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国内外标准规范 > 山东省近几年教育知识与能力试卷汇总
冲刺卷及答案(一)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正确选项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本大题共21小题,每小题2分,共42分)1《爱弥儿》的著者是()A.康德B.裴斯泰洛齐C.卢梭D.洛克2问题解决的基本特点不包括()A.目的性B.认知性C.序列性D.间接性3詹姆士和朗格提出了()A.丘脑情绪理论B.情绪的认识一评估说C.情绪的机体知觉理论D.情绪的动机一分化理论4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是()A.备课B.上课C.课外辅导D.课外活动5下列关于性格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A.性格表现了人们对现实和周围世界的态度B.性格更多地受到后天环境的影响C.性格没有好坏之分D.性格的生理机制是在后天建立起来的条件反射系统6班主任工作中的个别教育工作的教育对象是()A.优等生B.后进生C.全体学生D.中等生7()认为天赋的智力人人平等。A.杜威B.洛克C.卢梭D.康德8义务教育具有明显的()A.时代性B.经济性C.强制性D.创新性9品德形成的基础是()A.道德认知B.活动和交往C.实践D.个体主观能动性10桑代克提出的学习迁移理论是()A.形式训练说B.经验泛化说C.相同要素说D.关系转换说11下列关于气质的描述正确的是()A.气质是一种稳定的心理特征B.人的气质是通过后天因素造成的C.气质有好坏之分D.气质能决定一个人未来成就的大小12心理评估的对象是()A.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行为表现B.学生的异常心理C.学生的异常行为D.学生的心理状态13以下不属于安全教育的基本途径的是()A.课堂教学B.专题活动C.综合实践活动D.心理健康教育14构成教育的基本要素是()A.教育者和受教育者B.受教育者和教育内容C.教育者和教育内容D.教育内容和教育形式15德育过程是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提高过程,其进行顺序是()A.以知为开端,知、情、意、行依次进行B.以情为开端,情、知、意、行依次进行C.以意为开端,意、知、情、行依次进行D.视具体情况,可有多种开端16学校的中心工作是()A.教学工作B.公共关系C.行政工作D.总务工作17最早从理论上对班级授课制进行阐述的教育家是()A.赫尔巴特B.洛克C.凯洛夫D.夸美纽斯18要打开一个三位数组成的密码锁,可以从000、001、002逐一尝试直到998、999,最终便会找到一个正确答案,这种解决问题的策略是()A.推理式B.算法C.演绎式D.启发式19当一个人听到亲人去世的消息时,拒绝相信此事,以减少心灵上的痛苦。这是防御机制中的()A.压抑B.否认更多资料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个教育方针颁布于()年。A.1951B.1957C.1945D.194921中等强度的愉快情绪,有利于提高认知活动的效果;而消极的情绪如恐惧、痛苦等会对操作效果产生负面影响,消极情绪的激活水平越高,操作效果越差。这说明情绪具有()功能。A.适应B.动机C.信号D.组织二、辨析题(判断正误,并说明理由。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8分,共32分)22德育过程是促进学生思想内部矛盾斗争的发展过程。23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24盲人失去视觉,通过实践活动使听觉更加敏锐的现象是感觉的补偿。25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评价从单一走向了多元。三、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26简述主要的心理评估方法。27简述认知疗法的过程。28简述经验课程的的优点。29简述综合课程的特征。更多资料四、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8分,共36分)30材料一在一次历史课上,一位有三十年教龄的老师在讲课,听课老师入了迷,问这位讲课的老师准备了多长时间。讲课老师说“我准备了一辈子,但这个题的准备只用了l5分钟”。材料二有人认为,看看教材,翻翻教参(教学参考书),写份教案就是备课。材料三苏联一位著名的芭蕾舞大师,在谈到自己的成功经验时说:“我正式登台演出时,我的劳动实际上早已完成了。”请谈谈上述材料对你的教学有何启发。31某校对高一学生进行了一次有关新教材课外读本阅读情况的调查,结果2/3以上的学生完成情况很不理想。这一数字让语文老师们十分震惊,如果不扩大知识面,单靠课本上的材料,怎么能全面提高学生们的语文水平呢?针对这个问题,王老师设计了“语文课进阅览室”的具体方案:学生在阅览宣阅读自己喜欢的刊物,并组成兴趣小组.阅读与研究、交流相结合;搭建“语文课进阅览室交流平台”,以学生为主持人发表同学们的“荐杂文”“知类文”“谈方法”“说感悟”,让学生在阅读中发现问题,激发学习的成就感。方案提出以后,老师们都觉得不错,但它要求任课教师花费更多的心血来备课和提高自己的文学修养,这对于已经非常繁忙的老师们来说,无疑是个重负。学校领导对此给予了大力支持,并选择了高一、高二年级的五个班进行每周在阅览室上一节语文课的实验。更多资料一段时间下来,王老师惊讶地发现两个“没想到”:第一个“没想到”是课堂秩序会那么好,进了阅览室,大家各就各位,很快进入阅读环节;第二个“没想到”是见效这么快,半个学期的十多节课下来,学生们的阅读能力和作文水平普遍有了改观。其中考试中的语文成绩也明显提高。学生们都说喜欢这种上课方式。结合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谈谈你对王老师语文阅读教学改革实验的看法。冲刺卷及答案(二)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正确选项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本大题共21小题,每小题2分,共42分)1教师成熟的标志是自觉地关注()A.教师B.生存C.学生D.教材参考答案:C系统解析:C【解析】教师成长分为三个阶段,关注生存、关注情境和关注学生。其中教师进入关注学生阶段是教师成熟的最主要标志。2信息由短时记忆转入长时记忆的条件是()A.思维B.想象C.注意D.复述参考答案:D系统解析:D【解析】如果通过内部言语形式默默地复述,可以使即将消失的微弱信息重新强化,变得清晰、稳定,再经精细复述可转入长时记忆中加以保持。那些未经复述的信息或超容量的信息则随时间的流逝而自然衰退被遗忘。因此。复述是使短时记忆的信息转入长时记忆的关键。3瞬时记忆的贮存时间大约为()A.0.25秒~4秒B.0.2秒~0.5秒C.2秒~1分钟D.5秒~2分本题共2分,您的得分参考答案:A系统解析:A【解析】瞬时记忆是指外界刺激以极短的时间一次呈现后,一定数量的信息在感觉通道内迅速被登记并保留一瞬间的记忆。外界信息在感觉记忆中的保持是很短暂的,图像记忆保持的时间约0.25—1秒,声像记忆虽超过l秒,但也不长于4秒。4灵感现象是()的结果。A.直觉思维B.综合思维C.聚合思维D.分析思维1参考答案:A系统解析:A【解析】直觉思维是人脑对事物整体及其本质直接领悟的思维活动,它表现在对事物及其关系的敏锐、迅速地识别和整体地把握。灵感现象就是直觉思维的结果。5学生学习是为了改变自己在班集体中的排名,这样的学习动机属于()A.认知内驱力B.附属内驱力C.自我提高内驱力D.交往内驱力参考答案:C系统解析:C【解析】认知内驱力是指学生渴望认知、理解和掌握知识,以及陈述和解决问题的倾向。附属内驱力是指学生为得到家长和教师的赞扬而学习。自我提高内驱力是指儿童希望通过获得好成绩来提高自己在家庭和学校中地位的学习动机。6“寓德育于教学之中,寓德育于活动之中,寓德育于教师榜样之中,寓德育于学生自我教育之中,寓德育于管理之中。”这体现了()A.德育过程是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提高过程B.德育过程一个促进学生思想内部矛盾斗争的发展过程C.德育过程是组织学生的活动和交往,统一多方面教育影响的过程D.德育过程是一个长期的、反复的、逐步提高的过程参考答案:C系统解析:C【解析】略。7心理起源说认为教育起源于()A.劳动B.模仿C.学习D.本能参考答案:B系统解析:B【解析】美国教育学家盂禄在批判教育的生物起源说的基础上提出了教育的心理起源说,他认为教育起源于日常生活中儿童对成人的无意识模仿。8班主任工作的中心是()A.进行个别教育B.组建班集体C.建立班级秩序D.指导学生学习参考答案:B系统解析:B【解析】组织和培养班集体是班主任工作的中心。9心理健康教育的总目标为()A.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B.发展学生的能力C.提高学生的成绩D.克服学生的厌学情绪参考答案:A系统解析:A【解析】心理健康教育的总目标为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10校园文化属于()A.显性课程B.隐性课程C.国家课程D.地方课程参考答案:B系统解析:B【解析】隐性课程亦称潜在课程、自发课程,是学校情境中以间接的、内隐的方式呈现的课程,一般来说,隐性课程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学校的物质环境;第二,学校班级中长期形成的制度与非制度文化;第三,学校中的人际关系。◇11我国的第一部教育专著是()A.《大学》B.《春秋》C.《学记》D.《论语》参考答案:C系统解析:C【解析】《学记》是我国也是世界教育史上的第一部教育专著。12()是指实际工作者(如教师)基于解决实际问题的需要,与专家、学者及本单位的成员共同合作,将实际问题作为研究的主题进行系统的研究,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研究方法。A.叙事研究法B.实验研究法C.行动研究法D.质的研究法参考答案:C系统解析:C【解析】题干描述的是行动研究法的概念。教育研究方法有以下五种:观察法,调查法,历史法,实验法,行动研究法13现代教学的辅助形式有()A.个别教学B.复式教学C.特朗普制D.设计教学法参考答案:A系统解析:A【解析】现代教学的辅助形式有个别教学和现场教学两种。14追求成功者倾向于选择成功概率为()的任务。A.25%B.50%C.75%D.100%参考答案:B系统解析:B【解析】高成就动机者往往选择有50%机率成功的任务。15在高年级运用得比较多的教学方法是()A.讲授法B.讨论法C.发现法D.读书指导法参考答案:B系统解析:B【解析】运用讨论法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基础知识、一定的理解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因此,讨论法在高年级运用得比较多。16()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对所提出的课题和所提供的材料进行分析、综合、抽象和概括,自行发现并掌握相应的原理和结论的一种教学方法。A.实践活动法B.实验法C.发现法D.参观法参考答案:C系统解析:C【解析】题干描述的是发现法的概念。发现法”教学模式是目标主要指向发展智能的教学模式,其主要程序为:⑴提出问题,即教师提出要解决的问题,让学生产生欲望;⑵产生假设,即引导学生利用材料,对解决问题提出各自的假想;⑶讨论交流,即学生用讨论或辩论的方法发表对解决问题的看法;⑷作出结论,即在教师指引下学生作出正确结论。17小刚去买东西,人家多找了10块钱,他一直在犹豫要不要送回去,最后他想如果是别人的话,也应该不会送回去的,这属于()自我防御机制。A.投射B.转换C.压抑D.文饰参考答案:A系统解析:A【解析】其实是自己不想送,就觉得别人也不会送回去,这样可以缓解焦虑,这是典型的投射表现。我防御机制是自我面对有可能的威胁和伤害时一系列的反应机制。即当自我受到外界的人或者是环境因素的威胁而引起强烈的焦虑和罪恶感时,焦虑将无意识地激活一系列的防御机制,以某种歪曲现实的方式来保护自我,缓和或消除不安和痛苦。它包括:否认、压抑、合理化、移置、投射、反向形成、过度代偿、抵消、升华、幽默和认同的11种形式。18“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体现了()A.理论联系实际原则B.直观性原则C.启发性原则D.因材施教原则参考答案:B系统解析:B【解析】题干的描述体现了直观性原则。考生需注意区分理论联系实际原则与直观性原则的内涵。19“人实际上因为生活在社会中才是人,教育在于使年轻一代系统地社会化。”这句话体现了()A.个人本位论B.社会本位论C.教育社会化D.实质教育论参考答案:B系统解析:B【解析】题干的描述出自涂尔干,体现了社会本位论的教育目的观。20决定受教育权的因素是()A.政治经济制度B.生产力C.科学技术D.文化参考答案:A系统解析:A【解析】在阶
本文标题:山东省近几年教育知识与能力试卷汇总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51561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