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1第四单元比较探究悔的边缘(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复习提问:⑴课文《悔的边缘》题目能否改为“悔”,为什么?(不能。“悔的边缘”不仅表现了“悔”,还表现了一种更为复杂的心理,它是两种不同思想的碰撞,在两种思想之间徘徊。尤其是“边缘”,它表现了那种差点后悔,思想斗争曾一度激烈的情状。而“悔“不足以表现这个矛盾。)⑵小说的三要素是什么?(情节、人物、环境)2.导入展示:有许多小说并不都具备这样三个要素。有的小说淡化了环境或情节,有的小说很难找出开端、发展、高潮来。《悔的边缘》这篇课文从情节来看也是不完整的,这节课我们来探讨一下它与前面两篇课文的不同之处及它在情节方面的特点。二、比较阅读,理解内涵◆任务一:探讨本文与前两篇课文在结局上的不同。学生分组研讨,体会交流。通过比较,领会三篇小说在结尾方面的独特构思。预设问题:1.本篇的结局是什么?和《麦琪的礼物》《艺术品》的结局有什么不同?2.如果给本篇添加外在情节结局,文中有哪些道具或者联系点可将这两个人物关联起来?3.我们刚学过的这三篇课文都和礼物有关,如果把精神、思想上的“馈赠”也看作“送礼”,《麦琪的礼物》《艺术品》《悔的边缘》分别送了哪些礼?都送到了吗?请结合文章具体谈谈。明确:1.结局就是老人所想的应更多地增加社会的温暖、亲善,回答了年轻人心中“这样的社会存在还太少”的疑惑。这叫心理活动式即内心动作式结局。而《麦琪的礼物》《艺术品》是人物外部动作和内心活动都有因外在故事结果的外在情节式结局,令其结局的出乎意料更为突出。2.钱包、地铁口、地铁车厢、三益大厦、公共绿地,等等。甚至根据小说中文字想象年轻人曾到某公司求职,曾有过某种遭遇,老人就是那个公司退休的,都可作情节发生的依托。3.分别所送为:深挚爱情、纯洁真情;非世俗的艺术品欣赏观;十二万分的善意。《麦琪的礼物》《悔的边缘》送到了;《艺术品》中萨沙的礼没有送到,文章到最后似还未被医生接受,但也不排除已引起他的思想波动。点拨:《麦琪的礼物》中主人公送的是深挚爱情、纯洁真情;夫妻两个都把最宝贵的财物卖掉,这一外部动作,表现的是内心的深层的浑厚爱情,正是因为这样,当双方发现为对方所购的礼物都成为无用之物以后,才互相欣赏。《艺术品》中主人公送的是非世俗的艺术品欣赏观,医生、律师和演员将裸女烛台转让,都是因为他们对女性的肉体有着难以启齿的顾虑。这种顾虑里,既有他们自己的不可告人的心事,也有对社会文化风习的畏惧。本文中的老人送的是十二万分的善意,他的礼送到了,也许以后小伙子能够改悔。◆任务二:探讨《悔的边缘》在“情节”方面的特色。学生回顾这篇小说的情节,展开讨论,分析交流,探讨文本的情节。1.从开端、发展、高潮、结局这一传统的模式来说,你觉得《悔的边缘》一课只具备哪些环节?(只有开端和发展。)点拨:从情节来看,课文并不完整;勉强算也只有开端和一点发展。老人热情为小偷指2路,而小偷却偷了老人的钱包。从一般的情节观念说,光是这样还不能说是情节。情节的关键是要有一个对转,也就是情境向相反方面转折,这就是“高潮”。但在这里,却不了了之,没有后续的发展,更没有构成“高潮”的对转。然而,它仍然是小说。不过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情节性小说,而是一种非情节性小说。从传统情节意义上来看,这样的小说,情节结构不完整。传统的情节就是人物的动作,情节完整就是动作连贯,转折要有前因后果,都表现为曲折的动作。所谓动作,就是看得见、摸得着的行为。一般行为具有外部的可感性,故可以称为“外部动作”。外部动作的不连贯和转折不完整,就是情节的不完整,残缺。2、但是,我们阅读这篇文章并没有感到它的不完整,相反能感觉到它有头有尾,首尾一贯。是一种什么样的东西使这个本来有头没尾的“情节”给了我们以完整感呢?(是人物的内心活动)点拨:小偷在摆脱了老人以后,在“悔的边缘徘徊”。他曾经想过把钱包还给那个热心的老人,但是没有付诸行动。因为他觉得社会上人与人充满了敌意和恶意,像老人这样的善意还太少。而老人在发现了自己的钱包被盗以后,也曾经在“悔的边缘徘徊”。他也曾经怀疑过乐于助人的正当性,但最后觉得自己以十二分的善意待人,没有错,以往所做不是太多,而是太少,今后要继续以乐于助人“来增加社会的人际温暖与亲善”。从外部动作上来看,老人和小偷的内心活动缺乏连续性,也没有发生直接关系。但是从审美情感来说,老人的内心活动恰恰是回答了小偷的问题。小偷因为人世间乐于助人的太少,才没有真正的悔悟;而老人恰恰是觉得自己的善意不够,还要继续努力。这样就连贯起来了,而且构成一种因果关系,也就是老人做得越多,小偷从“悔的边缘”上回归社会的可能性越大。从这个意义说,小说的结构还是完整的。不过这种完整不是外部动作的,而是内心活动的。可以说,这样的小说结构的完整,是一种内心动作的完整。3.下面我们进一步探讨这种完整表现在这些方面?学生思考探究,回答交流。明确:开端:老人以主动的带路争取陌生人的信任,双方都不了解对方的心理活动。发展1:小偷偷了老人的钱包,是出于对世界是否有真善和信任的怀疑;受到老人的热情帮助,在“悔的边缘徘徊”,因为觉得世界上善意信任太少。发展2:老人发现钱包丢了,也在“悔的边缘徘徊”。以心理活动代替高潮并结局:帮助陌生人没有错误,继续以善意助人,以增加社会的人际温暖与亲善。点拨:这种结构的完整,不是外部可见的动作的完整,而是心理活动的完整。而心理活动的特点,是看不见、摸不着。虽然看不见、摸不着,但是对于小说结构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比外部行为动作更具重要意义。因为,外部动作的连贯和对转,都以心理活动为基础,甚至可以说是为了揭示心理的奥秘服务的。从某种意义上说,情节是外部动作,但总是蕴藏着内心的审美情感。情节,有了内在感情才发生外部的情节。好的情节,当然是外在和内心的统一;不好的情节,就只有外部动作的眼花缭乱,缺乏内心的深层情致。所以情节发展到当代,就产生一种倾向,那就是外部动作越来越显得不重要,而内心的动作越来越重要。于是产生了一些外部情节不完整,而内在心理动作完整的小说。◆任务三:发挥想象,给本文加个出乎意料的结局。讨论:如果给本篇添加结局好不好?试着学学前两篇的写法,给它加个出乎意料的结局,看看能否比原故事更好?(问题设计说明:这个问题的设置就是在外在情节上让它出现结果或将其心理活动转化3为外部动作。这实际上是特殊的比较阅读,通过练笔,进一步了解几篇小说的独特写法,并加深对本篇内容的理解。)提示:1.一般而言,结果是那位年轻人改过自新了。也可就将原有的心理活动转化为外部动作,设计一个出乎意料的外在情节结局将“老人依然行善,年轻人尚需等待”巧妙展现出来。2.如按改过自新设计,老人在一直做好事、善事,而且我们要想办法让那年轻人知道,这是使其羞愧加重、促其转变的基础。自然这年轻人也可从别的地方感到“社会存在还太少”在改观,或者从其他方面获得觉悟的力量。当然,这些过程不一定要写,只写出结果就行。3.使两个人物能发生联系是外在情节、外部动作出现的关键。小说中提供的联系点有:钱包、地铁口、地铁车厢、三益大厦、公共绿地,甚至如年轻人曾到某公司求职,曾有过某种遭遇,老人就是那个公司退休的,等等。4.更重要的关键又是展开想像。比如那个钱包,是很好的道具,里面可以装很多东西,老人的地址、单位、姓名、家庭情况、亲友关系,甚至他的某种事迹、特长,只要有利于年轻人进一步行动、联系的都可“装”进去,还可以让钱包再次回到老人身边。又如设想老人固定在那条地铁线做好事,固定在公共绿地散步,老人的事迹上了报,老人到监狱作教育犯人的报告,等等。三.检测点拨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执拗.熙.攘栅.栏颀.长浓酽.2.解释下列词语。颀长浓酽泯灭财大气粗3.老年人和年轻人都在“悔的边缘”徘徊,它们的含义相同吗?4.这篇小说为什么在情节上似乎没有结尾?5.真诚与信任是人与人之间的一座心灵彩虹,真诚与信任是人类纯洁而美好的感情。歌颂真诚信任的句子很多,让我们也来仿写两句:数学家说:真诚信任就是一个万能公式。史学家说:真诚信任就是一座横跨海峡的桥梁。文学家说:真诚信任就是。我说:真诚信任就是。1-2题答案:1.niùxīzhàqíyàn2.(身量)高。原指茶汤浓度高,色味皆重;本文指感情浓厚。消灭。仗着钱财多而气势凌人。)3-5题点拨:3.不相同。老年人的“悔”是对社会不良风气的迷惘和不解,做好事反而不被人认可,这使他沮丧,产生了悔意,但老人最终经过慎重思考从徘徊的边缘走了出来,肯定了自己的善举并将坚持下去。年轻人的“悔”是内心灵魂的挣扎,是善与恶的对决,但遗憾的是他最终没有走出人生的误区。4.实际上它还是有结尾的,这结尾是人物的内心活动。小偷在摆脱了老人以后,在“悔的边缘徘徊”。他曾经想过把钱包还给那个热心的老人,但是没有付诸行动。因为他觉得社会上人与人充满了敌意和恶意,像老人这样的善意还太少。而老人在发现了自己的钱包被盗以后,也曾经在“悔的边缘徘徊”。他也曾经怀疑过乐于助人的正当性,但最后觉得自己以4十二分的善意待人,没有错,以往所做不是太多,而是太少,今后要继续以乐于助人来“增加社会的人际温暖与亲善”。这样的结尾更能引发人们的深思。5.示例:一首绝妙的诗。树立人与人之间真诚信任和乐于向善的情感。四、反思总结反思:学完本文后,你有何感悟?(讨论交流,思考回答)感悟1:以真诚的心对待每一个人,以愉悦的心分享他人的快乐,以宽阔的心包容对不起你的人,以平常的心接受已发生的事实,这就是幸福。感悟2:世界需要爱心,人与人需要真诚。正如一首歌里唱到的那样,“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总结:信任是久旱逢甘霖,让枯萎的心灵得到情感的滋润。“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让我们和老人一起努力,把所有的坚冰融化,迎来美好、和谐的春天。五.延伸作业1.从你的知识库中,写出几条与信任有关的名言。2.在今天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许多人认为真实的情义已经被现实社会的金钱与名利给埋没了。学了本文之后,你有何看法?3.结合课文谈谈你从下列材料中得到的启示。某报曾登载过这么一件事,一位父亲千辛万苦为儿子筹足了上大学的学费,不慎在途中被跟他们聊得很投机的小伙子偷走了。父亲凭着在聊天中对小伙子的了解,认定他偷钱是有苦衷的,一连几天到被偷钱的地方用纸与小伙子沟通,再三表明对小伙子的信任,恳请小伙子把钱还给他解燃眉之急。结果,那小伙子真的把偷去的钱寄回给他,并说明是被他的信任所感动。板书设计:悔的边缘刘心武人物:年轻人(堕落、卑劣)老人(热心、善良)礼物:十二万分的善意结尾:老人的内心活动强化主题教学反思:这节课的主要任务是探讨本文与前面两篇课文的不同之处及它在情节方面的特点,围绕着比较阅读这一主要目的展开。通过预设三大任务和拓展延伸,让学生进一步读透课文,理解其深层内涵。我发现上课时老师预设的要求与学生的学习实际并不同步,在这种情况下应根据学生实际,以学情定教法,灵活处理,对预设的教学设计大胆取舍。这样才能真正落实以学为主,为学生服务的要求。
本文标题:山东省枣庄市峄城区吴林街道中学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四单元 比较 探究 悔的边缘(第二课时)教案 北师大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51441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