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能源与动力工程 > 地质基础理论知识试题
地质基础理论知识试题选择题(每题4个选项,其中只有1个是正确的,将正确的选项填入括号内)1、大段泥岩井段中变化不大的自然电位曲线称为泥岩基线,在砂岩处自然电位对于泥岩基线的偏高或偏低称为自然电位(C)。(A)高度(B)长度(C)幅度(D)宽度2、一般情况下,在底部梯度曲线上,高阻层底面为(B),顶面为(B)。(A)极小值,极大值(B)极大值,极小值(C)极大值,平均值(D)平均值,极小值3、普通电阻率测井曲线常用来(A)。(A)划分岩性界面,进行地层对比(B)确定储层渗透性,进行地层对比(C)计算地层真电阻率,划分岩性界面(D)检查井身质量,进行地层对比4、在声波时差测井曲线上显示高时差的岩性是(D)。(A)灰岩(B)白云岩(C)砾岩(D)泥岩5、在固井后(D)之间进行声幅测井效果最好。(A)4~8h(B)8~12h(C)12~24h(D)24~48h6、当固井所用的是高密度水泥浆时,声幅的相对幅度大于(D)时为固井质量不合格。(A)10%(B)15%(C)20%(D)30%7、可用于确定固井水泥面位置的曲线为(A)曲线。(A)井温测井(B)视电阻率测井(C)微电极测井(D)声波时差测井8、标准测井曲线中(B)曲线可以用来划分渗透层。(A)2.5m电阻或井斜(B)自然电位或自然伽马(C)声速或井斜(D)声幅或4m电阻9、岩屑分层的总原则为(C)。(A)以新成分的出现为总原则,见到新成分即可定为新层(B)以百分含量为总原则,含量多即为新层(C)以新成分的出现和百分含量的变化为总原则,具体情况具体分析(D)以岩屑的粗细和新鲜程度为总原则10、下列关于岩屑分层步骤的描述,不正确的为(D)。(A)摊开数包岩屑,远看颜色、岩性的宏观变化,初步分层(B)近查岩性的含油情况及颜色细微变化,进行细小分层(C)目估百分比,根据新成分的出现及含量的变化划分层界(D)不需要参考钻时等资料,直接定名,用相应岩性符号画草图11、碎屑岩定名原则为(B)。(A)颜色+含油级别+岩性(B)颜色+含油级别+含有物+岩性(C)含油级别+颜色+岩性(D)含有物+颜色+含油级别+岩性12、下列关于碎屑岩的描述方法,错误的是(D)。(A)大段摊开,宏观观察颜色、岩性变化(B)远看颜色,近查岩性(C)干湿结合,挑分岩性(D)依靠上述内容,即可准确确定13、在碳酸盐岩中,与稀盐酸不反应,且小刀刻划不动的可能是(D)。(A)白云质灰岩(B)白云岩(C)白云质泥岩(D)燧石14、碎屑岩的结构是指(D)。(A)胶结物、含有物(B)条带、裂缝、孔洞(C)化石、虫孔、含有物(D)分选、磨圆、粒度15、稠油碎屑岩岩屑的含油级别划分为(C)。(A富含油、油斑、油迹(B)饱含油、油浸、油斑(C)富含油、油浸、油斑(D)富含油、油斑、荧光16、裂缝性岩屑的含油级别划分为(B)。(A油浸、油斑、油迹、荧光(B)富含油、油斑、油斑、荧光(C)饱含油、富含油、油浸、油斑(D)富含油、油浸、油斑、油迹17、钻时曲线的比例尺要选择适当,某一段钻时较大时,采用第二比例绘制,换比例时上下必须重复(A)点。(A)1(B)2(C)3(D)418、关于岩屑录井草图的应用,下面叙述错误的是(C)。(A提供地质研究资料(B)是测井解释的依据(C)是绘制岩心录井草图的基础图件(D)是绘制完井综合录井图的基础19、含油岩心产状分为(B)。(A均匀、不均匀、条带、荧光(B)均匀、斑块、斑点、条带(C)饱满、富含油、油斑、荧光(D)饱满、斑块、不均匀、条带20、正常情况下,(C)的岩心具有膨胀性。(A)砂岩(B)岩浆岩(C)泥岩(D)碳酸盐岩21、为了研究碎屑岩储层的含油饱和度,下列岩性出现于岩心中时,必须进行采样并封蜡的是(C)。(A)油页岩(B)粉砂岩(C)油浸砂岩(D)石灰岩22、常规油质碎屑岩井壁取心的含油级别划分为(D)。(A富含油、油浸、油斑、油迹、荧光五级(B)富含油、油斑、油迹、荧光四级(C)饱含油、油浸、油斑、油迹、荧光五级(D)饱含油、富含油、油浸、油斑、油迹、荧光六级23、通常用氯离子含量来代表钻井液含盐量,氯离子含量的单位是(C)。(A)mg/mol(B)g/l(C)mg/L(D)g/mol23、井喷处理应收集的资料有(C)。(A处理方法、压井时间、压井时的泵压、压井时的钻井液排量、加重剂用量(B)处理方法、压井时间、压井时的钻压、钻井液排量、加重剂性质(C)处理方法、压井时间、加重剂性质和用量、井喷前及压井时钻井液密度的变化(D)处理方法、加重剂性质及用量、转速、泵排量、泵压、钻压24、某层在录井资料中的特征是,气测曲线上全烃和重烃同时增高,槽面可见油花,钻井液密度减小,粘度增加,失水剧增。此层初步判断为(A)。(A)油层(B)气层(C)水层(D油水同层25、某层在录井资料中的特征是,气测曲线上全烃异常大,重烃无异常,槽面可见米粒状气泡,钻井液密度猛增,粘度猛增,失水无变化。此层初步判断为(B)。(A)油层(B)气层(C)水层(D油水同层26、气测录井中,气测曲线上的特征表现为全烃和甲烷微增,重烃无显示,荧光分析不明显,初步判定钻遇了(D)。(A)油层(B)油水层(C)气层(D水层27、钻遇气层时,钻井液的密度(ρ)和粘度(μ)的变化趋势是(A)。(Aρ↓,μ↑(B)ρ↓,μ↓(C)ρ不变,μ↓(Dρ不变,μ↑28、钻遇油层时,钻井液的密度、粘度、失水量的的变化趋势是(B)。(A)密度下降,粘度上升,失水量上升(B)密度下降,粘度上升,失水量不变(C)密度下降,粘度下降,失水量下降(D)密度下降,粘度下降,失水量不变29、气测录井检测的是(D)中的石油和天然气的含量和组分。(A)生油层(B)储集层(C)盖层(D钻井液30、钻进过程中发现油气显示时,应收集的钻时资料包括显示层及顶底各(A)的钻时。(A)1m(B)3m(C)5m(D)10m
本文标题:地质基础理论知识试题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524837 .html