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冶金工业 > 小学数学(北师大版)单元备课
1小学数学(北师大版)单元备课三年级下学期第二单元:对称、平移和旋转一、单元教学目标1、总目标:知识目标技能、方法目标情感目标结合实例,感知身边的平移,旋转和对称现象。通过观摩,操作活动,认识轴对称图形,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的轴对称图形;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左、右)方向、竖直(上、下)方向平移后的图形。结合图案的欣赏与设计的过程,体会平移、旋转和轴对称图形变换在设计图案中的作用,培养对图形的知觉能力和审美情操。2、课时子目标:第一课时:轴对称图形第二课时:镜子中的数学第三课时:平移和旋转第四课时:欣赏与设计1、结合各种图案和图形,感知现实世界中普遍存在的对称现象。2、通过画图等活动,充分感知对称图形的特征,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的轴对称图形。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1、结合实例和具体活动,感知镜面对称现象。2、经历探索镜面对称现象的一些特征的过程,发展空间知觉和空间概念。1、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实例,感知平移与旋转的现象,并会直观地区别这两种常见的现象。2、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面、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3、使学生体会数学在我们身边,体会数学的运用价值,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1、结合欣赏与绘制图案的过程,体会平移、旋转和对称在图案中的应用。2、参与搜集、设计图案的活动,感知图案的美,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3、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二、教学重点剖析:课时教学重点突出重点的策略第一课让学生体会对称图多创造让学生动手的机会,通过“折、2时:轴对称图形形的特征。剪、猜、画”和图形分类等操作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把握对称图形的特征。第二课时:镜子中的数学让学生体验镜面对称的现象。利用教材提供的活动,引发学生认知冲突,再让学生通过观察、探索、发现镜面对称的趣味性。第三课时:平移和旋转会直观地区别平移和旋转这两种常见的现象。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感知生活中平移和旋转现象,再让学生通知形体语言来表达平移和旋转的特征。第四课时:欣赏与设计结合欣赏与绘制图案的过程,体会平移、旋转和对称在图案中的运用。结合教材提供的图案,在学生的交流过程中,让学生自己感受到:复杂、美丽的图案可以用一个简单图形经过平移、旋转或对称得到。三、教学难点剖析:课时教学难点原因分析解决策略第一课时:轴对称图形让学生感知现实世界中普遍存在的对称现象,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的轴对称图形。学生对于“对称图形”的感性认识虽然比较多,但是没有上升到数学概念的层面上;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较弱。收集大量的素材,充分调动学生对于“对称图形”的感性认识,把已有认识成为新知识的着力点。充分让学生动手操作。第二课时:镜子中的数学让学生经历探索镜面对称现象的一些特征的过程,发展空间知觉和空间概念。学生空间知觉以直观为主,空间概念较弱。要让学生充分动手去操作、试验、感知,让学生经历探索镜面对称现象的一些特征的过程,在这信过程中,一些学生会感觉比较吃力,需要在生活中多加运用。第三课时:平移和旋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面、竖学生空间思维发展及动手能力的水平制约。充分利用教材为学生所创造的动力操作机会,组织学生开展活动,加强“做中学”。3转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第四课时:欣赏与设计参与搜集、设计图案的活动,感知图案的美,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是学生动手能力、创新能力的综合运用有一定的难度。学生有丰富的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教师在课堂中需要给学生多一些空间和时间,让他们去欣赏,搜集图案,鼓励他们发现美和创造美。四、教学策略:本单元学习活动的重点之重是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主要采取的策略有:1、要挖掘和利用身边丰富的有趣的实例,充分感知平移、旋转和对称现象。2、要充分利用教材中为学生所创造的动手操作的的机会,组织学生开展活动,加强“做中学”。五、习题分析:教材中的练习、重点讲解的题目有:页数、题号讲解内容P15练一练1、找一找哪些数字、字母等是轴对称的。特别要引导学生观察、思考这几个字:3、8、E、A。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让学生说一说它们在对称方面有什么区别。看看学生能不能发现其区别,即对称轴的位置不同或对称轴的数目不同。明白有的对称图形的对称轴不只一条。P17试一试1、把镜子放在虚线上,看看整个图形是什么?这是一个寻找对称图形的对称轴位置的简易方法,通过练习活动,使学生明白,利用镜面对称原理掌握对称轴的办法六、课时分配:八课时1、对称图形:对称图形、对称轴————1课时画对称图形练习课————1课时2、镜子中数学:镜面对称的现象————1课时3、平移和旋转:平移现象和旋转现象——1课时方向、平移和决定位置的有关知识练习课——1课时44、欣赏与设计、平移、旋转和对称在图案设计中的运用——1课时5、单元综合练习和评价——2课时课时教案:第一课时《轴对称图形》教学设计教材内容: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下册P12~13。教材、学生分析:对称是大自然的结构模式之一,它广泛存在于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存在于人类创建的文明史中,具有多种变换形式。学生对于对称现象并不很陌生,例如,许多艺术作品、建筑设计中都体现了对称的风格。教材借助于生活中的实例和学生的操作,要求学生能判断哪些物体是对称的,找出对称轴,并初步地、感性地了解轴对称图形的性质,但不要求掌握“轴对称图形”的概念。教学目标:1.了解生活中的对称现象,认识轴对称图形的一些基本特征能正确识别轴对称图形,会设计制作简单的轴对称图形。2.通过观察、猜想、验证、操作,经历认识轴对称图形的过程,掌握判断轴对称图形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让学生在合作中交流、学习、互动,提高学生的动手、创新等能力。3.在认识、制作和欣赏轴对称图形的过程中,感受物体或图形的对称美,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学会欣赏数学美。5设计理念:1.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以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动手实践为主要学习方式,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2.充分尊重学生的生活经验和认知基础,引导学生联系实际,感悟“生活数学”理念。3.将数学欣赏融入教学中,感受数学美。教学重点:认识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教学难点:能辨认对称图形,并能在方格子上画出简单的轴对称图形。教具、学具准备:课件、教师收集各种对称的装饰品、学生每人收集的一些有美丽图案的物品、两张彩色纸、一枝水彩笔、一把剪刀、尺子,方格子纸。教学过程设计:一、理解感知“对称”1.课前老师请同学们收集在生活中见过的美丽图案,请在小组内交流,说说你怎样看这些图形的?2.每一组选出一个最漂亮的图案板贴出来。这些图中有哪些有相同的特征?分一分。(师引导学生进行分类:轴对称图形与非轴对称图形)3.导入:今天这节课我们要来研究图形王国中的一种现象──“轴对称”。你听说过对称吗?说说你印象中的对称。6出示组图(选择学生带回的部分图形),这些图形你觉得哪些是对称的?跟同桌说说为什么。交流反馈:你是怎样想的,说说你的理由?(预设①:多数学生能判断正确──你们是怎么看出来的?;预设②:少数学生能判断正确──展开生生交流,可分成正反两方争辩,陈述理由)4.引出验证:你能想个办法来证明轴对称的图形的两边一样,不是轴对称图形的两边不一样吗?(预设:学生代表上台分别折一折选择的图形)指出板贴的图形中哪些是轴对称图形,哪些不是。二、实践深化“对称”1.刚才我们找出了很多对称图形,也欣赏了很多对称图形,老师也想来动手制作一个对称图形,(展示剪纸蝴蝶图)引导学生带着美的印象去尝试、自主探索,初步感知对称图形的特点。请小朋友们拿出一张彩纸,用剪刀剪出这只蝴蝶,试一试。2.展示学生作品,实物投影,请学生说一说怎么剪的?有的小朋友剪出的蝴蝶为什么不像呢?为什么有的小朋友又能剪出美丽的蝴蝶呢?蝴蝶的形状到底有什么特点?讨论:(小组活动)学生观察老师提供的蝴蝶图形,说说它在形状上的特点。(学生通过折一折的方法,体会蝴蝶左右形状一样)怎样才能使蝴蝶左右形状一样呢?(左右对折。)3.探究方法:学生汇报方法,我们也用这种方法来折一折,剪一个对称图形好吗?。看这次谁能够剪得比上一次更快,剪的形状更新颖。7(展示学生剪出的对称与不对称图形。)①请同学介绍你的作品,怎样剪的?②为什么这样剪?只有这样剪,左右才是对称的,我们就把这条折痕叫做对称轴,对称轴的左面和右面形状是一样的。(课件展示对称轴。)③师生共同合作画对称轴。(师在方格纸上听学生指挥画已知一半的轴对称图形)(预设①:多数同学会──集体指挥教师后请学生小结方法;预设②:个别同学会──请同学上来演示,师生共同小结方法。)你想自己动手试一试吗?学生个体独立活动,看在相同的时间内,谁制作的对称图形最有创意、最漂亮。学生在方格纸上画轴对称图形。4.展示生成资源:把你的作品先露一半让大家想想可能是什么图形?再全部展开贴在黑板上,指指它们的对称轴(生生互动交流、评价)。在教室里找找有没有对称图形,指指它们的对称轴。全班互动交流评价。5.欣赏生活中的这些物体的形状,指指它们的对称轴在哪里。8(意图:教学伊始,开门见山地结合课题进行导入,把握学生认知起点,以学生收集的图片为纽带,唤醒学生的生活经验,再以“动手折一折”为依托,引出对称图形及对称轴的概念,并及时拓展到生活中去寻觅与欣赏,以学生现场找到的对称图形为资源,利用这些生成资源进行对称概念和对称轴概念的巩固。在这样的数学教学中,学生真切地感受到了数学资源和数学实践无处不在。整个教学过程是一个从“生活经验”提升到“数学原型”的过程,而这样的过程又是在师生民主平等的对话和学生多样化活动中进行的。这样让学生带着知识走进实践,通过实践使学生学会运用知识,发展思维,将教学的重点圈定于学生自主探求制作方法、创造对称图形之中,并对这些生成资源加以利用,感悟数学的应用性和数学美。)三、练习内化“对称”。1.出示常见图案。判断,如果是对称图形的,画出对称轴。(独立完成课本P13看一看,说一说,反馈)2.出示长方形、正方形、圆形,折出对称轴(动手之前先进行猜想:你觉得他们可能有几条对称轴?动手实践验证)。(意图:这里主要借助于画一画的方法实现数学知识的内化和提升。从而培养了学生实践应用的意识,而且有助于“猜测、验证”及感受“无限”的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四、总结延伸:1.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你觉得学了对称图形后有什么用处9呢?其实,对称还有很多种类型,以后我们将继续去学习。2.数学百花园:欣赏中国的剪纸艺术和世界各地的建筑艺术,进一步感受对称美。3.相信不久的将来老师能看到你们设计的漂亮的衣服、美丽的饰品、宏伟的建筑等等。(意图:课已接近尾声,这里的两个环节目的在于梳理数学知识、升华数学知识,催生学生对生活中对称艺术的赞美,实现从轴对称图形──生活中其它对称现象的跨越,学生在背景音乐的渲染下,又一次经历了灿烂文化的熏陶。)10平移和旋转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第18-21页。教材简析1、教材在“看一看”中创设了许多具体的情境,如:缆车沿笔直的索道滑行、国旗沿着旗杆徐徐上升、直升机起动时的螺旋桨运动、风车迎风旋转等,结合这些生活实际,让学生感知生活中的平移和旋转现象。2、“说一说”、“做一做”是让学生判断哪些运动是平移,哪些是旋转,体会两种运动的不同的特征,通过学生用形体语言,来表达平移和旋转运动的特征。3、“试一试”中让学生体会通过观察图上一点来观察图形平移过程的策略。学情简析1、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平移和旋转有亲身的感受,会描述见过的平移和旋转运动现象。2、学生可以通过“移一移”“说一说”“填一填”“画一画”等操作活动去逐步感悟,要确定图形平移后的位置,不仅需要指导图形平移的方向,还要知道平移的距离。教学准备:挂图、课件、方格纸11教学目标1、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实例,感知平移和旋转的现象,并会直观地区别这两种常见的现象。2、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3、使学生体会数学就在我们身边,体会数学的运用价值,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重点、难点即目标1、2教学过程一、创
本文标题:小学数学(北师大版)单元备课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50439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