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 山东省聊城市2013届高三历史二轮复习专题检测中国古代经济史专题训练
1山东省聊城市第一中学2013届高三历史二轮复习专题检测(含解析):中国古代经济史专题训练一、选择题1.(2010年河南高中会考17题)《礼记·曲礼》记载:天子之六工,曰土工、金工、石工、兽工、草工、典制六材。它反映的古代中国手工业经营状态属于()A.家庭手工业B.官营手工业C.民营手工业D.田庄手工业2.(2011年4月琼海市模拟10题)粮食收获量与播种量之比,据罗马时代《克洛米拉农书》记载为4~5倍,据十三世纪英国的《亨利农书》记载为3倍,而从《齐民要术》看,我国六世纪粟的收获量为播种量的24~200倍,麦类则为44~200倍。这主要是因为中国古代()A.科学技术领先世界B.农业的精耕细作技术发达C.水利灌溉技术先进D.粮食的单位面积产量居世界领先地位3.明代中期以后,私营手工业在许多行业取代以前占主导地位的官营手工业。这主要是因为()A.官营作坊产品有限B.私营作坊工人增加C.资本主义的萌芽D.商业经济的发展4.下列历史现象中,最能体现明清时期符合世界发展趋势的是()。A.玉米、甘薯等作物传入我国,并在一些地区广泛种植B.“湖广熟,天下足”取代了“苏湖熟,天下足”C.苏州丝织业“小户”听“大户呼织”计日受值”D.金属货币广泛应用,白银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5.明朝后期,在某些地区的某些行业中,私营手工业超过官营手工业而居于主导地位,主要原因是()A.轻视工商业的意识有所淡化B.明朝政府鼓励私营手工业的发展C.国家对手工业者人身控制的放松D.私营手工业更能适应经济发展的潮流6.(2011年10月东营市评估19题)下面是明代苏杭地区居民的职业结构表。从中解读出的正确信息有()职业自耕农佃农工场工人商人、工场主占人口比例24%36%30%10%2①自然经济已经瓦解②租佃关系进一步发展③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④丝织业发展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③④D.②③7.(2011年5月苏、锡、常、镇二模3题)淅川下寺曾发掘出一处春秋楚国贵族墓群,出土大量青铜礼器,不少还带有铭文,其铸造使用了失蜡法溶模工艺。这一发现,把我国使用失蜡法铸造青铜器的历史提早了一个多世纪。由此,我们可以推测出A.青铜器铸造在春秋时期开始进入鼎盛时期B.我国古代青铜铸造中心集中在黄河流域C.青铜器的铭文有助于印证古代史料的真伪D.春秋时期各国主要使用青铜器进行农业生产8.(2011年5月北京西城区二模14题)1759年,一位清朝官员说:“外洋各国夷船到粤,贩运出口货物,均以丝货为重”,“统计所买丝货,一岁之中,价值(白银)七八十万两,或百余万两”,“其货物均系江浙等省商民贩运来粤,转售外夷,载运回国。”从中可以获取的信息有①江南地区的丝织业十分发达②丝绸是当时东西方贸易的重要商品③中国已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④国内区域间长途贩运贸易已经形成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9.青铜器铸造的繁荣时期出现于A.夏朝B.商周时期C.秦汉时期D.隋唐时期10.(马平老师原创)下列两图分别是汉、唐时期手工业的分布图,据此判断从汉到唐我国手工业的发展趋势是()。3西汉手工业分布图隋唐时期手工业分布图A.主要集中在黄河流域B.主要集中在运河沿岸和长江中下游以南地区C.重心逐渐从北方向南方转移D.东部沿海地区随着交通的发展而发展11.有一部小说描写了这样一段情节:“主人公从21世纪回到了西汉,……一位农夫正用耦犁在田里劳作,不远处有一院落,篱笆墙内,一妇人正专心纺织棉纱,好一幅安静恬然的世外桃园生活场景……”由此可知①该故事情节反映了我国古代男耕女织的自然经济②我国西汉棉纺织技术发达③该小说属于现代主义文学④该小说作者缺乏历史常识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②③④12.(2012年3月安庆市二模)右图是某生历史课堂笔记,请你判断他所记述的内容应为A.北魏的均田制B.太平大国的土地政策C.孙中山的平均地权D.中共的土地改革413.(2012年1月江门调研15题)某中学生的研究性学习小论文中频繁出现“厚来薄往”、“市舶使”、“十三行”等词,此小论文的研究对象应该是A.官府控制下的对外贸易B.古代繁荣的大城市C.自古频繁的中外交流D.古代发达的造船业14.(福建师大附中2011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18题)桑弘羊上书汉武帝指出:“今意一总盐铁,非独为利也,特以建本抑末,离朋党,禁淫侈,绝兼并之路也。”桑弘羊建议由国家管理盐铁的直接目的是()A.增加地方政府财政收入B.加强对人民的统治C.限制土地兼并D.巩固封建统治秩序15.(2010年10月广东湛江一中高三测试12题)《沈氏农书》中记载:“家有织户,织与不织,总要吃饭,不算工本,自然有赢。”这段话反映了中国古代家庭手工业A.与农业相结合,竞争力强B.生产方式落后,效率较低C.以营利为目的,面向市场D.生产成本较低,自给自足二、非选择题16.阅读下列古代诗歌材料一天涯同此路,人语各殊方。草市迎江货,津桥税海商。——(唐)王建《汴路即事》材料二今朝半醉归草市,指点青帘上酒楼。——(南宋)陆游《杂赋》请回答(1)诗中提到的“草市”是指什么?最早出现于什么时候?(2)从材料一可以看出,“草市”在分布上具有什么突出特点?概述唐代“草市”的作用。(3)材料二反映宋代“草市”有什么新发展?17.材料一孔子有弟子姓冉,名耕,字子牛;晋国有一大力士,名字就叫牛子耕。——唐嘉弘主编:《先秦简史》材料二5材料三(1)综合材料一、二可以得出什么结论?说明你的判断依据。(2)从材料一、二到材料三反映了什么方面的重大变化?(3)上述变化说明了我国古代农业的什么特点?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B2.B解析:从材料可以看出中国粮食的收获量比外国的要高,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是源于农业的精耕细作技术发达。3.D解析:官营手工业由政府直接经营管理,产品主要供宫廷和贵族需要,与市场联系不密切。而私营手工业主要生产日用品用具,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私营手工业能够满足面城乡市场迅速增长的的需要,其地位日益重要,在许多行业逐渐超过官营手工业。64.C解析:首先搞清楚明清时期世界历史发展的趋势是人类走向资本主义;其次我们可以看到苏州丝织业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5.D解析:明朝中后期,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在私营手工业中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而官营手工业由于管理腐败,成本高昂,日渐衰落。6.D7.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材料的释读能力。我国古代青铜器的铸造进入鼎盛是在商代,排除A。材料中反映的楚国墓群,应在长江流域,否定B。青铜器在当时比较珍贵,很少用于农业生产,D不符合史实。答案C。8.C解析:材料“贩运出口货物,均以丝货为重”“价值(白银)七八十万两,或百余万两”“其货物均系江浙等省商民贩运来粤”反映出江浙等地区的丝织业在对外贸易中占有主要地位、货值巨大等,故①②正确。材料仅反映了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没有反映出中国卷入到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中国从鸦片战争才开始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故③说法本身有误。材料“其货物均系江浙等省商民贩运来粤,转售外夷”说明④正确。综上分析,C符合题意要求。9.B10.C解析:本题为两幅地图比较选择题,考查学生读图和分析对比的能力。答题时应将两幅地图的手工业中心加以对比,再从其变化中分析出手工业的发展趋势。A、B项分别是汉、唐时期手工业的分布状态而没有体现出发展趋势,D项光看图难以体现其“随着交通的发展而发展”,故均不准确;只有C项符合题目要求。11.C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去伪存真的能力。结合史实棉纺织技术发达是在元朝,故排除,所以应该选择C。12.A解析:均田制付诸实施,抑制了土地兼并,但没有改变封建土地私有制的性质;而且笔记里有“北方经济”一词。其余选项不符合正反两个方面的评价。713.A14.C解析:“特以建本抑末,离朋党,禁淫侈,绝兼并之路也。”从这儿可知直接目的为限制土地兼并。15.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材料的大意是:在小农经济条件下,耕织结合,平时不论织与不织,都得吃饭,这样一来,家庭手工业是不用核算成本的。所以,材料强调的是生产成本较的问题。二、非选择题16.(1)指在离城镇较远的地方自然形成的乡村(民间)集市。六朝时期。(2)特点:大多分布在水运方便的地方。作用:是对官办贸易的有益补充,逐渐演进为相对集中的地方商业中心,在社会经济生活中发挥显著作用。(3)已经具有比较完备的饮食服务设施。17.(1)结论:春秋时期,农业发达地区已经采用了牛耕技术。依据:提示:古人的名与字有一定的关联,“牛”与“耕”放在一起使用,证明用牛耕田的技术已经出现;穿有鼻环的牛尊也可以说明当时的牛已经驯化并用于耕地。(2)犁耕技术(3)说明了我国农业生产工具、技术不断改进,逐渐形成了我国古代农业精耕细作的特点。
本文标题:山东省聊城市2013届高三历史二轮复习专题检测中国古代经济史专题训练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51540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