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我对地理科学的粗浅认识在我们祖先留下的文献中,最早出现“地理”一词的是公元前4世纪成文的《易经·系辞》,里面有“仰以观于天文,俯以察于地理”的文句。而在西方,公元前2世纪,古希腊学者埃拉托色尼第一次合成了geography这个术语,意思是“地理”或“大地的记述”,并写出了西方第一本以“地理”命名的专著《地理学》。在那个远没有如今沟通自如的世界里,且不谈遥远的距离下诞生出相似先知般的智慧,仅从遥远的时间中,我们也能参悟到地理的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地理的诞生正是人对于所处环境思考后的结果。从人们渴望去认知去改变自己所处的神秘大陆开始,他便已经诞生了。在我国历史上众多早期地理著作中《尚书》中的《禹贡》和《山海经》,尤其重要,可谓中国历史地理专业的开山之作。我曾经阅读过张全明老师所著的《中国历史地理学导论》,上面指出《禹贡》把治水传说发展成为一篇珍贵的历史地理文献,是我国早期一部科学价值很高的地理著作。无论是后来班固撰《汉书:地理志》,还是郦道元注《水经注》乃至唐宋以后的许多地理专著,多以《禹贡》为引申与发展的对象。也因如此,研究,注释,注疏《禹贡》的学者日益增多,形成了我们历史上所称的“禹贡学派”。其中自清朝至现代,这类专家就有我所熟知的胡渭,顾颉刚,谭其骧等大家。谈过我国乃至被刘胜佳教授称之为世界上最早的区域人文地理学著作,不得不再细谈一谈带给我无穷乐趣的《山海经》。聊起《山海经》,恐怕最早印象要追溯到了初中,我们都知道鲁迅先生的《朝花夕拾》中的一篇曾特写过先生对《山海经》中神奇故事的无尽渴望。也是从那时起,《山海经》的神秘也深深吸引了我去阅读。《山海经》是一部内容丰富,风格鲜明,特点突出的代表作,像是先秦文献中的一部集大成的百科全书。不过,自古以来由于诸专家对其研究的侧重点不同,导致《山海经》在学术界难得统一的性质。其中主要有地理学派,历史学派,文学神话派和科学技术派等四种意见。在这些不同意见之中,侧重于探讨《山海经》的地理学价值,或认定其属于历史地理学著作的学者,显然占有绝大多数。如顾颉刚,徐旭生,曹婉如,谭其骧等大家,多持这种意见。事实上,自汉代以后,历代正史的经籍志或艺文志都将其列为地理类。至于《山海经》的成书年代及作者也是众说纷纭。但随着考古学和辨伪学的发展,“禹,益所著”之所逐渐被否定,谭其骧认为“论写作地点,应该肯定顾颉刚先生的周秦河汉之间说。论写作年代,先得把顾先生的《山经》早于《禹贡》说倒过来,明确认定《山经》在《禹贡》之后。”在阅读《山海经》时我发现《山经》正在记载山脉时虽有神话然所占比重并不大,以山脉的具体位置,形状,走势,陡峭程度及高度为主,还包括了所在地的物产,动植物分布。正在记载水文时,首先记载其发源地,河道流经方向;其次叙述河道支流及其所经地区的水系状况,包括与这些河道相连的湖泊,沼泽也均有解读。我想就当时的认知来看,《山海经》绝对可以称得上是了不起的地理学经典。20世纪70年代以来,不少中外学者还以为《山海经》中的某些部分相当准确地描写了北美大陆,加之近年来,在南美等地发现的一些中国遗迹,从而推断出中国人最早到达美洲,这些事实推动了世界范围大圈说的观点。值得国人骄傲的还有与同时期或稍早的由希腊学者乔菲司蒂斯所著的世界最早的地质文献《石头记》相比《山海经》记载的矿物种类则是它的五倍,且分类更细。比如:《山海经》将七八十种矿物分成金,石,玉,土四类,而《石头记》则仅有16种矿物分为金,石,土三种。难怪李约瑟在《中国科学技术史》中说:“《山海经》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宝库,我们可以从中得到很多关于古人是怎样认识矿物和药材之类天然物质的知识”。当然,《山海经》的确有其局限性,就《大荒经》和《海内经》而言其中充斥着荒诞诡谲的奇闻异事,而有科学价值的资料却寥寥无几。西方学者希勒格在《中国史乘中未详诸国考证》中认为它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旅行指南”。当然除了各学派的地理学经典,同时还有因作者耳闻目睹所得,按自身经历和考察的内容为重点,以记载地理概貌与风土人情为主的游行游记。譬如我们耳熟能详的《徐霞客游记》《大唐西域记》《真腊风土记》《佛国记》以及《马可·波罗游记记》等等。这些著作的作者都可以称得上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旅行家,地理学家。正是他们勇于探索的精神,才使地学得以逐渐发展起来。特别是徐霞客,在明封建王朝统治之下,可以突破八股取士的思想束缚,抛弃对名利的执念,毅然决然地投入对自然的探索之中,所付出的代价与艰辛我们可想而知。《徐霞客游记》不仅是一部中国地理名著,而且在世界科学史上都具有开拓性的地位,虽然我只读过其中几篇,形象生动的文字却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它的确也是山水游记的上乘之作!故李约瑟认为《徐霞客游记》:“读起来并不像是十七年代的学者所写的东西,倒像是一位二十世纪的野外勘测学家所写的考察记录”。举了以上例子不难看出我国古代对地理学的贡献之大,然而我们也同样不能忽视西方的卓越贡献。正是由于地理学的广泛性才使地理学不是任何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特权,正是由于它的无处不在,才使得无论身处何种阶级你都有可能去了解它。时间回到我国的秦汉之际当时大一统的帝国已经形成,皇帝成为了天下的主宰;科举制度尚未出现,建立军功,开阔领土,成为了不少人出仕的道路。不可否认,这时的地理学不仅在于风水,还在于为政治,经济,军事服务。而在西方被誉为地理学之父,著有《对地球大小的修正》、《地理概论》等名作的埃拉托色尼。不仅首次测算赤道与黄道的交角,还将全球划分为一个热带、两个温带和两个寒带。还将人类居住的世界分为欧洲、亚洲和利比亚3个主要地区,对这些地区的自然条件、民族、农业和生活方式等进行了描述,并试图将人类生活与地理条件相联系。同样著名的还有托勒密,他通过对天文的系统观测,编出了1000多颗恒星的位置表,还对几何学进行了研究。建立了地心学说体系,主张地球处于宇宙中心,且静止不动,日、月、行星和恒星均绕地球运行。此学说占统治地位长达1300年之久。而在当时的中国,普通人是不可以随便观察天像的,一旦被告发,极有可能会被认作是妄图谋逆而被处死。同时我们也可发现西方的地理不只局限于地表,而是对宇宙也进行了理性的思考,这与我们古代的占星是有极大差别的。由此可见思想的开放正是地理理性的必要条件,反思后来西方地理学的一段扭曲时期不也正好处在宗教的束缚之下吗?所以在西方大航海的推动之下,才有了被称之为成为第一个将地球球面描绘在平面上的人——墨卡托。正是他发明了圆柱形投影制图法,大大改进了旧地图中所应用的锥顶投影法。而与徐霞客几乎同时段的瓦伦纽斯则解释了世界风系,绘出了世界风力分布图。在地形研究方面,他认为大山是和地球共生的,而小山则由风蚀形成,讲到了海水对地形的营力,而忽视了河水的陆地的侵蚀和堆积作用。从宏观上来说,西方的地理学一步步朝着系统化,理论化的方面进行着,他们把自然现象通过层层分析最终归纳出规律,并发表在刊物上使思想得以传播。而与之对比,我国的地理学则有些显得不那么更具包容性与实用性了,而且在科举的大背景之下又有多少人肯安安心心地去实践哪。1660年英国皇家学会成立,更是促进了一批优秀地理大家的出现,比如火成学派的创始人——赫顿,他强调了地质时间的长期性,确认了地层间的不整合及其意义,发现了花岗岩的接触变质作用,对许多地质基本概念的建立起了重大作用。还著有《地球的理论》《地球的理论及其证据和解说》等名作。与此同时,德国与苏联的地理学也迈入了黄金时期,譬如提出山脉隆起学说的帕拉萨;近代地理学奠基人地球物理学的创始人之一的洪堡;被认为是近代地理学的奠基人的李特尔,他按洲论述的《地学通论》将地理学确立为一门科学并首创“地学”一词,强调了人地关系的综合性和统一性;土壤发生学派的主要创始人道库恰耶夫,则以成土因素、土壤发生过程相互统一的观点进行土壤分类,并以此创立自然带学说,论证了自然地理现象的地带性规律;提出大陆漂移的论点的维格纳;是地球化学的创始人之一的费尔斯曼(其代表作《地球化学》(被誉为地球化学的经典之作))等等。第二次工业革命后获利最多的美国,也在此期间涌现出来一大批的地理人才。而在那以前,或者说独立战争以前的时候,却没有如此大的学术发展,由此可见稳定的社会环境有利于学术的发展。反观国内,人民仍处在封建压迫之下,贪官污吏的搜刮,战乱频频,使人们不得不把心思放在生存上。所幸任何事物都是会经过改革而焕发生机的。到了近代,我们也迎来了全新的地理学阶段。近代的人类中心思想建立在笛卡尔二元哲学基础之上,片面强调主客两分,强调人与自然的分离和对立,倡导人类征服自然,主宰自然,无视自然界其他生命的存在意义。当时国内的普遍思想亦是“人定胜天”由此便导致了人类无限制地开发自然,占有自然,无止境地向自然索取。很快人主体性的过度纵容便使我们之后的生活陷入了困境,在一些地理大家的倡导之下,政府也做出了必要的改革。其中立下汗马功劳的便有当代著名人文地理学家段义孚前辈,他从人文地理学角度出发,倡导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主张主客交流的有机整体生态思想,对人类建构环境过程对环境的强权心理进行了无情批判。所以我认为段义孚先生的这种思想对解决当今生态环境问题,对反省人类自身的行为都起着重要作用,有利于人们在提高生活质量的同时,也保证了生态质量。这便是地理学的魅力之一即评价一种文化的优点和缺点,并能够向规划者们建议何处宜居,向人们提醒尽管著作某地有好处,但它是要花一定的人生代价来换取的。与此同时,地理环境对国家战略行为的影响也日益得到人们的关注。陆权学派的创始人麦金德在他的《地理学的范围和方法》一文中,主张把自然地理和政治地理结合起来研究。为此他认为:“任何地方的政治问题,都将以对自然特征的考察结果而定”这种思想在之后的时间里一直得以丰富延续,并为冷战后美国地缘战略布局的调整提供了理论依据。近些年来,海疆问题尤为重要。对此,我国应对多种威胁的挑战,对地理环境对安全环境的影响加以深入探讨,构建起地缘安全圈。并发挥地缘经济的作用,改善了国家的战略发展环境。由此得见,地理学提供的有益知识,搜集网罗的信息资料,在有利于国家需要,服务于各类机构,比较地区差异方面起到了其他科目所无法完成的必要性。而且它对人们的生活和土地有鲜明的影响,特别是盲目追求物欲的今天,协调社会科学与人之间的关系尤为重要。而地理恰恰能够在把握大量地理事实,同时洞察人类对自然感悟的复杂与精妙的时候,对现有的问题做出调整。我认为这便是地理学的实用与优势所在。*引用:《中国历史地理科学导论》张全明著《禹贡注释》顾颉刚著《中国科学技术史》李约瑟著《地方·空间与生存》宋秀葵著《地缘战略与中国安全环境的塑造》蒲宁著《新地理》乔尔·科特金著《十三陵风水探秘》朱天运著
本文标题:地理科学的古今中外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52409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