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地质公园开园问题解答
长江三峡国家地质公园(湖北)开园新闻材料1、地质公园的含义,我国和湖北省国家地质公园建设状况地质公园是以具有特殊地质科学意义、较高的美学观赏价值的地质遗迹为主体,并融合其它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而构成的一种独特的自然区域。地质公园是有明确的边界线,有足够大的面积适应于当地经济发展,有一系列具特殊科学意义、稀有性和美学价值的,能代表某一地区的地质历史、地质事件和地质作用的地质遗迹(或遗迹群),也许还有考古、生态、历史和文化意义。以公园的方式进行保护、管理和经营,使之成为区域经济发展新的支撑点,并为居民提供新的就业机会和文化发展的基地、保护地质遗迹和开展科学研究的基地、大众科学普及和学生实习的基地;其所在国的独立司法权不受影响,指定的管理机构必须制订详细的管理规划,统一好各方面的利益,并负责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报告公园的发展情况,解决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不同项目重叠交叉的协调问题。自2000年以来,我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积极申报国家地质公园,经严格评审,到2005年9月为止,由国土资源部正式批准的国家地质公园第一批11处、第二批33处、第三批41处、第四批53处,共计138处。其中湖北有长江三峡(湖北)、神农架、武汉木兰山和郧县恐龙蛋化石群4处国家地质公园。2、建立地质公园的重要意义(1)建立地质公园是保护地质遗迹的需要。保护地质遗迹的有效方式,就是动员全社会的力量,合理而科学地开发、利用地质遗迹资源。把建立地质公园与地区经济发展结合起来,通过建立地质公园带动旅游业的发展,使地质遗迹资源成为地方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和增加居民就业,提高当地群众的生活水平,从而达到保护地质遗迹的目的。(2)建设地质公园有利于社会精神文明建设。建立地质公园是崇尚科学和破除迷信的重要举措。地质公园建设以普及地学知识、宣传唯物主义世界观、反对封建迷信为主要任务,既要有对自然景观的人文解释,又有地质科学的解释,从而使地质公园既有趣味性,更有科学性。(3)地质公园为科学研究和科学知识普及提供重要场所。对整个社会来说,地质公园是科学家成长的摇篮和进行科学探索的基地。对广大青少年朋友、对民众,地质公园是普及地质科学知识,进行启智教育的最好课堂。(4)建立地质公园是一种新的地质资源利用方式。直到上世纪80年代末期,人们才逐步认识到地质遗迹资源对旅游业的重要性。地质遗迹有独特的观赏和游览价值,因此建立地质公园,可以使宝贵的地质遗迹资源不需要改变原有面貌和性质而得到永续利用。国家地质公园的建立,是对地质遗迹资源利用的最好方式。(5)建立地质公园是发展地方经济的需要。通过建立地质公园,可以改变传统的生产方式和资源利用方式,为地方旅游经济的发展提供新的机遇。同时,可以根据地质遗迹的特点,营造特色文化,发展旅游产业,促进地方经济发展。3、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世界地质公园计划为了更好地带动地方经济,积极地保护地质遗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常务委员会第156次会议(1999)提出了创建世界地质公园计划。目标是每年拟建立20处,期待将来在全球共创建500处世界地质公园,并建立全球地质遗迹保护网络体系。世界地质公园计划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直接领导,由下属的地学部地质公园秘书处负责日常工作。世界地质公园与世界遗产一样,以同等的法律地位走上了国际舞台。但申请者一开始就应明白,“世界地质公园”这一称号不仅是一项名誉,更是对人类的庄严承诺,以建立地质公园这种形式,保护好世界级的地质遗迹,恢复良好的地质景观,服务于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造福于人类,造福于世界。4、长江三峡国家地质公园(湖北)的基本概况长江三峡国家地质公园(湖北)是国土资源部于2004年批准建设的第三批国家地质公园之一。它位于湖北省西部,长江上游下段。西起恩施市巴东县,东抵峡口明珠—宜昌市伍家区。在行政区划上涉及宜昌市的兴山县、秭归县和宜昌市的夷陵区、伍家区和点军区以及恩施巴东县。规划总面积2500平方公里。按照行政区划和地质遗迹景观地质体形成的地质时代,公园进一步划分为秭归元古代园、西陵峡震旦纪园、晓峰寒武纪园、黄花奥陶纪园、新滩地质灾害园、兴山晚古生代园、巴东三叠纪园、归州侏罗纪园和宜昌白垩纪园九个次级园区。长江三峡国家地质公园(湖北)面积大,地质遗迹保护和地质公园建设任务繁重。目前已经完成了整个公园的地质遗迹保护规划,晓峰寒武纪园和黄花奥陶纪园的建设以及揭碑开园工作。从今年开始,将启动长江沿岸秭归元古代园、西陵峡震旦纪园和新滩地质灾害园的建设和地质遗迹保护工作。同时,为了进一步加强和促进长江三峡地区地质遗迹保护工作的深入开展,充分发挥地质遗迹景观在旅游和科普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宜昌市政府成立了以市长为组长的世界地质公园申报领导小组,着力于长江三峡世界地质公园的申报工作。我们深信,通过大家的努力,长江三峡地区珍贵的地质遗迹不仅一定会得到妥善的保护,而且也一定会显示出她在地学科研、科普教育和科技旅游中的重要作用。5、长江三峡国家地质公园的空间结构、建设周期和阶段目标根据长江三峡国家地质公园(湖北)地质遗迹景观分布的特点,大致可将地质公园的结构归纳为“一馆,二带,9园”。其中“一馆”就是“三峡地质博物馆”。“二带”是指分别以“长江三峡”和“拟建宜昌-巴东高速公路”为交通枢纽线的地质遗迹走廊带。“9园”是以地质遗迹集中分布区所在地及其形成的地质时代为依据所命名的,集地质遗迹保护、旅游观光和生活服务为一体的“园”。它们是长江三峡国家地质公园(湖北)的次级单位,分别是秭归元古代园、西陵峡震旦纪园、晓峰寒武纪园、黄花奥陶纪园、新滩地质灾害防治纪念园(志留纪园)、兴山晚古生代园、巴东三叠纪园、归州侏罗纪园和宜昌白垩纪园。长江三峡国家地质公园(湖北)建设期为2005—2015年,分为近期(2005—2006年)和中、远期(2007—2015年)。其中近期主要开展地质遗迹保护的详细规划、地质陈列馆和首批园区(黄花奥陶记园、晓峰寒武纪园)建设,以及长江三峡国家地质公园(湖北)地质遗迹保护地理信息系统。目的是探索开放性园区地质遗迹保护区建设方法,积累地质公园和地质博物馆建设经验,形成长江三峡国家地质公园(湖北)参观服务接待系统的雏形。中、远期建设重点是三峡地质博物馆和其它园区(包括秭归元古代园、西陵峡震旦纪园、新滩志留纪园、兴山晚古生代园、巴东三叠纪园、归州侏罗纪园和宜昌白垩纪园)建设,相关服务接待设施和基础设施的完善以及公园的宣传促销等。目的是将长江三峡国家地质公园(湖北)建设成世界上独具特色的开放式地质公园。6、湖北省地质遗迹的特点,地质公园建设开发现状和趋势湖北省地跨秦岭-大别造山带和扬子准地台两大构造区,地质构造复杂,地质遗迹丰富多样,特征鲜明,在全球地学研究和地学资源开发利用中占有重要地位。扬子准地台内部,不仅岩溶峡谷地貌优美,而且发育大量完整保存的地层和构造剖面,完整记录了中国南方29亿年以来地壳形成演化历史,特别是扬子准地台形成以来沧海桑田的变化过程,具有很高的地学科研价值和深厚的地学旅游品位。其中,长江三峡地区的南华系、震旦系和奥陶系剖面享誉国内、外,宜昌黄花场中奥陶统底界层型剖面和点、宜昌王家湾赫南特阶底界界线剖面和点是全球这一地质时间点划分对比的唯一标准。在相距不到20km范围内,拥有两个独一无二的全球地层划分对比标准,这在世界上十分罕见。秦岭-大别中央山系象一条巨龙,自西向东蜿蜒曲折,绵延2000公里,分隔了长江和黄淮流域,交融着华北和扬子两大构造板块,是我国南北地质-地理-环境的重要分界线。不仅有风景如画的独特花岗岩地质地貌景观,而且还出露有古老的造山带根带物质,发育有与板块俯冲-碰撞有关的典型高压超高压变质岩,保留有完美的构造活动形迹以及强烈的岩浆活动记录等。它们一直受到国内外地学界的高度关注,并使该地成为国内外造山带研究的重要场所和热点地区之一。这些地质遗迹是漫长地质作用的产物,是大自然赐予人类的宝贵财富和不可再生的自然资源。为了保护这些珍贵的地质遗迹,省国土资源部部门在中国国家地质建设规划总体框架下,积极推动以地质公园建设为主要手段的地质遗迹保护工作。自2004年经国土资源部批准建设长江三峡国家地质公园(湖北)以来,湖北神农架、黄陂木兰湖、郧县青龙山等地也相继被纳入了国家地质公园建设之中。目前,我省地质公园的申报和建设呈燎原之势,除了远安张家湾、南漳水镜湖、通山隐水洞已经批准为湖北省省级地质公园外,十堰的武当山、恩施的腾龙洞、宜昌柴阜溪、长阳清江、黄冈的大别山以及竹山、崇阳、房县等地重要的地质遗迹景观等也已经完成了省级或国家地质公园申报的前期准备工作,正在等待省和国土资源部的审查。通过上述省和国家地质公园的建设,我省的地质遗迹将得到妥善保护,地质遗迹科技旅游和科普教育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将得到不断发挥。7、地质遗迹的含义,长江三峡国家地质公园(湖北)地质遗迹的主要类型地质遗迹是指在地球演化的漫长地质历史时期,由于内外动力的地质作用,形成、发展并遗留下来的珍贵的地质自然遗产。这是人类认识地质现象、推测地质环境和演变条件的重要依据,是人们恢复地质历史的主要参数。地质遗迹是不可再生的,破坏了就永远不可恢复,也就失去了研究地质作用过程和形成原因的实际资料。长江三峡国家地质公园(湖北)的地质遗迹十分丰富,根据其形成原因、自然属性等可归纳为下列4种类型。(1)标准地质剖面。①具有全球对比意义的国际年代地层单位界线层型剖面主要有:宜昌黄花场全球中奥陶统底界剖面和宜昌王家湾全球赫南特阶底界剖面。②具有全国对比意义的中国年代地层单位界线层型剖面,主要有宜昌灯影峡震旦系剖面等。③区域性岩石地层单位,包括莲沱组、南沱组、陡山沱组、灯影组、水井沱组、石牌组、天河板组、石龙洞组、覃家庙群、三游洞群、南津关组、分乡组、大湾组、牯牛潭组、庙坡组、宝塔组、龙马溪组、罗惹坪组等的命名剖面和④反映重要构造运动界面(晋宁运动、加里东运动、海西印支运动不整合面等)的地质构造剖面等。(2)著名古生物化石和人类文化遗址。三峡地区的震旦系不仅地层序列完整,而且含有丰富的早期多细胞生物化石,如产于秭归庙河陡山沱组上部,以多细胞宏体藻类繁盛为特色的庙河生物群以及产于宜昌西陵峡一带灯影组中-上部的西陵峡生物群等在研究早期多细胞生物的起源与演化上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意义。长江三峡地区也是中国古文化的发源地之一。随着三峡大坝修建过程中古人类文化遗址的保护性发掘和研究,在长江三峡国家地质公园(湖北)秭归-宜昌长江沿岸发现了大量古人类文化遗址,如城背溪文化遗址、大溪文化遗址、巴文化遗址和楚文化遗址等。另外宜昌的三游洞、黄陵庙、屈原祠、昭君宅以及巴东的秋风亭等,也都给公园增添了不少历史魅力和文化色彩。此外,“治水文化”在区内也独树一帜。早在汉代,为纪念夏禹治水,就修建有黄陵庙。近代为改善长江航运,充分利用长江水利资源,先后在长江三峡国家地质公园(湖北)境内修建葛洲坝水利枢纽工程和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工程等。(3)典型地质与地貌景观长江三峡以其特有的峡谷景观而闻名天下,其中以瞿塘峡、巫峡、西陵峡最为著名。随着葛洲坝和三峡大坝的修建,长江上昔日谷深险滩的壮丽景色已大为逊色,但长江河道昔日宽谷上出现的“高峡平湖”景色则另有一番风味。与此同时,伴随长江水位的提高,长江沿岸许多支流,如神农溪、香溪、建阳河、九畹溪、泗溪等在三峡的观光旅游中的作用异军突起。这些地区的峡谷幽深秀丽,景色迷人,亦让人流连忘返。除了峡谷外,峰林和溶洞也是公园中另外两个重要的地质地貌景观。它们集中分布在巴东三叠纪碳酸盐岩地层分布区和黄陵穹隆周缘震旦纪和寒武纪碳酸盐岩地层分布区。前者形成著名的格子河风景区和莲峡河风景,而后者则构成高岚风景区、黄牛岩风景区、晓峰风景区和金狮洞风景区的奇观。尤为可观的是,在宜昌白垩纪砾岩地层及其下伏的奥陶纪风暴岩地层中溶洞的形成及其优美的景色,世上少有,堪称长江三峡国家地质公园(湖北)中的一绝。(4)地质灾害遗迹在地质时期,特别是扬子地台固结以前,区域内火山、岩浆活动频繁,区内留下大量的火山或岩浆事件产物。扬子地台固结以后,岩浆活动较弱,但在奥陶纪末期-志留纪早期(距今约450
本文标题:地质公园开园问题解答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52477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