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文化 > 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湘教版同步练习带解析)
第二章第一节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一、选择题下图为某地地层剖面示意图,读图回答1~3题。1.图中岩层,最晚形成的是()A.①②B.②③C.①⑤D.④⑥解析:选C。通过地层剖面图考查地层形成的先后顺序,从图中可知该区域发生过岩浆活动,岩浆上升时穿透破坏了⑥④③②地层,由此可知此处最先形成了⑥④③②各层,其后发生了岩浆活动,因而最晚形成的应为与岩浆活动有关的①⑤。2.如果④是石灰岩,则⑤为()A.花岗岩B.砂岩C.大理岩D.板岩解析:选C。考查三大类岩石间的转换,石灰岩受热(与岩浆接触)会发生变质,生成大理岩。3.①处岩石在地表的部分常具有的特征是()A.含有生物化石B.有较多的气孔C.由方解石组成D.有明显的层理解析:选B。①处岩石是岩浆喷发到地表冷却后而形成的喷出岩,因岩浆喷出时,大量挥发性物质从其中溢出,因而有许多气孔构造;C选项由方解石组成的岩石是大理岩,按成因分类属于变质岩;而选项A和D都是沉积岩的典型特征。图示为三大类岩石关系示意图,图中方框代表岩浆、喷出岩、侵入岩、沉积岩、变质岩,数字代表各种作用,读图完成4~5题。4.试判断,图中代表沉积岩和变质岩的字母是()A.a、bB.c、dC.d、eD.a、e5.图中对应变质作用和重熔再生作用的序号是:A.①②B.③④C.④①D.②③解析:本题组主要考查地壳物质循环及循环各环节经历的地质作用。图由右起为岩浆上升或喷发,因此d为岩浆,e为喷出岩,c为侵入岩,a为沉积岩,b为变质岩。因d为岩浆,所以①为重熔再生作用,b为变质岩,所以④为变质作用。答案:4.A5.C读右图,回答6~7题。6.图中所示山岭的形成是由于()A.背斜形成的山岭B.向斜形成的山岭C.岩浆喷发形成的山岭D.断层形成的山岭答案:D7.以下地形区中,是由该图所示形成的是()A.庐山B.喜马拉雅山C.阿尔卑斯山D.唐古拉山答案:A8.关于下列四图的叙述(①~④岩层由新到老),正确的是()A.甲图中a处为向斜B.乙图中地壳运动有上升、下沉几次反复C.丙图若③岩层含有石油,钻井宜选b处D.丁图中有三类岩石答案:D(2010年江苏扬州期末)鱼鳞坑是为减少水土流失,在山坡上挖掘的交错排列、类似鱼鳞状的半圆形或月牙形土坑,它能够拦截地面径流,起到保持水土的作用。读下图,回答9~10题。9.图中最宜植树的地点为()A.①B.②C.③D.④10.鱼鳞坑有利于物质的()A.风化B.侵蚀C.搬运D.沉积解析:第9题,③地点植树更有利于涵养水源,减少坡面径流,保持水土。第10题,这种交错排列的半圆形或月牙形土坑有利于物质的沉积,从而起到保持水土的作用。答案:9.C10.D(2010年湖南师大附中联考)瀑布,地质学上叫做跌水,是由地球内力和外力作用而形成的。流动的河水突然地、近于垂直地跌落,这样的地区就构成了瀑布。瀑布地带河流中断。这种瀑布主要是以内力作用为主导因素而形成的。在河流的发育过程中,瀑布是一种暂时性的特征,它最终会消失;另一种由流水的侵蚀和溶蚀等外力作用为主导因素而形成;此外,冰川对岩石的创蚀也可造成瀑布。结合上图,完成11~12题。11.材料中说:“在河流的发育过程中,瀑布是一种暂时性的特征,它最终会消失。”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A.地壳运动B.变质作用C.侵蚀作用D.全球气候变暖12.有利于图中瀑布发育的地质条件是()①组成河床底部的岩石软硬程度不一致②断层构造带③河流径流季节变化④褶皱起伏A.①②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③④解析:第11题,侵蚀作用将形成瀑布的陡峭河床削低并使其最终消失,从而瀑布也将消失。第12题,存在断层构造或组成河床底部的岩石软硬不一,都会形成陡峭的河床,形成瀑布。答案:11.C12.A(2010年广东佛山质检)“中国南方喀斯特”是我国在2007年唯一申请世界自然遗产的项目,其独特的地质地貌景观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读图,完成13~14题。13.“中国南方喀斯特”常见的地貌景观是()A.角峰B.“U”型谷C.峰林D.风蚀蘑菇14.关于图示各部位的叙述,正确的是()A.5为地下河,因断层面被侵蚀而成B.6和7两个小地貌均为侵蚀作用而成C.1和4两个小地貌均为流水侵蚀而成D.2和3之间是断层,为地壳运动而成解析:第13题,角峰、“U”型谷为冰川侵蚀地貌,风蚀蘑菇为风力侵蚀地貌。第14题,由岩层状态可知,该处并没有断层发生,故A、D两项错。1为峰林,4为溶洞,由流水侵蚀形成;6为钟乳石,7为石柱,为流水沉积作用形成。答案:13.C14.C15.(2010年深圳质检)下图为我国北方地区主要外力作用示意图。图中①、②、③、④各区域的主要外力作用依次是()A.风力沉积、风力侵蚀、流水沉积、流水侵蚀B.风力沉积、风力侵蚀、流水侵蚀、流水沉积C.风力侵蚀、风力沉积、流水侵蚀、流水沉积D.风力侵蚀、风力沉积、流水沉积、流水侵蚀解析:选C。图中显示高空西风在①区域吹起沙尘,并把沙尘带到②区域降尘,则①、②分别是风力侵蚀和风力沉积作用,③④区域接近沿海地区,降水较多使其外力作用主要表现为流水作用,③对应区域地势较高且落差较大,流水主要表现的是侵蚀作用;④地势低平,流水主要表现的是沉积作用。(2009年高考重庆文综卷)下图中,甲、乙两处景观所在地是我国著名旅游胜地。读图回答2~3题。2.游客在甲景观地可普遍观赏到()A.奇松、云海B.石林、石芽C.椰林、孤峰D.森林、冰川3.两地地貌形成主导外力作用与岩石组合正确的是()A.甲——物理风化—风力侵蚀—砂岩B.乙——物理风化—风力侵蚀—砂岩C.甲——化学风化—流水侵蚀—石灰岩D.乙——化学风化—流水侵蚀—石灰岩解析:甲图是喀斯特地貌景观,在喀斯特地貌区可常见石林、石峰、丛林、石芽、溶洞等。甲地地貌景观以石林、石芽为主。喀斯特地貌是石灰岩在流水作用下发生化学反应形成的。乙图景观为武陵源风景,外力作用以流水的物理风化作用为主。答案:2.B3.C(2009年高考广东卷)“莫问桑田事,但看桑落洲。数家新住所,昔日大江流。古岸崩欲尽,平沙长未休。想应百年后,人世更悠悠。”读唐朝诗人胡玢的诗,结合下图和所学知识,回答4~5题。4.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曲流的东岸是侵蚀岸B.“数家新住处”应位于乙地C.诗中描述的情境一般发生在河流的上游D.河流流向为自南向北5.内力作用主要影响河流的()A.流向B.含沙量C.汛期D.流量解析:第4题,图示河流西岸为凹岸,流水侵蚀作用明显;东岸为凸岸,流水堆积作用明显。乙地位于凸岸,应为新近堆积形成,符合“新住处”的情镜。由诗中“桑落洲”“平沙”等可知,该处河流堆积作用显著,多冲积沙洲,位于河流下游。河流形成于地势较高处,故河流处等高线应凸向海拔高处,故图示北侧地势较高,河流自北向南流。第5题,内力作用形成大陆与洋底、山脉与盆地,使地表变得高低不平。故内力作用主要影响河流流向。答案:4.B5.A1.(2011·常州模拟)有关地壳、岩石圈和软流层之间关系的正确叙述是()A.地壳是由岩石组成的,因此地壳又称岩石圈B.地壳和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的部分),合称为岩石圈C.岩石圈即地壳的表层由岩石组成的部分D.软流层是地壳和岩石圈这两个圈层的分界线解析:地壳和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都是由岩石组成的,合称岩石圈。答案:B读某地地质剖面图(③为石灰岩),完成2~3题。2.对于图中各岩石的分类,说法错误的是()A.②属于沉积岩B.③属于沉积岩C.④属于变质岩D.⑤属于岩浆岩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②岩石是从地下延伸出来的,应属于岩浆岩。答案:A3.图中岩石按照形成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A.①②③④⑤B.③⑤①②④C.③①⑤②④D.⑤①②③④解析:①③均为沉积岩,形成越早,位置越靠下,所以③形成时间早于①;从图中可以看出②为花岗岩,其形成晚于其所在岩层,所以②形成晚于①;⑤为玄武岩,因其在①中也有分布,所以其形成早于①;③为石灰岩,其与岩浆交界处受高温高压作用,变质形成大理岩;④形成晚于②。答案:B读“江苏三大名石图”及相关材料,回答4~5题。雨花石昆石太湖石出自江苏南京及其周边地区的雨花台砾石层产于江苏昆山,由地下深处的二氧化硅热熔液,侵入到断层破碎带内,冷却后形成网络状白色石英因盛产于太湖地区而古今闻名,主要是石灰岩4.关于“江苏三大名石”成因的分析,正确的是()A.都是外力作用的产物B.都是内力作用的产物C.形态都和流水作用有关D.雨花石的形成与流水作用有关5.从地壳物质循环角度来看,下列转化可能实现的是()A.太湖石→昆石B.雨花石→砾石C.雨花石→昆石D.砾岩→昆石解析:第4题,雨花石具有很好的磨圆度,说明经过长期的搬运,它的形成与流水作用有关;昆石是内力作用的产物;石灰岩是沉积岩,是外力作用下形成的。第5题,雨花石存在于砾石层,因此,从物质循环角度来看,雨花石→砾石是可能实现的。答案:4.D5.B(2011·潍坊模拟)读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回答6~7题。6.喀斯特地貌区岩石类型属于图中的()A.甲B.乙C.丙D.丁7.形成沙丘的地质过程属于()A.①B.②C.③D.④解析:第6题,喀斯特地貌是在石灰岩等可溶性岩石的基础上发育的,这种岩石属于沉积岩,对应图中的甲;图中的乙为岩浆岩。第7题,根据物质循环图可知,①表示冷凝作用、②表示外力作用、③表示变质作用、④表示重熔再生作用;沙丘是在风力堆积作用下形成的,对应②。答案:6.A7.B8.读四幅地貌景观图片,关于构成①~④地景观的岩石及其岩性的叙述正确的是()①景观中的岩石为喷出岩,在陆地表面广泛分布②景观中岩石属于沉积岩,岩层结构清晰③景观中岩石的岩性可能上硬下软④景观中的岩石为大理岩,易受酸性雨水侵蚀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解析:①是安徽黄山岩浆岩,在地表更多见的是沉积岩;②是黄河壶口瀑布沉积岩,层理构造明显;③是风力侵蚀形成的风蚀蘑菇;④是云南路南石林,为沉积的石灰岩,易形成喀斯特地貌。答案:B读地层分布示意图,回答1~2题。1.岩层①②③按从老到新排序正确的是()A.①②③B.③②①C.②③①D.②①③解析:根据地质作用规律,结合岩石类型判断,②为石灰岩最先沉积,①为砂岩后沉积,③为花岗岩是由岩浆侵入转化形成的新生岩石。答案:D2.岩层①②③④中不可能含有生物化石的是()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解析:只有沉积岩才有可能含有化石,而花岗岩属于岩浆岩,大理岩属于变质岩。答案:B(2010·郑州联考)下图为全球六大板块(局部)分布图。读图完成7~8题。7.图中甲、乙两地分别位于()A.太平洋板块美洲板块B.亚欧板块非洲板块C.印度洋板块非洲板块D.亚欧板块美洲板块解析:甲为澳大利亚大陆,该大陆位于印度洋板块;乙为非洲大陆,该大陆位于非洲板块。答案:C8.板块边界分为生长边界和消亡边界,图中四个箭头与所示板块边界受力方向不符的是:A.①B.②C.③D.④解析:①②之间为板块的生长边界,②处的箭头应向右。答案:B9.图甲为我国某区域等高线图,图乙为沿AC线所作的岩层剖面图。据图判断该地区的地质构造、地形及可能存在的资源分别是:A.背斜,山地,石油、天然气B.背斜,盆地,石油、天然气C.向斜,山地,地下水D.向斜,盆地,石油、天然气解析:在等高线图中,河流在谷地发育,等高线向高处凸出,从而可判断此地地形为盆地;剖面图中的岩层分布是中间老,两翼新,为背斜构造,地下可能储藏有石油和天然气。答案:B夏至日前后,一位画家在我国某地旅行,于日出时刻绘出如图所示的速写图。据图回答10~11题。10.图示地区盛行风向最可能是()A.东南风B.东北风C.西南风D.西北风解析:我国夏至前后,日出东北,据图中太阳位置可判断方位,图中地貌景观为沙丘,盛行风由沙丘缓坡吹向陡坡,则当地盛行风向为西北风。答案:D11.关于该地区叙述正确的是()A.此地区气候与阿拉伯沙漠区气候成因相同B.此地区河流与海河丰水期相同C.此地区地貌与华北平原地貌成因相同D.此地区植物与撒哈拉地区植物种类相同解析:由沙漠可推断该地气候干旱,而我国沙漠主要是因为深居内陆形成的,当地夏季冰雪融水多而河流径流量较大,海河受夏季风影响也是
本文标题: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湘教版同步练习带解析)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52133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