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资本运营 > 小学语文教学策略与方法
1倘佯文学殿堂,感悟心灵对话——新课程理念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梓潼县教师进修学校杨丕林“雪化了以后是什么?”这是一堂语文课上老师给同学们提出的问题。一位同学站起来富有诗意地回答:“雪化了以后是春天!”没想到老师一本正经地说:“错了。正确的答案应该是一一雪化了以后是水了。”令人啼笑皆非的是,这位语文老师竞用了物理学的答案来解释文学上的问题,张冠非要李戴,自然要出现令人遗憾的结局。“雪化了以后是什么?”答案应来自于学生的生活,学生的体验,学生的理解。对乡村学生来说,雪化以后可能是松软的土地、泥泞的道路,可能是绿油油的麦田、忙碌的春播;对城市学生来说,雪化了以后可能是油亮的柏油马路、穿梭的车辆,可能是公园里青翠的草坪、彩色的碰碰车:对北方的学生来说,雪化了以后可能是欢乐的笑声;对南方的学生来说,雪化了以后可能是伤心的眼泪。只有尊重学生,理解学生,才能挥洒出富有灵性的语言,富有个性的想像,才能拓属与丰富自己的见识,才能避免“一叶障目而不见泰山”。2传统的教学方法,特刻是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着许多弊端。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倪文锦曾深刻地指出:“一是教法不当,所谓‘标准答案'僵化了学生思维,所谓‘讲解'、‘分析',把血肉丰满的课文支解成七零八碎的知识拼盘,败坏了学习语文的胃口;二是学法不当,不让学生认真阅读课文,大量时间耗费在无意义、无必要的,甚至是错误荒唐的练习之中;三是阅读面窄,学生课外阅读受到种种限制,很少阅读文学名著及报刊文章;四是考法不当,扼杀了学生创造精神等等。”时下语文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新的课程标准更加注重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基础。教师在使用教材时,要通过丰富的人文内涵,熏陶感染学生,使他们产生独特的情感体验,在精神、道德、社会和文化方面都得到相应的发展,这充分体现了人与自然及个人与社会的统一。谈到语文阅读教学,我们总离不开“阅读”与“写作”这两个话题。在平常的教学实践中,“阅读的目的是什么呢”“为什么要学会阅读呢”,答案最后常常会回到一个共同的结论“只有多读才能写得好”,或者干脆就是“读是为了写”。显然这是将“阅读”放在了写作的附庸地位。读写要结合,读也能促进写,这本没什么异议,但是读就是为了写吗?读了就能写吗?阅读应该有它自己怎样的独立意义与重要作用呢?我们在语文教学中应该将读放在一个怎样的正确而恰当3的位置呢?这似乎应该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一、树立理念,提高学生的整体阅读素养既然阅读不仅仅为了写,那么在我们的语文教学中,应如何把握阅读教学的方向呢?首先,从社会对阅读的要求来看。传统的阅读教学从文章学的目的出发,教读一篇文章是为了弄清段落大意、中心思想、表现方法、语言特色;从语文知识出发,是为了弄清字、词、句、篇、语、修、逻、文等。然而现代社会,阅读的主要目的则是为了获取信息和知识,发展智力,充实精神。因此新的课程标准中明确的指出:“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这就告诉我们,“读”具有其自身重要的意义。不学会读,我们就无法在信息量急剧膨胀的信息时代去获取有价值的内容;没有阅读,从古至今一切科学的论断、经典的美文、精辟的思想就不可能被我们吸收并发扬光大。不重视读的教学,一切该具备的阅读能力就难以被学生掌握。那么阅读课又该如何体现出阅读的特点呢?新课程标准明确地给我们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师生的双边活动应紧紧围绕文本的阅读与理解来展开,不可脱离文本的阅读来分析、感悟,不能架空了阅读材料。新课程标准还指出“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具体来讲就是:“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4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做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这些能力绝不是一、两节语文课的教学就能实现的。这种阅读要求事实上已经是对学生进行综合文学素养的培养,绝不是简单的只要读懂就行了。其次,阅读是一种心智过程,这种过程是一种智力技能的体现,所以还要求能准确而迅速地从书面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也就是我们常讲的阅读技巧的掌握。因此,要有效的阅读,就必须对阅读者阅读的速度、方法,选择、筛选阅读材料的能力以及在阅读中需要的理解、分析、综合、鉴赏、评价等综合能力都提出相当高的要求。这些训练也只能贯穿在日常教学中逐步完成和提高。显然,以上所讲的内容应该是阅读课要教给学生的最基本的内容。阅读课不但不是"写作"的附属物,它的意义比写作更深远。更重要的是,这些阅读技能的掌握它关系到阅读者个人的可持续性发展潜能,关系到阅读者在未来社会的生存与发展前景。作为语文教育者,我们责无旁贷要让我们的学生具备适应现代社会的阅读能力。二、加强联系,克服阅读教学的功利主义思想要克服阅读教学中急功近利的思想,首先要对阅读课优劣的评价有个明确的指导思想。阅读课一方面要教给学生各种阅读的方法,培养灵活运用各种阅读方法的能力,达到学会阅读、学会分析、学会鉴5赏的教学效果;另一方面要让学生能深入文章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通过阅读他人的作品,来丰富自己的生活体验,增加对生活感受的积累。因此,要让阅读教育回归其本位,必须在课堂教学中,真正实施阅读教学。把课程标准中对阅读的要求逐项落实到位。至于在阅读与感受的基础上,能否当堂让学生把自己的体会讲出来,能否进一步让学生学会作者的艺术手法、表现手段,并非很重要。学习文学作品,只要求学生理解他们现在能理解的东西,理解的东西不能马上表达出来,也是很正常的。学生的学习,是为他们的整个人生做准备,不需要也不可能现在都表达出来。他们现在的感受即使很朦胧,随着人生体验的丰富,将来逐渐会变得清晰起来。学生一旦有了触发点,你要他不表达也不可能。语文课如果能上到这种程度,那就算就是成功了。所以,阅读对一个学生的影响并不是立竿见影能体现出来的,他会随着学生阅读的增加、人生阅历的丰富在适当的时候凸现出来。三、大胆革新,把新大纲对阅读的要求落到实处“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有利于理解和巩固学习,有利于培养表达能力;有利于综合性学习能力的提高。阅读教学是教师指导学生通过阅读理解文章思想感情,掌握文章表达方法,提高阅读能力与形成良好6阅读习惯的过程。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完成小学语文教学任务中占有重要的地位。阅读教学的质量在很大程重上决定整个语文教学的质量,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中心。《语文课程标准》为此矗立了新的阅读教学理念。(一)树立体验性阅读教学观《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情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阅读教学要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和体验。因为每个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气质都不同,所以要鼓励学生对阅读内容做出有个性的反应。如对文本中自己特别喜爱的部分做出反应;对自己认为特别重要的问题做出富有想像力的反应,甚至“突发奇想”;将自己的感受与文本的意图进行比较,为文本的内容及表达另行设计等。学生在阅读中,并不是消极地接受、索取意义,而是积极主动地发现、构建意义,甚至创造意义。(二)树立拓展性阅读教学观《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又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活动中7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为了在阅读教学实践中落实这些基本理念,《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目标中既提出了要扩大阅读面的要求,“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并与同学交流图书资料”,“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尝试进行探究性阅读,扩展自己的阅读面”,“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又具体规定了课外阅读量,第一学段阅读总量不少于5万字,第二学段不少于40万字,第三学段不少于100万字。这些都表明,在“大语文”教育观念下,阅读教学要立足于课本但决不能禁锢于课本。课内阅读固然重要,但一个学期下来学生仅阅读二三十篇文章,即使篇篇倒背如流,所得又有几何?所以,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应树立“拓展”性阅读教学观,加速学生的拓展阅读,能迅速有效地扩大学生的阅读量,使学生的人文底蕴加宽加厚。(三)树立创造性阅读教学观《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能力,提倡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能力。”创造性阅读是阅读活动的最高形式,也是阅读教学追求的最高目标。创造性阅读有不同的层面,能超越作者、超越文本,是创造性阅读的高级层面。小学生的创造性阅读主要指超越自身的体验。文本的意义也许是他人已知、已会的,但“我”还不知不会,通过阅读而达到也知也会,就8是一种超越自我的“创造”。在阅读中,文本中的世界与周围的世界比较对照,读者、作者及文本中的人物比较对照,既理解了作者,也更好地认识了“自我”。在阅读中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从而实现“有创意的阅读”。阅读过程成为今日之我不断超越昨日之我的过程,这是创造性阅读的初级层面。小学生能进行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就是了不起的进步。万丈高楼平地起,创造性阅读只能在阅读实践中逐步培养。教学中把新课标的阅读教学新理念转化成教学策略,落实到教学实践的层面,转化成便于操作的具体方法,需要教师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这也给教师提供了广阔的创造空间。要让语文课程标准的阅读要求与阅读量真正落到实处,必须在教学上做出相应的调整。我们要提高我们的课堂教学效率,减少不必要的冗长而琐碎的分析,以教给方法和培养能力为主,帮助学生学会分析、理解、感悟,将多余的课时用于指导课外阅读。四、灵活处理,精心设计阅读教学策略(一)、体验性阅读教学策略“体验”是《语文课程标准》在表述课程理念时使用频率较高的词语之一。体验是人类的一种心理感受,与个体经历有着密切的关9系。上课伊始,可酌情创设一定的情境,以激起学生学习课文的动机和兴趣。美国孩子的一节课,对“体验学习”做了最好的阐述。谁都知道美国的独立战争。教材在说明战前宗主国英国同北美殖民地人民日益紧张的关系时,提出“家长和长大了的孩子的关系”,并提示孩子们:通过回想你们的父母颁布新规定和强行让你们做什么事的感觉,来领会这一关系。上课开始,达塔老师宣布:“由于教学经费紧张,本来免费提供的课堂用纸,今后5分钱一张,现在大家拿钱来领纸,准备小测验。”教室里一片喧哗,孩子们纷纷嚷嚷:“这不公平,为什么事先不通知我们?”“我的钱买了纸,中午就不够午饭了。怎么办?”“怎么别的老师不收我们的钱?”看着学生的各种表情——沮丧、吃惊、生气、不知所措,有的甚至小脸都憋红了。老师低下头,一再说:“对不起,可是我不得不这样办。”孩子们持续不安,老师坚持收钱发纸测验。乖顺的、调皮的、无可奈何的孩子最终都拿钱买了纸。老师发下试题,学生闷头作答。只见最后一道题写道:“关于花钱买纸的事,不是真的,请写出你当时的感受。”达塔老师让每个孩子都得到那种感受:当英国议会决定向殖民地强行征收“印花税”时人们的心情。这就是“体验”,这就是“不教而教”的艺术。“文章不是无情物”;选入小学语文课本的都是古今中外的优秀10文学作品,都与孩子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折射出彼时彼地的人生态度和社会理想,蕴涵着丰富的人文精神和情感因素。这一切主要通过语言、动作、神态等表现出来。而体验的前提和要素也正是以感性活动为基础的感受、感知。因此,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我们要引导学生获得对文章情感、内容、审美独特而积极的体验,吸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纵观我国传统的语文教育,“吟诵”“品味”“体悟”等,全部包含了“体验”的过程。现代语文阅读教学应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教师要善于挖握教材中有利于学生体验、
本文标题:小学语文教学策略与方法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50930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