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 地球表面形态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内蒙古乌海市第六中学刘琴(章节名称)第二章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第二节地球表面形态学科地理授课年级高一年级学期上学期预计课时2本案为其中第一课时课型新授课选用教材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教学内容分析本课是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1第二单元中的第二节,“地球表面形态”的第一课时。教材通过对千姿百态的地形成因的“设问”入题,引导学生思考造成地表形态发生变化的力量来源——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然后从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加以展开,分别探讨板块运动、地质构造及火山、地震活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其中,板块运动与地表形态、地质构造与地表形态是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而了解了地质构造对地形影响的规律,在实践中具有重大的意义。学情分析高一学生在初中已经学过海陆变迁和板块构造学说,这部分内容对学生来讲并不陌生,也很感兴趣,但只有一定的感性认识,理性认识不够。地质构造是学生完全陌生的内容,所以对学生来说比较难;另外,教材内容较抽象,涉及面广,而且语言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图型分析涉及区域知识,对于初中地理基础薄弱的同学,学习难度较大,但本节知识在生活、生产上具有现实意义,对学生来说具有新鲜感,所以学生求知欲应该比较强,积极性应该比较高。教学方法选择讲解法、演示法、读图分析法、多媒体辅助教学、自主、合作探究等教学环境、教学媒体选择有多媒体设备,教学可利用多媒体课件、有关投影片、及视频资料和学案等。板书设计第二节地球表面形态不断变化的地表形态外力作用内力作用板块运动地质构造火山、地震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地表形态的变化是内,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2.了解板块构造学说,理解板块运动与宏观地形的关系。3.了解地质构造的类型及其与地表形态的关系。(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列表比较,了解内、外力作用的能力来源与表现形式。2.运用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理论解释地理事物和地理现象的成因。3.通过对地质构造示意图的阅读分析,学会简单的地质构造类型的判断和构造地貌的分析。(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投影图片,培养学生欣赏美,鉴赏美的能力;树立科学美的观念。2.通过板块运动和地质构造的学习,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地理环境的复杂性,多样性,并对学生进行科学的环境观教育。3.了解地质构造规律以及对于找矿,找水,工程建设的重要意义,从而培养学生利用自然,改造自然必须遵循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办事的思维意识。重点、难点分析重点:1.板块运动与地表形态2.地质构造与地表形态难点:1.板块运动与地表形态的关系2.背斜谷,向斜山的形成原因教学过程设计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导入投影出不同地表形态的景观图,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感受千姿百态的地形的同时,再投影另一幅双塔山图片引导学生解决疑惑。欣赏图片,感受地形的千姿百态。设问这说明地表形态是不断发生变化的,为什么会变化,究竟是什么力量在促使地表形态发生变化?阅读教材并思考、完成学案列表。板书第二节地球表面形态投影提问学生,完善答案。板书一、不断变化的地表形态:内力作用外力作用过渡在内外力共同作用之下,地表变的高低不平、千姿百态。那么首先让我们了解内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带着疑问学习板书二、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讲述我们已经知道内力作用的表现形式有地壳运动,地壳为什么会运动,研究地壳运动目前比较盛行的是板块构造学说,让我们先来了解一下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观点。投影基本观点:(1)全球的岩石圈分为六大板块。积极思考,了解观点,并完成学案。来自地球内部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地震破坏、搬运、堆积来自地球外部内力作用外力作用地质作用类型能量来源表现形式(2)板块漂浮在“软流层”这上,处于不断运动中。(3)板块内部的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交界处地壳比较活动的地带。火山地震多集中分布在这一地带。过渡了解了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观点,下面我们来研究探讨一下板块运动对宏观地形的影响板书(一)板块运动与宏观地形投影六大板块分布示意图仔细观察示意图设问1.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的性质有何不同?积极思考,回答问题。结论六大板块性质不同,有大陆板块和大洋板块之分。学生明确板块性质不同。投影六大板块及喜马拉雅山脉形成示意图,探究思考问题。思考:1)印度洋板块向什么方向运动?亚欧板块向什么方向运动?2)上述两个板块的运动造成了什么结果?3)上述运动使地形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分组合作探究、相互质疑,解决问题,并提出分析方法。过渡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碰撞、挤压会形成高大的喜马拉雅山脉,那么一个大陆板块与一个典型的大洋板块相碰撞呢?投影大陆板块与大洋板块碰撞示意图仔细观察分析,探究答案。过渡知道了板块碰撞对地形的影响,我们再来看一下板块张裂对地形有哪些影响?请大家继续完成下一组问题的探究投影阿拉伯半岛卫星影像图和东非裂谷示意图。探究思考问题:1)阿拉伯半岛属于什么板块?2)与阿拉伯半岛相邻的非洲板块朝什么方向运动?3)红海是怎样形成的?小组合作探究,相互质疑,解决问题。投影牛刀小试:分析地形的成因积极思考并回答,检验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达成学习目标。过渡板块运动对宏观地形有重大影响,而我们在野外却常可以看到这样的地貌。(出示图片)投影褶皱与断层景观图仔细观察,了解地质构造讲述这些都是地壳运动过程中留下来的痕迹,我们就把这种因地壳运动留下的“痕迹”叫地质构造结合课本,明确概念。板书(二)地质构造与地表形态投影褶皱形成的动态演示,探究思考问题:1)褶皱的形成一般受到什么力的作用?2)岩层受力后,向上隆起和向下凹陷分别会形成什么构造?认真观察,探究答案投影背斜成山向斜成谷、背斜成谷向斜成山示意图,引导学生探究成因。仔细观察示意图,了解地形的变化。归纳完善学案内容过渡了解了褶皱对地表形态的影响,再来看断层。投影断层示意图及地堑动态演示图,探究思考问题:1)什么是断层?2)断层线两侧岩石的运动方向有什么不同?3)如果断层线两侧岩石的移动幅度很大,上升的部分会形成什么地形?下降的部分又会形成什么地形4)断层线上的岩石的抗侵蚀强度如何?断层线被侵蚀以后,会形成什么地形?小组合作探究,解决问题。过渡大家想想,我们研究地质构造,对我们的生产、生活究竟有没有帮助?投影地质构造规律应用示意图,引导学生分析:了解地质构造,如何帮助我们找水找矿、进行大型工程建设。积极思考,回答问题。褶皱强烈碰撞和水平挤压岩层向上隆起岩层向下弯曲山、岭谷地、盆地背斜成谷向斜成山背斜向斜结构特征产生原因构造类型地形倒置地貌形态归纳设问板块运动和地质构造对地表形态的影响是一种长期的缓慢的过程,有没有什么现象能使地表形态瞬间发生改变?学生积极回答播放火山视频资料及地震裂缝图片观看并思考解决活动问题板书(三)火山、地震活动和地表形态结论火山和地震都是地球内部能量的剧烈释放,对地表形态和人类生产,生活都具有重大影响,往往会形成严重的自然灾害.小结总结本节重点内容,理清知识脉络。反思点评一、不断变化的地表形态二、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内力作用、外力作用(一)板块运动与宏观地形(二)地质构造与地表形态(三)火山、地震活动和地表形态(1)隧道工程方面:适宜建在背斜处,采取加固措施。(2)水库工程方面:避开断层带,防止诱发断层活动(地震、滑坡)和水库漏水。(3)利于找水找矿:背斜为储油构造,向斜为储水构造。地质构造规律的应用
本文标题:地球表面形态教学设计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52288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