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1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教材分析(一)本册教材的教学内容主要有:负数、圆柱与圆锥、比例、统计、数学广角、整理与复习等六个单元组成。前五单元为新知识教学,第六单元是对已有知识整理复习。其中圆柱与圆锥、比例、整理与复习是本册的重点教学内容.(1)数与代数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负数和比例两个单元。结合生活实例使学生初步认识负数,了解负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比例的教学,使学生理解比例、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概念,会解比例和用比例知识解决问。(2)空间与图形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圆柱与圆锥的教学。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使学生通过对圆柱、圆锥特征和有关知识的探索与学习,掌握有关圆柱表面积,圆柱、圆锥体积计算的基本方法,促进空间观念的进一步发展。(3)统计方面,本册教材安排了有关数据可能产生误导的内容。通过简单事例,使学生认识到利用统计表虽便于作出判断或预测,但如不认真分析也有可能获得不准确的信息导致错误判断或预测,明确对统计数据进行认真、客观、全面的分析的重要性。(4)用数学解决问题方面,教材一方面结合圆柱与圆锥、比例、统计等知识的学习,教学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另一方面安排了“数学广角”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经历探究“抽屉原理”的过程,体会如何对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模型化”,从而学习用“抽屉原理”加以解决,感受数学的魅力,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二)本册教学重点:圆柱与圆锥、比例和整理和复习的教学。2(三)本册教学难点:圆柱与圆锥、比例的教学。(四)教材的教学目标,使学生:1.了解负数的意义,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问题。2.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解比例,理解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能够判断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或反比例,会用比例知识解决比较简单的实际问题;能根据给出的有正比例关系的数据在有坐标系的方格纸上画图,并能根据其中一个量的值估计另一个量的值。3.会看比例尺,能利用方格纸等形式按一定的比例将简单图形放大或缩小。4.认识圆柱、圆锥的特征,会计算圆柱的表面积和圆柱、圆锥的体积。5.能从统计图表准确提取统计信息,正确结合统计结果,并能作出正确的判断或简单的预测;初步体会数据可能产生误导。6.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7.经历对“抽屉原理”的探究过程,初步了解“抽屉原理”,会用“抽屉原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发展分析、推理的能力。8.通过系统的整理和复习,加深对小学阶段所学的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形成比较合理的、灵活的计算能力,发展思维能力和空间观念,提高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9.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10.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3这是本册整体内容分布:新知识部分(一)数与代数(三)统计与概率1.负数统计---信息的误导2.比例(四)数学思想方法与应用数学广角――抽屉原理(二)空间与图形综合应用---自行车里的数学圆柱与圆锥节约用水整理与复习部分——系统的、全面的回顾与整理小学数学的全部内容。下面我们按单元顺序对教材进行简要的分析,先看第一单元负数一、教学内容1.负数地初步认识。2.数的大小比较。二、教学目标1.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初步认识负数,能正确的读、写正数和负数,知道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2.初步学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3.能借助数轴初步学会比较正数、0和负数之间的大小。三、教材分析及思考本单元的内容具体编排如下。例1引出负数的必要性例2进一步体会负数的含义例3认识数轴例4借助数轴比较数的大小本单元教材注意结合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选取学生感兴趣的素材,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负数的意义,体会正数和负数可以表示两种相反意义的量。初步建立数轴的模型,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在学生初步认识负数后,教材帮助学生进一步感受负数的意义,并初步建立数轴的模型,让学生体会数轴上数的顺序,完成对数的结构的初步构建。这样安排利于中小有学数学的衔接,为学生进入初中后即将要学习的有理数的意义和运算奠定一定的基础,加强中小学数学教学内容的联系。四、教学中要注意的问题1.通过丰富多彩的生活情境,加深学生对负数的认识。负数的出现,是生活中表示两种相反意义的量的需要。教学时,应通过学生感兴趣的素材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感受出现负数的必要,并通过两种相反意义的量的对比,初步建立负数的概念。在引入负4数以后,教师要鼓励学生举出用正负数表示两种相反意义的量的例子,加深对负数的认识,让学生感受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广泛应用。2.把握好教学要求。对负数的教学要把握好要求。小学阶段只要求学生初步认识负数,能在具体情境中理解负数的意义,初步建立负数的概念。这里不出现正负数的数学定义,而是描述什么样的数是正数,什么样的数是负数就可以了。数轴的认识也只是描述性的定义,让学生借助已有的经验,在直线上表示出正数、0和负数所对应的点。关于数的大小比较,特别是两个负数的比较,这里还不是抽象的比较,只需要让学生能借助数轴比较就可以了。第二单元圆柱与圆锥一、教学内容1.圆柱2.圆锥二、教学目标1.认识圆柱和圆锥,掌握它们的基本特征。认识圆柱的底面、侧面和高。认识圆锥的底面和高。2.探索并掌握圆柱的侧面积、表面积的计算方法,以及圆柱、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会运用公式计算体积,解决有关的简单实际问题。3.通过观察、设计和制作圆柱、圆锥体模型等活动,了解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之间的联系,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三、教材分析及思考本单元的内容具体编排如下。圆柱圆柱的认识例1圆柱的认识、组成及特征例2圆柱侧面、底面及其之间关系圆柱的表面积例3圆柱表面积的概念探索表面积的计算方法例4圆柱表面积计算的实际应用圆柱的体积例5圆柱体积公式的推导例6运用圆柱体积计算解决问题圆锥圆锥的认识例1圆锥的认识、组成及特征圆锥的体积例2圆锥体积公式的推导例3运用圆锥体积计算解决问题本单元教材加强了所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加强了学生对图形特征、计算方法的探索过程;加强了学生在操作中对空间与图形问题的思考,使学生在经历观察、操作、推理、想像过程中认识掌握圆柱、圆锥的特征以及体积的计算方法,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四、教学中要注意的问题51.加强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提高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与能力。这部分内容加强了与生活的联系,也为教师组织教学提供了思路。如,在教学认识圆柱体和圆椎之前,可以让学生收集、整理生活中应用圆柱、圆锥的实例和信息资料,以便在课堂中交流。认识圆柱、圆锥后,还可以让学生根据需要创设和制作一个圆柱或圆锥形的物品,这样,既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可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2.让学生经历探索知识的过程,培养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本单元加强了对图形特征、计算方法的探索。使学生在经历观察、操作、推理、想像过程中掌握知识、发展空间观念。圆柱体积教学时可以先呈现“类比猜想”的过程,由于圆柱和长方体、正方体都是直柱体,而且长方体与正方体的体积都等于“底面积乘高”,由此可以产生猜想:圆柱的体积计算方法也可能是“底面积乘高”。在形成猜想后,再引导学生“验证说明”自己的猜想,“验证说明”的方法可以有如:一是用硬币堆成一堆,用堆的过程来说明“底面积乘高”计算圆柱体积的道理,这实际上是“积分”思想的渗透;另外一种方法是“转化”思想的渗透,即把圆柱通过“切、拼”转化为长方体,再根据长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推导出圆柱体积的计算方法。再如圆椎体积的教学,教材创设“如何知道像铅锤这样的物体的体积?”的情境,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圆锥和圆柱体积之间的关系。教学时,注意提供给学生积极思考,充分参与探索活动的时间和空间。其中圆锥的体积等于与它等底等高的圆柱的体积的,应让学生在经历试验探究过程中获取,改变只通过演示得出结论的做法。第三单元比例一、教学内容1.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2.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3.比例的应用二、教学目标1.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解比例。2.理解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能找出生活中成正比例和成反比例量的实例,能运用比例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3.认识正比例关系的图像,能根据给出的有正比例关系的数据在有坐标系的方格纸上画出图像,会根据其中一个量在图像中找出或估计出另一个量的值。4.了解比例尺,会求平面图的比例尺以及根据比例尺求图上距离或实际距离。5.认识放大与缩小现象,能利用方格纸等形式按一定的比例将简单图形放大或缩小,体会图形的相似。6.渗透函数思想,使学生受到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三、教材分析及思考6本单元教材注意体现:1、比例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广泛应用。首先知识由实际问题引入,例如由大小不同的国旗引入比例的意义,从“世界公园”的埃菲尔铁塔模型引入解比例,从生活中的放大、缩小现象引入图形的放大和缩小。其次练习中安排了较多的根据比例意义解比例的实际问题。第三安排了“比例的应用”一节内容,其中既有正、反比例的实际问题,还有比例尺和图形的放大与缩小。通过这些内容的学习,使学生体会比例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2.渗透函数思想。函数是数学的重要概念之一。在小学,主要是通过一些知识的学习,渗透函数思想。本单元中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是渗透函数思想的重要内容。因为成正比例和反比例的量实际上反映的是两个变量之间的依存关系。教材通过实例,用列表的形式,体会变量之间的关系,并用式子表示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在认识正比例关系时,教材通过图像表示两个变量的关系,加深学生对正比例关系的认识。本单元的内容具体编排如下。(一)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1.比例的意义。例1教学比例的意义。教材提供了含有国旗的四个情境图,由每面国旗长与宽的比值是相等的,引出比例意义的教学。教学时,可先复习比的知识,然后出示国旗长与宽的具体数据,让学生写出它们的比。选取其中两个比,让学生求出它们的比值,由比值相等,将它们写成一个等式,从而引出比例的意义。教师要注意适时引导,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去找比组成比例。2.比例的基本性质。先介绍组成比例的各部分的名称:项、内项、外项;分别计算比例中两个内项之积与两个外项之积,发现两个乘积的关系;再把比例改写为分数形式,把等号两边的分子与分母交叉相乘,发现积的关系。在此基础上,总结出比例的基本性质。教学时,可利用前面组成的比例,认识项、内项、外项。然后结合一个或几个比例式,让学生通过讨论,逐步归纳出比例的基本性质。3.解比例。教材首先介绍什么叫解比例,解比例的依据是什么。(1)例2。例2教学解比例,让学生体会解比例在生活中的应用。教学时,引导学生经历根据问题设、依据比例的意义列出比例式。然后,着重引导学生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把比例转化为方程,解方程可让学生自行解答。(2)例3。例3是解用分数形式表示的比例。教材只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把比例转化为方程,解方程则由学生自己完成。(二)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1.例1。7例1教学正比例的意义。通过水的体积和高度的比值一定,引出正比例的意义,说明体积和高度成正比例关系,体积和高度叫做成正比例的量。接着把正比例的关系进一步抽象概括成(一定)。教学时,教材提供的6组数据不必通过实验得出。让学生计算出每组数据相应的底面积后,教师可以出示几个问题:(1)水的体积和高度有关系吗?(2)水的体积是怎样随着高度变化的?(3)水的体积和高度的变化有什么规律?引导学生明确体积和高度成正比例关系,并用字母表示出正比例关系:(一定)。2.例2。例2教学正比例图像。教材直接呈现例1中体积与高度的正比例关系图像,再让学生体会正比例图像的特点和作用。教学时,可先出示例1的数据表和坐标系,结合数据表中的数据说明:表中的每一组数据,都可以用一个点来表示。师生共同描点,并把描好的点连成一条直线,形成体积和高度的正比例关系图像,引导学生认识该图像。3.例3。例3教学反比例的意义。编排思路与例1类似。教学时,引导学生发现成反比例的量之间
本文标题:小学数学教材分析六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50534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