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酒店餐饮 > 山西软件园2013年研究发展报告
1国家火炬计划软件产业基地山西软件园2013年研究发展报告2012年,为贯彻落实十八大和山西省委转型跨越发展的精神,山西软件园在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的领导和支持下,以招商引资、环境建设、人才培养等方面为工作重点,稳步推进园区建设发展。一、2012年基地产业发展概况2012年,山西软件园入园企业达到255家,其中“双软企业”93家,占山西省的60%;获得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资质企业38家,占山西省的62.3%;经认定的国家规划布局内重点软件企业1家,获得CMMI资质的企业7家,营业收入超亿元企业13家。基地实现总收入36.7亿元,同比增长8%,软件收入20.4亿元,完成出口创汇465万美元,上缴税收2.1亿元,研发投入1.7亿元。年末软件从业人员8110人,占园区员工总人数的65%,本科以上学历人员6158人,占园区员工总人数的49%,其中博士79人,硕士510人。同时园区还聚集各类文化创意企业201家,其中动漫游戏类企业45家、设计类企业86家、影视制作类企业15家、其他创意类企业55家。获得国家级奖项13项、省级奖项26项、市级奖项16项。获得专利24个、版权159个、商标63个。2012年实现收入约26亿元。2二、基地环境建设概况1、基础设施建设基地现有包括电子数码港、留学人员创业园、山西省创业大楼、高新国际大厦等专业孵化器。为完善产业布局,扩大基地规模,实现产业集聚,园区新建电子信息环境建设项目包括山西国际物联网产业园、山西绿云云计算产业园、清华科技园、光电产业园等项目,项目总投资152亿元,目前建设工作已全面展开。2、政策环境建设为贯彻落实山西省委省政府转型跨越发展精神,进一步加快我区电子信息与软件服务外包产业和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增强企业创新能力和竞争能力,园区于2012年12月出台了《太原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鼓励扶持电子信息与12.61.820.42.11.12211.50.8819.211.51.1925.1113436.7010203040总收入软件收入上缴税收2008年2009年2010年2011年2012年3软件服务外包产业发展的若干办法》、《太原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鼓励扶持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若干办法》、《太原高新区招商引资鼓励办法(暂行)》、《太原高新区企业入区使用研发生产办公场所鼓励办法(试行)》等政策,这些新政策从资金、人才、技术、办公场所等方面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3、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建设2012年,“山西软件园软件人才培训平台建设项目”成功申报2012年国家火炬计划环境建设项目,项目由太原高新区山西软件园新规划1000平方米的场地,建设集教学、研发、创业于一体的软件人才培训平台,配置先进的教学设备和设施,构建具有真实软件产品开发环境的培训场所。通过与专业培训机构、园区内重点企业合作,一方面开展软件专业技术培训;另一方面开展项目实训。预计平台建成后两年内,参加专业技术培训学员达到500人;参加企业项目培训和企业定制培训学员达到2000人。三、基地发展与区域经济关联概况近年来,山西省委、省政府以优先发展信息产业,把软件和信息服务业作为山西经济发展新增长点,着力培养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发展环境和制定相关优惠政策。用先进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实现结构优化升级,带动经济结构调整,推动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在2010年7月29日召开的全4省领导干部大会上,省委书记袁纯清指出:山西省要在“十二五”实现转型跨越发展,根本举措是工业新型化,工业新型化是信息化与工业化的融合。加快发展信息网络、研发设计等新兴产业,实现产业结构多元化、合理化、高级化拓展,实现我省由煤炭大省向以煤为基的现代产业经济大省的跨越。太原市作为省会城市,在全省转型跨越发展中肩负着率先发展的使命。《中共太原市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和《太原工业振兴行动方案》提出要大力发展软件和信息服务业,以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为突破口,提高产业自主创新能力,以重大工程带动技术突破,以新的应用推动产业发展,聚焦新一代通信技术及设备,重点发展物联网产业、软件产业、动漫产业、计算机系统集成产业及传感器制造和云计算,大力推进宽带建设,建设“数字太原”。为促进山西省软件和信息服务业与传统产业融合,园区结合山西省的实际情况,围绕山西省煤炭、电力等传统产业信息化升级改造,以工业控制与管理软件、嵌入式软件为发展重点,推动物联网、云计算、软件服务外包以及动漫游戏等新兴产业迅速发展,以一批产业特色鲜明、产业关联度大、技术水平高的高新技术企业群体为骨干,依托山西省的特色资源和优势建立特色软件和信息服务业集5群,开发符合国内外市场需求的高品位、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产品,实施名牌战略,抢占市场制高点,增强企业竞争力,努力促使基地内的大、中、小型以及微型企业密切联系,分工协作;着力打造上、中、下游互动频繁且较为完整的产业链,全力营造软、硬创新环境,提升创新能力,推动区域经济的结构调整及可持续发展,增强特色产业的竞争优势。四、基地创新发展的经验1、基地调整产业结构,培育新兴经济业态的主要做法2012年,园区紧紧围绕太原高新区二次创业的产业导向,始终把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与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紧密结合起来,以重点项目建设为突破口,多举措推动特色产业集群发展,初步形成了以物联网、云计算等为代表的产业发展新格局。太原罗克佳华工业有限公司新建的山西国际物联网产业园区项目,占地面积589亩,总投资58亿元。设计产能各类产品各5000台(套)/年,合计约25000台(套)/年、以及各类物联网工程100项/年,云计算服务软硬件平台、全球最大物联网网站等。预计实现产值180亿元/年,联合应用示范单位和研发、生产单位进行产业联盟,聚集战略性新兴产业链,创建物联网产业基地。山西绿云云计算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与北京蓝汛通信技6术有限责任公司、中国联通山西分公司强强联手共同投资建设的山西绿云云计算中心项目,总占地面积518亩,总投资65亿元。主导产业为云计算产业,主导产品为数据存储、数据处理、呼叫中心、融合通信。项目建成后将实现产值100亿元、利税10亿元。2、基地在招商引资方面的典型案例与成功经验为使园区新区建设在规划、土地等手续完成后,项目及时跟进,一年来,园区积极进行了项目提前招商、先行储备工作。电子信息和文化产业重点项目有:北京东华软件股份有限公司,国内前五强软件企业上市公司,注册资本5000万元;清华大学启迪控股公司,注册资本5000万元;山西国惠光电科技有限公司,注册资本5000万元;山西广电信息网络(集团)有限公司,注册资本2000万元;山西广播电视传媒(集团)有限公司,注册资本2000万元。与此同时,积极进行了落地建设项目的先行储备工作,电子信息与物联网技术项目11项,总投资107亿元,拟用地1500亩。园区还积极引进中央“千人计划”人才项目,分别与北京阅联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太原智能泊车运营公司和山西艾思普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就移动教育等项目签约。3、基地探索人才培养新模式,构建人才培训体系、优化人才结构,聚集高端人才的主要经验在人才基地建设方面,省区合建的山西省人力资源产7业服务园区正式启动,智联招聘、北京泰来猎头咨询事务所、美国博欧士人力资源服务公司等国际国内顶尖的猎头公司已正式入驻;李玮、吴晓闯、谭慷成功入选国家“千人计划”,7人入选省“百人计划”,最近又有4名国家“千人计划”领军人才带着高端项目办理落地手续。4、基地投融资平台建设对中小企业快速发展的促进作用在投融资平台建设方面,园区与深圳创新创业投资有限公司合作设立了规模为2亿元的太原高新区红土创新创业基金;太原高科创投有限公司已正式启动;高科技小额贷款公司完成了增资扩股,注册资本达到1亿元,已对60余家企业开展了小额信贷业务,累计发放贷款3.5亿元;总投资3千万元的太原高新科技基金发展有限公司已进入审批阶段;与此同时,园区与省投资集团签订的战略合作已进入启动运行阶段;与省建行、省交行、省民生银行签订的战略合作协议也进入深化落实阶段;与上证所、深交所等合作搭建的企业上市服务平台正式上线运行,与省证监局已正式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正在助推优势企业进入资本市场;长江证券、安信证券、九鼎基金、永安信基金等40余家金融机构即将进驻园区。5、基地引导扶持产业联盟与产业集群发展的经验园区为有效地促进软件和信息服务业的发展,创新组8织机构,与区内企业共同发起成立了“太原高新区信息化应用产业联盟”、“太原高新区软件与服务外包产业联盟”和“太原高新区创意产业联盟”,本着共同资源共享、利益共分、共同壮大的思想,聚合企业资源、联合开拓市场。作为基地重点规划的新兴产业,物联网和云计算产业目前已初具规模,“山西国际物联网产业园区”和“山西绿云云计算中心”两个园区的建成必将带动一大批关联企业形成物联网、云计算产业集聚区,满足城市规划与城市管理、政务信息化服务、高性能计算、电子商务、物联网、互联网、数据挖掘、动漫游戏、软件服务等多个领域科技应用需求,并可以解决上万余人的就业问题,创造百亿产值。6、基地完善高校毕业生就业平台建设,改善高校毕业生就业环境、拓展就业渠道的新举措2012年11月28日,太原高新区山西软件园管理中心与山西大学计算机与信息技术学院签订合作协议,共建山西大学计算机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开展企业高技术人才进校园协助指导全日制本科生,在校大学生进企业参与工程项目实践等方面的工作。通过此举,丰富山西大学计算机与信息技术学院全日制本科生的实践教学内容,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社会适应能力和应用能力出众的复合型人才。9五、2013年基地主导产业发展目标与构想1、产业发展的构想(1)依托现有基地骨干企业,培育壮大主导产品,不断延伸基地主导产业的产品链、产业链,努力培育和壮大关联产品群、企业群,提升基地产业集聚能力。(2)围绕基地主导产业的形成,以基地为载体,通过举行专题招商引资及招才引智等活动,大力吸引与基地主导产业相关联的企业、技术、人才进入基地,加快提升基地特色主导产业的集聚度。加快建设基地的专业孵化器,孵化与基地主导产业相关联的中、小企业,不断壮大基地关联企业群,推进产业集聚。(3)以推进区域高新技术特色产业的技术进步和产业化为目标,积极推动高新技术特色产业联盟的建设和发展,以促进区域企业的全面合作和集聚创新。(4)围绕基地产业特色的发展方向,通过设立科技专项等形式,组织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活动。依托基地骨干企业,整合社会科技资源,承担各级重点、重大科技项目,努力突破一批重大关键技术。(5)鼓励基地骨干企业切实加大研发投入。以企业为,主体,联合国内外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建立企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博士后流动站等,进行联合科技攻关;以提高企业对自主知识产权科技成果的获取与转化能力。10(6)瞄准基地产业发展方向,逐步建立为企业成长提供特色化和专业化技术支持的公共技术服务平台。2、产业发展目标(1)扩大产业规模,发挥聚集效应。至2015年,基地总收入突破50亿元,从业人数达到1.5万人,培育和引进20-30家行业领军企业,并以此为核心组建基于产业链的企业联盟。(2)提高自主创新能力。通过与国内知名科技园区建立合作关系,积极探寻在产业方向、招商引资、园区管理等方面的新模式。以市场需求和产业发展为导向,建立和完善产学研相结合的自主创新体系,争取在关键领域实现突破,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较强国际竞争力的核心技术和主打产品。至2015年,基地“双软”企业达到150家,软件产品登记数达到800个,组织企业申报国家、省市信息化项目100个。(3)完善基地产业扶持政策。根据国家产业规划,联系基地发展实际,深入调研企业需求,学习引进产业发达地区成功模式,加紧推出我区针对各产业的细化扶持政策,为企业发展提供良好环境,加速提高山西软件产业的竞争力,助力山西省转型跨越发展。(4)建立和完善人才培养体系。加快人才的培养及引进力度,创新人才培养机制,至2015年,引进、自建各类专11业培训机构3-5家,培训各类IT人才3千人以上,引进高端优秀人才10
本文标题:山西软件园2013年研究发展报告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51689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