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1.地球的圈层结构、大陆岩石圈的圈层结构根据地球内部的力学或流变强度及变形反应方式可分为岩石圈、软流圈、中间圈和地核大陆岩石圈自上而下可分为四个层圈:1.上地壳2.中地壳3.下地壳4.上地幔的刚性层2.地球构造活动的韵律性地球在46亿年中,发生了不同时间尺度的韵律性变化。马宗晋(2003)划分为长韵律、中韵律、短韵律和微韵律四个层次,12个韵律级别。认为:不同韵律层次的存在是不同类型天文周期对地球作用的效应。太阳系与银心距离的周期变化,太阳系通过银河旋臂结构所受的影响,以及大小麦哲伦星云对银河系的作用,可能对25亿年、8±2亿年、2±0.5亿年和1亿年左右的韵律地球轨道偏心率、黄赤交角(地轴斜度)、岁差的周期变化,可能影响地球以千万年级别到万年级别的韵律尺度。(米兰克维奇气候曲线)部分韵律证据:超级大陆聚散(10-2.5亿年)沉积、构造波动周期—250~50Ma生物集群灭绝---50~5Ma古地磁磁极倒转32~34Ma陨击事件32~33Ma……………3.地台和地槽的沉积建造地槽中常见—些特有的沉积建造,如硬砂岩建造、硅质火山岩建造、复理石建造和磨拉石建造等。地槽的沉积建造是在构造运动相当强烈的条件下发展起来的。地槽的震荡运动(升降运动)速度快,幅度大,而且极其频繁。地槽的波状运动,使各个部分差异性明显。沉积建造在时空的变化很大。在垂直地槽走向方向上,经常交叉变换,明显地受隆起、坳陷和断裂的控制,于是岩相、建造往往成带状分布,形成构造岩相带。在时间上沉积建造递次有规律地出现,形成地槽的沉积建造序列。地台盖层的沉积建造是在相对稳定的构造环境中形成的,因此,它具有下列特征:•1)岩性以砂质、泥质和碳酸盐岩为主,海相沉积物居多,也有部分陆相沉积,或出现海陆交互相。具有地台特征的沉积建造有:石英砂岩建造,铝土铁质建造,石灰岩建造,石膏白云岩建造,含煤建造,红色碎屑岩建造等。•2)组成地台沉积建造的岩性,一般比较单一,结构也较均匀,在剖面上或是平面上变化不大,在广阔的范围内比较稳定,建造和岩相通常不呈带状分布。•3)沉积建造的厚度较小,且各地差别不显著。•4)沉积岩层之间多为整合或平行不整合接触4.奥布英把地槽的演化分为哪三个时期奥布英把地槽的演化分为三个时期:即地槽期、晚地槽期和后地槽期。地槽期是地槽演化中持续时间最长的、并可进一步分为发生阶段(A)、发展阶段(B)与造山或终止阶段(C)。而发展阶段又分为前复理层期和复理层期。5.新华夏系、华夏系、华夏式新华夏系是我国东部和东亚濒太平洋地区的一个规模宏伟的多字型构造。从总体来看,这个构造体系主要由走向北东18°~25°的三条隆起带和三条沉降带组成。我国东部的地势轮廓,明显地受到它们的控制。华夏系是我国东部另一个多字型构造体系。根据目前的认识,它展现的范围不小于新华夏系。与新华夏系的不同点是:主体构造线方向比新华夏系更偏东,呈北东45°左右。华夏式是我国东部地区又一个多字型构造体系。它展布的方向、构造组合特征都和华夏系相同,但成生时间比较晚,大致是在晚白垩世至第三纪才开始出现。为了与华夏系相区别,另称为华夏式。6.中国构造旋回的划分阜平旋回包括迁西期和阜平期,迁西期是最早陆核形成时期。阜平期以五台群下面的不整合面为顶界,时限3000百万年至2500百万年,是我国陆壳一个重要形成时期。吕梁旋回包括五台期和吕梁期,五台期的时限为2500—2200百万年,吕梁期时限为2200—1850百万年,它最终形成华北板块的基底。晋宁旋回包括四堡期和晋宁期,四堡期年龄大致为1850—1000百万年,在扬子地区发育良好。晋宁期的时限1000—850百万年。加里东旋回的时限为850—400百万年。海西旋回指早泥盆世至二叠世,在中国是一个很重要的旋回,各地区情况变化较大,天山地区比较典型,可分若干幕,其中以晚泥盆世、早石炭世和早二叠世末三期最为重要。根据中国具体特点,将中新生代划分为印支旋回、燕山旋回和喜山旋回。印支旋回分三幕:中三叠世期间,即拉丁尼克期与安尼锡克期之间;中三叠世与晚三叠世之间;晚三叠世末到侏罗纪初。燕山旋回期,构造幕划分颇多争议,现以燕辽地区为基础划分为五个幕:早侏罗世北票组与中侏罗世蓝旗组之间;中侏罗世土城子组与晚侏罗世义县组之间;晚侏罗世阜新组与早白垩世孙家湾组之间;孙家湾组与晚白垩世大凌河组之间;大凌河组之后,此幕在青藏地区表现为晚白垩世的早期与晚期不整合。喜山旋回以青藏地区为例大体为三幕:始新世中期和末期,表现为特提斯海的关闭;中新世中后期,青藏地区有强烈褶皱断裂和岩浆活动,形成大规模逆冲断裂和推覆体;上新世至早更新世,主要表现为青藏高原的抬升,断裂活动7.板块构造理论的基本内容及存在的问题(目前面临的5个主要挑战)基本内容:1.岩石圈板块所作大规模的水平运动,是一种在球面上的绕轴旋转运动。可用欧勒定律来描绘。2.板块沿分离型边界扩张、增生;与此同时它又沿汇聚型边界缩减、消亡,相互补偿,便地球半径保持不变。3.板块运动的驱动力来自地幔中的物质对流。主要有以下五个问题:1.大陆软流圈不具全球性问题2.非威尔逊旋回演化问题3.大陆垂向增生和消减问题4.大陆结构的多层次性及耦合与非耦合问题5.大陆构造变形力源的多元、多源性问题8.中国南北的两个分界线秦岭及其东延诸山: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的分界。秦岭在西安西南高达4000余米,山势雄伟,向东逐渐降低,过南阳盆地以后,出现桐柏山和大别山。这条山系构成了南北气候带的分界。南岭:在地形上比较模糊.但仍是显著的、清晰的南北水系的分水岭,北面是长江水系,南面是珠江水系。南岭也是重要的自然地理分界线,以南是我国的热带、亚热带植物区,具有丰富的特殊植物资源分布,并且在雨量、温度、植被、土壤等许多方面与北面有很大区别。9.中国晚古生代聚煤期后的构造应力场演化及板内构造变形的影响因素影响因素有4个:1.地块小,构造稳定性差2.沉积盖层厚度大,不均一,容易变形3.多期次的碰撞、拼合4.周边板块多期构造作用和多期应力场构造应力场:印支期:257~205Ma最大主应力轴σ1产状:174°∠2°中间主应力轴σ2产状:86°∠2°最小主应力轴σ3产状:355°∠87°燕山期:σ1:116°∠7°σ2:26°∠3°σ3产状:297°∠80°四川期:σ1:24°∠3°σ2:296°∠3°σ3:203°∠86°华北期:σ1:114°∠4°σ2:186°∠3°σ3:203°∠86°喜马拉雅期:σ1:184°∠2°σ2:94°∠4°σ3:4°∠87°10.中国3大古板块的演化中国大陆的核心组成有华北、扬子和塔里木三个古老地块。华北板块于大约18.5亿年前的早元古代末克拉通化,形成陆壳板块,包括了阜平群变质杂岩、五台群和滹沱群的沉积变质岩层序。它们一般被认为是劳亚大陆的碎块。扬子板块的基底为一套属于中上元古界的板溪群或昆阳群浅变质岩,于大约8.5亿年前的晚元古代末克拉通化,形成陆壳板块,公认是冈瓦纳大陆的一部分。塔里木板块,最近在塔北隆起上的钻井证实,下古生界以下为中上元古界的浅变质岩。可以确认塔里木板块最后固结时期为扬子旋回末,与扬子板块一样,于8.5亿年前后硬化,形成陆壳板块,属冈瓦纳大陆在早古生代分离出来的块体。11.确定古板块边界的方法1、岩石学方面:1.岩套—古大洋岩石圈2.混杂岩3.双变质带4.复理石建造5.岩浆岩的分布2、构造方面:1.超壳深大断裂2.造山带.大陆裂谷系3.地球物理方面1.地震震中的线状分布2.地磁极移动曲线4、古生物与古气候方面:1.古生物方面2.古气候方面12克拉通、地台、地盾一般认为,克拉通是大陆均衡的正向部分,在构造上,它比邻近的活动带更稳定。地盾是地壳的稳定部分,由前寒武纪岩石组成,其上的沉积盖层很薄,或者完全没有沉积;以变质岩和深成岩为主;所经历的埋藏深度从5km到35km以上。地台也是指地壳的稳定部分,地形上也仅有小的起伏,其基底也是由前寒武纪岩石组成,但其上覆盖有1-3km厚的相对未变质的沉积岩。地台的前寒武系基底和地盾一起称为克拉通。附加:1.洋脊、海沟和转换断层三种构造活动带把地球岩石圈划分成若干大小不一的块体,简称板块。
本文标题:大地构造复习题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50668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