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资本运营 >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学术报告
【写在前面】2007年11月23日上午,在荆州市小学数学专业委员会第五届年会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研讨活动中,荆州市沙市教科院的彭院长做了精彩的“课堂教学有效性”学术报告。报告从从理论的高度着眼,结合大量的真实课例,深入浅出地对“教学的有效性”给予了明确的界说,诠释了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深刻内涵,并提出了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两大操作策略。报告持续了整整两个小时,与会代表倾心聆听,深深地沉迷于其中。清晰的界定帮助大家深化了理解,鲜活的实例更让代表们深有感触、豁然开朗,情不自禁的掌声时时在会场回荡。以下,是根据报告录音整理的文字材料,以飨读者。课堂教学有效性荆州市沙市教科院彭传新首先,我要感谢市教科院的夏主任给我提供了一个和大家一起学习交流的机会,更要感谢的是监利县教研室、玉沙小学,为我们的会议提供了良好的环境与条件,我特别要感谢的是在座的各位老师,远道而来,参加年会,与我一起,共同就“课堂教学有效性”进行研讨交流。先要说明的是,接受这个任务,我是诚惶诚恐。因为第五届年会,基本上是我们荆州市数学界的精英,有不少的特级教师参加,自己深感压力很大。但我想,既然是学会安排,自己作为一个会员,既是义务也是责任,在这里谈自己的一些学习与体会。要申明的是,更多的是有关专家学者特别是各位一线工作者好的经验,他们研究的结晶,我在这里做一个编辑、整理、转述,当然也有自己的感受、感悟,不妥的地方请各位进行指正。下面,我就“课堂教学有效性”与大家作交流,主要想从四个方面,一个是关于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界说,二是关于它的主要特征,三是它的策略的例谈,策略很多的,不可能、也没有必要一一说到,我选其重点与大家交流研讨,四是从有效教学的发展趋势作一个勾划。缘起:我们的思考(一)、我们的思考基础教育改革已在国家级实验区已经推行了七年,省级实验区实施了六年,大面积进入也有五年。教育的基本理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一些先进的教育观念融入到我们的课堂教学中,我们的教学方式也发生了根本变化,学生的学习方式也相应地作了一些改进与改革。特别是在培养学生主动参与,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有了可喜的变化,积累了不少的经验,不少的研究成果汇编成册,课堂教学的资料相当充足。随着优质课程资源的不断推进,同一学科同一年级的老师拥有相同的课程资源,但教学效果却有很大的差异,这是为什么?原因出在哪里?值得我们思考。我认为,这里的原因主要有二个方面,一个是学生的素质差异造成。由于我们面对教学对象不同,教学效果也不同。但我认为,这不是最根本的原因。举一个例佐证,上月底在武汉,中国教育学会“十一五”重点课题“优质教育资源评价与推广”课题组举办的“全国著名教育专家湖北省小学课堂教学研讨会”。其中,华老师所上的复习课《审题》一课中,他所用的学生是武大附小的学生。因为学生是我接待的,当时老师介绍说我们的学生没有出过门,学生的胆子比较小,同时也谦虚地说,基础也不太牢,到什么程度呢?课前唱歌这个环节,声音太小。当时,班主任说了一句话,我今天就要看看华老师怎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可课上下来,效果是相当的好。课堂教学效果的差异有学生因素,但并不是最主要的。二是老师对新课程理念的理解领会的差别,理念很多,方法很精,措施也不少。但如何甄别,如何适合老师的教学风格、学生的学习特点,这是值得研究的。如何使用优质资源,发挥作用?学习名师,需要模仿,但更多是如何悟其神,而不是仿其形。这就存在着如何处理、运用资源的问题。影响课堂教学效果主要是这二个方面。因此,就出现着目前中小学就存在着“教师很辛苦,学生很痛苦”的现象。(二)目前课堂教学中的“流行病”是存在的现实。1、滥用课件:先进的教学手段肯定可以改进课堂教学,但我们不得不承认,只要是公开课、示范课必有多媒体课件的运用,这是进步。但这其中也存在着“滥用课件”的现状。我们的课题、板书、教学过程必由课件反映,我总在思考,我们传统的教学手段如何与现代的教学手段融合。我记得电教手段有一个特征“不可替代性”,如果用小黑板可以做到,何必用课件?“杀鸡焉用牛刀”?!有时,课上完后黑板上一个字都没有,这正常吗?板书是课堂教学过程、思路的展示,能给学生以启示、感悟。在公开课时,能不能做到:能不用课件的尽量不用,能用原生态的教学手段展示的就用原生态的,这样大家可以学、能学,还能学好。2、表演作秀这种现象不仅存在平时,公开课中也存在这种现象。不真实有二种情况:其一,教学要求不恰当。学生对答如流反映出学生思维未能得到激活。目标对象定位不准确,课上得还有价值吗?其二,作课。例如唱歌、跳舞……等活动无法在课堂上生成的,只能通过事先“打底子”。我认为,此风不可长!不但有损老师的形象,也给学生幼小的心灵不好的导向。3、无效的分组讨论我是比较赞成学生间交流的。沙市于2001年召开全省的年会上,我做了“师生互动情知互动”的课堂教学模式的专题介绍。我们的课堂需要学生间的交流,需要思维的碰撞。我们现在谈到的是需要有效的分组讨论。现在的分组首先从座位上开始,由原来的“秧田式”改成“小组式”,从效果来看,四人、六人一坐,是形式的变化还是实质的区别?小组的作用得到发挥了吗?再如,老师安排讨论,话音刚落,马上开始讨论,我想,这个讨论有没有必要?学生都没来得及思考,脱口而出进行交流,这样讨论有意义吗?如果说这个问题很简单,就没有必要计论;如果说问题很有意义,需要讨论,并且有一定难度,他还没有经过思考就开始讨论,这就是“作了秀”!因此,讨论前必须保证学生个人思考的时间。再者一个现象,在讨论的过程中,开始讨论了,四人都在讲,说给谁听?这显然又存在着问题。讨论完后,如何评价,如何把讨论的结果交流反馈?讨论完后,某生说我认为*****,这岂不是白讨论了?讨论完后还是你自已的观点,没有综合小组成员的看法,这样的讨论对于促进学生间的交流失去了作用。4、满堂发问启发式到现在是我们行之有效的办法。什么改革都不能违背启发式的教学原则。而启发式一个很重要的手段——“提问”。但问题情境是满堂发问吗?老师的发问如果多达30个的话,学生有时间去进行思考吗?5、泛用赏识廉价表扬的现象这二年有所改进。激励对学生是有多种方式的,根据内容的不同,教学对象的差异来考虑激励的方式。6、放任自流关于算法多样化的讨论,大家形成了共识,不仅是算法多样,更应该引导走向优化。数学存在着思维方式优劣之分,虽然学生年龄、思维方式存在差异,但也应该有趋向性的引导。结合对目前课堂教学现状的观察与思考,我们感受到,课堂教学需要研究有效性,需要向优质教学发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减轻教师学生的负担。一、课堂教学有效性界说(一)五个概念的界说1、有效--《现代汉语词典》解释说“能实现预期目的;有效果”。2、有效性--是指有效果,有效率,有效益。效果是课堂教学活动的结果与预期的教学目标相吻合的程度;我们定的认知目标、情感目标,反思时认为基本达到,就是有效果,反之就是低效、无效。效率是指投入与产出之比;有时间、设备、条件的投入,以较小的投入,花费较少的时间与精力,获得较大的教学效果;效益是产出、收益。通过课堂教学活动,促进全体学生素质和个性的最优化发展。发展是多方面的,有认知的发展,情感的发展,当然也有心灵的发展。这三者是有差异的,都有效,但内涵是不同的。3、有效学习具备四个基本要素:①经验。有效学习是以经验为基础的,经验是进行有效学习的基础。这种经验是多方面的,不仅是生活方面的,也有知识方面的。数学由于系统性强,经验是非常重要的。【课例】:《比例尺》学生已有了比的知识和对地图、平面图的了解,在学生很容易地在纸上画出同样大小的三角板后,通过比较,得出“图上的边长:实际的边长=1:1”;然后问:“你能把一个长50米,宽30米的篮球场同样大小的画在纸上吗?”学生面面相觑,小声议论着。有的在思索,有的边摇头边说:“篮球场太大,纸这么小,画不下——”这时,教师慢慢地说:生活中我们见到的地图是怎样的?这是学生已有的经验。很多学生马上意识到什么,露出了微笑。于是他们充分利用学过的比的知识,把它的长和宽缩小若干倍,又借助生活中的相关经验画了起来,很快就有同学画好了——“比例尺”的概念自然生成。感悟:学生经验是有效教学的生长点。事实上,我们教学中这样的实例比比皆是。比如,三角形面积教学,学生已有经验是什么?从知识上来讲,三角形特性、三角形的高、作高的方法是已有的经验;从方法上来讲,前面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学生初步掌握了基本的方法—“割补”与“拼”;更主要的是基本的数学思想——“转化”。我们的教学就要基于这已有的经验来组织。②个人思考有效学习就是提倡学生自主的思考,思考是数学的核心问题。没有思考就没有真正的数学学习。在前面我们提到过,如果问题提出来,学生不需要思考,这就不是数学的课堂了。因为,数学是思维的体操。【课例】:〈圆的面积〉创设情境:〈大风车〉节目开始片花观察,大风车转动时,你发现了什么?你能用刚才的方法(绳测法、滚动法)测量出这个圆的周长吗?【课例】:《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教学后,可设计以下个问题:①为什么整数加减法要相同数位对齐?②为什么小数加减法要小数点对齐?③为什么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可以分母不变,分子相加减?④为什么异分母加减法要先通分,再把分子相加减?我想,这四个讨论题就会引发学生的思考,并且要充分调动他已有的知识与经验,再加以思考来研究,最后得出:相同计数单位才能相加减。这是本质的,经过抽象后的数学的核心。这不仅仅是引发了思考,实质上把学生已学的内容进行了归类整理,使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得到了扩展和完善,形成了一个新的、包含程度更高的结构。③学生参与活动数学实际上就是活动。以学生为主体的活动,【课例】:《能被5、2整除的数的特征》教学片断活动导入:老师这儿有两把数字卡片,请你任意从左边的卡片抽出一张放入右边的一堆,我都能准确把它找出来,不信我们试试看、老师闭上眼睛,学生按要求从左边抽出一张卡片,放入右边的卡片中。教师都能准确猜出。活动探秘:刚才的游戏活动,老师把数字卡片分成了红色和黑色两种,这次老师改变一下形式,看谁先揭开游戏的秘密?学生抽,老师猜,反复几次,仍然准确无误。研究奥秘:教师把左手中的卡片全部贴在黑板上,分别是5、15、35、10、20、25、30.40.分组研究,学生发现这些数都是5的倍数,进而明确能被5整除的数的特征。活动创新:根据前面活动谁能创造一种新玩法?把数字卡片也分成两堆来玩。还可以把数字卡片分成单数和双数。活动中分析原因找规律,得出能被2整除的数的特征,这些数是偶数。都从活动中感悟到数的特征,而且学生学得很轻松、愉快。④再创造。学生的思维要不断地提升,要引导学生不断地“创”。创造,从教学的角度来讲,有不同的标准:相对学生自己、全班学生、社会也是创造;但一般来说,是更多是相对于学生自己,我自己原来没有感悟到的,现在想到了,是“创造”;相对于全班,别人没想到的,我想到了,也是创造;当然相对于社会而言,那就难了。具体到教学中,有三个过程:首先是简单的“模仿”,在模仿的基础上是“变”,指形式上的变化,再过渡到合理的“创”。这是我们再创造的三个过程。【课例】:《电话话费清单》师:这是老师上个月的电话费账单,根据你们平时了解的有关电话费用的经验以及这张账单上面的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生1:从账单中,可以知道电话的月租费是几元,这是每部电话都要收的。生2:这张账单中的滞纳金为“0”,说明老师是按时交纳电话费用的。生3:每打一次市话,3分钟内是0.2元。老师,你每次打电话的时间是多长?师:我每次打电话都是长话短说,都没有超过3分钟。生4:账单中只有市话费一项,说明你只打了市话,没有打长途或其他的电话。师:看来,大家对固定电话收费的了解还是挺多的。谁能根据这些同学提供的信息,编一道应用题?可以小组商量,讨论完成。(各小组讨论。然后汇报交流。)生:老师上个月的电话总费用是324元,其中月租费是18元,每打一次市内电话收费0.2元,老师上个月一共打了几次市内电话?师:编得真好!大家能用方程解答这道题吗?这实际上是“再创造”。4、有效教学,必须考虑的三个要素:速度、收益
本文标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学术报告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50606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