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小学太极拳教学研究一、课题的提出小学体育的目标是全面增强学生体质,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和能力,以及良好的心理品质,为学生的文化学习和未来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课改要求体育课增加娱乐性、健身性、趣味性教学内容,太极拳正好具备这些特点,利于学生健康成长。把太极拳引进小学体育课程,应该说是体育课的一大创新。参与此课题研究的目的就是让学生认识到“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生活一辈子”和“太极拳不是中老年人健身的专利”。从而在校园迅速掀起学习太极拳热潮,让太极拳的绚丽之花结出丰硕之果。不可否认,在“应试教育”的作用下,学校和家长对体育课的不重视以及体育资金投入不足等原因,使体育教学沦为形式,严重地影响了小学生的身体素质。加之现代化快节奏的生活方式,给人们的健康带来许多困忧。诸多威胁人体健康的因素越来越多,譬如:1、现代经济的发展,学习、事业上的竞争,加快了人们的生活节奏,给人们心理上带来压力,造成精神紧张,心态失去平衡。2、物质生活的不断改善,使许多人营养过剩,而运动量过少,从而出现诸如高血压、高血脂、肥胖、脂肪肝、冠心病等一系列所谓的“现代生活文明病”、“社会进步并发症”。小学生学业负担繁重,整天伏案读书,做练习、答试卷,大量的上身运动与脑力劳动,极少量的体育活动,难以保持上、下身的平衡,严重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近视率上升、肥胖症低龄化、神经衰弱人的增多等等,特别是小学生处在长身体阶段,这些现象如同扼杀幼苗一样使他们难以健康成长。据此,人们迫切地寻求一种可以使精神放松、心态平衡、身心平衡、凝聚与耗散平衡,特别需要加大下部运动,从而能使生命整体得到调整,以克服上盛下虚弊病,而且有一定护身价值的体育运动项目。而中国古老的太极拳,它既是武术,又是文化;既是健身术,又是护身术;它既炼内(心)又炼外(体),精、气、神兼炼;既有养生健身价值,又有艺术欣赏价值,因而受到越来越多人的欢迎。太极拳非常重视加大人体下部运动量,大大有利于避免上盛下虚的“时代病”。太极拳不仅强调肢体放松,而且练拳全过程都要求精神放松,使大脑抑制与兴奋相结合,从而它还有利于心态平衡。所以,针对当今生活方式,练习太极拳是一条非常可靠的身心健康之路。只要天天练太极拳,它就可以使你持久地保持身心平衡和动态平衡。太极拳的魅力,已吸引了整个世界,它不仅是作为中国特有的民族体育运动项目,也是一项世界性的运动项目,欧美、东南亚、日本等国家和地区,都有太极拳的运动,据不完全统计,仅美国就已有30多种版本太极拳书籍出版,许多国家成立了太极拳的协会等团体,积极与中国交流。纵观太极拳开展与研究现状,我们不难发现,开展太极拳活动的基本上集中在中老年,尤其是老年人的活动。少有在青少年中开展,特别是在小学开展太极拳的教学几乎没有。增强青少年体质、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是关系到国家和民族未来的大事。太极拳具有多种优势,它不受时间、地点或器械的限制,锻炼者不仅可以强身健体还能修身养性,它要求用意不用力,身心放松,而且动作缓慢柔和.在小学开设太极拳项目,不仅能使学生强身健体,缓解学习压力,改变浮躁的心态,提高学习效率,而且更有利于将太极拳发扬光大。开展此项研究对于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品质和良好的体育道德和爱国主义精神具有重要意义。二、概念界定与理论假设(一)概念界定:太极拳:太极拳是我国传统武术中的一支奇葩,早期曾称为“长拳”、“棉圈”、“十三势”、“软手”。“太极”一词源出于《周易.系词》“易有太极、是生两仪”,含有至高、至极、绝对、唯一之意。太极拳是一种充满哲理的一种拳种,从整体上完整地把握客观世界的和谐统一,是中国传统哲学的精华,在符合阴阳对立统一的基础上,创造出的一套刚柔相济、内外相合、上下相随、快慢相兼、形意结合、顺逆缠丝等阴阳相合的动作套路,因为阴阳相合而为太极,所以将这套拳称之为太极拳。相传太极拳出于河南陈家沟,后经杨禄蝉、全佑、吴鉴泉、孙禄堂、武禹襄等各路名师的发展,自成流派,各具特点,先后形成了陈式、杨式、吴式、孙式和武式等五式太极拳套路。(二)理论假设我们的理论假设是:在小学阶段开展太极拳的教学研究,在实践上,能增强师生健康第一的意识,同时不仅能使师生多学会一种强身健体的本领,为终身健体服务,提高师生的身体素质,而且也有利于学生快速静心读书,提高学习的效率。在理论上,我们可以开发太极拳这一校本课程,探索小学阶段进行太极拳普及教育的途径、方法、策略,总结经验,为进一步研究小学太极拳教学打下坚实基础。三、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一)政策法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中明确指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加强青少年体育工作的总体要求是认真落实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把增强学生体质作为学校教育的基本目标之一,培养青少年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和健康的生活方式,形成青少年热爱体育、崇尚运动、健康向上的良好风气和全社会珍视健康、重视体育的浓厚氛围。做到人人有体育项目、班班有体育活动、校校有体育特色,使每一位学生掌握两项以上体育运动技能”等。(二)古典哲学根据《周易》中的阴阳互体、阴阳互根、阴阳对称、阴阳消长、阴阳合德、阴阳转化、阴阳平衡等观点来构思太极拳动作中的刚柔相济、开合相遇、虚实互根、快慢相同、内外简练等一系列的运动理论,以达到调整人体一系列对称的脏腑之间平衡关系,以及通过稳定重心而增强人体劲力的随遇平衡的功能。(三)中国传统医学的经络学中医理论认为,经络是调整全身平衡的重要渠道。人的疾病是人的阴阳失去平衡所致,而太极拳则在“一动无有不动”、“周身一家”的原则下,强调放松,强调气存丹田,含胸塌腰,肩肘胯都要松沉,并强调拳走低势,裆走下弧,五趾抓地,注重呼吸,以及发劲松活弹抖等一系列锻炼措施,特别是通过太极拳的独特的丹田内转功法,是内脏自我按摩,从而使大脑洗心涤滤,以拳练精,以拳引气,以气引血,使气血下行,以达到气血平衡、身心平衡。四、研究的内容和措施(一)研究的内容:1、针对小学太极拳教学存在的问题,开发以太极拳为主要形式的武术健身的校本课程。(1)太极拳练习的基本套路招式及练习要领;(2)快速掌握简化24式太极拳(起势野马鹤亮翅,搂拗琵琶倒卷。揽雀单鞭再云手,单鞭探马右蹬脚。双峰贯耳左蹬脚,左右下势后独立。穿梭海底闪通臂,搬拦封闭十字收)。2、探索师生以太极拳为主要形式的武术健身的实施对策略。(1)教师太极拳练习考核激励策略研究;(2)学生、班级太极拳练习评价考核方法研究;(3)家庭太极拳练习推动策略研究。(二)研究的措施:1、由孙芳琴承担武术教练,有计划、循序渐进的对师生进行太极拳的基本套路招式和练习要领训练。2、选择部分年级进行武术教学的试点(包括武术兴趣小组),总结经验后,逐步地在全校进行推广。3、确定具体的时间练习:每天利用早操课时间进行太极拳练习,每周安排一节体育课对试点年级的各班进行基本套路教学,每周安排一次课外活动时间进行集体的太极拳巩固练习、每周安排一次课余时间针对试点年级中部分优秀学生进行提高性练习。4、通过学校教育专题活动——“健康我能行”,强化学生学习太极拳的技能。5、环境熏陶:利用操场四周的围墙建立“太极拳文化墙”。通过运动会和“六一”比赛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五、课题研究的方法:1.教育调查法:通过调查了解学生对太极拳的认识和学习态度,把握实际状况,以便设计教学方法更有针对性。2.文献研究法:通过查阅,分析有关资料,了解太极拳的分解动作,以便从他人研究中获得理论的支撑和方法的启示,更好的开展本课题的研究。3.行动研究法:探索让小学生掌握太极拳运动的有效方法,提高小学生学习太极拳的热情。确定每课时的教学内容和三大目标即认知目标、技能目标和情感目标。4.经验总结法:实践过程中不断总结经验教训,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总结出学生便于掌握动作的有效方法。六、研究阶段与预期的成果:(一)课题研究阶段1、准备阶段(2009年8月——2009年9月):调查小学生对太极拳的认识和学习态度的现状。通过文献研究、请专家指导,掌握各派太极拳的定式动作,细化过渡动作,并划分出节奏口令,以便组织实践教学。学习国家有关体育健身的法规,掌握体育教育的动态,为课题的研究指明方向。2、初步尝试阶段(2009年10月——2010年6月):组织学生参加展示活动,促进学生锻炼的积极性,增强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针对小学“太极拳”教学存在的问题,形成初步的实施对策。3、全面推广阶段(2010年9月——2011年5月):初步形成太极拳的校本课程,总结小学“太极拳”教学问题对策的有效教学,建立激励性的评价机制。4、总结阶段(2011年5月——2011年6月):全面总结小学“太极拳”教学的问题和对策,形成课题研究阶段性结题报告。反思实践过程中的教训,为后续研究提供依据。(二)课题研究预期成果1、增强师生健身意识,提高健身技能和师生的身体素质。养成快速静心聚神的习惯,促进学生成绩的提高。2、通过实践研究,在参与实践研究过程中提高教师教育科研能力,为学校的深层发展奠定基础。3、初步形成小学生太极拳练习的课程体系,提炼小学太极拳教学的实施策略。4、形成学校的办学特色——以太极拳教学为载体,以“健身我能行”专题活动进一步培养学生的野蛮体魄,文明精神。通过学习使小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感恩、学会生存、学会学习。七、研究组织与条件(一)组织领导指导教练:孙芳琴(固原市武术协会会员)。主持人:孙芳琴(固原市原州区逸夫小学高级教师)。副主持人:马琴(主管教学副校长)。成员:海塞风、陕晨光、田志忠(二)课题组人员分工:课题主持人负责:1、完成课题申请。2、撰写《课题实施方案》。3、对课题组人员进行培训。4、组织本课题组人员进行阶段性成果推广交流。5、负责完成课题组课题研究报告。6、负责对研究所需的财物进行及时协调解决。课题组成员负责:1、依各自的年级制定学期研究计划。2、对每次训练的质量进行评价。3、撰写学期阶段性总结、研究论文、研究案例等,适时进行材料收集。4、与主持人一起完成课题实验报告。(三)条件分析1、以“不到长城非好汉”的六盘山精神支撑课题。分为“活动培植”、“专题强化”、“环境熏陶”、“评价激励”等四个方面展开,其中“专题强化”我们设计了“学习我能行”、“健身我能行”、“品行我能行”、“创造我能行”,以太极拳为载体的“健身我能行”将在全校进行太极拳的教学推广。2.各级领导关心支持坚定了课题的研究。我校开展小学“太极拳”教学问题对策的有效教学得到了固原市文体局、固原市武术协会、原州区教育局以及我校的各级领导的关心支持,这坚定了课题组成员将本课题进行研究的决心,也为课题的顺利完成提供了保证。3、雄厚课题研究实力能确保课题研究任务完成。课题组武术教练孙芳琴系宁大95届优秀毕业生,常年从事武术教练活动,她具有丰富的武术教学经验,能确保太极拳教学的质量,由她全面负责整个课题的组织实施,保证使各项工作按期按要求完成。组员们教科研意识与科研能力都很强且工作认真。因此,本课题组的成员完全有能力保证课题按期完成。八、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从开始申报课题到今天,整个课题的研究中出现了一些问题,同时也有不少困惑:1、师资队伍素质有待提高,这是困扰课题开展的最大问题,体育教师配备数量不够,我们学校专职体育教师只有3人,兼职教师的专业素质和教学能力还有待提高,不能适应体育课程改革的需要,同时也使学校的体育教育活动受到限制,有些活动的开展比较困难。2、教学技术问题有:偏重难度动作,淡化太极拳的风格特色;套路编排质量有待提高;创新技术偏少、率先创新的技术动作相对更少;音乐选择有待重视.3、体育教育教学课程改革还不够深入,还有待于学校进一步加强新课改的学习和研究,同时更加注重体育教师的培养,为今后的课题的研究和终身发展提高保障。九、今后的研究设想我们这个课题的研究时间虽然不是很长,但是,培养了我们的研究能力和课题意识。针对存在的问题,采取的对策包括:基本动作和难度动作要协调发展;套路编排要体现充实性、严谨性及合理性;鼓励技术创新;套路演练与音乐要有机融合.“雄关漫道
本文标题:小学太极拳教学研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50400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