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金融/证券 > 金融资料 > 金融发展对房地产价格变化的影响研究
金融发展对房地产价格变化的影响研究作者:吴成军作者单位:临沂师范学院商学院,山东临沂,276005刊名:商业时代英文刊名:COMMERCIALTIMES年,卷(期):2009,(20)被引用次数:0次参考文献(3条)1.武康平.皮舜.鲁桂华中国房地产市场与金融市场共生性的一般均衡分析2004(10)2.胡健颖.苏良军.金塞男.姜万军中国房地产价格有几成泡沫2006(01)3.王维安贺聪房地产价格与货币供求:经验事实和理论假说2005(05)相似文献(10条)1.学位论文鞠方房地产泡沫研究——基于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的二元结构分析框架2005基于对现代经济和房地产市场特殊性的分析,文章提出了一个基于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的二元结构分析框架。把房地产泡沫放在协调处理好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关系的角度进行研究,重点剖析房地产泡沫、经济增长和金融发展三者之间的内在联系,从而为三者的互动协调发展提供理论基础,而不是孤立的研究房地产泡沫。文章强调房地产泡沫的复合性,给出了中国房地产的复合泡沫论的新判断。提出了实体型泡沫、虚拟型泡沫和混合型泡沫的新分类。房地产市场与实体经济发展背离,缺乏实体经济支撑的房地产价格膨胀,称之为实体型泡沫,房地产市场和虚拟经济部门发展背离,大量的货币资金积聚于房地产市场造成的房地产价格膨胀,称之为虚拟型泡沫。混合型泡沫是指既有实体经济又有虚拟经济因素共同作用造成的房地产泡沫,如果大量的货币资金游离在实体经济部门之外,同时也不进入除房地产市场之外的其他虚拟经济部门,大量的资金为追逐房地产市场的高利润率而积聚在房地产市场,那么将出现房地产市场即脱离实体经济又与虚拟经济部门背离的严重泡沫化现象。通过实证分析,该文发现实体经济因素和虚拟经济因素以及产业变量都对房地产价格产生影响,实证结果较好的支持了该文的复合泡沫论的判断,房地产泡沫是一种综合性质的泡沫,既有实体经济方面的因素,也有虚拟经济方面的因素,更多的是与虚拟经济部门有关。进一步该文提出房地产市场的货币积聚假说来解释房地产泡沫现象。该文认为房地产泡沫是大量货币(尤其是大量投机货币)更加偏好于具有明显虚拟经济特征的房地产的结果。来自日本和中国的实证分析较好的支持了这一假说。论文第一章是绪论。第二章是虚拟经济和房地产泡沫的理论文献评述。分别对泡沫理论、房地产泡沫理论和虚拟经济理论进行了理论述评,为后文的二元结构分析框架提供理论基础。第三章提出了一个分析房地产泡沫的二元结构框架,对房地产泡沫的存在性及其检验进行了理论的梳理回顾和实证分析。第四章重点对房地产泡沫的成因进行了总结分析,并利用中国和日本的数据,对房地产泡沫的一些理论假说进行了实证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提出了房地产货币化和房地产虚拟化过程中的房地产市场货币积聚假说来解释我国的房地产泡沫现象。第五章对房地产泡沫的经济效应及其传导作用机制展开了全面分析,并利用中国和日本的数据进行了实证检验。第六章就房地产泡沫的治理问题进行了探讨。为提高房地产泡沫的治理水平,对现有的一些治理政策措施进行了评价和实证检验,在此基础上就房地产泡沫的管理提出了一系列政策建议。2.学位论文易洪涛房地产信贷风险控制与银行创新2006根据国际经验,当一国经济持续稳步增长,城市化也将进入一个快速发展的时期。这种发展规律在中国得到了较为完美的印证。随着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和城市化进程的稳步推进,房地产业飞速发展并迅速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从1985年建设银行开始第一次办理土地开发和商品贷款业务到今天,中国的房地产业伴随着金融业的支持和发展,经过了一个不断变革和稳步发展的历程。房地产金融也一度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研究中的热点。现阶段,银行在中国的金融市场中占主导地位,对房地产业的金融支持也主要为银行发放的贷款。国内对于房地产金融的探讨不少,多为房地产融资体系国际间的比较研究,通过借鉴他国房地产金融发展模式和创新产品,试图建立适合国内经济发展实际的房地产融资体系;或者从金融市场的完善程度出发,从金融功能观的角度探讨中国房地产融资体系的建立和完善;还有些研究从房地产行业的发展出发,从房地产发展周期和市场投机程度分析房地产金融风险的积聚。房地产信贷风险的产生和积聚,是房地产市场和以银行信贷为主的金融市场相互作用的一个过程。在银行为房地产业提供金融支持的过程中,实际上也涉及银行在面对和评估风险过程中一系列的行为和决策,银行的这些行为和决策可能成为风险积聚的直接诱因。而国内对于这方面研究分析的文献还不多。本文试图从“房地产信贷风险如何形成”这一问题出发,结合国外对于房地产泡沫理论的研究,分析房地产市场、银行信贷市场、监管者以及消费者等各参与方的行为,试图找出银行在发放房地产贷款过程中导致信贷风险积累的环节,并从银行角度分析,如何通过自身的变革和创新规避和控制风险。因此,本文的逻辑顺序也基于这样一个线索:(1)银行在房地产价格的形成中起何作用?从MarkCarey(1990)的房地产价格决定模型出发,通过引入投资者数量、基本价格、金融资源等相关变量,分析导致房地产价格上涨的因素。在对非金融变量的分析中,通过一系列近似假定,得出金融资源的可获得度是房地产价格繁荣并延长其持续时间的一个重要因素。(2)银行对房地产业的贷款受何因素影响?通过银行放贷模型解释是何种因素可能会激励银行决策,导致银行贷款向房地产部门集中。从模型中发现,预期盈利、毁约概率、资产组合内部相关性、资本准备金等多种因素都会对银行的决策产生影响,而房地产贷款的高回报和房地产价格的上涨是一个相互强化的过程。结合历史上房地产泡沫引发金融危机的事例,引出下一问题:银行往往低估高度集中的房地产信贷风险。(3)为什么银行会低估高度集中的房地产信贷风险?对于这一问题本文主要从两个方面来分析。一方面,从认知心理学出发的“危机短视”理论较好的解释了银行的房地产贷款过程中的风险积聚,银行的从众行为(Herding)、会计管理决策、竞争等诸多因素都会导致银行产生危机短视的行为,加剧银行体系的脆弱性;另一方面,通过激励理论,分析房地产贷款发放过程中各参与方的行为选择,从政府监管、银行经理人的管理行为、银行间竞争以及银行本身经营的局限等方面分析了银行房地产信贷风险的形成机制。其中,从银行的治理机制来看,股东控制和银行经理人基于私利的行为选择以及项目失败后的激励缺乏,都会导致银行低估高度集中的房地产信贷风险。(4)从银行角度出发,如何控制房地产信贷风险?结合中国房地产金融市场的实际,本文从银行制度创新、产品创新、管理创新三个角度提出控制房地产信贷风险的思路。其中,制度创新从改善房地产贷款中参与方委托一代理问题、改善银行契约标准化和流动性角度,提出房地产贷款证券化,成为文章的一大重点。产品创新主要从银行贷款产品设计上考虑,提出对于房地产贷款产品要素的改进,以改善住房抵押贷款客户和银行间的风险分担状况,降低银行信贷风险。与已有房地产金融相关文献相比,本文在选题角度和分析方法上具有自己的特色。在选题角度上,全文主要从银行角度分析房地产信贷风险的形成和控制,通过模型引入银行对房地产的金融支持这一变量(投资者可运用资源:假定为投资者可从银行获得的贷款),并分析银行放贷影响因素和房地产信贷风险积聚的各环节。在后一部分,也是从银行角度分析控制房地产信贷风险的可行性做法,并把房地产贷款产品设计纳入分析范畴。在分析方法上,本文将国外房地产泡沫理论与中国实际相结合,一方面将模型中的变量关系引入房地产信贷风险的形成机制分析,另一方面,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对模型的约束条件加以解释,并通过中国实际情况分析信贷风险累积的各环节中银行的参与情况,试图找出控制风险的方法。文中主要运用逻辑推理和实证分析方法引入房地产价格决定模型和银行放贷模型,并从认知心理学上的“危机短视”理论和基于信息不对称的激励机制理论来分析银行在房地产信贷中各参与者的行为,试图通过改善委托一代理关系来找出控制信贷风险的方法,并在对房地产贷款证券化的分析中,进一步对改善后的委托一代理关系进行论述。在章节安排上,本文分三大部分:第一章介绍房地产金融在我国的发展现状和历史。先介绍了房地产金融在我国的发展历史,通过历史数据分析了房地产金融在我国广阔的发展空间。然后介绍了我国房地产金融的发展现状,主要对房地产融资渠道进行了简要分析,这也是后文银行创新的出发点。第二章介绍房地产信贷风险形成机制。主要解决“房地产信贷风险如何产生?”、“银行为什么明知风险暴露而继续向房地产业贷款?”这两个问题。从Carey的模型出发,第一节分析了房地产市场与金融市场的关系,结合模型分析房地产价格和银行信贷的关系,考查房地产信贷风险的形成机制。第二节分析银行在房地产信贷风险形成中的作用,第三节结合我国现状分析了模型在中国的运用情况,如供给的局部差异性和金融市场的完善等问题,指出对银行风险的管理和控制对于现阶段中国经济和金融系统运行的重要性。第三章主要探讨银行如何管理和控制房地产信贷风险。对于现有的银行管理体制和经营机制,本文从制度创新、产品创新和管理创新等角度提出对银行房地产金融业务的改进。本章内容安排上,第一节从银行契约的特性和委托一代理理论出发分析银行制度创新的必要性,以房地产抵押贷款证券化为例说明制度创新对分散银行房地产信贷风险的作用。第二节主要分析房地产贷款产品的创新,从银行贷款产品设计的角度提出对于房地产信贷产品的改进以更好的管理和分散风险。第三节从管理创新的角度指出我国商业银行在风险管理上改进的空间。3.期刊论文洪涛欧美房地产金融发展的新趋势及其影响-现代商业2008,(12)1990年代中期以来,欧美各国房地产权益市场和债券市场总值增长迅速.一方面抵消了一些因素令房地产价格剧烈波动的影响;另一方面也带来了新的风险.美国的次贷危机就是这些风险的一次集中释放.4.学位论文范锐我国房地产金融风险研究20062006年是否是房地产价格的拐点,为此学者和专家进行了激烈的争论,这从一方面反映了房地产在我国当前及今后是基础产业和支柱产业,将继续拉动国民经济的增长;另一方面也说明了目前我国房地产投资出现过热。房地产和金融已经相互渗透,房地产投资严重依赖银行的贷款,一旦房地产出现下降趋势,银行长期以来积聚的风险便可能恶化,不良贷款将难以消化。风险是客观存在的,它不仅存在于房地产投资中,在银行贷款中也大量的存在,所做的不是彻底的拒绝风险而是要有效避免和降低风险发生的概率。房地产在高速发展中的风险有很大一部分转嫁给了银行等金融机构,特别在我国由于融资渠道不多,银行等金融机构成为主要的融资手段的情况下。因此如何有效的避免金融机构不良贷款的比率,不仅是关系到金融机构本身,而且还关系到整个国民经济,因为金融是国民经济的命脉。对房地产金融风险的研究不仅可以为普通消费者服务,也可以为政府的宏观政策提供依据,从发达国家房地产金融发展的成功中吸取经验,可以避免他们走过的弯路。本文从金融机构和金融机构管理者的角度出发,探讨房地产金融风险的防范和化解手段,提出房地产金融机构要有序竞争,逐步推行房地产证券化,对房地产企业本身的经济效益进行有效考核,完善信用制度,规范金融机构的经营管理。本文重点介绍了房地产金融风险分类,并从房地产与金融的相互关系、房地产特征增长方式、房地产周期、房地产价格波动对金融的传导机制等方面深入分析了房地产金融风险的成因。房地产信贷总额增长过快,房地产信贷渠道单一,房地产企业和银行等金融机构的信息不对称,金融机构自身的经营不规范,信用制度的不完善等都将风险集中于金融机构,所以有必要用一些指标来细化金融风险,来达到金融风险的预警作用。5.期刊论文韩立达.刘琪我国城市房地产金融发展的战略选择-四川省情2005,(6)我国城市金融与房地产价格上涨的关系房地产业与金融业的基本关系.房地产业天然需要金融业,两者的关系密不可分,这主要反映在两者具有强相关的互动关系:首先,房地产经营活动的全过程需要金融业的支持.因为房地产开发过程中需要的资金量大,同时其资金周转期长,没有金融的支持,房地产业不可能得到发展.6.学位论文李峰我国房
本文标题:金融发展对房地产价格变化的影响研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5065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