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质量控制/管理 > 学校课程方案及学生选课指导刘坚
新课程实施—课程标准特点学校课程设置学生选课指导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刘坚经济发展要打破GDP神话,教育发展要破除升学率崇拜,以人为本,树立科学的教育发展观。义务教育——不定向教育——以提高公民素质为基础高中教育——准定向教育——以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为基础高等教育——定向教育——以专业教育或就业为基础一、对普通高中教育性质与任务的再认识二、感受课程标准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教育质量的基础性文件。课程标准体现了国家对不同阶段的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基本要求,规定了各门课程的性质、目标、内容框架,并针对课程实施中的重要问题提出了建议。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的区别(1)教学大纲课程标准针对学科,规定了教学的具体内容、顺序及其要求。针对学生,明确某一学段应达到的共同的、统一的基本要求。更多地关注学生在学科的知识、技能方面应该达到的要求。更多地关注学生通过课程内容的学习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的区别(2)教学大纲课程标准更多地关注教师的教学行为。既关注教师的教学、更关注学生的学习。内容的表述方式更多地体现了原则性、规定性、刚性。内容的表述方式更多地体现了指导性、启发性、弹性。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的框架结构比较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前言课程性质课程基本理念课程设计思路课程目标知识与技能教学目的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内容标准分必修和选修(有案例)教学内容的确定和安排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实施建议教学建议教学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教学测试和评估评价建议教材编写建议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1、关于“课程性质”各学科课程标准都力图从本学科在高中课程中所具有的独特的教育价值和不可替代性来描述本学科的课程性质。2、关于“课程的基本理念”各学科课程标准中“课程的基本理念”部分,试图从功能、内容、结构、教与学、评价等几方面,根据各学科的自身特点具体阐述改革的基本追求,使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得到具体落实。3、关于“课程目标”各科课程标准依据普通高中教育的性质,并结合本学科的特点,确立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位一体的课程目标。把过程与方法作为课程目标的自然组成部分是《标准》的突出特点。4、关于“内容标准”(1)各学科课程内容都力图体现时代性、基础性和选择性。各科目内容结构示意历史选修模块历史1历史2历史3必修模块着重反映人类社会经济和社会生活领域发展进程中的重要内容着重反映人类社会政治领域发展进程中的重要内容着重反映人类社会思想文化领域的发展进程中的重要内容近代社会民主思想与实践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探索历史的奥秘世界文化遗产荟萃地理地理1地理2地理3必修模块选修模块•宇宙中的地球•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人口与城市•生产活动与地域联系•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区域可持续发展•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城乡规划宇宙与地球海洋地理自然灾害与防治地理信息技术应用旅游地理环境保护田径运动体操类运动球类运动新兴运动冰雪或水上运动民族民间体育体育与健康从上述系列中选修若干模块,确保每周两节教学时间,获得11个必修学分,其中田径运动、健康教育专题各应保证1学分。健康教育专题选修系列选修共同必修物理A2物理A1物理B2物理B1物理C2物理C1物理C4物理C3物理D2物理D1物理D4物理D3物理D5必修(2)课程标准中尽可能多地使用可操作、可实现、可检验的丰富多样的行为动词来分别描述知识、技能和体验性目标,提示着课程实施途径的多样性。各学科各自结合学科特点对行为动词的使用有相应的说明。内容标准中有关目标的描述结果性目标1、知识了解——说出、背诵、辨认、列举、复述等理解——解释、说明、归纳、概述、推断、整理等应用——设计、辩护、撰写、检验、计划、推广等2、技能模仿——模拟、再现、例证、临摹、扩(缩)写等独立操作——完成、制定、解决、绘制、尝试等迁移——联系、转换、灵活运用、举一反三等体验性目标经历(感受)——参与、寻找、交流、分享、访问、考察等反映(认同)——遵守、接受、欣赏、关注、拒绝、摈弃等领悟(内化)——形成、具有、树立、热爱、坚持、追求等商品经济——服务经济——体验经济(3)为了有利于课程标准的实施,不少课程标准提供了教与学的建议或典型案例,以便于使用者(教师、教材编写人员、教育管理者等)准确理解标准,减少标准在实施过程中的落差。各科课程标准针对本学科在实施过程中必须关注的重点,将会面临的困难以及可能出现的偏差,从教学、评价、教科书编写,以及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等方面提出了具体的意见和建议。5、关于实施建议总之,新颁布的高中课程标准力图将素质教育的理念切实体现在课程标准的各个部分、各个环节,从而有利于增进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的联系,恰当地处理好学科逻辑与学生经验的关系;有利于促进教师教学行为的改进和学生学习方式的多样化;有利于增强课程对地方和学校的适应性,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三、学校课程方案的形成1、形成学校课程方案的基本思路:根据国家课程方案,结合学校实际,形成各有特色的学校课程方案。普通高中课程由学习领域、科目、模块三个层次构成。学习领域科目模块•新课程设置八个学习领域:语言与文学数学人文与社会科学体育与健康技术综合实践活动艺术•每一个领域由课程价值相近的若干科目组成;关于学习领域设置学习领域更好地反映了现代科学综合化的趋势,有利于在学习领域的视野下研制各科课程标准,指导教师教学,防止陷入学科本位;有利于整体规划课程内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体现对高中学生全面发展的要求;要求学生每一学年在所有学习领域都获得一定学分,既防止学生过早偏科,又避免并学科目过多,奠定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础。每一科目由若干模块组成;模块之间既相互独立,又反映了学科内在的逻辑联系;每一个模块都有明确的教育目标,并围绕某一特定内容,整合学生经验和相关内容,构成相对完整的学习单元;每一个模块都有对教师教学行为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要求与建议;每个模块通常为36学时。关于模块有利于解决学校科目设置相对稳定与现代科学迅猛发展的矛盾;有利于学校充分利用教师、场地、设备等资源,提供丰富多样的课程,为学校有特色的发展创造条件;有利于学校灵活安排课程,学生自主选择、及时调整课程,形成有个性的课程修习计划。模块的设置学习领域科目必修学分选修I学分选修II学分语言与文学语文10国家为满足学生的兴趣、爱好和未来发展的需要,在共同必修的基础上,各科课程标准设置若干选修模块,供学生选择。学校根据当地社会、经济、科技、文化以及自身条件开设,供学生选择。外语10数学数学10人文与社会思想政治8历史6地理6科学物理6化学6生物6技术信息技术4通用技术4艺术艺术或音乐、美术6体育与健康体育与健康11综合实践活动研究性学习15社区服务2社会实践62、形成学校课程方案的基本程序:(1)学校成立课程指导委员会。该委员会主要由校长、教务和教研部门负责人、各科目负责人等组成。(2)课程指导委员会负责组建各学科课程小组。学科课程小组的核心成员为本学科任课教师。(3)各学科课程小组根据所能开设的模块课程数、所能接纳的学生人数、对教室场地设施的要求,讨论并提出本学科的开课方案以及课程说明,并报学校课程指导委员会。(4)学校课程指导委员会对各学科上交的方案进行整合、协调,并考虑教室、时间、科目分布等因素,统筹安排形成供学生选择的课程清单。(5)学生依据学校的课程清单,在教师指导下,根据自己的学习意愿,并考虑到进一步学习的需要进行选课,填写选课单。(6)学校课程委员会对全校各班学生选课情况进行汇总、统计、调整,编排出下一学期的课程表。(7)学生依据学校课程表确认自己的选择课程(必要时做适当调整),制定自己的个性化课表。学生课程表(模拟)时间安排周一周二周三周四周五7:40-8:10早读晨会8:20-9:40第一节课14135第二节课141359:40-10:20课间操10:20-11:40第三节课25246第四节课2524611:40-13:30午间13:30-14:15第五节课991010综合实践14:15-14:30课间14:30-15:50第六节课3678综合实践第七节课3678综合实践学校成立课程委员会组织各学科课程小组提出各学科开课方案汇总排出下一学期内学校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填写选课单学校课程委员会对全校学生选课情况汇总、以及全校范围内的调整排出学校下一学期的课程表学生依据学校课程表制定自己的个性化课表普通高中课程编排流程图:3、应注意的几个问题(1)每学期分两学段安排课程每个学段10周,其中9周授课,1周复习考试便于学校合理而灵活地安排课程;减少学生的并学科目;使学生集中有效地学习(2)高一以必修课为主,特别是高一的第一学段应以必修课为主。将必修课集中在低年级开出,为学生后期进行个性化选课提供良好的基础和更大的选择空间;便于学生班集体的形成;对于高一入学新生了解适应新课程、学校订购教材、安排教师和教室有一个缓冲的空间。(3)学生拥有自己的个性化课表从某种意义上说,每一个学生有没有自己个性化的课表是检验学校是否真正实施新课程的一个重要标志。学生的个人课表至少应包含三个要素:课程名称、上课时间、上课地点。(4)绝大多数课程的周课时数应为偶数(学术性课程的周课时数最好是4节)同一学段内,每门课程每周开两节或四节,便于完成每个学科应获得的学分数,同时有利于不同模块间选课、调课的要求。(5)体育、艺术课程应延续到高三下学期。(6)选修课宜从高一第二学段以后全面引入,文科类选修课程可较早引入。但这并不排除个别选修课程学生很早就开始引入并学习,有的学生在第一学年第一学段就可以选择课程学习,如数学。(7)建议对学术性课程两节连排可以减少学生课后来回换教室、找教室的次数;比较适合前面我们所提出的课程最好按偶数编排的基本原则;更重要的是这样做有利于组织学生围绕某一课题(或核心的概念、原理)展开深度的、有系统的实践、思考与交流合作。(8)学生选课最好以学期为单位即在假期一次选定一个学期内两个学段所有想修习的课程,而不是每次只选一个学段的课程,便于学校安排教师、校舍及选用教材。四.学校如何指导和帮助学生选课?(1)学生不能把握课程与其发展倾向间的关系;(2)学生对自己未来发展倾向游离不定;(3)学生的选择屈从于家长的意愿或有从众心理;1、学生在选课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问题:(4)学习时间安排不合适,没有注意到模块学习的先后逻辑顺序,或者没有注意学习时间的合理分配等。(5)学分分配问题:面面俱到,追求“高”学分;不考虑自己的发展方向,只选择那些容易获得学分的模块。……2、学校应该怎样有效地指导学生选课?学校要积极进行制度创新,建立有效的学生选课指导制度。(1)学校要做好选课前的动员工作,让教师、学生、家长充分参与进来,充分了解高中课程方案及其核心精神。(2)学校应建立选课指导中心(可以单独成立这样一个职能机构,亦可赋予其他机构该职能)。(3)学校应编制选课指导手册,并在选课前及时提供给学生。选课指导手册一般包括以下几个要素:•高中课程结构介绍;•关于学分的分配与获得等;•选课程序;•课程说明:主要包括课程名称、代码、各门课程的内容简介、适合的学习对象、有无先修课的要求、任课教师介绍等。(4)应正确对待学生在选课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不能因为学生选课出现了一点问题,就推断学生缺乏选课的能力进而包办代替;•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就是学校建立一整套学生选课指导制度,加强对学生的选课指导;•学生选课中出现的“问题”是不可避免的,学校教育的目的正是帮助学生在选择中学会选择。3、建立导师制,对学生进行有效指导学校在选课指导方面有多种多样的举措,最重要的措施是全体教师积极参与,把对学生的选课指导看成是自己的同上课、看作业一样必不可少的职责。学校应尝试建
本文标题:学校课程方案及学生选课指导刘坚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52134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