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财务 > 学案8个人收入的分配
1第七课《个人收入的分配》复习导学案年级:高三科目:政治编号:8班级:组名:姓名:【学习内容】阐述我国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解析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兼顾效率与公平。【学习目标】分配制度:生产决定分配;按劳分配及其作用;我国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效率与公平:收入分配方式对效率、公平的影响;提高效率、促进公平。【学习重难点】各种分配方式的判断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如何促进公平【教学方法】学生自主预习、小组讨论与教师点评相结合【教学过程】问题导读——评价单(自学检测单)1.生产决定分配调研(1)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和政策调整大体经历了破旧——打破平均主义;立新——效率优先,兼顾公平;调整和完善——更加关注社会公平三个阶段。发生这一变化的根本原因是A.经济全球化趋势不断深化B.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不断完善C.我国的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D.共同富裕根本目标的客观要求★知识归纳: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内容、决定因素。2.按劳分配调研(2)某国有企业改组为股份公司,技术员王某购买了内部职工股,年终按股分红得3000元,他还将自己的专利技术投入公司入股,年终又获得17000元,全年他共得工资款36000元,岗位津贴960元,奖金12800元。其母承包集体土地种植蔬菜,年收入15000元。在王某一家的年所得中,属于按劳分配是A.44760元B.64760元C.63800元D.59260元★知识归纳:如何正确认识按劳分配23.我国多种分配方式并存调研(3)某城乡结合部民营企业职工李某2012年年终获得老板给的1万元全勤年终奖和9万元土地入股的分红。以下说法正确的是①这10万元都是按生产要素获得的收入②这10万元都是合法的非劳动收入③其中的9万元是凭借土地所有权获得的收入④都属于非按劳分配收入A.①②B.③④C.①③D.③④★知识归纳:区分按劳分配收入与非按劳分配收入;劳动收入与非劳动收入;按劳分配收入与按劳动要素分配收入;按劳分配收入与按生产要素分配收入调研(4)某国有企业改组为股份公司,技术员王某购买了内部职工股,年终按股分红得3000元,他还将自己的专利技术投入公司入股,年终又获得17000元,全年他共得工资款36000元,岗位津贴960元,奖金12800元。在王某一年的所得中,属于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分别是A.29760元17000元B.49760元20000元C.48800元20000元D.44260元3000元★知识归纳:①如何正确理解按生产要素分配类别对应形式按生产要素分配按劳动要素分配按资本要素分配按技术要素分配按管理要素分配按土地要素分配②如何理解科技人员的收入调研(5)某科技企业除对科技人员支付工资外,还采取科技成果入股的激励方式,调动科技人员积极性,企业效益不断提高。这说明①按生产要素分配有利于缩小收入差距②分配关系的调整有利于推动生产力的发展③科技人员的脑力劳动能创造更大的价值④科技人员的收入取决于科技成果的使用价值3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知识归纳:健全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制度的作用4.收入分配公平调研(6)下图表示效率与收入差距的关系,横轴x代表收入差距,纵轴y代表效率,原点O表示绝对的平均主义和绝对的低效率。曲线表示效率随着收入差距的扩大而变化的情况。该图表明①在x1之前,效率与收入差距成反方向变化②收入差距扩大到一定程度之后,效率会降低③收入差距扩大具有激励作用,效率将会提高④将收入差距控制在一定限度内有助于保持较高的效率A.①②B.①④C.②③D.②④知识归纳:收入分配公平的主要表现和意义调研(7)如下图所示,有利于实现社会结构由“金字塔型”向“橄榄型”转变的措施是①改革税制增加社会各阶层收入②不断加强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③提高初次分配中劳动报酬比重④逐步增加社会公共物品的供给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知识归纳:实现收入分配公平的必要性和措施调研(8)中共十八大报告指出,“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兼顾效率和公平,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下列选项中具有缩小收入差距功能的再分配措施有4①努力实现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②个人工薪所得实行超额累进税率③健全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经济制度④提高贫困家庭的最低生活保障金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知识归纳:如何区分初次分配和再分配初次分配再分配区别内涵不同范围不同措施不同联系调研(9)2013年事业单位的绩效工资改革已全面推行,通过绩效考核激励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提高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形成有效的分配激励机制。事业单位实行绩效工资改革表明①维护公平对提高经济效率会产生重要影响②国家力图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③建立激励约束机制是为了提高效率④提高社会效率是实现社会公平的物质前提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调研(10)社会公平与市场经济化是可以兼容的,我们应该寻求二者之间的最佳平衡点,学会在社会公平和经济市场化两个“鸡蛋”上跳舞,而不要把任何一个“鸡蛋”打破。这是因为①社会公平和经济市场化是相互贯通的两个“鸡蛋”②效率和公平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追求的两大目标③政府加强了对收入分配的调节,努力促进社会公平④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效率与公平具有一致性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知识归纳:为什么要正确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如何正确处理二者关系?三、易错易混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方式就是社会主义的分配方式劳动收入就是按劳分配的收入凡是工资收入都是按劳分配收入在公有制基础上的分配一定是按劳分配按劳分配意味着等量劳动必然获得等量报酬个体劳动者的收入属于按劳分配非劳动收入是剥削收入5按劳分配体现了公平原则,其他分配方式体现了效率原则生产要素参与收益必然导致两极分化四、时政链接2013年5月25日,国家发改委公布了2013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工作,提出要制定出台收入分配改革的配套方案和实施细则,这是继“两会”之后官方再次提出出台收入分配改革实施细则。据数据显示2012年中国人均已达到6100美元,处于4000至5000美元的中等收入阶段的中端。这表明中国已经到了必须直面和解决分配不公问题,切实维护社会公平与正义的阶段。在这一上提低控高;实施藏富于民战略,为民营经济和中小企业提供良好市场环境,消除各种行政障碍,提高企业和劳动者的收入水平;进行财税体制改革;推进配套的社会保障制度改革。⑴经济生活角度分析推进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依据。⑵结合材料二,从收入与分配角度,说明如何避免我国落入中等收入陷阱。问题提升——评价单(拓展提升单)6问题解决——评价单(巩固练习单)1.张红从某高校毕业以后,应聘到一国有企业上班,月薪2000元。后来,张红从该国有企业辞职后,自己筹资开了一家水果超市,自己从事水果经营,月收入可达到3000元。在这期间,张红用赚来的钱购买了某基金公司的基金,获利5000元。张红获得收入的分配方式分别属于A.按劳分配、劳动收入、资本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B.按劳分配、管理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资本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C.劳动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按劳分配、资本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D.劳动收入、按劳分配、资本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2.下面是我国某城市一居民家庭2012年上半年收入构成一览表,图表表明()内容工资收入出租房屋收入股票收益其他收入比例(%)55251010①家庭收入主要来源于生产要素参与分配②劳动所得占家庭收入比重过高③家庭风险投资过大④实现了家庭收入来源的多样化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读漫画《如此分配》,回答3~4题。3.农民获得土地出让金,属于A.按劳分配B.按土地所有权分配C.按生产要素分配D.按劳动要素分配4.针对漫画中出现的问题A.必须进行所有制改革,坚持按劳分配7B.必须规范收入分配,完善分配体制C.必须让政府决策一切,平均分配D.必须保护各种收入,调动劳动者积极性5.“十二五”规划纲要指出:创造条件增加城乡居民财产性收入。要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必须①健全公民合法私有财产权的保护制度②初次分配和再次分配都要注重公平③不断完善财产资本化的生产要素市场④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6.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有利于实现经济发展的良性循环。下列选项的序号从图7的上排M开始,按所示方向,正确的是①工资收入提高②生产供给增加③消费需求增加④劳动需求增加A.①③②④B.④①③②C.①③④②D.④①②③7.为实现收入分配公平,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十二五”规划强调实现“两个同步”的目标,即经济发展与居民收入同步增长、劳动生产率与劳动报酬同步提高。对“两个同步”目标的理解,正确的是①实现共同富裕的根本目标,共享经济发展成果②有利于完善分配格局,使分配政策成为国家财政收入的增长点③缩小城乡差距,扩大国内消费需求④促进收入分配公平,保障和改善民生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8.下表为改革开放以来A市基尼系数变化情况表:年份1978年1992年1998年2005年2012年基尼系数0.190.330.420.460.49注:基尼系数是衡量居民收入差距的一个重要指标。按照国际通行标准,基尼系数介于0.3~0.4属于相对合理区间,大于0.4表明收入差距较大。假如你是A市市长,你认为解决上述收入分配存在的问题最适宜的经济措施是A.完善分配制度,加强市场调节B.提高劳动报酬在再分配中的比重C.强化税收调节,整顿分配秩序D.初次分配注重效率,再分配注重公平9.中国已成全球贫富两极分化最严重的国家之一。数据表明,中国社会贫富差距由改革开放初期的4.5:1扩大到目前的接近13:1;漫画启示我们A.初次分配重效率,再分配重公平B.应发挥财政作用,消除贫富差距C.应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中的比重D.应促进收入分配的公平,缩小贫富差距10.时下,幸福感是人们谈论的一个热点话题。西方有句名言:“有钱人,就是年收入比他的妹夫多100美元的人。”这启示我们,要提高国民整体的幸福感,需要A.大力发展经济,增加人们的可支配收入B.充分发挥市场竞争的作用,让人们在竞争中找到幸福感C.合理调整分配关系,注重公平D.改变攀比的消费心理811.材料一:提高“劳动所得”势在必行:在我国初次分配领域,劳动者工资增长赶不上企业利润增长是一个普遍现象,企业财富明显向资本倾斜。材料二:“二代现象”引起广泛关注:“富二代”、“贫二代”是先富道路上遇到的“二代”问题,体现了一代对二代的影响和二代对一代的复制,带来了“二代”朋辈之间的分隔,拷问着社会公平与共同富裕的目标。(1)材料1反映了什么样的经济现象?(2)请运用《经济生活》的有关知识,谈谈你对“二代现象”的认识。1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近代最伟大的中国梦。它成为一代又一代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女为之牺牲、探索、奋斗的伟大追求。材料一近代以来中华民族饱受欺凌,但“中国梦”从未泯灭过。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之日起,就肩负起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新中国成立之后,她带领人民迈上了艰辛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新征程。改革开放以来,她又带领人民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局面,创造了令世人惊叹的中国奇迹。到了2012年,中国GDP占世界总量比重达到10.48%,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为实现21世纪“中国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材料二进入21世纪,中国共产党提出了伟大中国“三部曲”:第一部曲,用20年时间,到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第二部曲,再花30年时间,到新中国成立100周年,全面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第三部曲,在整个21世纪一步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是强国梦富民梦。有人认为:强国富民目标应通过提高经济效率、增加社会财富来实现。请你运用效率与公平关系的知识对这一观点加以评析。
本文标题:学案8个人收入的分配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52162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