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财务 > 学生综合素质评定的研究(申报表)
附件二:福建省基础教育课程与教学研究课题申报表课题名称:学生综合素质评定的研究课题编号:5303申报单位:福州格致中学鼓山校区项目负责人:林晓枫联系电话:0591—87489367通讯地址:福州晋安区连洋路230号电子邮箱:Cragylin69@Yahoo.com.cn传真:83545781申报日期:2006、9申报单位福州格致中学鼓山校区课题项目组成员姓名单位职务联系电话电子信箱分工单位手机负责人林晓枫福州格致中学鼓山校区副校长8748936713178030998Cragylin69@Yahoo.com.cn联系人陈照红福州格致中学鼓山校区教研室副主任8367492688829529主要成员王森福州格致中学鼓山校区副校长8748939113003875970Wangs57@163.com林怡福州格致中学鼓山校区办公室副主任8354578113685033009陈敏福州格致中学鼓山校区教务处副主任8367492613705950085苏丽英福州格致中学鼓山校区教务处副主任8367492613805080135潘建兴福州格致中学鼓山校区德育处副主任8354578013763827536钱玮玮福州格致中学鼓山校区主任助理8354578013809513622涂建娇福州格致中学鼓山校区团委书记8354578013706951536许人杰福州格致中学鼓山校区年段长13600882665付小珊福州格致中学鼓山校区班主任13599395726吴东芳福州格致中学鼓山校区教研员13706981597核心成员已有的主要研究成果项目负责人林晓枫“论文获奖”情况1、《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2000年8月《教育评论》第四期(CN)省第七届基础教育科研论文二等奖2、《时政教育是中学政治课教学的“源头活水”》2000年《福建教学研究》第四期(CN)2001年5月市优秀教育教学论文二等奖;省第八届基础教育论文评选三等奖3、《政治课教师应对“研究性学习”的新观念》2003年《教育评论》第二期。(CN)省第八届基础教育论文评选三等奖4、《市场经济条件下高中生理想教育的分析与对策》中国教育科学(2003)人民教育出版社(ISBN)2002年全国德育优秀论文汇编2001年12月市德育论文一等奖2002年12月中国教育学会中学德育研究会第二届年会论文一等奖,大会交流5、《“典型人物形象指导法”在人生观教育中的运用——“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一框教学实践》2005年4月第358期《中学政治教学参考》(CN)在省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研讨会暨教育学会政治委员会2004年会上进行大会交流6、《在课程改革背景下实施“全员德育导师制”的思考》收入2003年市优秀德育论文汇编荣获市2003年德育论文评选一等奖2004年6月中国教育学会中学德育专业委员会第三届年会论文评选获二等奖。7、开创网络时代德育工作新局面收入《2005年福州市精神文明建议获奖论文汇编》2005年福州市精神文明建设论文评选三等奖8、新课程改革视野中的思想道德教育载体有效性的理性思考2006年6月中国教育学会中学德育专业委员会2006年第四届优秀德育研究成果评选一等奖并作年会论文宣讲9、“以活动为支点,创新学校党建工作”的实践与思考2006年5月市教育系统第十七届党建工作研讨会论文评选一等奖申请立项论证主要内容包括:1.研究背景和意义;2.研究目标与内容;3.预期创新点;4.研究方法和步骤;5.成果呈现形式;6.条件保障。(分点阐述所要求的内容,字数2000—3000字,可另附页)一、研究背景和意义:《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要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在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发展评价的教育功能,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教育部《高中新课程(实验)》也指出:“实行学生学业成绩与成长记录相结合的综合评价方式。学校应根据目标多元、方式多样、注重过程的评价原则,综合运用观察、交流、测验、实际操作、作品展示、自评与互评等多种方式,为学生建立综合、动态的成长记录手册,全面反映学生的成长历程。”新课程理念强调“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高中新课程改革实验倡导“立足过程,促进发展”的评价目的,强调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师不断提高和课程不断发展的评价体系,在综合评价的基础上,更关注个体的进步和多方面的发展潜能,强调建立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评价制度,重视评价的激励与改进的功能。对学生综合素质进行评价,是对学生发展过程的评价,其主要目的是希望能够客观、公正、全面地评价每一位学生,全面、深入、真实地再现评价对象的特点和发展趋势,弥补将学业考试成绩作为唯一评价标准的终结性评价体系所存在的片面性,积极引导学生重视各方面素质的培养,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和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二、研究目标与内容:打破以学科考试成绩作为唯一尺度的终结性评价体系,从思想品德、知识能力、身体心理、审美、劳动和社会实践等各方面全面衡量,以便于学生身心和谐发展和个性全面发展。即使是对学生学习成效的终结性评价,也必须淡化选拔和排队功能,强化导向激励功能,根据教学目标的要求,从认知、技能、情感等多方面来衡量学生的学习成效,要重视学生价值观和人生观的养成。终结性评价仍然需要帮助学生发现自己在这一阶段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为改进学习提供信息;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成功感。学生综合素质评定的研究内容,主要是在高中新课程改革实验背景下,寻找有利于学生身心和谐发展和个性全面发展的评价方法,让评价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三、预期创新点:坚持实践描述原则、激励引导原则、和谐发展原则的基础上,以合作性评价和真实性评价等形式,以发展的眼光注重过程评价,从而推动学生素质和个性的全面发展。在研究过程中,借用德育导师制、成长记录册等载体,结合对学生心理的研究,保证研究成果的实效性、可行性。四、研究方法和步骤:采用应用研究方法开展该课题研究,组织学校“学生综合素质评价”领导小组、学校“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小组、班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评定小组,根据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通知》和《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确定学生综合素养评价内容及标准。学年初,班级组建“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评定小组,成员名单在被评定班级公布;编写《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内容及标准》在开学初和学期末组织学生学习与对照;组织学生自评;组织学生互评,完成家长评价;任课教师评价过程;班级评定小组对学生进行初评;通知评价结果,公示优秀等级学生名单;班级评定小组填写《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报告单》。初步按以上步骤进行尝试,随着研究工作的逐步开展,根据实际情况再适时予以调整,让评价方式不断趋于学生和谐发展的需要。研究阶段的安排构想:(一)准备阶段(2006年9月—2006年12月)1、成立课题领导小组、课题研究小组,制定课题实施方案。2、开展学生综合素质评定专题调查。3、对参与课题研究小组的成员进行培训。4、组织编写《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内容及标准》。(二)实验阶段(2007年1月—2008年12月)1、组织开题,讨论、咨询并制定阶段性实施规划。2、组织实施综合素质评定实验。3、选定实验年段。4、整理、完善学生成长记录袋。5、实施《全员德育导师制手册》和《学生成长手册暨家校联系本》,强化评定。6、完成中期研究成果(报告)。(三)总结阶段(2009年1月—2009年6月)1、收集整理实验资料、图片、文集等。2、调查了解学生家长、学生及社会各界对学生综合素质评定的意见和建议,撰写结题报告。。3、进行课题成果提交、鉴定、验收、成果展示。五、成果呈现形式:研究结题后,将把研究过程中学生的成长记录册、教师的德育导师制手册、各种登记、评价、报告表格、教师评语等予以集中展示,并将学生的成长变化以多种形式展示,最终形成总结性结题报告整体汇报这个研究成果。六、条件保障:学校领导高度重视此项课题的研究,参加此课题研究。并从人力与财力上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开展该课题研究,以期取得明显成效。申报单位意见:负责人签名:年月日(公章)县(市、区)教研部门推荐意见:负责人签名:年月日(公章)设区市教研部门推荐意见:负责人签名:年月日(公章)省普教室意见:负责人签名:年月日(公章)
本文标题:学生综合素质评定的研究(申报表)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52221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