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酒店餐饮 > 山西省大同一中2013-201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Word版含答案
12013~2014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试卷高一历史第Ⅰ卷客观卷(共5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穿越历史时空,假设你和甲、乙、丙三位同学回到西周武王时代,请判断你们谁被封为诸侯王的可能性最小?A.你是商朝末年的贵族,后归附周武王B.甲同学曾随武王伐纣,立下汗马功劳C.乙同学出身于平民,但才能、人品俱佳D.丙同学属于西周姬姓王族成员,整日养尊处优2.始皇曰:“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材料中评价的制度是A.分封制B.皇帝制C.郡县制D.三公九卿制3.隋唐时期,三省长官都是宰相,常常几个宰相一起议政,统治者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A.分散相劝,防止宰相权重专权B.完善中央集权C.加强对地方的控制D.扩大民主权利4.《明太祖实录》记载明初中央设五府、六部、都察院……等衙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顽(不相上下),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这一作法的根本目的是A.不设丞相,缓和君臣矛盾B.各机构平等,避免权力集中C.各部权限分明、效率提高D.加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5.雅典民主的“黄金时代”担任首席将军的是A.柏拉图B.梭伦C.伯利克里D.克利斯提尼6.西塞罗说:“如果人们之间的协调性能得到维护,那么人类便可以像神一样地生活。”古代罗马用以维护人们之间协调性的重要工具是A.宗教B.权威C.理性D.法律7.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曾记述一名希腊人对波斯国王薛西斯讲的话:“希腊人虽然是自由的,但他们并不是任何事情上都是自由的,他们受着法律的统治,他们对法律的畏惧甚于你的臣民对你的畏惧。”这段材料主要表明了A.波斯人非常赞赏希腊的制度B.古希腊的民主建立在法制基础之上C.古希腊是民主政体的发祥地2D.波斯人当时仍然实行君主专制8.《权利法案》载:“凡未经议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法权力。”对上述条文理解正确的是()A.国王与议会商讨国家大事成为一种制度B.国王的权力受到议会的明确限制C.标志着国王统而不治D.国王可以制定法律9.1787年美国制宪会议制定了一部联邦宪法,这就是1787年宪法。下列各项与其无关的是A.它使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相结合,有利于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B.它规定总统有权与外国缔结条约,但须得到国会的批准方可生效C.它在权力结构中突出“分权与制衡”原则,以避免权力过于集中D.它规定总统由参议院和众议院联席会议选出,任期七年,可连选连任10.在近代,英、美、法、德等国虽然都确立了代议制,但其代议制的形式却不尽相同,主要是因为它们各自的A.国情不同B.资本主义发展程度不同C.传统不同D.受启蒙思想的影响不同11.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政体与英国的君主立宪制政体相比,其特点是()①专制主义色彩浓厚;②君主掌握国家的最高权力;③国王统而不治;④宰相对君主负责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④12.某些西方资产阶级史学家称鸦片战争为“通商战争”,认为这场战争是英国为维护正常贸易而进行的,这种观点①是错误的,掩盖了战争的侵略性质②是正确的,认识到战争的实质③是为英国殖民者进行辩护④混淆了现象和本质的关系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④⑤13.突出体现太平天国运动中农民阶级局限性的是①《天朝田亩制度》②天京变乱③《资政新篇》④北伐失利A.①②③④B.①C.①②D.①②③14.梁启超评价辛亥革命具有“空前绝大的意义”。他曾说,凡不是中国人,都没有权来管中国的事;凡是中国人,都有权来管中国的事。由此可见,梁启超认为辛亥革命的作用是A.增强了国民的民族民主意识B.促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C.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统治D.打击了帝国主义在华势力15.1927年,蒋介石、汪精卫先后背叛革命,导致革命统一战线破裂,国民大革命失败。它给中国共产党留下的最为深刻的教训是A.没有将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相结合B.没有发动广大农民参加革命C.没有坚持工人阶级对于革命、尤其是革命武装的领导权D.没有制订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316.遵义会议之所以是中共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主要是因为这次会议()A.使中国革命走上了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B.取消了李德、博古的最高军事指挥权C.开始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原理解决自己的问题D.结束了王明“左”倾错误在中央的统治17.“上海的炮声应该是一个信号,这一次全国人民真的团结成一个整体了……我们为着争我们民族的生存虽至粉身碎骨,我们也不会灭亡,因为我们还活在我们民族的生命里”。这段文字出自巴金即时而作的《一点感想》。让作者有感而发的背景是A.抵抗八国联军侵略B.辛亥革命推翻清廷C.北伐战争D.抵抗日本全面侵华18.研读下图,此图反映的军事行动()A.表明战略决战时机已经成熟B.将战争引向国民党统治区域C.主要为消灭国民党主力部队D.“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19.“普法战争的失败及围城时期的痛苦,无产阶级的失业和小资产阶级的破产,资产阶级的卖国行为及其加重人民苦难的措施——这一切便是推动革命爆发的直接原因。”这次发生在巴黎的革命A.在打碎资产阶级国家机器方面提供了有益经验B.使社会主义制度由理想变为现实C.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D.标志着无产阶级第一次登上了历史舞台20.俄国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的根本不同是:A.领导者不同B.主力军不同C.客观条件不同D.性质不同21.建国初期中国民主同盟主席张澜在政协会议上说:“我们的新制度,当然放弃了旧民主主义中所谓的总统制、内阁制那一套陈腐的旧东西,同时我们亦不同于苏联及东欧各国的政权治权合一的制度。根据我们的民主集中制,中国人民把政权掌握在自己的手里,而人民又确确实实有了一个集中行使立法权和行政权的最高权力机关。这是理论与实际一致的一种制度。”这个“新制度”指的是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B.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C.民族区域自治政策D.基层民主选举制度422.小明查阅了以下材料: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8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据此推测,小明研究的主题最有可能是A.新中国民族自治区建立历程研究B.新中国成立初期民主与法制建设研究C.新中国宪政发展历程研究D.新中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法制化历程23.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规定:“对于国民党政府与外国政府所订立的各项条约和协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应加以审查,按其内容,分别予以承认,或废除,或修改,或重订。”这一规定体现的外交政策是()A.“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B.“另起炉灶”C.“一边倒”D.和平共处五项原则24.美国“政策的目的是恢复世界上行之有效的经济制度,从而使自由制度赖以存在的政治和社会条件能够出现──马歇尔”。由此得出马歇尔计划的根本目的是A.恢复欧洲经济B.稳定资本主义制度C.实施杜鲁门主义D.稳定世界经济25.某国际问题研究专家指出:“世界正从根本上发生改变……这些根本性变化中,最重要的一个因素就是,地缘政治权势与地缘经济实力正在同时从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从西方向东方转移。”材料主要反映出A.当今世界呈现“一超多强”的政治格局B.民族解放运动的潮流方兴未艾C.广大发展中国家在国际格局中举足轻重D.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日益加强第II卷主观卷(共50分)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26题26分,第27题24分,共50分。26.著名学者余英时指出:科举不是一个单纯的考试制度,它将社会结构紧密地联系了起来,形成一个多面互动的整体,一直发挥着无形的统合功能。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科举之善,在能破朋党之私。……前此选举,皆权在举之人,士有应举之才,而举不之及,夫固无如之何。既可(科举),……不能应试者,有司虽欲徇私举之而不得;苟能应试,终必有若干人可以获举也。此实选举之官徇私舞弊之限制。——吕思勉《中国制度史》材料二渐渐地,这些考试(指科举)开始集中于文学体裁和儒家正统观念,最后的结果是形成一种制度,为中国提供了一种赢得欧洲人尊敬和羡慕的、有效稳定的行政管理。……只要中国仍相对地孤立在东亚,它就会继续提供稳定性和连续性。5——(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材料三作为一种上千年的文化存在,科举显然有其客观的历史合理性,否则我们就无法解释其存在的持久性。……科举的创新之处就在不仅为社会底层的知识分子提供了持续流动的可能,而且将其制度化。……科举制度的最大合理性在于它那“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式的“机会均等”……的机制,对知识分子的社会心理是一种塑造,客观上激励了个人的奋斗精神。——薛明扬《中国传统文化概论》请回答:(1)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代和魏晋时期的选官制度,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说明科举制的历史进步性。(14分)(2)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科举制所具有的政治、思想的统合功能。(6分)(3)据材料三,说明科举制对于现代人才选拔的历史借鉴价值。(6分)27.近代史上,列强凭借强大的经济实力和船坚炮利的军事优势,屡屡对中国发动侵略战争,逼签条约,严重践踏了中国的国家主权,使中华民族陷入生死存亡的危机之中。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期间,全国人大十届二次会议期间,温家宝总理在答记者问时,引用了清末诗人丘逢甲《春愁》:“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材料二:于右任是参加辛亥革命的国民党元老。在1962年1月24日病重时在台湾写下《望大陆诗》:“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陆。大陆不可见兮,只有痛哭。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故乡。故乡不可见兮,永远不忘。天苍苍,野茫茫,山之上,国有殇。”材料三:我们中国人民,半个世纪以来受尽了日本帝国主义的欺凌……现在这个万恶的敌人,已被中、苏、美、英的联合力量所打倒了。……这的确是我中华民族百年来未有的大事,值得全国同胞的热烈庆祝。——1945年9月5日《解放日报》社论《庆祝抗战最后胜利材料四:1972年9月日本内阁总理大臣访问中国,并在北京发表联合声明,宣布两国结束不正常状态;中国放弃对日本的战争赔款要求;中国政府重声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日本政府表示充分的理解和尊重;……;宣布即日起建立外交关系。请回答:(1)这首诗写于哪一年?为什么“四百万人同一哭”(4分)(2)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回答,我国中央政府解决台湾和香港问题的基本政策是什么?在对台湾和对港澳的具体政策中有何不同?(6分)(3)抗日战争的胜利是“我中华民族百年来未有的大事”。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抗战胜利的历史意义?(8分)(4)1972中日建交的直接背景是什么?中日的建交有什么历史意义?(6分)6高一历史参考答案一:客观题1-5CAADC6-10DBBDA11-15DBCAC16-20CDBAD21-25ACBBD二:主观题26题:共26分27:共24分(1)1896年,中国甲午战败,被迫签订割地赔款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4分)(2)一国两制;统一后台湾可以保留自己的军队。(6分)(3)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国人民一百多年以来反帝斗争的第一次完全胜利。大大增强了全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人民的抗战,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中国的国际地位得到提高。(8分)(4)中美关系的改善;有利于亚洲和世界的和平。(6分)
本文标题:山西省大同一中2013-201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Word版含答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51649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