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金融/证券 > 金融资料 > 金融理论与政策7货币需求与货币供给
第7章货币需求与货币供给第一节货币需求理论第二节货币需求量的测算第三节货币供给第一节货币需求理论一、货币需求的概念(一)什么是货币需求?货币需求指的是在一定时期内,社会各阶层(个人、企业单位、政府)愿意以货币形式持有财产的需求,或社会各阶层对执行流通手段、支付手段和价值贮藏手段的货币的需求。(二)微观货币需求与宏观货币需求从货币需求主体的角度来划分1.微观货币需求:是指企业、家庭、个人等微观经济主体,在既定的收入水平、利率水平和其他经济条件下,把自己财富(或收入)中的多大比例以货币形式持有。2.宏观货币需求:是指一国经济合理协调运转或者要达到当局制定的某些经济目标在总体上需要多少货币供应量。(三)名义货币需求和实际货币需求从货币需求与物价的关系的角度来划分1.名义货币需求:是指一个国家或一个经济部门不考虑物价变动情况下的货币需求,一般用Md表示。2.实际货币需求:是指剔除物价变动因素之后的货币需求,也就是以某一不变价格为基础计算的商品和劳务量对货币的需求。通常用Md/p表示。二、传统货币数量论货币数量论是货币数量的变化决定物价水平变化的理论。传统货币数量论的代表有美国经济学家欧文.费雪(IrvingFisher)和英国经济学家马歇尔(A.Marshall)及庇古(A.E.Pigou),他们分别提出了现金交易说和现金余额说。(一)现金交易说—交易方程式1.理论观点:费雪十分重视货币的交易媒介功能,认为人们需要货币并不是货币本身,而是因为货币可以用来交换商品和劳务,满足人们的欲望。即最终都将用于购买。因此,在一定时期内,社会的货币支出总量与商品、劳务的交易量的总值一定相等。2.现金交易方程式:根据上述观点,费雪提出了著名的交易方程式:式中,M代表一定时期流通中的货币数量,V代表货币流通速度,P代表物价水平,T代表商品和劳务的交易量。费雪认为,M是由银行准备金情况、准备金比例、货币政策和借贷情况等条件决定的外生变量。MVPT费雪的三点分析:(1)V由于制度性因素在短期内是稳定的,可视为不变的常数。(2)商品和劳务的交易量T变动极小,也可视为常数。(3)一般物价水平P完全是被动的,完全由其他因素决定,是一个因变量。由于V、T是常数,而M是自变量,因此,只有P与M的关系最重要。P的值主要取决M数量的变化。交易方程式虽然说明主要由M决定P,但当把P视为给定价格水平时,这个方程式就成为货币需求的函数:这一公式表明,在给定的价格水平下,总交易量与所需要的名义货币量具有一定的比例关系,这个比例就是。换言之,要使价格保持给定水平,就必须使货币量与交易量保持一定比例关系。1MPTV1V(二)现金余额说—剑桥方程式1.理论观点:剑桥学派重视微观主体的行为,认为影响人们希望持有的货币额的因素主要有三个方面:个人的财富总额持有货币的机会成本和货币持有者对未来收入、支出和物价等的预期。虽然剑桥学派的经济学家已经考虑到了影响货币的多种因素,但遗憾的是,他们在作出结论的时候,只是简单地断定人们的货币需求同财富的名义价值成比例,财富又同国民收入成比例,所以货币需求就同名义国民收入成比例。2.剑桥方程式:式中,为人们意愿以货币这种形式持有的财富占总财富的比例;Md表示名义货币需求;Y为名义国民收入;P为价格水平。这就是著名的剑桥方程式。如果把k看成一个常数,该方程式和费雪的交易方程式就只有符号的不同,只需令,它们便完全一样了。从中也可以得出名义国民收入决定于货币供应量,以及物价水平与货币供应量成比例的货币数量论观点。dMKPY1KV1KV1KV(三)现金交易说与现金余额说的区别1.现金交易说看重货币的交易媒介功能,强调货币的支出,而现金余额说则强调货币的资产功能,强调货币的持有。2.现金交易则注重货币的流通速度以及经济社会等制度因素,现金余额说重视人们持有货币的动机3.现金交易说所指的货币数量是某一时期的货币流通量,而现金余额说所指的货币数量是某一时点人们手中所持有的货币存量。三、凯恩斯的流动性偏好理论(一)凯恩斯流动性偏好理论的主要内容凯恩斯认为,人们的货币需求取决于人们心理上的“流动性偏好”(LiquidityPreference)。而人们心理上的“流动性偏好”或人们的货币需求又是由三个动机所决定的:即交易动机、预防动机和投机动机。相应地,货币需求也被分为三部分:交易性需求、预防性需求和投机性需求。1.交易性需求交易性动机是指人们为了应付日常的交易而愿意持有一部分货币的愿望。基于交易动机而产生的货币需求就构成货币的交易性需求。它主要是取决于收入的大小,并与收入的大小成正比。2.预防性需求预防动机是指企业或个人为了应付意外、临时的或紧急需要的支出而持有货币的动机。它也是同收入成正比的。3.投机性需求投机动机是指人们根据对市场利率变化的预测,需要持有货币以满足从中获利的动机。投机性货币需求取决于利率的高低,并与利率负相关。原因何在?(以货币与债券为例说明)原因何在?利率偏高,预期利率会下降,债券价格会上涨,增加债券持有,减少货币持有。反之则相反。或者说,利率高,持有货币的机会成本上升,增加债券持有,减少货币持有。(二)凯恩斯货币需求函数式由于交易动机和预防动机的货币需求主要取决于收入,是收入的增函数,投机动机的货币需求主要取决于利率,是利率的减函数。若以L1表示交易动机和预防动机的货币需求,Y表示收入,L2表示投机动机的货币需求,r表示利率,则基于三种动机的总货币需求为12LLyLr这就是凯恩斯根据他对人们持有货币动机的分析所提出的货币需求函数。如图15-1所示在图15-1中,L1与利率无关,故为一条垂直线,L2为利率的减函数,故从左至右向下方倾斜。利率01L2L(三)凯恩斯货币需求理论中的货币流通速度在凯恩斯的货币需求理论中,货币流通速度并不是常量。而是随着利率的波动而变动。这可从货币流通速度公式的推导中看出来:由上式可知.由于货币需求与利率负相关,当i上升时,f(i,Y)就下降,从而货币流通速度加快。当利率下降时,人们就增加对实际货币余额的需求,从而货币流通速度减慢。货币需求的流动性偏好理论说明利率的波动会导致货币流通速度的不稳定。这样.凯恩斯的投机性货币需求模型解释了货币流通速度的大幅波动的原因。凯恩斯反对将货币流通速度视为常量的另一原因在于,人们对未来利率水平的不确定预期也会使得货币流通速度发生变动。(四)政策含义与流动性陷阱凯恩斯货币需求理论的建立是为其解决失业问题的政策措施提供了理论基础:增加货币供给-利率下降-投资增加-就业增加-经济增长但是,要注意流动性陷阱:凯恩斯也指出,通过变动货币供应量而控制利率的做法在产业周期的特殊阶段也是无效的,有可能陷入“流动性陷阱”。当一定时期的利率水平降低到不能再低时,人们就会产生利率上升而债券价格下跌的预期,货币需求弹性就会变得无限大,即无论增加多少货币,都会被人们储存起来。四、凯恩斯货币需求理论的发展50年代以后,一批受凯恩斯影响的经济学家对他提出的三种不同动机的货币需求进行了更为深入细致的研究,修正了其理论中某些与现实明显不符的结论,从而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凯恩斯的货币需求理论。(一)平方根定律它是指由鲍莫尔(Baumol)及托宾(TObin)等人对于凯恩斯交易性货币需求理论的发展而建立起来的有关交易性货币需求理论模型。这一模型表明,即使用于交易目的的货币余额对利率水平的变动也很敏感。鲍莫尔是通过运用管理科学中最适度存货控制理沦而建立起关于交易性货币余额需求理论模型的。鲍莫尔认为,理性的经济人都是以最大化其收益为目标,由于持有现金不会给货币持有者带来收益.且在货币收人的取得与支出之间有时间间隔.所以应将现金转化为生息资产,以赚取超过变现成本的利息收益。在具体分析时,鲍莫尔作了以下假定;(1)在每一期的开始时。个体收到的收入为Y0;(2)个体均匀地花费这些收人,到本期期末,所有收到的Y0全部被花完;(3)只有两种资产,现金和债券,现金的名义回报率为零,债券的收益率为i;(4)个体每次购买或变现债券时.需支付固定的手续费b,且每次购买或变现金额为k,则在一个支出期间内,交易的次数总共为y0/k,总的交易费用即y0b/k。除了交易费用以外,还存在一种持有现金而没有持有债券的机会成本,因为在一个支出期间内,平均持有的现金余额为k/2,所以其机会成本为ik/2。如果以C表示待有现金存货的总成本,则有为使成本最小,就需要对上式求一阶导数并使其等于零,即求解上式可得最优的现金存货水平:因为货币需求等于意愿持有现金余额的一半,所以有如果令则:这就是著名的平方根法则(T和Y0含义相同)。这一模型表明:第一,货币的交易需求与利率之间是负相关的。对利率的变化弹性为一0.5,意味着利率上升1个百分点,对货币的交易性货币需求将下降0.5个百分点。第二,货币的交易需求与收人正相关,其弹性为0.5,即收入上升1个百分点,对货币的交易需求就上升0.5个百分点。第三,由于技术进步导致交易费用的减少将会降低货币需求。122ab0.50.5dMaTi质疑与肯定鲍莫尔-托宾模型也有缺陷,其最大的缺陷就是将货币需求的收入弹性固定为0.5的推论。这一结论引起了许多经济学家的质疑。而其关于交易性需求也受利率影响的论证却得到了广泛的接受。(二)立方根定律立方根定律是由米勒与奥尔在考虑了收入和支出在时间上的不确定性后,分析了谨慎动机的货币需求不仅是收入的函数而且也是利率的函数所得出的法则。他们认为;影响预防性贷币需求的因素有三个:第一,非流动性成本。是指因低估在某一时期现金支付的需要而产生的严重后果;第二,持有预防性现金余额的机会成本;第三.收入和支出的平均变化情况。惠伦指出,人们持有多少顶防性的现金余额取决于他们对于预期的非流动性成本与持有现金余额而放弃利息收入的权衡。最优的对预防性现金余额的需求为M即为最优的对预防性现金余额的需求。结果证明了对预防性现金余额的需求与利率是有关的。在模型中,由于σ2表示收入与支出差额的波动性,因此最优的预防性现金余额的需求与收入也是有关的。b为变现资产的费用。(三)托宾的资产组合理论在凯恩斯的投机性货币需求的分析中,人们对货币或债券这两种资产的选择是相斥的(或者选择货币,或者选择债券,两者不能兼得),原因是人们对未来利率变化的预期是可确定的。而现实中的情况与凯恩斯的假定并不完全吻合,通常的情况是投资者自己做出的对未来利率的变化的估计并不完全自信,因而在资产选择上一般采取既持有货币也持有债券的组合形式。基于对这种情况的考虑,美国经济学家托宾对凯恩斯的货币需求理论作了重要的修正和拓展,他以人们对未来的预期的不确定性为前提,研究如何选择资产持有问题,形成了对投机活动和金融管理产生深远影响的资产组合理论。托宾假定,人们的资产保有形式有货币和债券两种。(1)货币是一种安全性资产,持有货币虽然没有收益,但是也没有风险;(2)债券是一种风险性资产,持有债券可以获得收益,但也要承担债券价格下降而受损失的风险。人们可以选择债券和货币不同的组合来持有资产,不同风险好恶的人(风险厌恶者、风险爱好者、风险中立者)会有不同的资产组合选择。(四)新剑桥学派对凯恩斯货币需求动机理论的发展新剑桥学派认为,随着经济的发展,仅这三种动机不能说明全部现实状况,应予以扩展。他们提出了货币需求七动机说。1.产出流量动机。当企业决定增加产量或扩大经营规模时,无疑需要有更多的货币。它相当于凯恩斯提出的交易需求,这部分的行为由企业的行为所决定。2.货币—工资动机。这种货币需求是由货币—工资增长的连带效应造成的。在现代经济中,通货膨胀是一种普遍的现象,当货币量增加以后,往往连带着工资的增长。3.金融流量动机。这是指人们为了购买高档消费品需要储存货币的动机。高档商品在实际购买之前一般要有一个积累货币的时间。4.预防和投机动机。在手中保留超出交易需要的货币,一方面以备不测之需,
本文标题:金融理论与政策7货币需求与货币供给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5180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