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资本运营 > 小学数学有效课堂教学策略的研究
《小学数学有效课堂教学策略的研究》结题报告一、课题的提出长期以来,由于受传统教育思想和教育模式的束缚,我们的教育高投入、低产出的现象屡见不鲜。2004年PISA评价研究表明,教育水平最高的是芬兰,其教育投入占GDP的百分之五点多;而当年美国教育投入占GDP的百分之七点多,其教育水平排名在20多名。由此可见,教育投入的多少与教育质量高低并不一定正相关。我们以前总是用教育投入的多少来说明教育水平的提高,西部的教育已经投入一个多亿,但现在来看,投入并不能代表效果。2004年9月,我们通过调查后发现,教师在备课、上课、作业设计、辅优补差等方面的投入是大量的,但大量的投入与教育效果之间并不是正相关,在教育时间上的投入与教育效果间有的教师还出现了负相关。可见,在传统的教学方式下,那种猛补、猛练的教育高投入并不能提高教学效率。近年来正在推开的基础教育改革是党中央、国务院为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所部署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它以鲜明的时代气息和现实针对性将给我国的基础教育带来革命性的变化。这次课改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即新课改关注了教学方式的优化问题,我们在教学中努力实践着新课程的这一理念,但仍然出现了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教师教得很累,学生学得很苦,然而学生却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我校于九十年代中后期始就先后经教研室立项,开展了诸如“小学数学课外作业的布置”、“小学数学研究性学习试验”等多项教研课题的研究。在前一阶段,我们的研究力图从某一教学环节入手,寻找有效教学的突破口,并已取得初步成效,但总觉得研究的视界不够宽泛,对教学现状的改进尚欠系统性。在此基础上,我们于2004年9月申报了“小学数学有效课堂教学策略的研究”,并被列为“国标本苏教版小学数学实验教科书”第一期教科研课题。旨在使学校数学教学在科学的先进的理论指导下得以优化,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素质,进而提高教学质量,并在认真总结现有经验的基础上,揭示在新课程背景下有效数学教学的基本规律,努力追求教学理论上的自觉和实践上的高效、优质,为大面积提高学校数学教学质量提供经验。二、课题研究的理论基础1.有效教学理论以学生为中心,把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有机结合,辩证统一在学生的学习和发展上。“学习中心论”是有效教学的基础和核心,它强调:激发和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自觉性,提供和创设适宜的教学条件,以促使学生形成有效的学习,促进学生发展。有效学习论以学生学习为中心,学生学习的原有状况是教学深化的根本出发点和依据。2.系统论、控制论原理整体性是系统思想和系统方法的核心和基础。“整体大于部分之和”是系统整体性的集中体现,也是系统思想的一个基本定律,这个原则运用到教学活动中去就是强调系统的整体性,坚持局部服从整体的原则。任何事物都有自己的结构。事物的发展除了因量变引起的质变外,还有由于改变了事物内部各因素的排列组合关系,即改革事物的内在结构所引起质变的。要把合理结构的思想运用到教学活动中去,就是要使组成教学活动的各个要素,包括备课、上课、作业、辅导、考核评价等,包括教学活动中方法的选择、材料的组织、对师生行为的规范等均要统筹安排、互相协调,以获得教学工作的高质量、高效率。3.建构主义理论建构主义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不仅要求学生由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知识的灌输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且要求教师要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帮助者、促进者。这就意味着教师应当在教学过程中要采用全新的教学模式(彻底摒弃以教师为中心、强调知识传授、把学生当作知识灌输对象的传统教学模式)、全新的教学方法和全新的教学设计思想,逐步形成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环境相适应的新一代教学方法、教学设计思想和有效的教学评价体系。三、内涵界定与研究目标1.内涵界定:(1)课堂教学:以班级授课制为载体,在课堂中教师引起、维持或促进学生学习的所有行为。它的逻辑必要条件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引进学生学习的意向,即教师首先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教学是在学生“想学”的心理基础上展开的;二是指明学生所要达到的目标和所学的内容,即教师要让学生知道学到什么程度以及学什么;三是采用易于学生理解的方式,即教学语言有自己的独特性——让学生听清楚、听明白。(2)有效课堂教学:在国家数学课程标准的理念的指导下追求师生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去获得最大的教学效果,从而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价值需求,实现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目标。(3)策略:教师为实现教学目标或教学意图而采用的一系列具体的问题解决行为方式。具体地说,按教学活动的进程把教学分成准备、实施与评价三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一系列的策略。有效教学需要教师掌握有关的策略性的知识,以便于自己面对具体的情景作出决策,并不要求教师掌握每一项技能。(4)有效课堂教学策略:在新课程理念下,有效的数学教学要以学生的进步和发展为宗旨,教师必须具备有为学生一切发展的思想,运用科学的教学策略,使学生乐学、学会、会学,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主动发展和个性发展。通俗地来说:有效数学教学策略就是教师如何优选确保在单位时间内达到预期教学目标的教学方式以及教学途径和教学措施。2.研究目标:小学数学有效课堂教学策略的研究目标就是以树立全面正确的有效课堂教学的理念为先导,立足于我校数学教学的实际及学生数学学习的现状,着眼于学生的发展,通过对教学策略的分析、改进和应用,探索符合新课改理念和落实苏教版教材编排意图的最佳教学途径,全面提高学生数学素养,促进教师教学业务的专业化成长,造就一个新型的小学数学教师群体。四、研究内容与方法(一)研究内容:1.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现状的调查研究。“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只有在充分调查的基础上,才能发现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这是本课题研究得以正常开展的前提和基础。在此基础上,对发现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求解,才能保证研究的针对性、应用性与实效性。2.小学数学有效课堂教学的策略研究。这是本研究的重点所在,从教学流程的推进序列维度来说,主要包含有效课堂教学的准备策略、有效课堂教学的组织与活动策略、有效的课堂评价与教学评估策略等。3.小学数学教学内容各领域的有效教学策略。这主要是从学科知识维度进行的研究,不同的教学内容有着不同的教学策略,采用何种教学方法与手段才能达到最佳效果,也需要课题研究作出相应的解答。当然这不是本课题研究的重点,提及的目的在于引起教师们关注一般教学策略的同时,也要能照顾到教学内容的特点。(二)研究方法:1.文献研究法:检索与课题相关的近年来国内外的各种原始文献及本校的相关档案,了解关于教学策略研究已做的工作,吸取对本课题研究有用的研究思路和方法。2.案例研究法:选取所有参与研究的骨干教师所在班级,以他们在教学实践中开展有效课堂教学策略的探索为研究案例,以便从实践中积累研究成果,形成经验总结和实验研究报告。3.行动研究法:聘请教研究室的专家担任本课题研究的指导者,提高课题研究的计划性和效益性,以使课题规范、正常的运作,从而达到既解决问题又增长认识的双重目的。五、运作过程与研究措施本课题研究具有较强的实践性与操作性,与每位数学教师的常态教学工作联系非常紧密,这为本课题研究的教师积极性与广泛参与性带来保障。为此课题运作的大体都能严格按照预期的规划得以顺利推进,达取预期的研究目标。(一)启动阶段(2004年9月之前)组建课题组,教师自愿参加研究。制定研究计划并组织教师认真学习相关文献资料,使他们了解课题研究的背景,理解课题内涵,明确研究目标,熟悉研究内容与方法。同时深入进行了本真的课堂教学现状调研,课题组的老师们带着有关数码摄像设备,采用推门录像的方式,采集了大量的常态课堂教学实录,并进行多次的回放与分析、统计,形成了若干份调研分析报告。这些报告如《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的现状调查》着重对教师提问的有效性进行了剖析。《数学课堂有效性的调查与思考》主要披露了应试压力下的课堂教学的本真状态。这些报告的解剖,为课题研究寻找到着力点与突破口。(二)实施阶段(2004年9月——2006年7月)1.构建合理的课题研究网络。我们首先建立了课题管理组,由分管教学的副校长朱丽华任组长,对课题实施总负责,对研究的情况进行督查与指导。同时成立了子课题组,具体负责课题研究的细化与实验。朱丽华先后多次就有效教学的研究举行过《谈谈有效课堂教学》、《把可用时间变为有效时间》和《有效提问的设计与实施》等讲座,帮助课题研究成员打开思路,提升认识。2.加强理论学习与理性思辨。课题组给每位研究成员分发了研究的文献资料集,同时推荐了一批必读书目与文章如《论有效教学标准及实施策略》(胡江倩/黑龙江教育2001.10)、《有效教学策略探微》(诸葛宏/现代中小学教育2002.4)、《教学策略》(袁振国/教育科学出版社//新世纪教师教育丛书2003.12)等,定期召开读书汇报会,联系自己承担的子课题畅谈学习的体会。我们还定期召开沙龙研讨会,以积累经验,解决困难。如2006年,我们就曾面向全县的教科研行家举办过“有效的例题活用策略与习题开发策略”的沙龙研讨,老师们谈困惑,说体会,议问题,引起了深刻的思维激荡,受到与会领导的好评。3.搭建课题研究阶段成果展示平台。在研究过程中,我们以课题为抓手,创造性地开展校本研修活动,先后进行了论文、案例、有效课堂教学等的评比工作,努力营造一种合作与竞争和谐统一的研究文化。课题组每学期都要求每位数学教师必须展示一节有效课堂教学的观摩课,并从中遴选出成功课例面向全镇进行半日开放活动。如2005年11月薛海霞、周正娟、王学红老师分别向全镇所有数学老师集中展示了三节课,2006年上半年,陈进春老师执教的总复习课还荣获县优课评比一等奖。这些成果的取得,既是对课题研究的交流与肯定,同时也是激励与鞭策。(三)总结阶段(2006年8月——2006年12月)我们主要进行了引导课题组成员对研究过程进行梳理与分析,撰写研究心得与论文,主要论文有《如何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以活动为载体展开有效教学》、《组织自主探究开展有效学习》等,内容言之有物,讲述的就是自己的研究收获,同时我们还借助《江苏教育》、《中小学数学》、《小学数学教学》等教学期刊,鼓励教师把研究成果进行推介;课题组主要负责人对近三年来通过课题研究形成的相关颇具特色的制度与要求等材料进行了整理与装订。六、认识的推进与实践的创新1.关于有效的课前准备策略深入解读教材有效的数学教学不能机械地“教教材”,而是要“用教材教”,对教材作出合理、适度的加工与改造。真正有效的课堂,教师需要对教材有一个深度、全面、系统的解读。首先,理清教材中各个内容领域的编排线索,关于将某一知识点放置于这一单元、这一学段甚至整个知识体系中来审视,这样,才能进一步明确该知识点在教学中的地位、作用,即这一知识点是在怎样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又怎样为后面知识的学习作准备。其次,细节上应学会推敲。教师应深入研究教材对教学活动所蕴含的启示,包括教材上的每一幅插图、每一句提示语言。只有“深入浅出”,把教材钻研得越深,课上起来就越简单、越得心应手。只有真正把握教材的编写意图,才能吃透教材的精神,也才能实现对教材的必要超越,有效教学才有了源头活水。切实把握学生解读教材固然重要,但解读学生同样也不容忽视。认识学生,把握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是有效的课前准备必须完成的前提。把握学生主要从学习心理、心理品质、认知风格以及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等方面对学生进行了解。课题研究过程中,我们提出以“数学日记”“师生对话”等形式加强师生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增进教师对学生全方位的了解,收到了较好的效果。明确树立目标有效的课前准备还包括树立良好的目标意识,教师在课前备课过程中有无明确的目标意识是有效教学取得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教师只有从观念、态度上慎重对待教学目标的制订,才能做到教学前心中有谱。此外,目标的制定还要兼顾知识技能、方法、情感态度等不
本文标题:小学数学有效课堂教学策略的研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50547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