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网络 > 其它相关文档 > 大一期末马哲考试内容
考试题型一、单选题,10题,20分二、多选题,5题,10分三、判断题,5题,10分四、材料分析题,20分五、论述题,2题,40分论述题题目政治经济学部分1、论述价值规律及其作用。价值规律,定义:是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基本经济规律即商品的价值量取决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商品按照价值等换原则相互交换。基本内容:①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这种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②商品交换要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作用:积极作用:1、价值规律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各生产部门之间的分配比例;2、价值规律自发的刺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主要是刺激商品生产者改进生产技术,改善经营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3、价值规律自发的调节社会收入分配。消极作用:1、可能导致垄断产生,阻碍技术进步;2、引起商品生产者的两级分化;3、自发调节社会资源的配置,但是可能出现比例失调,造成浪费。2、论述为何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是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首先,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决定着商品经济的本质及其发展过程。其次,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是商品经济的其他一切矛盾的基础。最后,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决定着商品生产者的命运。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之间的矛盾在资本主义制度下,进一步发展成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即生产资料的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和生产社会化之间的矛盾,正是这一矛盾的不断运动,才使资本主义制度最终被社会主义制度所代替具有了客观必然性。3、论述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两重性。资本主义生产过程具有两重性:一方面是物质资料的生产过程,另一方面是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即价值增殖过程。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物质资料生产过程,即劳动过程,包括三个基本要素:劳动者、劳动对象和劳动资料。由于资本主义劳动过程的要素都被资本家所占有,由此决定了资本主义劳动过程的两个特点:其一,工人在资本家的监督下劳动,他们的劳动隶属于资本家;其二,劳动成果或劳动产品全部归资本家所有。价值增殖过程是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这是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主要方面。4、论述两种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生产剩余价值的两种基本方法:绝对剩余价值是指在必要劳动时间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延长劳动日的长度而生产的剩余价值。相对剩余价值是指在工作日长度不变的条件下,通过缩短必要劳动时间而相对延长剩余劳动时间生产的剩余价值。缩短必要劳动时间是通过全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实现的。全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是资本家追逐超额剩余价值的结果。超额剩余价值,是指企业由于提高劳动生产率而使商品的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的差额。哲学部分:1、试述唯物辩证法总特征的两个基本观点及其现实意义。答:唯物辩证法总特征:即普遍联系的观点和永恒发展的观点。首先,联系是指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和事物与事物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的关系,事物的联系具有客观性、普遍性和多样性。普遍联系的原理要求人们在现实生活中,要善于分析事物的具体联系,确立整体性、开放性观念,从动态中考察事物的普遍联系。例如(适当举例)……其次,发展是前进的上升的运动,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新事物是符合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的,在社会领域是符合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和要求的,是不可战胜的。发展观的原理要求对现实生活的基本态度是顺应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勇于创新、勇于变革。例如(适当举例)……2、试述事物发展的前进性与曲折性辩证统一的原理及其现实意义。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前进性是事物发展的总体趋势,曲折性是事物发展的路径,事物的发展只能是螺旋式的上升、波浪式的前进。前进性体现在:每一次否定都是质变,都把事物推到新阶段;每一周期都是开放的,不存在不被否定的终点。曲折性体现在:回复性上,其中有暂时的停顿或倒退,但是经过曲折终将为事物的发展开辟道路。这表明事物的发展不是直线式前进而是螺旋式上升的。事物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辩证统一的原理,对于正确认识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首先,要坚信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前途是光明的,时代总是要前进的,不能因暂时挫折而动摇。其次,发展的道路没有一帆风顺的,要看到社会主义发展的艰巨性和复杂性,要有克服各种困难的勇气,要保持清醒的头脑,要曲折的斗争中开辟前进的道路。3、试述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辩证统一的原理及其现实意义。规律是指事物运动过程中本身所固有的本质的联系和必然的趋势。意识主观能动性是指人们能动地认识世界和能动地改造世界的实践能力和作用。二者的辩证关系:A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和基础,只有尊重客观规律,才能更好地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人们对客观规律认识愈深刻、全面,主观能动性愈充分地发挥。如果违背客观规律,就会受到它的惩罚。B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是认识、掌握和利用客观规律的必要条件,因为客观规律是隐藏在事物内部的。要正确地认识必须通过实践,依靠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利用客观规律改造世界。C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是相辅相成的,辩证统一的。既要尊重客观规律,又要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把坚持唯物论和辩证法有机统一起来。现实意义:A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辩证关系的原理是我们反对唯心论和形而上学错误思想的武器。否认客观规律性,夸大人的主观能动性,就会陷入形而上学的泥坑,其表现为“精神万能论”。夸大尊重客观规律性,否认人的主观能动性,就会陷入形而上学机械论的错误。B它对四化建设的指导意义: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必须尊重社会主义建设的客观规律,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同时必须充分发挥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创造性,把革命热情和科学态度结合起来,才能开创新的局面,加速我国四化建设。既要反对不尊重客观规律的唯心主义、精神万能论,又要发挥人民群众主动性、创造性。4、论述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及其辩证关系。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社会存在:也称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是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主要指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及生产方式,也包括地理环境和人口因素。社会意识:是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是社会存在的反映,主要包括政治法律思想、道德、艺术、宗教、哲学等。辩证关系: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并反作用于社会存在。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即它在反映社会存在的同时,还有自己特有的发展形式和规律。知识体系绪论一、马克思主义三个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二、马克思主义来源:德国古典哲学(代表人物:黑格尔、费尔巴哈)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代表人物:斯密、李嘉图)英法空想社会主义(代表人物:圣西门、傅立叶、欧文)三、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马克思主义从产生到发展,表现出了强大的生命力,这种强大生命力的根源在于它的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最重要的理论品质: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最崇高的社会理想:共产主义社会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一,唯物论(一)哲学的基本问题: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一是何者为本原的问题,二是两者有无同一性)①物质和精神何为第一性何为第二性的问题②思维能否认识或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二)物质与意识:物质: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其中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唯一特性。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意识:物质世界的主观映像,人脑的机能,是客观内容与主观形式的统一。关系: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可以结合唯物主义发展的三个阶段来阐释)(三)物质是运动: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无条件的,绝对的。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物质和运动不可分割。静止:相对的(静止的相对性)(运动中的相对稳定状态,包括空间位置和根本性质);(四)补,时空观:时间(持续顺序性)和空间(伸展延伸性)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二者不可分割;具体物质形态的时空是有限的,整个物质世界的时空是无限的;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是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五)实践观:概念:实践是人类能动的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内容:①基本特征:物质性+自觉能动性+社会历史性;②实践三要素:主体+对象+手段形式:物质生产劳动实践+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科学实验构成了社会发展的动力)(人+事=全部内容)(六)联系与发展:联系:概念:是指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和事物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的关系。特点:客观性+普遍性(内在+物物间+整个世界)+多样性(直接间接、本质非本质、内部外部、偶然必然联系)发展:前进上升的运动,实质是新事物产生旧事物灭亡,发展是一个过程。(七)对立统一规律: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①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互相联结,相辅相成②矛盾的普遍性(共性)和特殊性(个性):辩证统一③量变和质变: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前提和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量质变互相转化④辩证法的两个总特征: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和三个规律⑤尊重客观规律(自然规律与社会规律的联系与区别:联系:客观性;区别:盲目无意识—有人的意识活动)+发挥主观能动性(意识的能动作用)⑤社会历史趋向与主体选择:主体选择要遵循社会历史趋向(八)唯物辩证法:辩证法三大规律:对立统一;质量互变;否定之否定对立统一:①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互相联结,相辅相成②矛盾的普遍性(共性)和特殊性(个性):辩证统一质量互变: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前提和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量质变互相转化第二章认识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一)认识:实践是认识的基础:①实践和认识是主体与客体②实践在认识中起决定作用(实践产生了认识的需要,提供可能,使其得以产生和发展,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本质:辩证唯物、旧唯物主义的区别: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or被动反应规律:从实践到认识(感性到理性)(认识第一次飞跃),再从认识到实践,认识运动不断反复,无限发展。(二)真理:①客观性(内容+检验标准),绝对性(无条件性,无限性)和相对性(有条件性,有限性任何真理都只能是主观对客观事物的近似正确的反映),真理是具体的、发展的,绝对性和相对性是辩证统一的。②真理与谬误是对立统一的。③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④真理与价值的辩证统一(客观性,主观性,社会历史性,多维性)价值的形成以坚持真理为前提;真理和价值互相制约互相促进。(三)实践与认识的统一:①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②在实践中坚持和发展真理。③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相结合。第三章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一)历史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划分依据:唯物史观: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唯心史观: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内容:社会存在:物质资料生产及生产方式(生产方式: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社会意识:精神方面(群体意识、社会心理、政治思想、道德、宗教、哲学)关系: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并反作用于社会存在。(二)社会基本矛盾的内容: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及其相互的辩证关系:①生产力(物质力量)、生产关系(经济关系)、生产方式的关系: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作用与生产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有机结合构成生产方式。②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三)社会发展的动力系统:①社会基本矛盾(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②阶级和阶级斗争是直接动力。③科学技术是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强大杠杆。(双刃剑)改革和革命的区别:改革---巩固现有制度---部分质变---非对抗性手段---自上而下↘解放发展生产力革命---推翻现有制度---根本质变---对抗性手段---自下而商↗(四)对比人民群众创造历史(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起决定作用)和英雄创造历史(起特殊作用)的两种观点一,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人民群众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①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②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③人
本文标题:大一期末马哲考试内容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50529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