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文化 > 学案33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答案
学案33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课前准备区一、内液外液血浆内环境水蛋白质蛋白质血浆盐二、无机盐、蛋白质7.35~7.4537℃思考不容易。三、血浆组织淋巴内环境想到了吗草履虫、细菌等单细胞生物直接与外界环境发生物质交换。四、环境因素细胞代谢化学理化成分理化动态器官系统神经—体液—免疫五、必要课堂活动区探究点一1.血浆组织液淋巴细胞外液体液2.无机盐蛋白质水生命起源于海洋探究示例1A[本题以胰腺组织的局部结构模式图为背景考查内环境的组成及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根据图示可知,A液位于组织细胞间隙,为组织液;B液位于血管内,为血浆;C液位于淋巴管内,为淋巴,故A错误;血浆、组织液、淋巴三者共同构成了细胞生活的直接液体环境——内环境,故B正确;血浆与组织液之间的物质交换是双向的,淋巴与组织液之间的物质交换是单向的,淋巴和血浆之间的物质交换也是单向的,故C正确;体液包括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其中细胞外液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故D正确。探究点二(1)内环境(2)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泌尿系统皮肤探究示例2B[A正确:Ⅰ表示的器官为肺,肺泡中的O2须通过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进入内环境,血浆中的CO2须通过毛细血管壁和肺泡壁进入肺内;B错误:Ⅱ表示的器官为小肠,①表示小肠的吸收作用,葡萄糖经小肠壁吸收后进入血液,胰岛素、激素不是通过消化系统吸收的;C正确:Ⅲ表示的器官是肾脏,②表示肾脏的重吸收作用;D正确:Ⅳ表示的器官是皮肤,皮肤可排出部分代谢废物。]探究点三1.(1)相对(2)理化性质2.(1)反馈神经体液免疫神经和体液免疫系统(2)有一定限度3.内环境稳态探究示例3D[内环境稳态的维持需要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的调节。内环境渗透压、pH和温度等保持在适宜范围之内,为组织细胞的正常代谢创造了条件,这种稳态遭到破坏后,酶就不能正常发挥催化作用,会引起细胞代谢紊乱。]探究示例4C[血液中含有许多对对酸碱度起缓冲作用的物质,每一对缓冲物质都是由一种弱酸和相应的一种强碱盐组成的。血液中的二氧化碳会刺激控制呼吸运动的神经中枢,促进呼吸运动增强,从而将二氧化碳排出体外,使血液pH变化不大。当碳酸钠过多时,就与血液中的碳酸发生作用,形成碳酸氢盐,而过多的碳酸氢盐可以由肾脏排出,使血液酸碱度不会发生很大的变化。]构建知识网络淋巴组织液血浆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免疫调节课后练习区1.D[①载体位于细胞膜上;②呼吸氧化酶在细胞内发挥作用,不会到细胞外;③神经递质由突触前膜释放到突触间隙,即组织液,所以它属于内环境的组成成分;④激素由内分泌腺分泌直接释放到血液中;⑤胰蛋白酶是一种消化酶,位于消化道内;⑥纤维蛋白原是一种血浆蛋白;⑦抗体主要分布在血清,此外,组织液、外分泌液也含少量抗体;⑧葡萄糖、氨基酸、O2、CO2在血浆、组织液等中都有分布;⑨原尿既不是内环境组成成分,也不是细胞内液组成成分;⑩纤维素不能被人体吸收,因此,人体内环境不会含该种物质。]2.A[代谢废物的排出是通过泌尿系统、呼吸系统和皮肤等途径完成的,③是主要的途径;O2离开红细胞要经过1层生物膜,然后通过单层毛细血管壁要经过2层生物膜,再进入组织细胞又通过1层生物膜,但选项中最终到达的部位是“发挥作用的部位”——双层生物膜的细胞器线粒体,总共要经过6层生物膜;单细胞生物的细胞直接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不用通过内环境这一媒介。]3.C[剧烈运动只积累了乳酸,产生的CO2会随呼吸运动排出,不会以H2CO3的形式积累。]4.D[人体内环境即细胞外液,主要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等。它们在物质组成上相似,都含有水、无机盐、葡萄糖、氨基酸、尿素以及激素等。因此选项A、B正确。内环境中各成分之间的物质交换中血浆和组织液是双向的、组织液和淋巴间以及淋巴和血浆间的交换为单向的,因此选项C正确。体内的细胞只有通过内环境,才能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小肠壁的肌肉细胞不能从消化道中直接吸收葡萄糖,而是从组织液中直接吸收,故选项D错误。]5.B6.C[根据稳态的定义可知,机体的稳态是在神经和体液的共同调节下得以维持的。剧烈运动中产生的乳酸,会使内环境的pH略有下降;食物中长期缺少蛋白质,会导致血浆蛋白含量下降,进而使血浆内进入组织的水分多于回流的水分,引起组织水肿;佝偻病是机体缺少钙盐引起的。]7.B[蔗糖是植物细胞特有的二糖,不属于人体内环境的成分;内环境稳态是内环境的成分和理化特性维持相对稳定的状态;小肠绒毛上皮细胞生活的内环境为组织液,消化液不属于人体的内环境组成部分。]8.D[抗原与抗体的结合主要发生在血清中,其液体部分属于内环境,A项正确;血浆中含有CO2、尿素等物质,组织液中含有神经递质等物质,血浆和组织液都属于内环境,B项正确;组织液渗回血浆的量很大,但组织液渗回淋巴的量较少,C项正确;内环境的稳态不仅仅是血浆化学成分的稳定,还包括内环境中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的相对稳定,D项错误。]9.(1)呼吸消化排泄循环(2)组织细胞内的CO2浓度高于组织液(3)降低NaHCO3(4)神经—体液—免疫(5)5(6)如图第28讲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自我校对:①中枢神经系统②规律性应答③感受器④神经中枢⑤效应器⑥完整的⑦感受外界刺激⑧静止状态⑨显著活跃状态○10电信号⑪内负外正⑫内正外负⑬电位差⑭双向传导⑮突触小体⑯胞体膜或树突膜⑰突触小体⑱间隙⑲突触后膜⑳单向传递○21最高级中枢○22低级中枢○23调控○24调控○25语言○26记忆○27思维想一想:不一定。还需要有适宜的刺激。议一议:神经递质的释放属胞吐作用,不属跨膜运输,高尔基体参与了递质的合成与释放,线粒体则为其提供能量。想一想:反射有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两种类型。非条件反射的反射弧是固定的,条件反射的反射弧是暂时的,易消退。判一判:1.(1)×(2)√2.×3.√4.×5.×6.×连一连:①-c②-b③d④-a命题探究答案1.答案C解析图中的A~E分别代表的是效应器、传出神经元、反射中枢、传入神经元、感受器。反射是指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机体对刺激感受器所发生的规律性反应。刺激a点会引起A的收缩,但没有反射中枢C的参与,因此不属于反射活动。由于神经冲动在神经元之间只能单向传递,因此即使正常情况下刺激a点也不会引起乙电位计的变化和E发生反应。2.答案C解析a~b段为去极化过程,Na+顺浓度梯度内流,方式为被动转运,不消耗能量,A项错误;b~c段Na+继续内流,B项错误;c~d段为复极化过程,K+外流即由高浓度流向低浓度,该过程不消耗能量,C项正确;d~e段K+继续外流,D项错误。3.答案A解析静息状态下,神经纤维膜内带负电,膜外带正电,A项的一极在膜内,另一极在膜外,会产生电位差,形成电流,电流计偏转。B、C、D三项的两极同时在膜内或同时在膜外,测不到静息电位。4.答案A解析在左侧第一个神经元上的a点给予一个刺激,兴奋将从a点传到b点,再传到d点,不能说明兴奋在同一神经元上是双向传导的。兴奋由c传到e时需要经过突触,在突触中发生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换。突触前膜释放的化学递质有促进兴奋的,也有抑制兴奋的。由于a点位于电流表①两极的中央,兴奋同时传到两极,无电位差,故电流表不偏转,而传递到电流表②两极的时间不同,故可发生两次偏转。5.答案A解析因α-银环蛇毒的作用,使突触前膜释放的化学递质无法与后膜上的受体结合,导致突触后神经元不能兴奋,造成肌肉松弛。乙酰胆碱酯酶活性被有机磷农药抑制后,造成乙酰胆碱不能被清除,从而引起突触后神经元持续兴奋,出现肌肉僵直症状。1.答案C解析看到酸梅时唾液会大量分泌,这是一种反射活动,唾液是由唾液腺分泌的,所以效应器是唾液腺。人看到酸梅时,联想到酸梅的味道,从而引起唾液分泌,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但是酸梅的色泽并不能直接刺激反射中枢引起唾液分泌。该过程需要多个神经元参与,在相邻神经元的突触中将发生“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化。2.答案A解析神经细胞轴突末梢可形成多个突触小体,与多个神经元的胞体或树突构成多个突触,A项正确。由于化学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故兴奋通过化学递质在突触处只能单向传递。神经细胞内K+外流是产生静息电位的基础。静息状态的神经细胞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外正内负。3.答案A解析由题可知,瞬间增大突触前膜对组织液中Ca2+的通透性后,Ca2+在极短时间内消除前膜内的负电荷,突触小泡快速与突触前膜融合,释放化学递质,加快了神经冲动在突触间的传递速度,故A项正确。4.答案B解析骨骼肌细胞一般较长,但受细胞核所能控制的细胞质体积的制约,一个细胞内常有上百个细胞核同时存在,A项错误;神经和肌肉接点构成突触,其突触前膜和突触后膜间隙的液体为组织液,B项正确;突触后膜的功能是接受化学递质,使肌肉收缩,与此功能相适应的是突触后膜向内部凹陷,以扩大与突触前膜的接触面积,C项错误;要使突触后膜产生兴奋,需要对其的刺激超过某一最小值,并非一个乙酰胆碱分子即可实现,D项错误。5.答案D解析化学递质存在于突触小泡中,当化学递质释放进入突触间隙时,会发生突触小泡与突触前膜融合,此时突触小泡膜转化成突触前膜的一部分,该过程消耗ATP,而ATP每时每刻都在合成;化学递质识别和结合的受体位于突触后膜上。6.答案D解析兴奋在神经纤维上可以双向传导,即兴奋传导的方向可以是①→②,也可以是②→①;兴奋在突触中传递时,只能从突触前膜到突触后膜,即兴奋传递的方向只能是③→④,不能是④→③。7.答案B解析小鼠为哺乳动物,其体温调节中枢位于下丘脑。8.答案(1)反射中枢传入神经元传出神经元效应器(2)大脑皮层(3)轴突胞体解析理解反射弧的组成及分级调节机制是解题的关键。由图(a)及题干描述可知,该反射弧的感受器位于肺中,感受器接受刺激产生兴奋后,神经冲动沿传入神经元(b)传导到脑干中的反射中枢(a),再沿传出神经元(c)传到效应器(d),引起呼吸肌收缩,产生深吸气动作使肺扩张(引起呼气)。人体屏住呼吸是有大脑皮层参与的有意识的活动。图(b)中的突触小体是由上一神经元的轴突末梢膨大形成的,突触后膜是下一神经元的胞体,形成了轴突—胞体型突触。9.答案(1)正(2)能不属于(3)突触(4)b→a相反解析(1)a处受刺激后,a处的电位由外正内负变成外负内正;若规定细胞膜外表面为零电位,则细胞膜内表面的电位是正电位。(2)A为感受器,E为效应器,兴奋可以从感受器向效应器传递;刺激b处,效应器能发生反应,但感受器(即皮肤细胞A)、反射中枢、传入神经元并没有参与该过程,故该过程不属于反射。(3)兴奋在突触中的传递是单向的,因为化学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上。(4)a处受到刺激后,其电位由外正内负变成外负内正,而b处(未兴奋部位)的电位仍然是外正内负,电流的方向是从正电位流向负电位,故a、b之间会产生b→a的电流。在细胞A处给予一适当的刺激,当兴奋传至a处时,电流计的指针向右偏转;当兴奋传至b处时,电流计的指针向左偏转。
本文标题:学案33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答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52153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