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招聘面试 > 小学语文教材教法复习资料(专科)
小學語文教材教法複習資料(專科)默认分类2010-07-1312:48:49阅读190评论0字号:大中小教学法复习资料课程介绍1.课程介绍:语文教学法是一门综合的应用理论学科,是语文教育专业的一门必修课,也是语文教育专业职业性最强的一门课。既是学科教育学,又是应用教育学。既是边缘学科,又是综合学科。2.学科的发展阶段:⑴孕育于教育学时期(1902-1918)⑵“国文教授法”时期(1918-1924)⑶、“国文教学法”和“国语教学法”时期(1924-1939)⑷“语文教材教法”时期(1939-1978)⑸“语文教学法”和“语文教学论”时期(1978-1989)⑹“语文教育学”时期(1989-1997)⑺“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时期(1997年至今)3.学科的发展阶段:⑴“语文教育学”学科名称产生的逻辑是:教育学——学科教育学——语文教育学⑵“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学科名称产生的逻辑是:教育学——课程与教学论——语文课程与教学论。这两个不同的逻辑顺序显示:“语文教育学”强调的是语文教学的终极目标——培养个性完美发展的人,“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强调的是语文教学的实践过程——语文学科的课程与教学。终极目标是通过实践过程达到的,语文教学研究的重点应该是它的实践过程。从强调终极目标到强调实践过程,是自身本质的回归。4.新课程的价值追求:⑴新课程的基本价值取向是:为了一切学生的发展让学生全面发展⑵新课程所追求的新的课程理念是:教育民主国际理解回归生活关爱自然个性发展5.案例:《老树的故事》这篇课文的一段教学实录,根据这段教学实录,分析陈老师教学中给学生传导的关爱自然的思想。师:请小朋友们认真看课本上的插图。(稍后问)你怎么知道这是一棵‘老树’?(有些学生急于回答问题,老师再次要求他们观察图学生纷纷说了老树“老”的一些特点。)师:我们刚才用的是边观察图边想象的方法来向老树提问题的。谁还能用这种方法继续向老树提问题?一生:老树你有多大啊?一生:老树你有一百岁了吧?一生:老树你为什么这么老?一生:老树你为什么这么胖?一生:老树你为什么这么矮?一生:老树你为什么这么绿?一生:老树有多少鸟在你身上安过家?一生:老树有多少鸟和你谈过话?一生:老树有多少鸟给你唱过歌?一生:老树你为什么笑啊?师:请你来扮演老树讲一讲自己经历过的事情;请你扮演老树上安家的小鸟;请你扮演对老树凝望、问问题的小朋友。(学生们热情很高,纷纷举手选择自己想扮演的角色。有一名男同学双手伸开扮演老树。)一男生:我今年已经一百岁了,但身子还很健壮(手攥成拳,摆出很有劲的样子),头发还是绿的,没有变黄(边说边抚摸着自己的头发),许多小鸟都来我家做客,在我孤独的时候,它们陪我聊天,还给我唱歌呢!我非常喜欢它们所以就让它们在我身上安家了。有一次我生病了,是它们救了我,帮我治好了病,我很感激它们,每天都伸展着绿叶,为它们提供清新的空气。师:他知道了树和小鸟是相互依存的,谁也离不开谁,我提倡同学们都向他学习。一女生:老树你为什么都这么大年纪了还这么枝叶茂盛啊?你一定有秘诀吧?是不是你身上的小鸟帮的忙啊?它们一定帮你捉了不少害虫吧?这些小鸟真是太好了,我以后再也不乱捉小鸟了。我一定会爱护动物、保护环境的。(全班同学都鼓掌。)师:小朋友们她表演的好在哪里?一生:她不但知道小鸟对树的重要性,还知道人和小鸟的关系,人们要保护小鸟,保护大自然。我们应该从身边的小事做起:爱护校园里的一草一木,爱护小鸟,不捉小鸟和其他动物。让我们身边的每一棵小树都能长成健壮的老树!6.改革应试教育的课程体系:课程目标:知识技能取向课程内容:繁难偏旧课程结构:严重的”分科主义倾向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课程评价:选拔取向课程管理:中央集权7.新课程目标的时代特色:新课程的知识观新课程确立起课程与社会生活的联系新课程的学生观8语文课程与教学的全面转型:⑴语文新课程对语文教师的角色定位和教学方式将产生重大影响。①教师角色:②教学方式:⑵语文新课程对教材编写提出了新的要求。①确定语文课程的基础知识,应由狭义的知识观转变为广义的知识观。②教材编写要从讲读中心向言语实践转变。③充分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⑶面向未来,增强课程的现代意识,加强信息技术的运用。⑷关注传统,弘扬民族文化,强调人文精神的培养。⑸淡化旧有的语文知识体系,反对机械训练,突出言语实践活动。⑹加强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倡导综合性学习。9.思考题:以自己的体会谈谈他们所感受到的应试教育的弊端。讨论对“狭义知识观”与“广义知识观”的看法。讨论课程当如何回归生活。.语文课程基本理念1.理念指导实践,实践孕育理念:一个时期有一个时期的基本理念:⑴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强调打好基础,提出“双基”⑵七十年代至八十年代中期:强调能力和智力,提出“培养能力,发展智力”;⑶八十年代中后期:强调非智力因素,提出“培养非智力因素”;⑷九十年代以后:强调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提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⑸教育部2001年7月颁发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在全面总结建国以来语文教学改革的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2.语文课程理念: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3.语文能力:听、说、读、写语文素养:⑴母语情感母语掌握⑵语言积累培养语感⑶发展思维语文能力⑷品德修养审美情趣4.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使全体学生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一)提出的背景力图纠正我国语文教学过于重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语言技巧的倾向,倡导正确的态度、情感、价值观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渗透,重视人文素养的培养(二)语文素养含义与构成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课程标准)“语文素养”是一个分层级的、成系统的结构。基础因素是思想品德修养、文化知识积累、审美情趣、语言积累、智力发展、个性人格等等。动力因素包含语文学习动机、语文学习态度、语文学习习惯和语文行为意志;实施因素是语文感悟、语文思维、语文知识和语文技能。言语操作因素是显露于外的听、说、读、写言语实践活动。语文素养还是一个动态实施过程。其过程大致划分为“启动——执行——操作”这样三个阶段。语文素养是一个逐渐养成和持续作用的过程。各个要素之间又是相互浸润、互为营养的。(三)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有效途径:遵循语文教育的客观规律。5.思考题:⑴什么是语文素养?为什么要强调“全面”提高?⑵语文素养的内涵有哪些?⑶谈谈语文素养与语文能力的区别⑷怎样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呢?6.语文教育的特点:(1)是语文课程的人文性和学生反应的多元性;(2)语文课程的实践性和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3)汉语言文字的特点和学生的良好语感以及整体把握的能力。人文性:课程的人文内涵,学生的多元反应实践性:重在培养实践能力,主要途径也是实践汉语特点:考虑汉语言文字特点,重视语感和整体把握7.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具体包含有七大元素(客观性的三大元素、主观性的四大元素)课程的人文性、学生反应的多元性、课程的实践性、学生的实践能力、汉语言文字的特点、学生的语感以及整体把握的能力。案例:学生反应的多元性学习《丑小鸭》一文后,大部分学生都认为丑小鸭开始是可怜的,后来是幸福的。这是“共性”的一面,教师应当给予肯定。但是,我们不能被这“共性”所迷惑,因为,学生对同一内容的反应具有“多元性”,有“共性”的,也有“个性”的,我们应有意发掘学生“个性”的一面,多引导启发──“还有不同的理解吗?”此时,学生就有可能展示以下独特的观点:丑小鸭的妈妈不是好妈妈,她没有尽到做母亲的职责;农夫虽然背着枪(文中插图画的),但他没有伤害丑小鸭,是个很善良的人;我们应学习丑小鸭自信、自强的精神……有的学生还会提出以下质疑:丑小鸭变成美丽的小天鹅,以后的日子就一定会幸福吗?会不会重新变成丑小鸭?丑小鸭变成美丽的小天鹅后,他对原来的家人、小伙伴、野鸭子、小鸟、猎狗还有农夫会怎样呢?……至此,“学生反应的多元性”这一理念,在阅读教学实践中的作用就不言而喻了。案例: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教学《太阳》一文,在学课文前,让学生说说天天见到的家乡第一高楼的高。由于学生没有进行过有意的观察和了解,很多学生说了一两句,就无从下手了,所说的也和实际相差甚远,有的简直成了笑料。我们可以此为前提来学习课文。在了解太阳“远、大、热”三大特点及其相关说明方法后,让学生夸夸家乡第一高楼的高。此时,学生将会滔滔不绝,会收到意想不到的良好效果。可见,在阅读教学中,教师不应把语文课本看成一种既定的死的文本,应看作是有待于教师和学生共同构建、开发的学习资源。这样才有益于提高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良好语感:语感,简单地说,“就是对语言的敏锐的感觉”,是对语言文字迅速领悟的能力,是对语言隐含意义的一种深刻的直觉、顿悟和心理体验。语感是一个人语文素质的核心。加强语感训练,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而且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语感训练应突出三“重”,即重朗读,重形象,重生活。案例分析:学生的整体把握能力如学《罗盛教》一文,教学中我们可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提出这样一个问题:“罗盛教在冰窟窿里救孩子,会遇到哪些困难?”我们不必要求学生马上回答,先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把当时的情景用简笔画画一画(感知整体),然后说说画中的事物──人、水、冰(把握整体),再让学生对照每一种事物,分别想想会给罗盛教带来什么困难。如“人”,罗盛教自己穿着的衣裤会带来行动不便,小孩不会游泳、心慌、目标小,使罗盛教更难找到;“水”,流速急,易将小孩冲远;“冰”,造成水里黑暗,水温低,罗盛教不易出水面呼吸,小孩出水面的空间小等等。至此,再让学生回答上面的问题,极大部分学生都能说出五个以上的困难。这样的教学设计,显然是建立在“整体把握”这一理念之上的。8.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自主学习是基础、合作学习是过程、探究学习则是新学习方式的归宿9要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自我发起,自我设计,自我参与,自我激励,自我监控,自我评价,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10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主动学习的潜能、阅读求知的潜能、表达交流的潜能探究、创造的潜能、自我完善的潜能11倡导合作的学习方式:学会沟通,学会互信,学会分工,学会配合,学会分享,学会为实现共同目标而努力12课堂讨论的方式:同桌讨论:动动脑筋、相互启发就能得出结论的问题。操作程序:(1)听:要求甲学生读,乙学生听;(2)提纲:要求乙学生写提纲,准备复述(3)复述:要求乙学生复述,甲学生听并做记录;(4)评价:要求甲学生评价乙学生的复述,或者甲乙共同评价。下一论学习时双方互换角色。13.课堂讨论的方式:小组讨论小组(4—6人)讨论,适宜于要求学生分析现象、弄明事理、沟通联系、总结方法的内容,要舍得花费一定的时间让学生围绕某一主题展开充分而有实效的讨论,而非是三言两语就能完成的。分组形式:前后桌的4人分组,教师指定后学生自愿组成6人小组或更多的人为一组。程序:(1)分组。以教师指定或学生自愿的方式,6人一组。每组需选出一位主持人和记录员。(2)提出讨论问题。教师提出事先准备好的题目,清楚说明题意后,要求各小组讨论出一个较一致的答案,并说明主持人和记录员的职责。如果拟定的讨论题目是学生不熟悉的课题,可提供有关资料来源,要求学生事先准备。(3)进行讨论。限制讨论时间,其间教师应巡视各组,观察讨论情形,提供必要的协助。(4)综合报告。每组指派一名组员(亦可由记录员担任),介绍本组的观点。(5)总结。教师综合归纳
本文标题:小学语文教材教法复习资料(专科)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50950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