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小学多元化作文校本课程的实践与开发
1小学多元化作文校本课程的实践与开发海宁市盐官镇丰士中心小学王雅萍摘要:《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都要求我们更新教育观念,逐步探索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体制的运作机制,新课标为教科书的“一标多本”建立了前所未有的开发平台,教师再也不是由专家编写的教科书的忠实执行者,编写校本课程,既是在新课程理念下对教师的新要求,也是新时代教师的一项基本功。然而,作文教材的编写发展缓慢,在相当长一段时间里几乎一片空白,到目前为止,没有哪一种训练被广泛接受并取得突出的教学效果。因此,探索开放作文教学校本课程是当前课程改革的迫切需要。小学多元化作文校本课程以小学1—6年级为研究对象,以我校多年作文教学实践和理论研究为基础,以活动课程策略为手段,以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和年龄特点、兴趣爱好的活动为教学内容,建立以之相适应的目标体系、评价体系和教学原则。通过校本课程的开发、实施,不断完善,促进师生全面、主动、快乐地发展。一、课程命题的背景。(一、)素质教育的需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对外开放的日益深入,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我们的母语课程从“封闭自善”走向“开放自强”。人们越来越关注儿童的主体精神,越来越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多元化作文课程以高度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帮助学生生动、活泼地主动发展为突出特色,努力弘扬受教育者的主体意识,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高度关注学生的兴趣,尊重学生的自主选择,积极推进学生自主活动,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地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努力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基础。这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教育引领儿童少年走向现代化,走向世界,走向未来的必然趋势。根据调查和学生的自我报告,目前,许多家长回忆少年时代的作文成了“创伤记忆”,一些学生为应试而作文,为完成任务而作文。受语文教材束缚,无可奈何写作文,作文“白了少年头”,许多学生写作动机不纯,写作兴趣不浓,视写作为畏途。尝尽了少年愁滋味,不仅使学生养成假话连篇的不良文风,而且造成学生“作文是一套,内心是另一套”的双重人格,扭曲了青少年的心灵,对其个性发展是极其有害的。为此,《语文标准》特别强调了情感、态度方面的因素,特别重视让学生在习作中创造并表述真、善、美,鞭鞑假、丑、恶,使自己的精神健康发展。可见,把重点放在培养习作兴趣和自信心,让孩子愿意写作,热爱习作,鼓励自由表达,放开种种束缚,在习作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激发学生的兴趣和自信心,注重发展个性,健全人格,培养创新精神,培养适应现代社会需要的语言交流能力是当务之急。我校进行“小学生多元化作文校本课程”研究是素质教育的需要,也是素质教育的具体落实。(二、)课程改革的需要。《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都要求我们更新教育观念,确立正确的教育观、质量观、人才观,逐步探索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体制的运作机制,实行国家基本要求指导下的教材多样化政策,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新课标为教科书的“一标多本”建立了前所未有的开发平台,鼓励社会各界学有专长的人士参加到教科书建设中来。教师再也不是由专家编写的教科书的忠实执行者,而是与专家、学生及其家长、社会人士等一起共同来构建新课程的合作者。从《新课标》对教师2的新要求来看,从关注学科到关注经验,提升学校和地方已经形成的素质教育经验,编写校本课程,既是在新课程理念下对教师的新要求,也是新时代教师的一项基本功。然而,作文教材的编写发展缓慢,在相当长一段时间里几乎一片空白,到目前为止,没有哪一种训练被广泛接受并取得突出的教学效果。因此,探索开放作文教学校本课程是当前课程改革的迫切需要。(三、)教育科研、作文教学实践与深入的需要。九五期间,我校进行了《内容入手快乐作文》的研究。通过研究,构建了不同层次学生作文活动的具体目标,研究了小学生习作活动中的一些问题,建立了先活动再习作的教学模式。面向全体学生基本解决了无话可说的困难,让学生在快乐的氛围和心境中习作,享受活动的乐趣,品尝成功的快乐,激发习作的兴趣,这样的课堂教学模式易操作,但比较单一,学生获取信息的途径,表达、评价的方式显得比较单一。学生的快乐只停留在有趣的活动中享受到的愉快情绪的层面,而很少达到内心深层次的愉悦。它的作用往往是局部的、短暂的,难于保持发自内心深处的那种持久的内驱力;特别是对学生关注社会的责任感和合作学习、主动探究的现代学习意识的培养显得比较薄弱;对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考虑得不是很全面。然而现代教育观念告诉我们,学写作就是学做人。作文教学也应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对学生来说,作文是自己精神生活的一部分,通过作文不断审视自己,校正自己的精神航向,使自己的精神健康发展。对教师来说,研究、改进教学工作也是促进自身发展,提高自身素养的重要方面。学校无小事,事事皆育人,作文亦如此,因此,多元化作文课程化,是学校教育科研,深入作文教学实践的需要,也是深入“育人”研究的有效途径和重要内容。二、课程理论阐述与特征。(一)、“多元化”的理解。多元化:指小学作文教学统一在开放的理念之下,命题开放,文体开放,内容开放,程序开放,组织形式开放,评价标准开放,建立“多角度获取、多形式表达、多维度评价”这一灵活多变的开放式教学模式。(二)“多元化作文”的理解。1、以人为本,尊重每一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在选材、命题、表达、评价方面的选择,鼓励他们自主、自信、自强,充分调动其积极性、主动性,通过习作活动不断完善自己的人格。2、发展学生个性,大力提倡个性化作文。拓宽写作路子,把多种题材引入习作训练之中,追求本真生活的多元和多彩。尊重孩子个体的兴趣、爱好、特长。“我手写我口,我笔表我心。”不拘形式自由地把自己的见闻和想像表达出来,随感而发,随情而抒,不管章法,不论首尾,喜笑怒骂皆成文章,有话则长,无话则短。3、充分认识小学作文教学价值的多元化,着力发挥以下四个功能:认识反映社会生活的育人功能;学习和综合运用语言文字功能;培养实践能力与创新意识的功能;开发“获取、筛选、分析、重组、输出信息”的信息素质功能。引导学生学会用作文去关注、参与、干预学校、家庭和社会生活。(三)、“校本课程”的理解。校本课程是在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基础上,在新课标的框架下,以学校为基地,以师生共同发展为目的,由校长领导、教师做主力,课程专家作指导,包括家长和社区人士共同参与开发的课程。校本课程是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方向,包含着深刻的教育理念,是以人为本的教育提供的一种新的有力保障。3(四)、“小学多元化作文校本课程”的阐述。多元化作文校本课程以小学1—6年级为研究对象,以我校多年作文教学实践和理论研究为基础,以活动课程策略为手段,以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和兴趣的活动为教学内容,并接受教育学、心理学的指导,既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作文知识课、传授课,也不等于作文技能训练课,更不等于单纯的活动课,需要借助课堂教学辅导这一形式作文教材、媒体,但要求方式更具有开放性、灵活性、多样性、活动性、参与性、情感性,同时为了保证学做人的全面有效,必须发挥教育者的主导作用,注重兴趣、情感、态度有一定的知识性、有序性,明确的目的性、实效性,需要学生借用教材明确目标,搜集信息,打开思维,激活兴趣,作好充分准备,也需要教师参考教材,紧密结合学生的实际需要,创造性地精心准备、设计、组织、指导。三、课程目标体系总目标:提高每个学生的语文素养。解除学生的封锁限制,释放他们的心灵,解放他们的思维,解放他们的肌体,让他们的主体性充分展开,让他们的个性充分张扬。为他们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打下扎实的基础,并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述自己的意思。能根据日常生活的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述方式习作。激发习作兴趣和自信心,养成良好的习作习惯,培养适应社会生活需要的写作能力。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各学段目标:第一学段(一、二年级):1、通过表演、朗诵、绘画、粘贴、欣赏等途径对周围事物有好奇心,对写话、说话有兴趣,写自己想说的话,或说童话故事中想像到的事物。2、能和同伴一起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较完整地讲述或表演童话故事、仿编儿歌、童谣,在写话中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根据表达的需要,学习使用逗号、句号、问号、感叹号。3、认真听别人讲话,积极参加讨论,对同学编写的童话故事、儿歌以及说话的情感、仪态等大胆地发表自己的意见,说出自己的认识和感想。第二学段(三、四年级):1、留心观察周围事物,多读有益的书刊,注意平时语言材料的积累,特别是新鲜感的词句和课文中学到的优美词句,学习上网搜集资料(记生活日记、做剪贴本等)。2、能清楚地讲述见闻,并能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努力用语言打动他人。乐于书面表述。能不拘形式地写见闻、感受和想像,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能用简短的书信、便条及其它自己喜欢的形式进行书面交际。根据表达的需要,使用冒号、引号。3、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在作文评价中学会一分为二地评价自己,评价别人时能认真倾听,领会要点,并能学习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就不理解的地方向对方请教,就不同的意见与人商讨,学习多角度多形式地评价。第三学段(五、六年级)1、懂得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为解决与学生和生活相关的问题,利用图书馆、报刊、网络等信息渠道获取资料。2、对自己身边的、大家共同关注的问题,或电视、电影中的故事和形象,组织讨论、专题4演讲,学习辨别是非善恶。能根据交流的对象和场合,稍作准备,做简单的发言。在交际中注意语言美,抵制不文明的语言。策划简单的校园活动和社会活动,对所策划的主题进行讨论和分析,学写活动计划和活动总结。尝试写简单的研究报告,学写读书笔记和常见的应用文。能写简单的纪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内容具体,感情真实。能根据习作内容表达的需要,采用自己喜欢的多种文体并能分段表述。能根据表达需要,使用常用的标点符号。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做到语句通顺行款正确,书写规范、整洁。40分钟能完成不少于400字的习作。3、积极争当评价主持人,乐于参与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做到有条理、语气、语调适当,与人交流能尊重、理解对方。听他人说话认真耐心,学会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学会多角度比较全面地评价习作活动,在评价中大胆欣赏自己,热情欣赏评人。四、课程内容体系(一)各年级内容体系年级训练重点训练目标一以仿编儿歌、童谣为主,试着编简单的童话。①让学生大量接触童话,获取相关信息。②试着口头编童话。其形式可以是个人分阶段续编,也可以是几个人合作接力续编,也可以全班接力。其呈现形式以录音为主,也可以是文字(不宜太多)、还可以是图画、图文并茂等。二续写课文,合作表演,续编故事(童话故事)①大量阅读浅近的童话、寓言、故事,向往美好的情境,获取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②对阅读材料感兴趣,乐意展开合理想象。乐意和伙伴合作表演童话。三编完整童话,进行初步的社会实践活动①看童话片CD片②利用图画编童话,实物演示编童话,粘贴组合编童话,实地实物观察想像等方式编童话。四学习观察习作、记实习作①观察大自然,观察社会,表达自己的观察所得。②组织有趣味的语文活动,在活动中学习习作,学会合作。③能联系生活实际运用语文知识解决简单问题,并写下来。五体验感受习作①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写作素材。②能把自己看到、听到或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提出自己的喜欢、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③学习运用作文干预社会生活,总结学习规律、生活经验等。六综合性习作①为解决与学习生活相关的问题,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尝试写简单的研究报告。5②学写活动计划、活动过程、活动总结。③关注身边的人们共同关注的问题,或电影、电视的故事形象,发表自己的看法,学习分辨是非,或开展诸如焦点访谈、实话实说一事一议等作文实践活动。④敢于运用作文
本文标题:小学多元化作文校本课程的实践与开发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50400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