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金融/证券 > 金融资料 > 金融理论与实务整理资料
第一章货币与货币制度第一节货币的起源与货币形式的演变一、货币的起源货币的价值形式经历了简单价值形式、扩大的价值形式、一般等价形式和货币形式的发展历程。二、货币形式的演变(一)商品货币1、实物货币(以自然界中存在的某种物品或人们生产的某种商品来充当货币)世界上最早的货币是实物货币。★实物货币的局限性:实物货币不易于分割;实物货币不易保管;有些实物货币的价值较小,大额的商品交易需要大量的货币发挥媒介作用,携带不便。2、金属货币铸币:由国家印记证明其重量和成色的金属块。我国最古老的金属铸币是铜铸币。西方金属铸币的典型形式是银元。★金属货币的弊端:其数量的多少受制于金属的贮藏量和开采量,无法伴随商品数量的增长而同步增长。实物货币与金属货币都属于商品货币(足值货币,即作为货币商品的各类实物和金、银、铜等金属的自身商品价值与其作为货币的购买价值相等)。★足值货币的特点是价值比较稳定,能够为商品的生产和交换提供一个稳定的货币环境,有利于商品生产和交换的发展。(二)信用货币(不足值货币,即作为货币商品的实物,其自身的商品价值低于其作为货币的购买价值)—货币的主要形式1、纸币。我国是世界上使用纸币最早的国家——交子。2、银行券(是银行发行的一种以银行自身为债务人的纸质票证)3、存款货币。存款货币具有快速、安全、方便的优点,特别适合企业间的大额商品交易。4、电子货币(处于电磁信号形态,通过电子网络进行支付的货币)电子货币最主要的表现形式是银行发行的各种银行卡。推动货币形式演变的真正动力是商品生产、商品交换的发展对货币产生的需求。第二节货币的职能马克思将货币的职能概括为价值尺度、流通手段、支付手段、货币贮藏和世界货币。西方学者将货币的职能概括为交易的媒介、计算的单位和价值的贮藏。一、交易媒介职能(一)计价单位(用货币去计量商品和劳务的价值,赋予商品、劳务以价格形态)—价值尺度(二)交易媒介(流通手段)商品流通:以货币作为媒介的商品交换的连绵不断的过程。(三)支付手段货币发挥支付手段职能的基本特征:没有商品在同时、同地与之同向运动。二、财富贮藏职能(货币退出流通领域被人们当作社会财富的一般代表保存起来的职能)贮藏货币的最大优势:高安全性。最大缺点:收益较低第三节货币制度一、货币制度的含义及其构成要素(一)货币制度的含义货币制度:国家对货币的有关要素、货币流通的组织和管理等进行的一系列规定。国家制定货币制度的目的:保证货币和货币流通的稳定,为经济的正常运行提供一个稳定的货币环境。(二)★货币制度的构成要素1、规定货币材料2、规定货币单位(当货币作为计价单位为商品和劳务标价是,其自身也需要一个可以比较不同货币数量的单位)(1)规定货币单位的名称;(2)规定货币单位的值规定货币单位的值主要表现:确定或维持本国货币与他国货币或世界主要货币的比价,即汇率。3、规定流通中货币的种类流通中的货币有主币(本位币,一个国家流通中的基本通货)和辅币(1个货币单位以下的小面额货币)之分。4、规定货币的法定支付能力按照支付能力的不同,可分为无限法偿和有限法偿。无限法偿:法律保护取得这种能力的货币,不论每次支付数额多大,不论属于何种性质的支付,支付的对方均不得拒绝接受。主币为无限法偿货币。有限法偿:在一次支付行为中,超过一定的金额,收款人有权拒收,在法定限额内,拒收则不受法律保护。辅币为有限法偿货币。5、规定货币的铸造或发行在欧美等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足值的本币基本上实行“自由铸造”(公民有权把法令规定的金属币材送到国家造币厂,由造币厂代为铸造成金属货币)制度。二、国家货币制度的历史演变国家货币制度的类型大致经历了银本位制、金银复本位制、金本位制(最理想的货币制度)和不兑现的信用货币制度,其中前三类被统称为金属货币制度。(一)金属货币制度(二)不兑现的信用货币制度(20世纪70年代)基本特点:1、流通中的货币都是信用货币,主要由现金和银行存款组成。2、信用货币都是通过金融机构的业务活动投入到流通中去的。3、国家通过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操作对信用货币的数量和结构进行管理调控。(三)我国的人民币制(1948年12月1日)我国人民币制度的主要内容:1、人民币是我国的法定货币,以人民币支付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一切公共的和私人的债务,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拒收。2、人民币不规定含金量,是不兑现的信用货币。3、2005年7月21日,我国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三、国际货币体系(一系列对世界各国之间的货币关系以及国际间进行的各种交易支付相应的管理的规则与安排)的历史演变(一)布雷顿森林体系1、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的历史背景(1944年7月,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第二次世界大战使主要西方国家之间的力量对比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美国取代英国在世界经济体系中居于中心地位。2、布雷顿森林体系的主要内容(1)以黄金为基础,以美元为最主要的国际储备货币,实行“双挂钩”的国际货币体系。(2)实行固定汇率制。(3)建立一个永久性的国际金融机构,对货币事项进行国际磋商,促进国际货币合作。★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对二战后的世界经济的发展起到的积极促进作用:(1)美元等同于黄金成为国际储备货币,弥补了国际清偿能力的不足;(2)固定汇率制使汇率保持相对稳定,为世界贸易、投资的发展提供了稳定的汇率条件;(3)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成立促进了国际货币合作,其对成员国提供的各种贷款缓解了会员国国际收支的困难,有助于世界经济的稳定增长。3、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缺陷及崩溃“特里芬难题”:为了满足世界各国发展经济的需要,美元供应必须不断增长;而美元供应的不断增长,将使美元与黄金的兑换性难以维持。“特里芬难题”指出了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内在不稳定性及危机发生的必然性。1974年4月1日,以美元为中心的布雷顿森林体系彻底崩溃。(二)牙买加体系(1974年4月1日)牙买加体系的核心内容:将业已形成的浮动汇率和其他浮动汇率制度合法化;黄金非货币化;伙计储备货币多元化;国际收支调节形式多样化。★牙买加体系的建立与实施推动了世界经济与贸易的发展。多样化的汇率安排为各国提供了汇率选择的灵活性;多样化的国际储备货币摆脱了对美元的过分依赖;灵活多样的国际收支调节形式是各国国际收支的调解更为及时和有效。四、欧洲货币联盟与欧元1999年1月1日,欧元成立,标志着欧洲货币制度的正式建立,成为区域性货币一体化的成功范例。区域性货币一体化:一定地域内的国家和地区通过协调形成一个货币区,由联合组建的一家主要银行来发行和管理区域内的统一货币。区域性货币一体化的理论依据:20世纪60年蒙代尔提出的“最适度货币区”理论。统一的欧元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跨越主权国家创造的信用货币。第二章信用第一节信用的含义与作用一、信用的含义(一)道德范畴中的信用(诚信不欺,恪守诺言,忠实地践履自己的许诺或誓言)诚信是市场经济持续发展的道德基础。(二)经济范畴中的信用(以偿还本金和支付利息为条件的借贷行为)偿还性与支付利息是信用活动的基本特征,体现了信用活动中的定价交换原则,约期归还并支付利息是等价交换原则在信用活动中的具体体现。(三)★两个信用范畴之间的关系联系:道德范畴信用是经济范畴信用的支撑与基础。区别:道德范畴信用的非强制性和经济范畴信用的强制性。二、现代信用活动的基础现代信用活动的基础:在现代市场经济中广泛存在着盈余单位和赤字单位,盈余和赤字需要通过信用方式来调剂。(一)赤字、盈余与债权债务关系货币收入大于支出的单位是盈余单位,货币收入小于支出的单位是赤字单位,货币收入等于支出的单位是均衡单位。盈余是债权债务相抵后的净债权;赤字是债权债务相抵后的净债务。(二)五部门经济中的信用关系为了对一国的国民经济进行统计与分析,把国民经济划分为五个部门,即个人部门、非金融企业部门、政府部门、金融部门和国外部门。1、信用关系中的个人——货币资金的盈余部门,是货币资金的主要贷出者2、信用关系中的非金融企业——是货币资金的赤字部门,是货币资金的主要需求者3、信用关系中的政府——货币资金的净需求者财政收入大于财政支出,形成财政结余;财政收入小于财政支出,形成财政赤字。4、信用关系中的盈余与赤字国际收支: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与其他国家因经济交易所发生的全部货币收支。如果在某个时期内,以国来自其他国家的所有货币收入少于该国对其他国家的货币支出,则称为国际收支逆差;反之,则称为国际收支顺差。5、作为信用媒介的金融机构(三)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如果货币资金供求双方通过一定的信用工具直接实现货币资金的互通有无,则这种融资形式被称为直接融资。直接融资中货币资金的供求双方形成了直接的债权债务关系及使用权关系。★直接融资的优点:1、有利于引导货币资金合理流动,实现货币资金的合理配置。2、有利于加强货币资金供给者对需求者的关注与监督,提供货币资金的使用效益。3、有利于货币资金需求者筹集到稳定的、可以长期使用的投资资金。4、对于货币资金需求者来说,筹资成本较低;对于货币资金供给者来说,投资收益较高。★直接融资的局限性:1直接融资的便利度、成本及其融资工具的流动性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金融市场的发达程度与效率2对货币资金供给者来说,其在直接融资中承担的风险要高于间接融资。如果货币资金需求双方通过金融机构间接实现货币资金的相互融通,则这种融资形式被称为间接融资。间接融资中货币资金的供求双方分别于金融机构发生债权债务关系。★间接融资的优点:1、灵活便利。2、分散投资、安全性高。3、具有规模经济。★间接融资的局限性:1、减少了资金供给者对资金使用的关注和筹资者的压力。2、增加了资金需求者的筹资成本,减少了资金供给者的投资收益。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共同构成微观金融活动。三、信用在现代市场经济运行中的作用(一)★信用在现代市场经济运行中的积极作用1、调剂货币资金余缺,实现资源优化配置;2、动员闲置资金,推动经济增长。(二)信用风险信用风险:债务人因各种原因未能及时、足额偿还债务本息而出现违约的可能性。现代市场经济是一种信用经济,信用关系已经成为现代社会最普遍、最基本的经济关系第二节现代信用形式按期限可以将信用划分为短期信用(1年以内)、中期信用(1至10年)和长期信用(10年以上)。按地域可以将信用划分为国内信用(本国居民之间的借贷活动)和国际信用(跨国的借贷活动)。按信用参与主体可以将信用划分为商业信用、银行信用、国家信用和消费信用。一、商业信用(一)商业信用的含义商业信用:工商企业间赊销或预付货款等形式相互提供的信用。赊销和预付货款是商业信用的两种基本形式。在典型的商业信用中,包含两种同时发生的经济行为:商品买卖行为与货币借贷行为。(二)★商业信用的作用与局限性作用:在企业间建立稳定顺畅的联系;连接商业链条,促进生产和流通的顺畅进行。局限性:商业信用在规模上存在着局限性(受商品买卖数量的限制);商业信用在方向上存在着局限性;商业信用在期限上存在着局限性。(三)商业票据1、商业票据的基本特征商业票据:在商业信用中被广泛使用的表明买卖双方债权债务关系的凭证。★商业票据的基本特征:(1)有价票证,以一定的货币金额表现其价值。(2)具有法定的式样和内容。(3)无因票证。(4)可以转让流通。2、商业汇票与商业本票商业票据有商业汇票和商业本票两种基本形式。商业汇票:一种命令式票据,通常由商业信用活动中的卖方对买方或买方委托的付款银行签发,要求买方与规定日期支付货款。(承兑)商业本票:一种承诺式票据,通常是由债务人签发给债权人承诺在一定时期内无条件支付款项给收款人或持票人的债务证书。3、几种重要的商业票据行为(1)票据签发(2)票据背书(票据的持有人在转让票据时,要在票据背面签章并作日期记载,表明对票据的转让负责)(3)票据贴现(持票人通过向商业银行转让票据而获得资金的行为)其实质是持票人在票据到期前将票据卖给商业银行,从而提前收回垫付于商业信用活动中的资金(4)票据抵押(持票人将商业票据作为抵押物向商业银行申请抵押贷款的行为)(四)我国商业信用的发展(规模偏小、范围狭窄、失信欺诈严重、管理效率低下
本文标题:金融理论与实务整理资料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5179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