约(新的金融产品或工具),所有的围绕资金融通而发生的交易行为也必定由交易这些金融契约而达成。因此,所谓的“金融产品创新”也就是金融契约的创新,是对契约中所赋予的权利、义务要素所进行的一种新的组合与拆分。在接下来的写作中,作者将金融系统的基本功能归纳成在不确定的环境中对经济资源从时间和空间上进行配置,把金融产品放到市场交易的环境中去考察,因为,任何一种金融产品的出现,它最终都要落实到去市场从事某种交易,金融产品创新从这个意义上说可以被认为是市场交易所内生的结果,而不是突如其来的“空穴来风”,它的出现无疑将增进市场配置资源的效率。另一方面,作为金融产品创新的主体,作为储蓄投资转化过程中的基础性制度安排,金融中介的存在与发展趋势决定了金融产品创新的路径和方向。传统中介理论试图用跨期市场中的固有缺陷来解释金融中介存在的合理性,比如信息不对称使得中介扮演了代理监控人的角色,而交易成本的存在也使得中介专门从事金融产品的生产。但传统理论隐含了一个重要推论,即:在交易成本和信息费用永久性持续下降的趋势下,金融中介应当趋近消亡而被大规模有组织的现代化金融市场所取代。然而事实是,金融中介不但续存着,而且还在几乎所有的金融市场上占据了主导地位。不过它们的生产方式和谋生手段在改变,这种改变突出体现在它们的大规模市场参与和风险管理行为上。本文试图通过中介在动态交易中具有的比较优势以及相应产生的,在风险管理和参与市场分工上的比较优势来解释这一现象。并视金融中介为独立、积极和有价值的经济主体,在一个动态的框架中从金融市场和金融中介的交互式反应来考察金融中介的作用和发展趋势,以使金融产品创新的螺旋得以上升与延续。这期间,作者广泛吸收了信息经济学、契约经济学以及分工演进理论、金融中介理论等研究成果,并采用功能分析的方法论证作为金融产品创新主体的各类金融中介机构续存的原因及其对产品创新的推动。第三,缺乏将产业经济学文献与金融创新活动联系起来的研究,其主要原因可能在于金融产业的独特性:缺少专利保护;许多新的金融产品基本不需要资本投入;与实业领域相比,这些金融产品的开发所需时间更短,投资具备可延迟性。尽管金融产品创新有其独特的一面,产业经济学文献仍能够提供大量的在金融研究领域中应用的研究成果。这些研究中的一些假设可以在金融市场中使用,尽管需要替代性的解释。因此,本文将视角转向了更为微观的金融产品创新过程及其扩散,详尽分析并评判了金融产品创新的先动优势模型及其他创新扩散模型,目的在于说明金融学视角下的产品创新也是一个发展、采纳和扩散的动态过程,其中竞争者之间是互动的,这一特征对金融产品的创新过程起着关键性影响。第四,无论是金融风险的诊断、识别、度量及风险状况图的确定,还是内部收益率及全部计提在内成本的计算,都要涉及金融资产的现金流分析和金融资产价值的确定。故而,金融(衍生)产品定价的理论与方法就成为价值理论,乃至整个金融工程活动的核心内容,特别是收益支付矩阵具有很强非线性复杂特性的期权(未定权益)定价理论与方法。也就是说,没有科学的金融(衍生)产品的定价理论和方法,所有金融产品创新活动将因此而“黯然失色”,都不可能得到有效实现。出于这个考虑,本文从论及金融工程的技术策略入手,对金融(衍生)产品定价的理论与方法作了一个详尽的归结并比较分析了三种不同的数值分析法。最后,为实现规范分析与实证分析相结合,作者研究了中国金融产品创新问题。系统分析和概括了中国金融产品创新的状况,指出中国金融市场的无效性与低完备性,并用反映金融发展程度的金融相关率指标度量中国的金融产品创新度,得出改革以来我国金融相关比率的直线式上升,不是金融产品结构层次的丰富与深化,恰恰相反,它是金融极度抑制的体现。在一个分工的经济结构中,金融产品创新是人们克服交易成本障碍和缓解交易风险约束的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因而金融产品创新滞后不利于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放松金融管制,确立以诚信为本的市场交易规则,从而建设起一个可以激励金融产品创新的制度环境,较之从技术层面创新金融产品(例如引入国外市场上某种成熟的金融产品)更为重要。为使分析更为透彻和具体化,以便说明制度缺陷与约束对金融产品创新的诱致与触发作用,本文给出了当前我国资本市场上炙手可热的投资品种:可转换债券的实证分析。3.期刊论文刘凤军.张屾.LIUFeng-jun.ZHANGShen刍论金融产品创新与银行营销模式变革-中国软科学2008,(2)随着经济金融全球化、一体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外资银行挺进中国市场,加剧了国内金融市场的竞争.变革营销模式,即由企业主导型向市场主导型转变,是我国商业银行适应市场竞争需要的客观必然选择.金融产品创新作为银行营销模式转变的具体表现,已经越来越受到我国商业银行的重视.综观我国商业银行发展现状,现阶段我国商业银行金融产品创新过程中还存在着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如产品创新的整合性不强、市场营销与产品研发缺少互动、配套机制有待完善等.基于此,文章提出了完善金融产品创新机制、有效实现营销模式转变的对策建议.4.学位论文段炜金融产品创新及其对货币政策的影响2006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伴随着世界范围内金融创新的迅猛发展,其对各国经济的影响是巨大而深远的,金融产品的创新极大的提高了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效率,分散了市场风险,但与此同时,它也改变了货币需求和供给的构成本身,对货币当局控制货币流量的能力产生影响,从而削弱了货币政策的有效性。进入90年代后,金融产品创新最发达的美、日两国(特别是日本)货币政策最终目标屡屡不能实现,正是金融产品创新削弱货币政策有效性的最好佐证。如何排除或减弱金融产品创新的困扰以维持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已成为各国中央银行既现实又紧迫的中心课题。中国真正意义上的金融产品创新始于改革开放后,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入世后所面临的开放和竞争压力的加大而日趋活跃。而居民、企业、商业银行以及其它各种金融机构的行为也随着整个金融体制市场化改革的推进发生了重大的变化,货币政策有效性在金融产品创新的过程中不断被削弱的趋势日益显现。深入理解金融产品创新的涵义及其理论背景,剖析其内在成因,对我国把握其对宏观经济特别是货币政策实施的影响以及如何减弱它对政策有效性的干扰都有着十分重要和现实的意义。国内外在金融创新相关领域的理论研究方兴未艾,但针对金融产品创新的系统研究却并不多见,对其与货币政策关系的深入探讨更是乏善可陈,本文尝试在对金融产品创新进行全面深入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一个解释金融产品创新影响货币政策的系统理论框架,探究在金融产品创新条件下,我国货币政策是否依然有效及对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选择。本文以此为目的并试图沿着以下思路进行研究:首先对本文所要研究的核心概念——金融产品创新的内涵进行了界定,对其理论背景及国内外的研究现状进行回顾和梳理;在此基础上分析金融产品创新产生的动因,并对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创新型金融产品进行统计和整理,归纳出我国金融产品创新的特点;在对金融产品创新的经济分析中,表明了金融产品创新对于发挥金融体系的功能至关重要。在市场交易的环境中考察金融产品,它们可以促进市场交易的效率,降低产品市场的交易风险,从而增进市场经济配置资源效率、实现了资源配置的帕累托改善;货币供求问题历来是货币金融理论的核心内容,也是一国货币政策选择的出发点。本文从分析金融产品创新对货币供给和货币需求的影响入手,深入阐述了其对货币政策中间指标和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影响机理。并在此基础上得出结论:金融产品创新使得金融当局控制货币的能力大大降低,削弱了货币政策的有效性;鉴于中国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是“稳定物价,并以此促进经济增长”,本文针对金融产品创新的替代变量CX、货币供应量M1和M2、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CR、全国居民消费物价指数CPI、国内生产总值GDP六个变量,运用协整检验、格兰杰因果检验、向量自回归VAR、脉冲响应函数等计量方法,就金融产品创新对我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选择和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有效性的影响进行实证研究,为我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货币传导机制的有效选取和货币政策有效性的提高提供参考依据;从以上的理论分析和实证分析得出我国现阶段仍然采用货币供应量M1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合理性和必然性,对如何在金融产品创新条件下,保持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并为下阶段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调整做准备提供政策建议。本论文在研究内容、方法和社会经济价值方面均有较大特色与创新,体现为:(1)本文所有结论均建立在对金融产品创新的全面系统分析之上,包括对金融产品创新的动因、特点、经济分析等诸多角度,最大程度上避免因理论基础或视角不同所带来片面效应。(2)国内外的大多数相关研究都是围绕金融创新与货币政策之间的关系展开,而金融创新的涵盖相当广泛。本论文将金融产品创新单独进行分析,这对整个金融体系各个主体的行为和国家对货币政策的制定都有很强的应用性和参考价值。(3)论文比较全面的分析论述了金融产品创新对货币政策的影响,用计量经济方法检验金融产品创新与多种货币政策变量之间的相关关系,实证检验了我国现阶段在金融产品创新条件下货币政策有效性有降低的趋势,确定了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在现阶段仍然定为M1较为适宜。(4)与国外目前已有对发达国家市场研究不同的是,本论文将重点放在国内这样一个新兴市场的背景下,为研究提供了一个特殊的制度与社会经济环境,通过对本国数据的统计分析,有针对性的提出政策改进建议。5.期刊论文周国林转轨时期我国金融产品创新的制约因素分析-南方金融2008,(12)在分业经营制度下,中国金融产品的创新受制度障碍,主体缺乏创新动力,市场发展不平衡等多种因素的制约,存在很多问题与不足.深化基础产品的创新,在此基础上审慎发展衍生产品市场是中国金融产品创新的现实选择.6.学位论文孙明中国建设银行金融产品创新活动分析2002该文通过分析建设银行产品创新现状,对比、借鉴国外商业银行的产品创新经验,为提高建设银行产品创新活动的效率和效果提出建议.作者认为建设银行的产品创新虽有进展但仍有差距.创新活动缺陷表现在(1)建设银行缺乏商品生产者应有的内在驱动力:(2)建设银行商业化运营经验不足;(3)社会信用体系不健全;(4)央行管理的限制.创新效果不佳表现在(1)部分金融产品的属性与市场要求不符:(2)新产品开发缺乏系统科学管理;(3)产品缺乏市场营销支持;(4)缺乏金融产品创新资源配置系统.通过与国外银行在产品种类、技术含量,产品创新成本、收益,创新组织机制,市场营销,人才培训机制等方面比较
本文标题:金融创新产品开发流程研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5030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