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金融/证券 > 综合/其它 > 大气科学概论-第四讲(热带气旋).
——热带气旋(台风)一概述(定义、范围和强度、等级、编号与命名、发生的地区和季节、生命史)★二台风的结构和天气(水平结构和垂直结构)★三台风生成的必要条件★四台风的路径五台风的利弊台风、飓风和热带气旋Typhoon,hurricanesandtropicalcyclones热带气旋西北太平洋和南海一带——台风大西洋、加勒比海、墨西哥湾以及东太平洋等地区——飓风印度洋和孟加拉湾——热带风暴澳大利亚——热带气旋热带气旋的当地称呼hurricanehurricaneTyphooncyclonecyclonestorm出现台风时的地面图、卫星云图、雷达回波图一概述1.定义:发生在热带海洋上空具有暖中心结构的强烈气旋性涡旋,总伴有狂风暴雨,常给受影响地区造成严重灾害。0808“凤凰”2.热带气旋的范围和强度水平尺度:以最外围近似圆形的等压线的直径为标准。一般直径在600~1000km;小的直径只有200~300km;最小只有100km,俗称“豆台风”。垂直伸展:气旋性环流一般都可伸展到300~100hPa(9~16km)热带气旋的强度是以其地面近中心最大平均风速和其中心最低海平面气压值来确定的。近中心风速愈大,中心气压愈低,则强度愈强。一般热带气旋的中心气压在950hPa以下,强台风中心气压可达900hPa以下。历史最强台风记录:1958年27号台风Pc=877hPa,近中心最大风速110m/s(17级)。3.热带气旋的等级1989年世界气象组织(WMO)规定,热带气旋按其中心附近风力大小划分为4种类型:热带低压:近中心风力在7级和7级以下热带风暴:近中心风力在8到9级强热带风暴:近中心风力在10到11级台风或飓风:近中心风力在12级和12级以上。4种类型热带气旋在发展过程中往往会相互转化风力与风速的对应关系卫星云图显示的处于产生、发展、成熟和消亡的四个热带气旋A:热带扰动B:热带低压C:飓风D:热带风暴ABCD热带气旋的命名19世纪初叶,一些西班牙语的加勒比海岛屿根据飓风登陆的圣历时间来命名,如侵袭波多黎各的3个飓风:1825年7月26日的“圣大安娜”,1876年和1928年9月13日的“圣费里佩”。19世纪未,澳大利亚预报员克里门·兰格则用他讨厌的政客名字为台风命名。二战时,美国人用女性的名字给台风命名;70年代末,交替使用男性和女性的名字命名。另外不同的地区(大西洋,东北太平洋,中北太平洋,西太平洋,南半球)有不同的名单。这些名字在几年内循环使用。在亚洲,长期以来,对于同一个台风,不同的国家有自己不同的命名,我国是给台风编号。热带气旋的命名4.热带气旋的编号与命名每年,在180ºE以西的赤道以北太平洋(包括南海海域)洋面上生成的近中心最大风力≥8级的热带气旋进行统一编号,并按照其强度变化分别称为第几号热带风暴、强热带风暴和台风。如果台风强度减弱,台风的序号不变,再改称为热带风暴或热带低压。热带气旋采用了4位数字编号,前2位数字表示年份,后2位数字表示当年热带气旋的顺序号。如08年第7号热带风暴“海鸥”,其编号为0807,表示的就是2008年发生的第7个风暴级以上热带气旋。热带低压和热带扰动均不编号。1998年12月,在菲律宾马尼拉举行的台风委员会第31届委员会决定,从2000年1月1日起,西北太平洋和南海热带气旋将采用新的命名方法。它分别由WMO所属的台风委员会成员的14个国家和地区(包括亚太地区的柬埔寨、中国大陆、朝鲜、中国香港、日本、老挝、中国澳门、马来西亚、密克罗尼西亚联邦、菲律宾、韩国、泰国、美国和越南)每个贡献10个,一共140个。热带气旋的命名台风委员会西北太平洋和南海热带气旋命名表这些名字大都出自提供家喻户晓的传奇故事等,分别是:“龙王”、“玉兔”、“风神”、“杜鹃”、“海马”、“悟空”、“海燕”、“海神”、“电母”和“海棠”。中国提供的名字140个具有地方特色的名字组成命名表,这些名字都有统一的中文译名或英文译名,命名表按顺序命名,循环使用。2000年从“达维”开始,一直到“苏力”,共使用了23个名字,2001年从第24个名字“西马仑”开始。到2005年第17号热带风暴使用命名表的最后一个名字“苏拉”后,台风委员会命名表所有名字都使用了一遍。从2005年第18号热带风暴起,又从命名表第一个名字“达维”开始命名。从2000年1月1日起,我国中央气象台发布热带气旋警报时,除继续使用热带气旋编号外,还将使用热带气旋名字。根据规定,一个热带气旋在其整个生命过程中无论加强或减弱,始终保持名字不变。一般情况下,事先制定的命名表按顺序年复一年地循环重复使用,但遇到特殊情况,命名表也会做一些调整,如当某个台风造成了特别重大的灾害或人员伤亡而声名狼藉,成为公众知名的台风后,为了防止它与其它的台风同名,台风委员会成员可申请将其使用的名称从命名表中删去,再对热带气旋名称进行增补。2006年的1号强台风“珍珠”(Chanchu),在菲律宾、中国东南部、台湾总共造成104人死亡以及12亿美元的损失。2006年的4号强热带风暴“碧利斯”(Bilis),在菲律宾、台湾、中国东南部总共造成672人死亡以及44亿美元的损失。2006年的8号超强台风“桑美”(Saomai),在马利安那群岛、菲律宾、台湾、中国东南部总共造成458人死亡以及25亿美元的损失。已“退休”的热带气旋的名字:2006年的16号强台风“象神”(Xangsane),在菲律宾、海南、越南、柬埔寨、泰国总共造成279人死亡以及7.47亿美元的损失。2006年的22号超强台风“榴莲”(Durian),在菲律宾、越南、泰国总共造成于819人死亡,经济损失之大无法估计。2005年的9号强台风“麦莎”(Metsa),给我国华东地区造成大损失。2005年的14号超强台风“彩蝶”(Nabi),在日本造成21人死亡。已“退休”的热带气旋的名字:2005年的19号超强台风“龙王”(Longwang),给我国台湾、福建、广东、江西等地造成大风大雨,并造成一定人员伤亡。2004年的8号台风“婷婷”(Tingting),造成日本南鸟岛3人死亡,多人受伤,并造成一定自然灾害。2004年的14号强台风“云娜”(Rainne),造成我国东部沿海大的人员伤亡。2003年的7号超强台风“伊布都”(Imouto),造成菲律宾,华南大的人员伤亡。已“退休”的热带气旋的名字:2004年8月,台风“云娜”登陆浙江。虽然气象局及时预报,但仍造成115人死亡,1800人受伤,经济损失达到¥1530亿。2003年的13号强台风“杜鹃”(Dujuan),给我国华南地区造成重大灾害和财产损失。2003年的14号超强台风“鸣蝉”(Mamei),造成韩国150多人丧生。2002年的6号强台风“查特安”(Chataan),登陆日本关东平原造成多人丧生和严重的损失。2002年的26号台风“凤仙”(Pongsona),造成关岛大量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2001年的26号热带风暴“画眉”(Vamei),虽然不是很强,但是它是最靠近赤道的台风,所以除名。已“退休”的热带气旋的名字:0313“杜鹃”是继“7908”(1979年8号)台风之后24年来登陆和影响珠江三角洲最严重的台风,已造成32人死亡,65人受伤,5人失踪;经济损失至少约20亿元。5.热带气旋发生的地区和季节就全球范围而言,平均每年有近80个热带气旋生成,其中北半球发生的热带气旋数占全球总数的73%,而西北太平洋又是全球热带气旋发生频率最高的地区,占全球的36%,平均每年约有28个热带气旋生成。热带气旋一年四季皆可发生,但以夏秋季节发生的频率最高。西北太平洋(包括南海)孟加拉湾阿拉伯海西南印度洋西北大西洋东印度洋东北太平洋西南太平洋每年台风发生数占全球台风总数百分率的区域分布(虚线为海表面温度=26.5℃的等温度线)热带气旋发生的海区占总数的百分比发生的季节西北太平洋(包括南海)36%主要在7-10月东北太平洋16%主要在8-9月西南太平洋11%主要在1-3月孟加拉湾10%主要在春秋季节阿拉伯海3%主要在春秋季节东印度洋3%主要在1-3月西南印度洋10%主要在1-3月西北大西洋11%其中9月最多热带气旋源地主要在赤道两侧低纬地带的8个海区影响我国的台风多发源于西北太平洋和南海地区,平均每年有7~8个台风在我国登陆,登陆的时间在5~11月,主要集中在7~9月,就登陆地段而言,南起海南北至辽东半岛均可有台风登陆。6.热带气旋的生命史台风从形成到衰亡的生命史一般为3~8天,短的只有2~3天,最长可达一个月左右。台风一旦登陆或进入温带洋面,因冷空气侵入便会很快衰减成低气压或演变成温带气旋。二.台风的结构和天气台风是一个深厚的热带低气压,中心气压很低,而且中心附近的温度高于四周,即具有暖心结构。台风的垂直结构一般可达到10km左右,发展强烈的台风可一直伸展到对流层顶部。台风暖心结构的温度与高度分布虚线表示等温线9714号台风(中国)Winnie1997(美国)热带气旋的三维空间结构眼区眼壁外围螺旋带状云系1.台风流场的水平结构一个发展成熟的台风,按其水平结构和天气现象大致可分为3个区域,即:外围区、涡旋区、眼区。台风眼区,亦称为台风内圈,其直径一般为10~60km,大的≥100km,小的<10km,绝大多数呈圆形,也有椭圆形或不规则的。天空少云或晴空,气压降至最低,且停止下降。迅速减小到4级以下,或静风。干暖台风涡旋区:亦称台风中圈。围绕台风眼分布着的一条最大风速带,平均宽度约为10~20km。它与环绕台风眼的云墙重合,台风中最强烈的对流、降水都出现在这个区域里,是台风破坏力最猛烈、最集中的区域。云墙,倾盆大雨。风力突然增大,气压急剧下降,1小时变压可达30hPa,常伴有龙卷。台风大风区:亦称为台风外圈,云带,直径通常为400~600km,有时可达800~1000km;常伴有分散性阵雨。一般6~7级,向内急剧增加。气压:开始缓慢下降,向内急剧下降。气温:升高,湿度增大,感觉闷热。2.台风流场的垂直结构在垂直方向上,台风可分为三层:3km以下为内流层,有显著向中心辐合的气流,最强流入在500m高度;10km以上为外流层,气流主要是向外辐散,200hPa以上有最强流出;3~10km流入流出,主要表现为切向运动,所以也叫切向运动层。2.台风流场的垂直结构台风的垂直空间结构台风是热带地区的低压涡旋,中心气压值很低,通过热带气旋中心作剖面,可以看到气压曲线呈漏斗状分布。Winnie1997经过Kadena时的海平面气压自记。阴影表示降雨区,代表眼壁,Pk表示观测的最大风速发生在眼壁的内侧。三.台风生成的必要条件台风经常在热带洋面上生成,且都是由热带扰动发展起来的,但热带扰动并不都能发展成台风。台风生成必须具备特有的条件。1.热力条件:台风发生、发展必须要有足够大的海面或洋面,同时海面水温必须在26~27℃以上。这是扰动形成暖心结构的基础。2.初始扰动:要使条件不稳定大气的不稳定能量得以释放,使其转变为发展台风的动能,必须有一个启动机制,这就是低层的初始扰动。低空象这样的扰动有赤道辐合带涡旋、东风波等。3.垂直方向风速不能相差太大:上下层空气相对运动很小,才能使初始扰动中水汽凝结所释放的潜热能集中保存在台风眼区的空气柱中,形成并加强台风暖中心结构;台风空气运动的受力分析这个结果表明台风的中心气压和最大风速是有限的而南大西洋和东南太平洋则极少有热带气旋生成,赤道上也没有热带气旋生成,绝大部分热带气旋出现在南北纬5º~20º之间的地区。4.要有足够大的地转偏向力作用:地球自转作用有利于气旋性涡旋的生成,它能使辐合气流逐渐形成为强大的逆时针旋转的水平涡旋。地转偏向力在赤道附近接近于零,向南北两极增大,台风基本发生在大约离赤道5个纬度以上的洋面上。四.台风的路径台风移动的方向和速度取决于作用于台风的动力。动力分内力和外力两种。内力是台风范围内因南北纬度差距所造成的地转偏向力差异引起的向北和向西的合力,台风范围愈大,风速愈强,内力愈大。外力是台风外围环境流场对台风涡旋的作用力,即北半球副热带高压南侧基
本文标题:大气科学概论-第四讲(热带气旋).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51304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