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文化 > 岩石圈教案模板_20121129101411609
第1页共6页第一节岩石圈与地表形态马坝中学李鹏一、三维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地球的圈层结构,概括各圈层的主要特点。2、了解地球内部的圈层结构,认识岩石圈的范围、结构,掌握地壳的组成3观察岩石标本,说明三大类岩石的特征及其成因。4、运用示意图说明岩石圈物质的循环过程。5、理解内力作用与外力作用及其与地表形态变化的关系。6、褶皱、断层与地貌的关系,研究地质构造对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影响;7、了解主要外力地貌类型,能让学生会判断外力地貌的成因。(二)、过程与方法:1、分析图片说明岩石圈的结构,培养学生的读图和口头表达能力。2、利用示意图分析归纳岩石圈物质的循环过程,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3、绘制简单示意图说明三大类岩石的相互转化过程,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对地理知识归纳总结的能力。4、通过对案例学习和探究,提高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锻炼自主学习和研究的能力。5、利用示意图分析外力作用的地貌形态,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6、通过对案例学习和探究,提高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锻炼自主学习和研究的能力7、让学生自己动手绘制褶皱、断层、向斜、背斜等地质构造简图,培养准确判断地质构造的能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观察岩石标本,激发学生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2、增强保护地球环境的意识,形成正确的环境观。3、激发学生探究地球上沧海桑田变化的兴趣,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4、通过地貌景观图片的欣赏,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地理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5、通过对地质构造意义的学习和人类活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树立正确的人地观,提高科学素养。二、教学重点:1、岩石圈的范围。2、三大类岩石的特征及其成因。3、岩石圈物质的循环过程。4、内力作用与构造地貌、外力作用与外力地貌。三、教学难点:1、岩石圈的范围。2、岩石圈物质的循环过程。3、内力作用与构造地貌、外力作用与外力地貌。四、教具准备:课本插图、课件、岩石标本、多媒体、内、外力地貌示意图。五、教学过程第1课时【导入新课】在上一单元的学习中,我们知道地球是宇宙中的一个普通的天体,地球也是宇宙中的一个特殊的天体——因为地球上有生命!地球是我们的家园,同学们,你们已经在地球上生活了十几年了,如果你有奇第2页共6页遇结交了一位外星球的朋友,你会如何向他描述我们的地球呢?请大家结合课本第26页“地球内部圈层结构示意图”,试着介绍一下我们居住的星球。【板书】第一节岩石圈与地表形态【课件展示】:内部圈层示意图(让学生逐一指认)【自主学习】:请同学们参照27页第一段文字,仔细读图2-1-2和2-1-3,了解岩石圈的范围、分析岩石圈的结构特征。【板书】一、岩石圈的结构【板书】1、地球的内部圈层【合作探究】岩石圈的范围【学生绘图】图上圈出岩石圈的范围。【教师精讲】软流层以上的地幔部分与地壳主要由岩石组成,构成了岩石圈(1ithosphere)。地壳是岩石圈的重要组成部分,地壳不等于岩石圈,这一点要特别注意。大洋地壳比大陆地壳薄。地壳的平均厚度约17千米。【过渡】岩石圈由岩石组成,大家在野外能看到各种各样的岩石。我这里有一些常见的岩石标本,同学们传看一下。【板书】二、岩石圈的组成及物质循环1、岩石圈的组成【实物投影】(三大类岩石的代表性岩石标本)【板书】(斜体部分为学生填写内容)岩石类型成因常见岩石主要特征岩装岩岩浆活动花岗岩、玄武岩侵入岩:结晶度好,较坚硬喷出岩:具有气孔等构造:沉积岩外力作用石灰岩、砂岩、页岩、砾岩具有层理构造,常含有化石变质岩变质作用大理岩、板岩、石英岩、片麻岩具有片理结构,重结晶作用明显【播放】三大类岩石的形成动画【过渡】石灰岩、页岩、石英砂岩都是变质岩,花岗岩是岩浆岩,它们在一定温度和压力作用下都会发生变质,从这里我们看出岩石是可以转化的。【板书】2、岩石圈的物质循环【自主学习】:岩石圈的物质循环过程。【播放】岩石圈的物质循环动画,【活动与探究】师:岩石圈的物质就是这样处于永不停止的循环转化之中的。下面,同学们参照岩石圈的物质循环动画,绘制出地壳物质循环过程示意图。岩浆岩岩浆沉积岩变质岩第3页共6页(同桌协作,绘制出地壳物质循环过程示意图)(实物投影,展示学生绘制的较好的图)【例题剖析】下图中字母和数字分别表示岩石及地壳物质循环的过程,读图填空:(1)写出框内字母表示的含义ABCD(2)写出下列数字的含义:①②③④⑤(3)具有层理构造并可能含有化石的岩石代号是;最不可能有化石的岩石代号是。参考答案:(1)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岩浆(2)风化、侵蚀、搬运、堆积、变质作用(3)BA【板书】3、岩石圈物质循环的意义【知识拓展】师:同学们阅读29页“知识窗”,说明:①岩石、矿物与元素的关系,并绘出它们与地壳关系的示意图说明;②地壳中主要元素的含量。生:(自主学习:阅读“知识窗”)【实物投影】:(展示学生画的示意图)【归纳小结】:地壳中主要元素的有氧、硅、铝、铁等,其中氧约占一半、硅约占1/4。【活动与探究】活动或探究课题的题目:人类如何协调好与岩石圈的关系?活动或探究的内容:岩石圈为人类提供了那些生产生活的条件、物质和能量?人类对岩石圈的影响表现在那些地方?人类如何才能更好的利用岩石圈提供的条件进行生产生活?活动或探究的办法、过程:利用网络和报刊杂志查阅资料活动或探究的结果:以小论文的形式在班上互相交流。六、课后作业:1、下列岩石中,属于变质岩的是(C)A、石灰岩B、花岗岩C、大理岩D、砾岩2、下列岩石,可能含有化石的是(B)A、侵入岩B、沉积岩C、喷出岩D、变质岩3、在一定温度和压力作用下,原有成分和性质发生改变,形成的岩石,有下列中的(B)A、石灰岩、玄武岩B、页岩、石灰岩C、大理岩、板岩D、花岗岩、砂岩4、有关地壳物质循环的叙述错误的是(A)A、各类岩石都能直接形成岩浆岩B、各类岩石都有可能形成沉积岩C、各类岩石都有可能形成变质岩D、各类岩石都有可能形成新的岩浆七、板书设计:第一节岩石圈与地表形态第4页共6页一、岩石圈的结构地球的内部圈层二、岩石圈的组成与物质循环1、岩石圈的组成2、岩石圈的物质循环3、岩石圈物质循环的意义八、教学反思:本节课内容比较简单,多属于基础知识,所以学生学习起来比较轻松。学生观察了大量多媒体图片,对岩石圈和各类岩石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但是我感觉学生的思考还不够,讨论还不是很热烈,有待今后的教学中进一步加强。第2课时【导入新课】观看PPT组图,问:图中展示了哪些地貌形态类型?它们是如何形成的?它们变化不变化?变化的原因是什么?【板书】三、内力作用与外力作用【学生看书归纳】【自主学习】“知识窗”――板块构造学说【教师提问】洛杉矶过去多次发生大地震,科学家说,近年洛杉矶必有大震。请问这是为什么?(位于两大板块交界处,板块挤压使得地壳运动很活跃,并常导至地震。)【板书】四、地壳运动→地质构造→构造地貌【自主学习】什么是地质构造?地质构造有哪两种最常见的类型?【板书】1.褶皱与断层【合作探究】什么是褶皱?什么是断层?比较并阐述两者的联系与区别。说出它们各自形成了哪些地貌?类型概念联系区别构造地貌地质构造褶皱岩层受到地壳运动产生的强大挤压力后,发生弯曲变形都是地壳运动的产物岩层未丧失连续性褶皱山脉、山岭、谷地断层地壳运动产生的强大压力或张力使岩层发生断裂,并沿断裂面发生明显的错动、位移。岩层已丧失连续性断块山、谷地、陡崖【观看图片】“褶皱景观”、“断层示意图”、“华山中峰断块山”、“华山西峰北坡大断崖”。【板书】2.褶皱的两种基本形态【学生自学】归纳并填表比较★分类能量来源表现形式作用的结果内力作用地球内部的热能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使地表高低起伏外力作用太阳辐射能风化侵蚀搬运④堆积⑤固结成岩削低高山填平盆地,地表趋平基本形态岩层状况形成的构造地貌初期(内力)后期(外力)背斜向上拱起山岭背斜顶部因受张力,裂隙多,容易被侵蚀成谷地向斜向下弯曲谷地、盆地向斜槽部因受挤压,岩层变得紧实,不易被侵蚀,反而成为山岭第5页共6页【观看动画】背斜受张力后,组成背斜的每一层岩层的上表面都会形成许多裂隙,这就为后来的外力侵蚀创造了条件,最终成谷。【学生讨论】:研究地质构造的意义。★【过渡】黄土高原上呈现千沟万壑的地表景观,那么多的沟壑是怎么形成的呢?【板书】五、外力作用与外力地貌【学生看书回答】1、外力作用的实施者(流水、风力、冰川、海浪等)2、外力作用的表现形式(风化、侵蚀、搬运、堆积和固结成岩作用)3、本质上是哪几种能量?(太阳辐射、风力、重力能)4、流水作用与流水地貌5、风力作用和风力地貌【观看图片】看第一、二、三组地貌景观照片,要学生说出地貌名称、分析成因,判断其所属的地貌类型(沟谷,瀑布、峡谷,溶洞、石林;流水侵蚀地貌)。【板书】1、流水地貌与风力地貌的对比地貌名称地貌类型外力作用主要分布地区沟谷、瀑布、峡谷、溶洞、石林流水侵蚀地貌流水作用湿润、半湿润地区冲积扇、冲积平原、河口三角洲流水沉积地貌风蚀洼地、风蚀蘑菇风力侵蚀地貌风力作用干旱、半干旱地区沙丘、沙垄风力沉积地貌【观看图片】看第四、五、六组地貌景观照片【小组讨论】要学生说出地貌名称、分析成因,判断其所属的地貌类型(冲积扇或洪积扇,冲积平原或河口三角洲;流水沉积地貌)。【板书】2、风力作用与风力地貌【观看图片】看第七组地貌景观照片【小组讨论】要学生说出地貌名称、分析成因,其所属的地貌类型(风蚀洼地、风蚀蘑菇;风力侵蚀地貌)。【观看图片】看第八组地貌景观照片,要学生说出地貌名称、分析成因,判断其所属的地貌类型(沙丘、沙垄;风力沉积地貌)。【观看图片】看第九、十组地貌景观照片,要学生说出地貌名称、分析成因,判断其所属的地貌类型(冰斗、刃脊、角峰、冰川U谷,冰川侵蚀地貌;海蚀崖、海蚀穴、海蚀柱、海蚀平台;海蚀地貌)。【板书】3.人类活动与地貌【观看图片】看第十一组地貌景观照片(梯田、河渠、水库、黄河大堤,黄土塬附近的水土流失、山地滑坡),要学生说出地理事物的名称和成因。【板书】4.冰川、海浪侵蚀地貌【观看图片】冰川地貌、海蚀地貌见课本34页。【合作探究】通过走访了解盱眙某种典型地貌形态的变化。探究方法:让来自县内各地的学生负责走访各自所在乡镇查看有什么典型的地貌形态。活动或探究的结果:以小论文的形式在班上互相交流。六、课后作业:读右图,回答1-2小题:1.根据地质构造划分,该储油构造属于()实际应用找石油、天然气找地下水工程建设隧道隧道、水库地质构造褶皱中的背斜褶皱中的向斜褶皱中的背斜避开断层第6页共6页A.向斜B.背斜C.断层D.地堑2.图中储油构造中,数字①②③分别代表()A.气、水、油B.气、油、水C.水、气、油`D.油、水、气3、下列四种地质现象中,属于内力作用的是()AU形的冰川谷B夏威夷群岛的形成C我国西北地区的移动沙丘D桂林山水的形成4、“背斜成谷,向斜成山”的主要地质作用是()A内力作用B侵蚀作用C沉积作用D风化作用5、读岩石圈物质循环模式图,回答:(1)物质甲代表,乙代表,丙代表,丁代表,(2)图中箭头代表的地质作用是:ABCDE与含义相同。(3)从能量来源分析,岩石圈物质循环的能量来自地球内部的和地球外部的七、板书设计:第一节岩石圈与地表形态三、内力作用与外力作用四、地壳运动→地质构造→构造地貌1、褶皱与断层2、褶皱的两种基本形态五、外力作用与外力地貌1、流水作用与流水地貌2、风力作用与风力地貌3、人类活动与地貌4、冰川、海浪侵蚀地貌八、教学反思:本节课学生就感受到理解对于地理的重要性了,褶皱与断层就是一个难点,学生很难一次就能搞懂,所以必须要有耐心一些。我可能是太着急了,课堂反馈的效果也不好,以后要注意改进。还有就是画图演示以后,可以让学生也跟着学我画图,这样能更好的让他们理解。
本文标题:岩石圈教案模板_20121129101411609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51719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