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现代汉语就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普通话”。它是现代汉民族的共同语,是汉语的现代形式。明代“官话”一词指的是以北方话为基础的标准语。方言是局部地区的人们使用的语言,在共同语形成之后,是共同语的分支。民族共同语是以一种方言为基础逐渐形成的,那种作为共同语基础的方言叫基础方言。现代汉语方言并不是同普通话并立的另一种语言,而只是现代民族共同语的地域分支或地方变体。现代汉语方言根据它自身的特点大致分为七种:北方方言(北京话),吴方言(上海话),湘方言(长沙话),赣方言(南昌话),客家方言(广东梅县话),闽方言(福建话),粤方言(广州话)。现代汉语的特点:一、声韵配合规律性强,二、元音占优势,三、有声调变化。汉语的人文精神:1.重意会,2.重虚实,3.重具象,4.重人情。汉字形体的演变,一般分为古文字阶段和近代文字阶段(有人称为隶楷阶段),先后出现了形态迥异的多种字体。甲骨文、金文、籀(zhòu)文、篆文被称为古文字;隶书、草书、楷书、行书被称为近代文字。秦末汉初是汉字发展两阶段的过渡时期。从文字的表达对象和表达语言的途径看,世界现行通用的文字,可分为表音文字和表意文字两大体系。西方拼音文字属于表音文字,也即一个词的形体与意义之间没有直接联系,字形只能显示一个字的读音。表意文字中一直沿用至今的只有汉字,汉字的形体与意义之间具有内在联系。大致经过图画文字、象形文字、表意文字、表音文字几个阶段。汉字的特点:第一,在字形方面,汉字以象形字为根基。第二,在字义方面,汉子系统中存在着明显的类化现象。第三,再组词成句方面,汉字具有灵活的构词能力。汉字的构造方法有四种:象形、指事、会意、形声。从属性上说,语言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从功能上说,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和思维工具。言语就是运用语言的过程和结果。一、言语就是说和写,是一种行为动作;二、言语就是说和写的结果。言语与语言的区别:1.语言是概括的、有限的,言语是具体的、无限的,2.语言是静止的、稳固的,言语是动态的变化的,3.语言是社会性的,言语是个性化的。敬称是指在言语交际中向对方表示礼貌、敬意,显示礼仪的称呼,汉语中的敬称词语有:阁下、大驾、尊驾、令堂、令尊、令爱等。公称是指为莫一类人公用的而非专属某个人的公用性称呼,如同志、师傅、先生、小姐等,汉语中还有一些带感情色彩的公称,如大爷、大娘、大姐、大哥等。贬称是指在言语交际过程中,说话人对于指称对象使用的带有贬斥性质的称呼。常见的有,小子、家伙、东西、混蛋等,如“你小子,什么玩意儿”。暗喻是指没有明显的喻词,而是在比喻中使用“是、等于、变成”等词语,本体和喻体不一定同时出现。借代是不直说某人或某物的名称,借同它密切相关的名词去代替,这种辞格的修辞方法。(专名代泛称)。夸张是故意言过其实,对客观的人、事物做扩大或缩小描述的一种辞格。分扩大,缩小,超前三类。对偶分正对,反对,串对三类。双关是利用语音或语义条件,有意使语句同时关顾表面和内里两种意思,言在此而意在彼的一种辞格。分为谐音相关和语义相关两种类型。元代戏曲,由于北方曲调演唱,又称北曲或北杂剧与唐诗宋词元曲并称。宋元南戏与元杂剧的形成,是中国戏曲艺术发展到成熟阶段的重要标志。《窦娥冤》关汉卿元杂剧四大悲剧之一。王实甫与西厢记,元普天下有情人都成眷属的思想。马致远与《汉宫秋》,白朴与《梧桐雨》,关汉卿,马致远,郑光祖,白朴,与杂剧四大家。纪君祥与《赵氏孤儿》,汤显祖与《牡丹亭》,洪昇与《长生殿》(唐明皇与杨贵妃的爱情故事),孔尚任与《桃花扇》曹禺与《雷雨》曹禺(1910—1996),卓越的中国现代剧作家,原名万家宝,主要剧作《日出》《原野》《胆剑篇》《王昭君》。《雷雨》吸收西方戏剧优点,表现了20年代中国带有浓厚封建性色彩的资产阶级家庭中各种人物的生活、思想和性格,成为中国现代第一出真正的悲剧。在一天的时间(从上午到半夜)、两个场景(周家和鲁家)里,集中展开了周、鲁两家前后30年错综复杂的矛盾冲突,显示了作品严谨而精湛的戏剧结构技巧。先秦两汉中国小说时代的萌芽时期。神话传说、寓言故事、史传文学等,成为包括古代小说在内的中国叙事文学的源头。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志怪”和“志人”小说,志怪小说有兼叙神仙鬼怪的,以干宝《搜神记》为代表。志人小说记述人物的逸闻轶事、言谈举止,以南朝宋临川王刘义庆《世说新语》为代表。唐传奇:使古代古代文言小说定型化,并成为中国古代的一大支流,标志着我国古代文言小说发展到一个成熟阶段。内容分三类,神怪,爱情和侠义。宋元话本,是最早的白话小说,是中国小说发展史的一个崭新阶段,就是“说话艺人”的底本。《红楼梦》曹雪芹、高鹗,古典小说的巅峰之作,《三国演义》罗贯中,长篇章回体小说,《水浒传》施耐庵,《西游记》吴承恩,《金瓶梅》兰陵笑笑生,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文人独立创作的长篇小说。三言二拍:代表了明代白话短篇小说的最高成就。三言,是《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三部小说集的总称,作者冯梦龙;二拍,《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作者凌濛初。《聊斋志异》文言短篇小说的巅峰之作,蒲松龄。《儒林外史》杰出的长篇讽刺小说,吴敬梓。鲁迅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巴金“爱情三部曲”《雾》《雨》《电》,“激流三部曲”《家》《春》《秋》,《寒夜》。《诗经》共收入自西周初年(前1100)至春秋中叶(约前600)近600年的诗歌305首。又分为风雅颂三部分。风,各诸侯国的民间歌谣,160篇诗;雅,周王朝直辖区域的音乐,大雅31,小雅74篇;颂,统治阶级祭祖祭天地市的舞曲歌辞,周颂31,鲁颂5,商颂4篇。宋人郭茂倩所编的《乐府诗集》是收罗乐府诗最为完备的一部总集。《古诗十九首》是中国古代五言古诗的开端。最能代表陶渊明文学成就的是他的田园诗。孟浩然和王维是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诗人,成就突出,影响深远。盛唐时期还有一个以写边塞诗名世的诗人群体,代表作家有高适、岑参、王之涣、王昌龄等。杜牧的咏史诗很著名。有的诗是借历史题材讽刺统治者的骄奢荒淫。《邶风•静女》(写情人幽会)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爱而不见,搔首踟蹰。静女其娈,贻我彤管。彤管有炜,说怿女美。自牧归荑,洵美且异。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赏析:诗以男子的口吻写幽期密约的乐趣,语言浅显,形象生动,气氛欢快,情趣盎然。“爱而不见”,暗写少女活泼娇憨之态,“搔首踟蹰”,明塑男子心急如焚之状,描摹入神;“悦怿女美”,一语双关,富于感情色彩;“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情意缠绵,刻画心理细腻入微,道出人与物的关系,是从人与人的关系投射出来的真理。总的说,此诗以人人所能之言,道人人难表之情,自然生动,一片天籁。李梦阳引王叔武语曰:“真诗乃在民间。”以此诗诠之,诚非虚论。后世唯民歌俗谣,遣词道情,尚能得其仿佛,求诸文人集中,传神之作,不可多得。[1]《诗经》是汉族文学史上第一部诗歌总集。对后代诗歌发展有深远的影响。“乐府”是古代音乐机构的总称。乐,是音乐;府,是官署,是官设的音乐机构,后来就把由这一音乐机构所收集、编制的“歌诗”(配乐的诗歌)称为“乐府诗”或“乐府歌辞”,简称乐府。来自民间的作品称“乐府民歌”。这样“乐府”又成为文学史上一种诗体的名称。蒹葭(秦风)蒹葭(jiānjiā)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sù)洄(huí)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蒹葭萋萋(qī),白露未晞(xī)。所谓伊人,在水之湄(méi)。溯洄从之,道阻且跻(jī);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chí)。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sì)。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zhǐ)。赏析:为了自己心爱的人而上下求索,不管艰难险阻,矢志不渝,这是一种可歌可泣的坚贞和追求精神。那个“伊人”,其实也可以看作一种尽善尽美的境界,一种指向理想的超越。尽善尽美的境界,无论是从理论上说,还是从实际上说,都是不可能达到的。换句话说,尽善尽美只是一种理念,一种心灵指向的理想。它指引我们在平庸琐屑的生命历程中向前渡过,就像夜中照亮道的火光,迷途中的指南针一样,让我们不断地前行,追求。陌上桑日出东南隅,照我秦氏楼。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罗敷喜蚕桑,采桑城南隅。青丝为笼系,桂枝为笼钩。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缃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着帩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使君从南来,五马立踟蹰。使君遣吏往,问是谁家姝?“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罗敷年几何?”“二十尚不足,十五颇有余”。使君谢罗敷:“宁可共载不?”罗敷前置词:“使君一何愚!使君自有妇,罗敷自有夫。”“东方千余骑,夫婿居上头。何用识夫婿?白马从骊驹;青丝系马尾,黄金络马头;腰中鹿卢剑,可值千万余。十五府小吏,二十朝大夫,三十侍中郎,四十专城居。为人洁白皙,鬑鬑颇有须。盈盈公府步,冉冉府中趋。坐中数千人,皆言夫婿殊。”赏析:陌上桑属于《相和歌辞》,写采桑女秦罗敷的美貌与操守,以及反映了汉代社会制度即春兴季节太守出行劝课农桑。最早著录于《宋书•乐志》,题名《艳歌罗敷行》,在《玉台新咏》中,题为《日出东南隅行》。本诗一直以来被误解为太守调戏罗敷,而被罗敷义正言辞地回绝,其实这是误读。这首诗其实是汉代社会制度的一个缩影,太守作为地方最高长官,在春季时行所主县,劝民农桑,振救乏绝。从诗文中可以看出,秦罗敷显然是一个贵妇人形象,太守因其美貌和疏忽了礼节上的不合理,罗敷明确地指出,表现出高尚的操守和知礼节的大家女子。十五从军征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羹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主旨:《十五从军征》,是一首暴露封建社会不合理的兵役制度的汉代乐府民歌,反映了劳动人民在当时黑暗的兵役制度下的不平和痛苦。作品真实、深刻、令人感愤,催人泣下。蒿里行曹操关东有义士,兴兵讨群凶。初期会盟津,乃心在咸阳。军合力不齐,踌躇而雁行。势利使人争,嗣还自相戕。淮南弟称号,刻玺於北方。铠甲生虮虱,万姓以死亡。白骨露於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赏析:《蒿里行》是汉末文学家曹操的诗作。此诗是借乐府旧题写时事,内容记述了汉末军阀混战的现实,真实、深刻地揭示了人民的苦难,堪称“汉末实录”的“诗史”。诗人运用民歌的形式,对当时的社会现实进行了批判,不仅对因战乱而陷于水深火热之中的苦难人民表示了极大的悲愤和同情,而且对造成人民疾苦的首恶元凶给予了无情的揭露和鞭挞。全诗风格质朴,沉郁悲壮,体现了一个政治家、军事家的豪迈气魄和忧患意识,诗中集典故、事例、描述于一身,既形象具体,又内蕴深厚,体现了曹操的独特文风。渭川田家(熟悉)朝代:唐代作者:王维原文:斜阳照墟落,穷巷牛羊归。(斜阳一作:光)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荆扉。雉雊麦苗秀,蚕眠桑叶稀。田夫荷锄至,相见语依依。即此羡闲逸,怅然吟式微。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岑参走马川行雪海边,平沙莽莽黄入天。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匈奴草黄马正肥,金山西见烟尘飞。汉家大将西出师。马毛带雪汗气蒸,五花连钱旋作冰。幕中草檄砚水凝。虏骑闻之应胆慑,料知短兵不敢接。车师西门伫献捷。《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熟悉赏析)作者:李白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日月。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秋兴八首杜甫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赏析:这首诗,以秋兴感,通篇以秋景为主线,串联其羁旅之愁、漂泊之感、故乡之思、怀乡之情,成为写景沉雄宏丽、抒情凄婉哀怨。艺术上首先是情景融汇,明写秋景,暗寓兴意。赤壁杜牧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赏析:这首咏
本文标题:大学语文重点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51099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